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浸润状态下煤岩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慧梅 夏浩峻 +4 位作者 张嘉凡 杨更社 袁超 申艳军 路亚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6-1214,共9页
富水状态下煤岩力学性能的持续劣化是导致煤矿水害的重要原因,为探究长期浸润作用下煤岩的渐进损伤特征,以神木地区弱黏煤为研究对象,首先以无压力水浸泡的方式模拟煤岩的长期浸润(15,30,60,120,240 d);然后对干燥及浸润试样进行渐进破... 富水状态下煤岩力学性能的持续劣化是导致煤矿水害的重要原因,为探究长期浸润作用下煤岩的渐进损伤特征,以神木地区弱黏煤为研究对象,首先以无压力水浸泡的方式模拟煤岩的长期浸润(15,30,60,120,240 d);然后对干燥及浸润试样进行渐进破坏试验,辅以声发射(AE)监测,定量分析煤岩的软化特性;最后利用扫描电镜(SEM)和核磁共振(NMR)研究不同浸润时长下煤岩孔隙结构的劣化规律。研究表明:(1)煤岩饱和度随浸润时长的增加而增加,增加速度先快后慢,最后达到稳定。(2)随饱和度的增加,煤岩力学性能劣化;饱和后,随浸润时长的持续增加,煤岩力学性能仍持续劣化,表现为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的减小和累计振铃数的增加;(3)干燥处理后,原状煤岩表面干燥收缩,浸水后吸水膨胀,随着浸润时间的增加,小孔隙逐渐增多,孔隙结构趋于复杂。研究结果可为浸水煤岩失稳破坏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浸润时长 力学特性 多尺度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复杂性机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1
2
作者 骆成 韩东 +3 位作者 蒋灶 李聪 孙戬 路亚妮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19-931,共13页
为探寻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复杂性机理的研究现状,基于事故风险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文献分类方法。该方法分别从复杂性与复杂系统特征、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风险演化过程、事故风险耦合后果4个方面对既有的文献进行综合评述。分析认为... 为探寻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复杂性机理的研究现状,基于事故风险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文献分类方法。该方法分别从复杂性与复杂系统特征、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风险演化过程、事故风险耦合后果4个方面对既有的文献进行综合评述。分析认为,近年来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迅速,其中事故致因理论研究最为成熟,事故风险演化和事故风险耦合研究正逐步成为关注的重点;既有研究大多集中在系统的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研究较少,且风险和能量如何在不同层面进行传递和转化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未揭示系统内部风险因子相互作用及演化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基于新的分类方法发现,大多数研究采用单目标求解或多目标优化模型,未能充分考虑运输过程动态风险特征和时变效应,基于事故后果和环境污染风险的事故不确定性分析可能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道路运输 事故复杂性 致因理论 风险演化 风险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P-CEEMDAN算法的非平稳振动信号时频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苗 屈玲 +2 位作者 袁立平 吴静 沈玉光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0-155,166,共7页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固有的模态混淆及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模态混淆但由于添加的白噪声无法完全中和,原始信号的完备性无法保证。同时二...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固有的模态混淆及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EMD)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模态混淆但由于添加的白噪声无法完全中和,原始信号的完备性无法保证。同时二者均无法免除端点效应的干扰,模态混淆和端点效应导致EMD和EEMD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的时频分析结果失真。提出添加端点处理程序的自适应补充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算法(Endpoint Processing-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EP-CEEMDAN),实施仿真实验对比EMD、EEMD、EP-CEEMDAN对仿真含噪非平稳振动信号的分解结果,并通过多尺度排列熵检测和边际谱分析验证EP-CEEMDAN对端点效应和模态混淆均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从而证明相比EMD和EEMD,EP-CEEMDAN是一种更优良的自适应算法。最后将EP-CEEMDAN应用于实测非平稳振动信号处理中,发现其通过对端点处理后的振动信号在分解的每一阶段添加自适应白噪声,再通过计算唯一的余项信号获得各个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EP-CEEMDAN算法得到的IMF端点发散和模态混淆都得到了有效抑制,经希尔伯特变换得到的时频谱在时域和频域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该结果可用于非平稳振动信号振动特征识别,对进一步分析工程振动危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自适应补充集合经验模态分解 模态混淆 端点效应 希尔伯特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体还原对硒化亚铜热电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陈继虎 路亚妮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64-1470,共7页
