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内化学单元教学研究与展望——基于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鑫 王蕾 +1 位作者 杨赟 杨水金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1,共6页
单元教学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定制教学计划,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促进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化学单元教学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 单元教学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定制教学计划,对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促进深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有关化学单元教学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运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分析法,探寻化学单元教学研究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以期为单元教学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发现化学单元教学是当前研究热点,倾向于从多个理论视角探讨思路、开发教学模式和进行实践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单元教学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化学学科教学知识的可视化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慧媛 杨水金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5,91,共6页
运用文献计量、聚类分析、内容分析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展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国内化学学科教学知识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为我国化学学科教学知识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化学学科教学知识 CITESPACE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g-C_(3)N_(4)S型异质结的构建及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雷嘉莉 王仲秋 +4 位作者 蒋琪 何冰冰 李金懋 王国宏 王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7,共8页
采用静电纺丝和自组装技术制备了ZnO/g-C_(3)N_(4)S型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FTIR、TG、BET、XPS、SEM、UV-Vis、PL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以三乙醇胺为牺牲剂,研究了ZnO/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分... 采用静电纺丝和自组装技术制备了ZnO/g-C_(3)N_(4)S型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FTIR、TG、BET、XPS、SEM、UV-Vis、PL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以三乙醇胺为牺牲剂,研究了ZnO/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当g-C_(3)N_(4)质量为ZnO质量的20%时,ZnO/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高,析氢速率最快(428.02μmol·g^(-1)·h^(-1)),是ZnO的45.63倍;其光催化活性的显著增强主要归因于ZnO和g-C_(3)N_(4)之间构建了S型异质结;暗态下,电子通过ZnO/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界面从g-C_(3)N_(4)转移到ZnO上,从而形成内建电场和半导体的能带弯曲;光照下,库仑力作用促进了无用电子与空穴的复合,进而实现了具有较高还原性光生电子和较高氧化性空穴在空间上的分离,促使复合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氧化还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纤维 ZnO/g-C_(3)N_(4)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S型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中间体运输导向合成富氨基g-C_(3)N_(4)纳米片用于高效光催化产H_(2)O_(2)
4
作者 陈郭强 郑子璇 +2 位作者 钟威 王国宏 吴新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1-42,共2页
为避免使用当前g-C_(3)N_(4)纳米片合成策略中的外加辅助,如模板、强酸、强碱等,本研究设计了一种g-C_(3)N_(4)熔融中间体运输的创新模式,在没有任何外加物质辅助情况下,成功一步合成富含氨基g-C_(3)N_(4)纳米片。该创新模式具体包括先... 为避免使用当前g-C_(3)N_(4)纳米片合成策略中的外加辅助,如模板、强酸、强碱等,本研究设计了一种g-C_(3)N_(4)熔融中间体运输的创新模式,在没有任何外加物质辅助情况下,成功一步合成富含氨基g-C_(3)N_(4)纳米片。该创新模式具体包括先将三聚氰胺放置在倒置坩埚的顶部平台上,随后进行一步煅烧。在煅烧过程中,三聚氰胺及其随后形成的g-C_(3)N_(4)中间体转变为熔融状态,并沿倒置坩埚外表面逐渐向下流动。这种熔融中间体运输模式可以有效减少其团聚,并使其依次分批聚合成富含氨基的g-C_(3)N_(4)纳米片。此外,所得富氨基g-C_(3)N_(4)纳米片的光催化产H_(2)O_(2)速率显著提高,约为85.8μmol·L^(-1)·h^(-1),是传统块体g-C_(3)N_(4)的2倍,这主要是因为除了其纳米片结构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外,富氨基结构可以有效增强对O_(2)原料和*OOH中间体的吸附,并加速*OOH高效转化为H_(2)O_(2)。该探究提供了一种创新模式来合成富含氨基的g-C_(3)N_(4)纳米片,并深入探究了其光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氮化碳纳米片 富氨基 中间体运输 产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和Pt双助催化剂增强BaTiO_(3)纳米纤维光催化制氢性能
