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成核剂对PPR结晶行为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严海彪 邵禹通 +1 位作者 陈海 程思怡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51,83,共4页
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偏光显微镜(PLM)等研究了酰胺类β成核剂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结晶行为及晶体形态,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TMB-5成核剂后,PPR的晶体形态由α晶向β晶转变;结晶温度从102.4... 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偏光显微镜(PLM)等研究了酰胺类β成核剂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结晶行为及晶体形态,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TMB-5成核剂后,PPR的晶体形态由α晶向β晶转变;结晶温度从102.4℃提高到了109.3℃;PPR的缺口冲击强度从30.6 kJ/m2增加到35.2 kJ/m2,而拉伸强度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R 程思怡成核剂 结晶行为 13晶型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硫化过程中EPDM/PP热塑性弹性体的相态演变及流变行为 被引量:8
2
作者 程思怡 邵禹通 +1 位作者 周峰 严海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4-59,共6页
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EPDM/PP-TPV)。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二甲苯蚀刻后样品低温脆断面,并用旋转流变仪测试EPDM/PP-TPV的流变性能。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EPDM的充油量对EPDM/PP-TPV的相态结构有明显... 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EPDM/PP-TPV)。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二甲苯蚀刻后样品低温脆断面,并用旋转流变仪测试EPDM/PP-TPV的流变性能。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EPDM的充油量对EPDM/PP-TPV的相态结构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充油量达到30%时,体系分散程度最佳,硫化过程可实现相逆转;橡塑比对简单共混体系相态分布有明显调控作用,对动态硫化体系相态分布影响不大;适当提高转速会改善体系分散程度,转速为50 r/min时,交联EPDM颗粒粒径最小。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EPDM/PP-TPV试样在低频末端区会出现"第二平台",充油量为30%时,复数黏度最低,分散程度达到最佳,与扫描电镜分析结果一致;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着橡塑比的增大而增大,当橡塑比达到50/50时,整个频率范围内储能模量大于损耗模量;转速对EPDM/PP-TPV的复数黏度影响不大,转速为50 r/min时,储能模量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 动态硫化 相态结构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周峰 吕奇 +2 位作者 张月航 洪艳 严海彪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98,共5页
通过扩链反应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进行改性以提高PETG的熔体强度和黏度。采用熔体流动速率仪、旋转流变仪及转矩流变仪考查了扩链剂的使用方式对PETG结构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酐类和环氧类多官能团... 通过扩链反应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进行改性以提高PETG的熔体强度和黏度。采用熔体流动速率仪、旋转流变仪及转矩流变仪考查了扩链剂的使用方式对PETG结构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酐类和环氧类多官能团单体联用对PETG的扩链效果最好,PETG的熔体流动速率由12.83 g/10 min降低至7.50 g/10 min,零剪切黏度(η_0)由2022.8 Pa·s增加到4764.2 Pa·s,特征松弛时间(τ_0)由0.78 s增加到3.58 s;改性后PETG仍保持着线形结构而未形成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 4-环己烷二甲醇酯 扩链反应 流变性能 扩链剂 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链剂亚磷酸三苯酯对r-PETG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峰 吕奇 +2 位作者 张月航 洪艳 严海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8-83,共6页
以亚磷酸三苯酯(TPPi)为扩链剂,通过反应加工技术对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rPETG)进行扩链改性。采用旋转流变仪、红外光谱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研究了TPPi添加量对r-PETG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TPi质... 以亚磷酸三苯酯(TPPi)为扩链剂,通过反应加工技术对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4-环己烷二甲醇酯(rPETG)进行扩链改性。采用旋转流变仪、红外光谱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研究了TPPi添加量对r-PETG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TPi质量分数为2.0%时,r-PETG的数均相对分子量(Mn)由2.52×10~4提高到3.35×10~4;端羧基含量由100mol/kg降低到50mol/kg;零剪切黏度(η_0)由3435.8Pa·s增至27944.5Pa·s;特征松弛时间(τ0)由0.94s延长到30.91s;拉伸强度从41.2MPa增加到了62.3MPa,无缺口冲击强从38.4kJ/m^2大幅度提高至66.8kJ/m^2。