硒化亚铜(Cu_(2)Se)作为一种典型的类液体热电材料,不仅拥有较好的电传输性能,而且具有较低的晶格热导率。纳米工程是实现热电材料高热电性能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合成纳米级Cu_(2)Se颗粒时,材料极其容易被氧化,从而影响其热电性能。为了... 硒化亚铜(Cu_(2)Se)作为一种典型的类液体热电材料,不仅拥有较好的电传输性能,而且具有较低的晶格热导率。纳米工程是实现热电材料高热电性能的有效手段,然而在合成纳米级Cu_(2)Se颗粒时,材料极其容易被氧化,从而影响其热电性能。为了研究粉体还原对Cu_(2)Se热电性能的影响,本文用水热法合成了纳米尺度的Cu_(2)Se粉体,分别采用氢氩混合气(氢气体积分数为5%)和纯氩气吹扫粉体,并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致密度95%以上的Cu_(2)Se块体材料。结果表明,粉体还原后,Cu_(2)Se块体中的氧含量明显降低,并且在800 K时热导率降低了41%,ZT值提高了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粉体还原 硒化亚铜 热电性能 晶格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用铝合金型材表面喷涂膜的性能研究
5
作者 胡淑芬 肖能齐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84,共5页
建筑用的铝合金型材常直接暴露于外部环境,需承受风沙冲击、温度变化及自然环境中的酸雨等,这导致其表面涂层易被腐蚀,甚至失效。喷涂有机聚合物膜可解决该问题,但其耐腐蚀性、结合强度是关键。以聚氨酯为有机聚合物原料,用高温喷涂设... 建筑用的铝合金型材常直接暴露于外部环境,需承受风沙冲击、温度变化及自然环境中的酸雨等,这导致其表面涂层易被腐蚀,甚至失效。喷涂有机聚合物膜可解决该问题,但其耐腐蚀性、结合强度是关键。以聚氨酯为有机聚合物原料,用高温喷涂设备将预处理后的聚氨酯原料涂敷在铝合金型材表面,测试该薄膜在不同喷涂压力、温度下与铝合金之间的结合强度,以及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的耐腐蚀性,分析喷涂膜性能。结果表明:喷涂压力为0.75 MPa,喷涂温度为20~30℃时,薄膜和铝合金型材间的结合强度最好。同时,该薄膜耐低浓度酸性和碱性腐蚀,可较好防护铝合金型材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用铝合金型材 聚氨酯 高温喷涂膜 耐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的再生混凝土内部微变形演化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韩燕华 谢作为 +1 位作者 刘方 傅少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80,共8页
为研究早龄期再生混凝土试件在单轴受压破坏过程中内部结构的变形,采用X射线工业CT对再生混凝土试件在不同轴向荷载下的内部结构变化进行扫描观测,获得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50%的混凝土试件的CT图像.以CT图像中不同的灰度... 为研究早龄期再生混凝土试件在单轴受压破坏过程中内部结构的变形,采用X射线工业CT对再生混凝土试件在不同轴向荷载下的内部结构变化进行扫描观测,获得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50%的混凝土试件的CT图像.以CT图像中不同的灰度分布特征作为散斑结构,并将施加荷载前后的CT图像作为试件变形信息的载体,应用MatchID算法获得再生混凝土试件内部的实时位移场与应变场.变形云图直观揭示了试件在受压过程中内部微变形的演化发展过程,分析可知:相同加载条件下,试件内部变形量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呈正相关;随着轴向荷载增大,再生骨料取代率相同的试件其内部变形局部化特征趋于显著.文中采用的CT图像与MatchID算法相结合的方法为再生混凝土内部微变形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单轴压缩 CT扫描 MatchID分析系统 变形云图 变形局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岩石CT图像处理及细观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慧梅 袁超 +2 位作者 慕娜娜 张婵 路亚妮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9-226,共8页
针对寒区煤矿巷道工程出现的冻融灾害问题,以冻融煤矿砂岩CT图像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值滤波和直方图均衡化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结合分形理论,研究分形维数随冻融次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冻融作用下煤矿砂岩的细观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针对寒区煤矿巷道工程出现的冻融灾害问题,以冻融煤矿砂岩CT图像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值滤波和直方图均衡化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结合分形理论,研究分形维数随冻融次数的变化规律,分析冻融作用下煤矿砂岩的细观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对CT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和均衡化等预处理,可以有效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分辨率;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不同截面的CT图像分形维数均呈现降低趋势,且不同冻融次数下的分形维数曲线具有相同的波动形式;冻融损伤可分为孔隙率增加导致的有效面积损伤和孔隙空间分布变化引起的结构性损伤,两者的耦合作用共同导致岩石性能的劣化。从细观角度出发,研究冻融作用下煤矿砂岩的损伤演化规律,为分形理论在岩石损伤方面的应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CT图像 图像处理 分形维数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G桩复合地基静载试验及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7