5
作者 王娟 王仲秋 +2 位作者 商琴 王国宏 李金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19-1730,共12页
采用静电纺丝、水热和光沉积的方法制备了一种以Pt和NiS为助催化剂的BaTiO_(3)/Pt/NiS双异质结光催化剂。优化后的BaTiO_(3)/Pt/NiS样品的制氢速率最高为489μmol·h^(-1)·g^(-1),是纯物质BaTiO_(3)的2.5倍。这主要归因于BaTiO... 采用静电纺丝、水热和光沉积的方法制备了一种以Pt和NiS为助催化剂的BaTiO_(3)/Pt/NiS双异质结光催化剂。优化后的BaTiO_(3)/Pt/NiS样品的制氢速率最高为489μmol·h^(-1)·g^(-1),是纯物质BaTiO_(3)的2.5倍。这主要归因于BaTiO_(3)与Pt之间形成的肖特基结促进了光生电子的快速转移,以及BaTiO_(3)与NiS之间构建的p-n结实现了对光生空穴的高效捕获。光电化学测试结果进一步证实了BaTiO_(3)/Pt/NiS异质结光催化剂中的光生电子和空穴被高效分离,从而具有更高的分解水制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TiO_(3)/Pt/NiS 纳米纤维 双助催化剂 光催化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片状B与M相VO2催化二氯甲苯氨氧化反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董艳玲 赵文胜 李雄建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1-196,共6页
以NH4VO3和草酸为起始原料制备了纳米片结构的VO2(B)和VO2(M),并将所制备材料及V2O5应用于3,4-二氯甲苯及2,6-二氯甲苯(DCT)氨氧化制备相应二氯苯腈(DCBN),考察了不同钒氧化物在氨氧化过程中的化学组成和晶型结构变化及其对催化性能的... 以NH4VO3和草酸为起始原料制备了纳米片结构的VO2(B)和VO2(M),并将所制备材料及V2O5应用于3,4-二氯甲苯及2,6-二氯甲苯(DCT)氨氧化制备相应二氯苯腈(DCBN),考察了不同钒氧化物在氨氧化过程中的化学组成和晶型结构变化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多种表征结果表明,氨氧化后的所有样品均由VO2(M)、V2O5及V6O13混合相组成。氨氧化测试结果表明,VO2(B)样品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获得的3,4-DCBN和2,6-DCBN的产率分别为55. 9%和42.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 VO2(B) VO2(M) 二氯甲苯 纳米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氢”工业化碱性催化剂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0
7
作者 徐斯然 吴奇 +3 位作者 卢帮安 唐堂 张佳楠 胡劲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63,共26页
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发展对于加快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碱性介质中缓慢的析氢/析氧反应动力学过程目前是阻碍该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综述了碱性环境下析氢反应与析氧反应不同的动力学理论机制,总结了针对... 电解水制氢技术的发展对于加快实现全球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碱性介质中缓慢的析氢/析氧反应动力学过程目前是阻碍该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综述了碱性环境下析氢反应与析氧反应不同的动力学理论机制,总结了针对改善动力学反应过程的理论设计策略。随后,介绍了目前电解水催化剂的设计理念及方向。对新兴的“绿氢”技术而言,探索在高电流密度下高性能电催化剂对这项技术在工业化应用推广中起着核心作用。同时,大规模合成策略是辅助合成工业电极的关键技术。进一步,我们在推进“绿氢”工业化应用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常用三种电解槽,介绍了目前电解槽设计的局限性及对应解决方案。总之,深入研究适用于碱性环境中的工业电催化剂、商业膜或电解槽的设计,提高对工业设计原则的理解,对于获得效率更高、安全性更高、实用性更强的工业电解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介质 “绿氢” 电解水 析氢反应 析氧反应 工业电极 电解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6P2W18O62/MIL-101(Fe)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2
8
作者 何云鹏 郭改娟 +3 位作者 吴双 张晓燕 杨水金 吕宝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10-1915,1929,共7页