改性后r-PETG分子链的结构类型没有变化,仍保持线型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链剂 回收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 4-环己烷二甲醇酯 反应加工 亚磷酸三苯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磺对聚丙烯纤维料的共混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义明 程燕 +2 位作者 李娇 张绍刚 吴荡荡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9-42,共4页
利用硫磺对聚丙烯(PP)纤维料进行共混改性,通过SEM和碘量法探讨了硫磺迁移率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共混纤维料的加工性能和结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硫磺含量越低,粒径越小,共混纤维料放置时间越长,硫磺迁移率越大;共混纤维料的复数黏度变... 利用硫磺对聚丙烯(PP)纤维料进行共混改性,通过SEM和碘量法探讨了硫磺迁移率的影响因素,并研究了共混纤维料的加工性能和结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硫磺含量越低,粒径越小,共混纤维料放置时间越长,硫磺迁移率越大;共混纤维料的复数黏度变大,流动性变好,结晶更容易,晶粒尺寸变小,易于加工纺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磺 纤维料 聚丙烯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滑石复合热稳定剂在硬质聚氯乙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正波 严海彪 +2 位作者 胡启科 黄彩霞 黄安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6-90,共5页
利用水滑石与钙锌、有机锡复配,并将复配出的稳定体系应用于聚氯乙烯(PVC)硬制品中,通过双辊滚压热老化实验、烘箱静态热老化实验、刚果红实验、色差仪测试、热失重分析、转矩流变仪对PVC的热稳定性能、加工流变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水滑石与钙锌、有机锡复配,并将复配出的稳定体系应用于聚氯乙烯(PVC)硬制品中,通过双辊滚压热老化实验、烘箱静态热老化实验、刚果红实验、色差仪测试、热失重分析、转矩流变仪对PVC的热稳定性能、加工流变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滑石能作为PVC辅助热稳定剂,与钙锌和有机锡复配表现出较好的协同效应,当添加量为0.5%(质量百分数,下同)时,同时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和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水滑石 热稳定性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类快速检测新技术在三峡水华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沈强 向想民 +1 位作者 张礼嘉 胡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13-17,共5页
近年来,三峡水库藻类水华频发,而传统的藻类检测方法由于分类鉴定工作量大,难以适应野外大批量样品快速准确分析的要求,因此,开展水华的快速监测和鉴定工作迫在眉睫。在藻类形态特征识别与快速定量检测方面,流式细胞摄像系统(Flow CAM... 近年来,三峡水库藻类水华频发,而传统的藻类检测方法由于分类鉴定工作量大,难以适应野外大批量样品快速准确分析的要求,因此,开展水华的快速监测和鉴定工作迫在眉睫。在藻类形态特征识别与快速定量检测方面,流式细胞摄像系统(Flow CAM)是目前先进可靠的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摄像系统技术对三峡水库水华藻类样品建立了藻类特征的自动鉴定标准,进行藻类快速检测分析,并与显微镜人工检测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各支流采样点鉴定出的优势藻类为4~10种;小江黄石、小江河口、大宁河和梅溪河采样点优势种依次为飞燕角甲藻、微囊藻、拟多甲藻和颗粒直链藻,检测结果和显微镜方法检测结果一致;Flow CAM可在15 min内快速完成藻类鉴定分析,测量精度高,有传统检测方法不可比拟的优势。总之,Flow CAM为水华藻类的快速检测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 流式细胞摄像系统 快速鉴定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PE的制备及其对PP/硫磺共混体系的增容研究
8
作者 孙义明 程燕 +1 位作者 李娇 张绍刚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9-101,共3页
为了提高聚丙烯(PP)与硫磺的相容性,将高密度聚乙烯(PE–HD)及硫磺于密炼机中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制备增容剂硫化聚乙烯(PE),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溶解性实验等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硫磺与PE–HD只... 为了提高聚丙烯(PP)与硫磺的相容性,将高密度聚乙烯(PE–HD)及硫磺于密炼机中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制备增容剂硫化聚乙烯(PE),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热重分析、溶解性实验等方法对反应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硫磺与PE–HD只有在220℃的高温下才能发生反应形成C—S键从而生产硫化PE,且二苯胍作为催化剂时可提高两者的反应程度,使制备的硫化PE更难溶于二甲苯。将合成的硫化PE作为增容剂添加到硫磺质量分数为30%的PP/硫磺共混体系中,发现硫化PE对共混物具有较好的增容作用,添加5份的硫化PE可使共混物的拉伸强度提高7.69%,断裂伸长率提高2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聚乙烯 聚丙烯 硫磺 共混 增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磷酸三苯酯对r-PETG扩链反应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周峰 张月航 +2 位作者 吕奇 崔美杰 严海彪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7-80,共4页