8
作者 傅少君 谢作为 +2 位作者 杨红成 罗滔 韩燕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8-702,共5页
为了将CFG桩应用于马尔代夫吹沙回填岛礁灰岩地基中,以胡鲁马累住宅项目为案例,在现场进行了单桩和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CFG桩复合地基的受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单桩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满足设计要... 为了将CFG桩应用于马尔代夫吹沙回填岛礁灰岩地基中,以胡鲁马累住宅项目为案例,在现场进行了单桩和复合地基承载力试验,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CFG桩复合地基的受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单桩和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均满足设计要求;数值模拟得到了与现场静载试验一致的荷载沉降规律;随着外荷载增加,桩土分担的荷载比例逐渐增大,桩土应力比也随之快速增长,当上部荷载达到148 kPa时,桩土应力比达到12且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G桩 复合地基 吹沙回填岛 静载 沉降 有限元 桩土应力比 荷载分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条件下岩石动态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慧梅 赵洁 +3 位作者 陈世官 申艳军 路亚妮 刘慧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21,共12页
为研究冻融岩石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损伤破坏特征,基于岩石动态变形破坏全过程,将岩石弹塑性和应变软化特征概化为损伤特性,应变率效应描述为黏滞性,建立冻融条件下岩石的动态损伤本构模型;根据应力-应变曲线峰值点处的几何条件,确定模型... 为研究冻融岩石在动荷载作用下的损伤破坏特征,基于岩石动态变形破坏全过程,将岩石弹塑性和应变软化特征概化为损伤特性,应变率效应描述为黏滞性,建立冻融条件下岩石的动态损伤本构模型;根据应力-应变曲线峰值点处的几何条件,确定模型参数的理论表达式;理论表征冻融与动荷载损伤的耦合效应,探讨不同冻融次数及应变率下岩石的损伤破坏特性。研究表明:随冻融次数的增加,岩石抗冻系数呈减小趋势;冻融前期,抗冻系数随应变率的增大而降低,但随冻融次数的增加,不同应变率下抗冻系数曲线相继相交,相交后抗冻系数随应变率的增大而增加。岩石动态抗压强度与动弹性模量受冻融和应变率作用的共同影响,但导致的效应相反,且动弹性模量对应变率的敏感性较小。冻融-动荷载的共同作用加剧了岩石的受损程度,其耦合效应又使岩石的受损程度有所减弱。损伤曲线近似“S”型演化,较好地反映了冻融岩石动态变形破坏全过程;应变率相同时,总损伤值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大,但在变形后期,损伤曲线相交后呈相反规律,表现出明显的塑性特征;冻融次数一定时,总损伤值随应变率的增加而依次减小,表现出应变率强化效应。所构建的损伤本构模型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表明模型较为合理,能够准确描述冻融条件下岩石的动态变形破坏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动态力学特性 损伤演化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承载力统一算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颜燕祥 徐礼华 +2 位作者 余敏 李彪 查晓雄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28,共11页
为方便T形、L形和十字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工程设计,结合国内外相关规程计算方法,采用自编程序对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压弯相关方程曲线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承载力统一算法,最后对不同截面形式及构造的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偏... 为方便T形、L形和十字形钢管混凝土柱的工程设计,结合国内外相关规程计算方法,采用自编程序对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压弯相关方程曲线进行了计算分析,提出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承载力统一算法,最后对不同截面形式及构造的异形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承载力进行了算法验证.结果表明:统一算法力学意义明确,操作简单易行,具备一定的安全储备;承载力试验值与计算值比值的均值为1.1~1.4,其计算精度与荷载作用截面的工程轴有关.统一算法的提出补充完善了异形钢管混凝土柱计算理论,利于异形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形钢管混凝土柱 偏心受压 承载力 统一算法 算法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碾压混凝土水化热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燕华 傅少君 王书法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碾压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大坝、道路等大体积建筑物中,其水化热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是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控制碾压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成重要研究课题。