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在制备MIL-101(Fe)的过程中引入杂多酸H6P2W18O62,制备出吸附剂H6P2W18O62/MIL-101(Fe),并测试了其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考察了H6P2W18O62的负载量、MB质量浓度、溶液pH、温度等对材料的吸附性能。通过XRD、SEM、... 采用溶剂热合成法在制备MIL-101(Fe)的过程中引入杂多酸H6P2W18O62,制备出吸附剂H6P2W18O62/MIL-101(Fe),并测试了其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考察了H6P2W18O62的负载量、MB质量浓度、溶液pH、温度等对材料的吸附性能。通过XRD、SEM、FTIR、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吸附平衡前,吸附量随MB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溶液pH=4、H6P2W18O62负载量相对于复合物质量分数为35%的条件下,吸附剂H6P2W18O62/MIL-101(Fe)对亚甲基蓝溶液吸附效果最佳,在303K下H6P2W18O62/MIL-101(Fe)对MB的最大吸附量可达148.1 mg/g。通过动力学和热力学分析,该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同时是一个吸热、自发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酸 金属有机骨架 吸附 亚甲基蓝(MB) 复合材料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BiVO_4&Bi_4V_2O_(11)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4
9
作者 梁梦君 邓楠 +4 位作者 向心怡 梅英 杨志远 杨赟 杨水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3-270,共8页
经由溶剂热反应、光辅助还原过程制备Bi/Bi VO_4&Bi_4V_2O_(11)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经由溶剂热反应、光辅助还原过程制备Bi/Bi VO_4&Bi_4V_2O_(11)纳米复合光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N_2吸附-脱附等温线和光致发光(PL)等手段对该复合物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金属Bi与BiVO_4&Bi_4V_2O_(11)的质量比值为0.8,可见光照射30 min时,Bi/BiVO_4&Bi_4V_2O_(11)复合催化剂对罗丹明B(RhB)的降解率可达95.6%。此外,Bi/BiVO_4&Bi_4V_2O_(11)对四环素(TC)的降解也表现出增强的光催化性能。Bi/BiVO_4&Bi_4V_2O_(11)复合材料提升的光催化性能可能归因于金属Bi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效应、拓宽的可见光吸收范围和增大的比表面积。此外,提出了复合光催化剂可能的光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BiVO4&Bi4V2O11 SPR效应 光催化 罗丹明B 四环素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2WO6/UiO-66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7
10
作者 何云鹏 金雪阳 +2 位作者 李文卓 杨水金 吕宝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6-1004,共9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复合光催化剂Bi2WO6/UiO-66,探究了模板剂乙酸(CH3COOH)对UiO-66形貌的影响和2种中心元素Bi与Zr的不同物质的量之比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N2吸附-脱附、UV-VisDRS、XPS等对催化剂的物相、形貌、比表...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复合光催化剂Bi2WO6/UiO-66,探究了模板剂乙酸(CH3COOH)对UiO-66形貌的影响和2种中心元素Bi与Zr的不同物质的量之比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SEM、N2吸附-脱附、UV-VisDRS、XPS等对催化剂的物相、形貌、比表面积、光吸收性能、元素组成等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nBi∶nZr=2∶1时,Bi2WO6/UiO-66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活性最高,可见光照射50min后,RhB的相对浓度降低98.5%。经过5次循环利用实验,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说明复合光催化剂的稳定性高。根据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了空穴(h^+)为光催化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活性物质,结合电化学测试以及UV-VisDRS表征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WO6 UiO-66 复合物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cheme异质结光催化产氢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吴新鹤 陈郭强 +2 位作者 王娟 李金懋 王国宏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6-45,共20页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短缺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在众多新能源制备技术中,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只需丰富的太阳能作为驱动力就可以实现分解水制氢,且制氢条件温和、绿色无污染,被认为是解决当前能源短缺危机的有效技...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大量消耗,能源短缺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在众多新能源制备技术中,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只需丰富的太阳能作为驱动力就可以实现分解水制氢,且制氢条件温和、绿色无污染,被认为是解决当前能源短缺危机的有效技术之一。光催化制氢技术的核心是光催化剂,因此发展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剂至关重要。然而,单组分光催化剂由于空穴-电子复合速度快、氧化还原能力有限、太阳能利用效率低等原因,通常只能呈现出有限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活性。为此,科研人员做了大量改性研究,其中常见的改性策略有元素掺杂、助催化剂修饰、构建异质结等。