采用亚磷酸三苯酯(TPPi)为扩链剂,通过扩链反应来提高回收的共聚酯(r-PETG)的分子量,增加其特性黏度。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熔融指数仪和红外光谱(IR)考察了TPPi的用量、扩链反应温度和混炼转速对r-PETG扩链反应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 采用亚磷酸三苯酯(TPPi)为扩链剂,通过扩链反应来提高回收的共聚酯(r-PETG)的分子量,增加其特性黏度。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熔融指数仪和红外光谱(IR)考察了TPPi的用量、扩链反应温度和混炼转速对r-PETG扩链反应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TPPi为2.0%、温度200℃、转速60 r/min)下,r-PETG的熔体流动速率(MFR)由12.83 g/10 min降低到4.24 g/10min;数均分子量(M_n)由2.52×10~4g/mol提高到3.35×10~4g/mol,提高了33.3%;拉伸强度从41.2 MPa增加到了62.3 MPa;而无缺口冲击强度从38.4 k J/m^2大幅度提高至66.8 k J/m^2。红外光谱证实了扩链反应前、后r-PETG的分子结构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PETG 亚磷酸三苯酯 扩链剂 特性黏度 扩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接枝法制备增韧剂对聚丙烯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邵禹通 程思怡 +3 位作者 周峰 张月航 吕奇 严海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62,共5页
基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辛烯长支链的可反应性,采用γ射线辐照等规聚丙烯(i PP)/PO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体系,得到聚丙烯增韧剂抗冲击聚丙烯基接枝共聚物(IPGC)。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为50k Gy时所得IPGC... 基于乙烯-辛烯共聚物(POE)辛烯长支链的可反应性,采用γ射线辐照等规聚丙烯(i PP)/PO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体系,得到聚丙烯增韧剂抗冲击聚丙烯基接枝共聚物(IPGC)。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为50k Gy时所得IPGC的增韧效果最好,i PP的冲击强度随IPGC含量的增加而提升;连续自成核退火热分级(SSA)结果表明IPGC中POE与i PP和LLDPE均发生接枝;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IPGC以"海岛"结构,粒径3~5μm均匀分散在聚丙烯基体中,辐照产生接枝物在i PP/IPGC共混体系中起到了界面增容作用;X射线衍射和偏光显微镜结果表明分散相IPGC对i PP起到异相成核作用,促进了i PP的结晶,降低了晶粒平均尺寸,细化了i PP晶粒,从而提升了i PP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Γ射线辐照 接枝共聚物 增韧剂 结构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冲击聚丙烯基接枝共聚物的组成和相形态 被引量:2
11
作者 邵禹通 谢晖 +1 位作者 程思怡 严海彪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59,共3页
用γ射线辐照等规聚丙烯(i PP)/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体系后,可原位产生多序列接枝共聚物,以增强橡胶相POE与树脂相(i PP,LLDPE)界面相容性,得到新型抗冲击聚丙烯基接枝共聚物(IPGC)。采用差示扫描量热... 用γ射线辐照等规聚丙烯(i PP)/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体系后,可原位产生多序列接枝共聚物,以增强橡胶相POE与树脂相(i PP,LLDPE)界面相容性,得到新型抗冲击聚丙烯基接枝共聚物(IPGC)。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IPGC的组成及相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PGC中,PP和LLDPE嵌段长度存在多个分布,在高能辐照过程中,形成了分子链长度不同的乙烯-丙烯接枝共聚物,同时,POE与树脂相也发生交联,形成了接枝共聚物;IPGC以核-壳结构粒子形式均匀分布在i PP基体中,其中LLDPE为核,弹性体POE为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 乙烯-1-辛烯共聚物 接枝共聚物 Γ射线辐照 共混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类β成核剂对PP-R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禹通 程思怡 +1 位作者 周峰 严海彪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9-63,共5页
研究了酰胺类β晶型成核剂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β成核剂提高了PP-R的结晶峰温。在相同的冷却速率下,β成核剂改性PP-R体系的Zc比纯PP-R小,半结晶时间t1/2比纯PP-R长;达到相同结晶度时,β成核剂改性... 研究了酰胺类β晶型成核剂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β成核剂提高了PP-R的结晶峰温。在相同的冷却速率下,β成核剂改性PP-R体系的Zc比纯PP-R小,半结晶时间t1/2比纯PP-R长;达到相同结晶度时,β成核剂改性PP-R体系所需的冷却速率大于纯PP-R,这说明β成核剂的加入降低了PP-R的结晶速率。莫法可以很好地表征PP-R及β成核剂改性PP-R体系的非等温结晶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酰胺类β成核剂 无规共聚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