综合国内外学者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归纳碾压混凝土水化... 碾压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大坝、道路等大体积建筑物中,其水化热变化产生的温度应力是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构筑物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控制碾压混凝土内部水化热成重要研究课题。综合国内外学者已开展的研究工作,归纳碾压混凝土水化热的影响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机理,分析现已建立的水化热计算模型的优缺点,探讨当前水化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混凝土(RCC) 水化热 影响因素 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EMDAN·MPE-NHT的爆破地震波信号时频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孙苗 吴静 +2 位作者 吴立 杨钧凯 覃亚男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3-191,共9页
针对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处理混有噪声的爆破地震波信号时,会出现时频分析失真的现象,对影响HHT时频分析精度的因素进行逐一改进,得到改进后的算法来提高含噪爆破地震波信号时频分析精度。首先对经验模态分解(... 针对希尔伯特-黄变换(Hilbert-Huang Transform,HHT)处理混有噪声的爆破地震波信号时,会出现时频分析失真的现象,对影响HHT时频分析精度的因素进行逐一改进,得到改进后的算法来提高含噪爆破地震波信号时频分析精度。首先对经验模态分解(Ensemble Empirical Mode,EMD)进行改进得到自适应补充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ise,CEEMDAN)抑制低频趋势项,同时添加多尺度排列熵(Multiscale Permutation Entropy,MPE)代码控制高频噪声,最后对CEEMDAN·MPE得到的IMF进行归一化Hilbert变换(Normalized Hilbert Transform,NHT),通过上述三步即可改善传统HHT含噪爆破地震波信号时频分析精度不足的问题。为验证CEEMDAN·MPE-NHT算法时频分析的准确性,进行HHT和CEEMDAN·MPE-NHT算法的含噪仿真信号时频分析对比研究,并将CEEMDAN·MPE-NHT算法用于水下钻孔爆破地震波信号时频分析中。研究结果表明:CEEMDAN·MPE分解得到的IMF经NHT处理得到的时频谱在时域和频域上均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得到的时频分析参数精度相比HHT有了很大的提升,可实现更准确提取含噪爆破地震波信号时频特征参数,对爆破地震波危害效应识别,制定科学的爆破地震波危害效应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地震波信号 经验模态分解 HILBERT变换 固有模态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CS-AME的爆破地震波信号EMD端点效应抑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静 吴立 +2 位作者 孙苗 路亚妮 韩燕华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7-152,171,共7页
针对爆破地震波信号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固有的端点效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局部特征尺度自适应匹配延拓(Boundary Local Characteristic Scale and Adaptive Matching Extension,BLCS-AME)的EMD端点效... 针对爆破地震波信号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固有的端点效应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界局部特征尺度自适应匹配延拓(Boundary Local Characteristic Scale and Adaptive Matching Extension,BLCS-AME)的EMD端点效应抑制方法。该方法将原始信号全局时间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信号在端点处幅值参数的局部变化趋势进行联合考虑,得到了延拓后的边界局部特征尺度(BLCS),再以BLCS为研究对象,在原始信号中找到与BLCS匹配度最高的一组时间序列,最后将该时间序列平移到端点处进行EMD,即可实现基于BLCS-AME的EMD端点效应抑制处理。通过多种方法仿真信号EMD端点效应抑制的对比分析,可得出结论:与常规端点效应抑制方法相比,BLCS-AME方法对EMD端点效应具有更好的抑制能力,能够得到精度更高的固有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研究结果更能反映信号的内在属性。最后将该方法用于实际爆破地震波信号EMD中,进一步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爆破地震波信号EMD过程中产生的端点效应,有利于爆破地震波信号细节特征参数的提取,得到反映爆破地震波信号内在属性的特征参数,对爆破地震波危害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端点效应 固有模态函数 爆破地震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建筑节能墙体保温材料力学和热工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4
作者 夏蕊芳 程国庆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110-9114,共5页