通常,元素掺杂、助催化剂修饰等改性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光催化剂的制氢活性,但并不能有效解决单相光催化剂的缺陷,导致其改性效果受到制约。然而,在两个或多个半导体之间构建异质结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单组分光催化剂的缺陷。相较于当前流行的传统II型异质结和Z-型异质结,S-型异质结的电荷转移机制更为合理,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与应用。因此,本文首先对S-型异质结光催化体系的发展背景进行介绍,包括传统II型异质结、全固态Z-型异质结和液相Z-型异质结光催化系统。随后对S-型异质结光催化机理进行具体阐述,并对其机理表征方法进行了概述,包括原位XPS光谱、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电子顺磁共振、选择性沉积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此外,本文系统总结了当前报道的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在分解水制氢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制氢性能增强机理分析,包括g-C_(3)N_(4)基、金属硫化物基、TiO_(2)基、其他氧化物基等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总体而言,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由于其有效的载流子分离和增强的光氧化还原能力,通常呈现出优异的光催化制氢性能。最后,指出了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在分解水产氢中的发展瓶颈,并展望攻克该瓶颈以进一步提高S型异质结的光催化效率,从而达到工业应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产氢 异质结 S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电极化对层状Bi2MoO6光催化性能的增强 被引量:9
12
作者 邹晨涛 张志 +1 位作者 廖文静 杨水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17-1727,共11页
通过对铁电光催化剂Bi2MoO6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构建的有机-无机复合膜材料施加电场极化,来探究铁电极化对Bi2MoO6光催化剂活性提升的影响。未极化的Bi2MoO6在光照40 min时降解罗丹明B(RhB)的效率为57.6%,在光照150min时对双酚A(B... 通过对铁电光催化剂Bi2MoO6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构建的有机-无机复合膜材料施加电场极化,来探究铁电极化对Bi2MoO6光催化剂活性提升的影响。未极化的Bi2MoO6在光照40 min时降解罗丹明B(RhB)的效率为57.6%,在光照150min时对双酚A(BPA)的降解效率为33.4%。在15 V电压下极化1.5 h的Bi2MoO6材料在相同条件下降解罗丹明B和双酚A的效率分别达到98.1%和79.2%,光催化活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光催化活性提升的原因归因于内部电场的增强。未极化的Bi2MoO6的内电场的铁电畴是无序、分布不均匀的,光生载流子非常容易发生体内复合。当外加电场极化Bi2MoO6时,Bi2MoO6的铁电畴趋于有序,极化方向趋于同一方向,表面一侧(C^+区)产生正电荷,在另一侧(C^-区)产生负电荷,从C^-区指向C^+区的极化电场推动光生电子和空穴分别迁移到C^+和C^-区域。这一过程促使光生电荷载流子快速从体内迁移至表面,提高和延长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和寿命,导致光催化活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半导体 Bi2MoO6 极化 可见光 双酚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6P_2Mo_(18)O_(62)/Zn(BDC)(Bipy)_(0.5)复合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被引量:5
13
作者 龚文朋 田超强 +1 位作者 杜晓刚 杨水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96-1604,共9页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H6P2Mo18O62、对苯二甲酸(H2BDC)、4,4'-联吡啶(Bipy)和硝酸锌为原料构筑了1个三维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H_6P_2Mo_(18)O_(62)/Zn(BDC)(Bipy)_(0.5),并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 在溶剂热条件下,以H6P2Mo18O62、对苯二甲酸(H2BDC)、4,4'-联吡啶(Bipy)和硝酸锌为原料构筑了1个三维金属有机骨架复合材料H_6P_2Mo_(18)O_(62)/Zn(BDC)(Bipy)_(0.5),并采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同时,研究了产物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并探讨了MB初始p H值、初始浓度和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的等温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H_6P_2Mo_(18)O_(62)/Zn(BDC)(Bipy)_(0.5)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是自发和放热的,此外,产物对甲基紫、罗丹明B、孔雀石绿等阳离子染料也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金属有机骨架 H6P2Mo18O62 吸附 分离 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Bi2MoO6/CoMoO4绣花球结构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志 邹晨涛 +1 位作者 杨志远 杨水金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446-1456,共11页