以海藻酸钠和天然纤维为改性剂,制备了海藻酸钠天然纤维生物复合材料。利用万能试验机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通过电导仪分析了生物复合材料的热工性能,重点研究了木质纤维和稻杆纤维掺杂比例对生物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评价了生... 以海藻酸钠和天然纤维为改性剂,制备了海藻酸钠天然纤维生物复合材料。利用万能试验机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表征,通过电导仪分析了生物复合材料的热工性能,重点研究了木质纤维和稻杆纤维掺杂比例对生物复合材料综合性能的影响,评价了生物复合材料用于建筑节能墙体保温材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生物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抗压强度及弹性模量均随木质纤维含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大,当木质纤维的含量为100%时,试样的力学性能最优,抗弯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达到0.573和1.410 MPa。样品中木质纤维和海藻酸钠粘结剂结合紧密,相互之间润湿性良好。生物复合材料的热传导率在0.078~0.089 W/(m·K)之间,即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可以作为建筑节能墙体的保温材料来使用。研究发现添加较高比例的木质纤维及适量的乙二醛交联剂可提高生物复合材料的传热能力和保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木质纤维 生物复合材料 保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土的孔隙分布及其对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5
作者 陶高梁 吴小康 +3 位作者 杨秀华 刘文生 何俊 陈银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43-1249,共7页
以不同水泥掺量的水泥黏土为研究对象,进行核磁共振试验研究水泥掺量对微观孔隙分布的影响,进行变水头渗透试验研究水泥掺量对渗透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调查水泥掺量对渗透性影响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水泥土的渗透系数随水泥掺量的增大... 以不同水泥掺量的水泥黏土为研究对象,进行核磁共振试验研究水泥掺量对微观孔隙分布的影响,进行变水头渗透试验研究水泥掺量对渗透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调查水泥掺量对渗透性影响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水泥土的渗透系数随水泥掺量的增大而减小,其中在低水泥掺量(4%~12%)范围内急剧减小,在高水泥掺量(15%~25%)范围内呈现相对缓慢减小趋势;水泥土T2分布曲线均呈现三峰分布,三峰分别对应于小孔、中孔、大孔,随着水泥掺量增加,T2分布曲线总面积呈现减小趋势,其中在低水泥掺量范围内,第2峰、第3峰峰面积减小明显,在高水泥掺量范围内,第1峰峰面积显著减小。分析可知,在水泥掺量较低时,水泥水化作用优先堵塞大孔和中孔,导致渗透系数随水泥掺量增加而显著减小;在水泥掺量较高时,水泥掺量的增加主要减少小孔隙面积,大孔和中孔面积变化不大,此时增加水泥掺量对减小水泥土渗透系数的效果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核磁共振 峰面积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沿海危化品运输事故分析及危险源辨识 被引量:9
16
作者 骆成 周传贵 路亚妮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7-71,共5页
为了探究沿海地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特征,辨识相关风险因子,以2016-2020年我国沿海地区发生的362起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为例,从事故发生的时间分布、省份分布、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形态、事故类型、事故原因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 为了探究沿海地区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特征,辨识相关风险因子,以2016-2020年我国沿海地区发生的362起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为例,从事故发生的时间分布、省份分布、危险化学品类别及形态、事故类型、事故原因等多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年来,我国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逐年减少。每年的5月、9月、12月,每天的清晨是事故的高发期。广东、江苏、浙江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数量较多。液态易燃类危险化学品事故数量多,爆炸类危险化学品事故数量较少但后果严重。驾驶员因素和环境因素最为关键,其中驾驶员违规操作、雨天、弯道等风险因子极易诱发运输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化学品 道路运输 事故分析 危险源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岭区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及常见问题处理——评《隧道施工地质灾害与致灾构造及其致灾模式》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静 韩燕华 黄丽珍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5-185,共1页
当代中国是闻名世界的基建大国,大量基建工程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也给中国民众带来了诸多便利与实惠。在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始终是最核心的原则要求。尤其是交通基建领域隧道施工工程项目,通常会涉及到相对复杂的施工环境... 当代中国是闻名世界的基建大国,大量基建工程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也给中国民众带来了诸多便利与实惠。在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始终是最核心的原则要求。尤其是交通基建领域隧道施工工程项目,通常会涉及到相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对施工技术要求也较高,因此,施工安全管理与保障难度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建工程 社会经济发展 隧道施工安全 施工安全管理 常见问题处理 山岭区公路 施工环境 施工过程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力路径下钙质砂的力学及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钟丽 陈鑫莲 +2 位作者 刘晓璇 罗明星 王兴肖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929-2941,共13页
钙质砂是海洋钙质生物死亡后形成的一种具有丰富内部孔隙、低强度、不规则形状和易破碎的岩土材料。通过对钙质砂分别开展的等向压缩、常规三轴压缩、平均主应力为常数的三轴压缩、减压的三轴压缩和等应力比加载5种试验,探讨了不同应力... 钙质砂是海洋钙质生物死亡后形成的一种具有丰富内部孔隙、低强度、不规则形状和易破碎的岩土材料。通过对钙质砂分别开展的等向压缩、常规三轴压缩、平均主应力为常数的三轴压缩、减压的三轴压缩和等应力比加载5种试验,探讨了不同应力路径下钙质砂的力学及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应力路径对钙质砂的抗剪强度和变形特征具有重要影响。钙质砂在等向压缩条件下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常规三轴压缩试验条件下,密实钙质砂呈现低压剪胀、高压剪缩的变形特征,且峰值强度与初始固结压力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平均主应力为常数的三轴压缩试验中,增加偏应力会引起试样的体变;与常规三轴压缩试验不同,在减压的三轴压缩试验中,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均表现为应变软化;而等应力比加载试验中,试样基本处于弹性状态下,且轴向应力与轴向应变之间呈幂函数关系。试验结果还发现钙质砂的切线泊松比不仅要考虑钙质砂的变形和应力状态等的影响,还要考虑应力路径的影响。不同应力路径试验条件下峰值应力比大小顺序与最大体变大小顺序不受初始固结压力的影响。钙质砂的峰值内摩擦角均随着初始固结压力的增大而减小,大致与初始固结压力的对数呈线性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路径 钙质砂 抗剪强度 变形 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沿海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风险耦合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骆成 陈霞 +1 位作者 路亚妮 陈继虎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75-984,共10页
为研究复杂海域环境对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的影响,文中基于2016—2020年中国沿海地区发生的362起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统计分析的结果,将运输系统风险分为人、车、物、环、管5方面,辨识出6类共22种风险因子。首先,利用层次分析(AHP)模型和... 为研究复杂海域环境对危化品道路运输风险的影响,文中基于2016—2020年中国沿海地区发生的362起危化品道路运输事故统计分析的结果,将运输系统风险分为人、车、物、环、管5方面,辨识出6类共22种风险因子。首先,利用层次分析(AHP)模型和N-K模型建立了新的危化品道路运输系统风险耦合模型。其次,运用新构建的AHP—N-K模型分别计算单、双、多风险因素间的耦合度,揭示了风险因子间互相作用机理。最后,考虑海域环境的影响,给出了气象环境和道路环境风险因子风险耦合拓扑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参与风险耦合因素的增加,运输风险有逐渐增大的趋势。驾驶员和道路环境中的风险因子与其他风险因子耦合作用较强,其中驾驶员与危化品双因素耦合值为0.037 2,高于部分三因素耦合值。而气象环境风险因子起到“催化剂”作用。主客观风险因素的耦合风险比纯客观风险因素更易诱发危化品运输事故。雨天和弯道与其他风险因素耦合作用较强,危险性较高,应引起运输管理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与工程 道路运输 风险耦合 危化品 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M-BP神经网络在震后建筑损失评估模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夏蕊芳 程国庆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8-214,共7页
当前震后建筑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得到的震后建筑经济损失评估精确度、效率低,针对单一神经网络易产生局部极值等问题,对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LM-BP神经网络在震后建筑损失评估模型中的应用。输入样本要素为影响震后建筑经济损失的... 当前震后建筑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得到的震后建筑经济损失评估精确度、效率低,针对单一神经网络易产生局部极值等问题,对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LM-BP神经网络在震后建筑损失评估模型中的应用。输入样本要素为影响震后建筑经济损失的5项因素,输出样本是震后建筑经济损失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采用LM-BP神经网络将训练转化成最小二乘问题,结合LM算法重新定义隐含层节点数量,构建基于LM-BP的神经网络震后经济损失评估模型,采用该模型获取最优震后建筑经济损失评估结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评估模型最小评估误差为0.1%,相比同类模型具有高精确度的优势,是一种可靠的震后建筑经济损失评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后 建筑经济损失 LM-BP神经网络 最小二乘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