以五水硝酸铋为铋源,采用简易的一步水热法合成出Bi2MoO6/CoMoO4绣花球结构。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荧光光谱(PL)和电化学测... 以五水硝酸铋为铋源,采用简易的一步水热法合成出Bi2MoO6/CoMoO4绣花球结构。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荧光光谱(PL)和电化学测试等表征对所制备催化剂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光学性质以及光生电荷复合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入Bi2MoO6之后,Bi2MoO6/CoMoO4复合异质结的光吸收范围明显被拓宽,其光生电荷的分离率也得到了提升。以亚甲基蓝和头孢曲松钠为污染物来模拟废水,在可见光的条件下评估催化剂样品的光催化降解活性。在可见光下光照60 min后,Bi2MoO6负载量为30%(w/w)的复合物具有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其降解速率常数约为纯CoMoO4的2倍。基于实验的所有表征,进一步地研究了Bi2MoO6/CoMoO4体系相应的光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异质结 水热法 Bi2MoO6 CoMoO4 可见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808/BiOCl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莹鑫 胡豪 +2 位作者 周鑫 杨水金 杨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53-1563,共11页
将高稳定性的MOF-808与BiOCl结合,采用简便的水热法制备出新型MOF-808/BiOCl复合异质结材料。以环丙沙星(CIP)为污染物,探究复合材料MOF-808/BiOCl对CIP的光催化性能。发现含有10%MOF-808的复合材料(MOF-808/BiOCl-10%)表现出最佳的光... 将高稳定性的MOF-808与BiOCl结合,采用简便的水热法制备出新型MOF-808/BiOCl复合异质结材料。以环丙沙星(CIP)为污染物,探究复合材料MOF-808/BiOCl对CIP的光催化性能。发现含有10%MOF-808的复合材料(MOF-808/BiOCl-10%)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在紫外光照射20 min内,MOF-808/BiOCl-10%对CIP的光催化降解效率高达94.7%。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光电流、电化学阻抗等表征技术来考察材料的物相组成、形貌以及光电化学性质。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的结果表明,MOF-808/BiOCl-10%材料光吸收范围得到提高。同时进行了自由基捕获实验。基于以上实验数据,提出了MOF-808/BiOCl复合材料可能的光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MOF BiOCl 光催化 抗生素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808/Bi_(2)MoO_(6)复合材料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晓燕 陈飘 +3 位作者 赵莹鑫 李雄建 杨水金 杨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5-814,共10页
采用简单的两步水热法制备出了锆基金属有机骨架和钼酸铋的复合材料MOF-808/Bi_(2)MoO_(6)。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N_(2)吸附-脱附测试和电化学... 采用简单的两步水热法制备出了锆基金属有机骨架和钼酸铋的复合材料MOF-808/Bi_(2)MoO_(6)。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N_(2)吸附-脱附测试和电化学测试对所制备材料的组成、微观结构、光学性质以及光生载流子的复合效率进行了分析。与纯Bi_(2)MoO_(6)和MOF-808相比,0.5%-MOF-808/Bi_(2)MoO_(6)复合材料展示出了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照射120 min时对抗生素环丙沙星(CIP)的降解率达89.7%。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证明了·O_(2)^(-)是主要活性物种,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降解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808 Bi_(2)MoO_(6) 光催化性能 环丙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钼钨杂多酸修饰金属有机骨架MOF-5复合材料吸附亚甲基蓝 被引量:9
17
作者 龚文朋 柯晓芬 +2 位作者 李志鹏 田超强 杨水金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47-1055,共9页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合成金属有机骨架MOF-5的过程中引入活性组分磷钼钨杂多酸(H6P2Mo15W3O62),制备出一种新型吸附剂H6P2Mo15W3O62/MOF-5。利用H6P2Mo15W3O62/MOF-5材料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了材料的吸附性能研究,探讨了亚甲基蓝溶液的初始...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合成金属有机骨架MOF-5的过程中引入活性组分磷钼钨杂多酸(H6P2Mo15W3O62),制备出一种新型吸附剂H6P2Mo15W3O62/MOF-5。利用H6P2Mo15W3O62/MOF-5材料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了材料的吸附性能研究,探讨了亚甲基蓝溶液的初始p H值和初始浓度以及不同吸附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的温度和亚甲基蓝溶液较低的初始p H值的条件下,有利于H6P2Mo15W3O62/MOF-5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实验结果能够较好地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以及二级动力学模型,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可达401.6 mg/g。热力学参数ΔG<0、ΔH<0和ΔS>0,表明H6P2Mo15W3O62/MOF-5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是自发、放热的。此外,还探讨了H6P2Mo15W3O62/MOF-5对甲基紫、孔雀石绿、罗丹明B和甲基橙等其它染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H6P2Mo15W3O62/MOF-5对阳离子染料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钨杂多酸 金属有机骨架 亚甲基蓝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_2CO_3/Ag/g-C_3N_4 Z-型异质结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降解RhB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娟 王国宏 孙玲玲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9-45,共7页
通过煅烧处理和沉淀反应合成以Ag纳米粒子为电子媒介的Z-型光催化剂Ag_2CO_3/Ag/g-C_3N_4。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RhB评价Ag_2CO_3/Ag/g-C_3N_4复合物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Ag2CO3/Ag/g-C3N4样品显示出比纯Ag_2CO_3和g-C_3N_4更强的光... 通过煅烧处理和沉淀反应合成以Ag纳米粒子为电子媒介的Z-型光催化剂Ag_2CO_3/Ag/g-C_3N_4。在可见光照射下,降解RhB评价Ag_2CO_3/Ag/g-C_3N_4复合物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Ag2CO3/Ag/g-C3N4样品显示出比纯Ag_2CO_3和g-C_3N_4更强的光催化活性,当g-C3N4与Ag_2CO_3/Ag质量比为20%时,复合物呈现出最好的光催化性能,这归因于在Ag_2CO_3和g-C_3N_4间形成的Z-型异质结构,其有效促进电子转移速率和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Z-型异质结构扩展了可见光吸收波长范围(从450nm到670nm),这是由于Ag纳米粒子表面离子共振的结果。捕获实验证实,在光催化降解RhB反应中,·O_2^-和空穴h^+是主要活性物质,·OH是次要活性物质,并提出了增强光催化活性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2CO3/Ag/g-C3N4 Z-型光催化剂 可见光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掺杂Bi_(2)WO_(6)微球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1
19
作者 周鑫 张志 +2 位作者 陈飘 杨水金 杨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16-1728,共13页
以五水合硝酸铋和二水合钨酸钠为原料,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溴源,制备Br掺杂Bi_(2)WO_(6),通过调节CTAB的含量,利用水热法制备了Br掺杂量不同的Bi_(2)WO_(6)催化剂。以抗生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作为污染物,测试Br掺杂Bi_(2)WO... 以五水合硝酸铋和二水合钨酸钠为原料,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溴源,制备Br掺杂Bi_(2)WO_(6),通过调节CTAB的含量,利用水热法制备了Br掺杂量不同的Bi_(2)WO_(6)催化剂。以抗生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作为污染物,测试Br掺杂Bi_(2)WO_(6)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2%掺杂量(物质的量分数)的Bi_(2)WO_(6)相比于Bi_(2)WO_(6)的光催化降解性能最好。此外,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荧光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拉曼光谱等一系列表征,对Br掺杂后催化剂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光生电荷分离率和光学性质等进行分析。最后进行了自由基捕获实验并提出了可能的光催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WO_(6) 微球 光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Te量子点荧光探针检测血清和食品中Cr3+ 被引量:5
20
作者 龚婷婷 王秋月 吴一微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85-488,共4页
本文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QDs),探索CdTeQDs在不同缓冲体系中对金属离子的响应特性,基于Cr^3+在HAc-NaAc缓冲体系中对CdTeQDs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测定Cr3+的新方法。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和NH4OH为... 本文采用一锅法合成了巯基乙酸修饰的CdTe量子点(QDs),探索CdTeQDs在不同缓冲体系中对金属离子的响应特性,基于Cr^3+在HAc-NaAc缓冲体系中对CdTeQDs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测定Cr3+的新方法。采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和NH4OH为掩蔽剂,消除Ag^+、Hg^2+和Cu^2+对CdTeQDs检测Cr^2+的干扰,从而实现对Cr^3+的选择性检测。在最佳条件下,0.50~45ng·mL^-1Cr^3+与CdTeQDs的荧光猝灭程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2ng·mL^-1。该方法具有廉价、简单、灵敏高和选择性好的优点,被成功用于人血清、橙汁和牛奶样品中Cr3+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TE量子点 CR^3+ 荧光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