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淡水鱼加工业的调查分析报告 被引量:4
1
作者 吴正奇 戴新民 《渔业现代化》 2005年第1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淡水鱼加工 湖北 水产业 大农业 总产量 优势资源 工业 淡水水产品 产值 支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雷 时瑶 +3 位作者 张佳磊 刘志超 秦延文 迟明慧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1-1049,共9页
随着人口增长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为了解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选取大宁河2011—2015年水体水质[水温、p H、SD(透明度)、ρ(DO)、ρ(COD _(Mn))、ρ(TN)、ρ(TP)]与水生态[藻密度、ρ(Chla)]9个主要... 随着人口增长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严重威胁.为了解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选取大宁河2011—2015年水体水质[水温、p H、SD(透明度)、ρ(DO)、ρ(COD _(Mn))、ρ(TN)、ρ(TP)]与水生态[藻密度、ρ(Chla)]9个主要指标,构建了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值法的综合健康指数法对其水体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1—2015年,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整体呈亚健康状态,有50.89%的监测样本处于亚健康状态,枯水期健康状态好于丰水期.大宁河各监测断面CHI(综合健康指数)值的季节变化特征为丰水期低于枯水期;年际变化特征为从2011—2015年CHI值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健康状态呈先转好后转差的变化趋势,大宁河水体富营养化趋势明显;空间变化特征为丰水期和枯水期CHI最低值主要位于中下游的白水河、龙门和菜子坝断面,河流水质与人类活动强度密切相关.研究显示,影响大宁河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子为营养盐指标[ρ(TN)、ρ(TP)]和有机物指标[ρ(COD _(M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宁河 水生态系统 综合健康指数 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兼香型白酒贮存期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 被引量:22
3
作者 黄琴 陈茂彬 +2 位作者 丁安子 乔宇 陈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15-118,共4页
对不同贮存期兼香型白酒的挥发性成分和三维荧光光谱进行测定。利用固相微萃取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内标法定量,对5个不同贮存期酒样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贮存期酒样中的酸类物质相对含量呈... 对不同贮存期兼香型白酒的挥发性成分和三维荧光光谱进行测定。利用固相微萃取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内标法定量,对5个不同贮存期酒样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贮存期酒样中的酸类物质相对含量呈上升趋势,醇类物质相对含量略有增加,酯类物质部分上升部分呈下降趋势。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对不同贮存期酒样进行了测定,初步探讨了三维荧光在兼香型白酒酒龄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白酒 挥发性成分 三维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in结合辐照处理对冷藏鲈鱼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鞠健 胡建中 +3 位作者 廖李 熊光权 程薇 乔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280-284,共5页
摘要:本文以新鲜鲈鱼为原料,研究了Nisin结合辐照对冷藏鲈鱼品质的影响,为鲈鱼的生物保鲜提供思路。将鲈鱼分别用0.3‰Nisin、辐照及0.3‰Nisin结合辐照处理后置于4℃条件下冷藏。通过测定菌落总数(TVC)、硫代巴比妥酸(TBA)、... 摘要:本文以新鲜鲈鱼为原料,研究了Nisin结合辐照对冷藏鲈鱼品质的影响,为鲈鱼的生物保鲜提供思路。将鲈鱼分别用0.3‰Nisin、辐照及0.3‰Nisin结合辐照处理后置于4℃条件下冷藏。通过测定菌落总数(TVC)、硫代巴比妥酸(TBA)、挥发性盐基氮(TVB—N)、pH、汁液流失率、表面疏水性和白度等指标,研究Nisin结合辐照处理对冷藏鲈鱼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0.3%。Nisin结合4kGy的辐照处理能明显延缓鲈鱼在冷藏期间TVC、TVB—N值和表面疏水性的增长,延迟冷藏后期pH增加的时间,延长货架期。TBA值在经0.3%eNisin处理后较低;汁液流失率和白度值分别在辐照剂量为2kGy和4kGy时最低。根据TVC、TVB—N值、表面疏水性及pH指标预测在4℃冷藏条件下经0.3‰Nisin结合4kGy辐照处理的鲈鱼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延长4—5d的冷藏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N 辐照 鲈鱼 冷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水包油型乳液的物理化学稳定性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琼 姚晓琳 +4 位作者 王娜娜 田大志 方亚鹏 Glyn O.Phillips Katsuyoshi Nishinari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0-277,共8页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一种具有多重生理功效的不饱和脂肪酸,其氧化稳定性较差,对光、热、氧气很不稳定。以亲水胶体为乳化剂制备CLA的水包油(O/W)型乳液可改善其氧化稳定性,扩大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该研究采用改...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是一种具有多重生理功效的不饱和脂肪酸,其氧化稳定性较差,对光、热、氧气很不稳定。以亲水胶体为乳化剂制备CLA的水包油(O/W)型乳液可改善其氧化稳定性,扩大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该研究采用改性阿拉伯胶EM2为乳化剂、2种不同黏度的CLA为油相,通过测定乳液颗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以及乳液在40℃贮存过程中的过氧化值和茴香胺值,研究了CLA的水包油(O/W)型乳液的物理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高质量分数的EM2有利于形成粒径更小且分布均一的乳液颗粒。乳液的氧化稳定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物理稳定性。对于黏度较小的CLA,在各测试EM2质量分数下,CLA乳液具有较好的物理稳定性,且随着EM2质量分数的增大,乳液氧化稳定性提高。对于黏度较大的CLA,EM2质量分数为5%时,乳液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增大EM2的质量分数,其稳定性下降。该研究可为今后研究基于乳液技术的功能性因子保护和增效提供参考,有利于CLA在食品行业中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乳液 物理稳定性 氧化稳定性 共轭亚油酸(CL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白鲢鱼肉在蒸煮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鞠健 乔宇 +3 位作者 汪超 李阳 廖李 汪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21-127,共7页
为了研究蒸煮过程中温度对白鲢鱼品质的影响,在常压蒸汽加热下分别测定了温度(20、30、40、50、60、70、80、90℃)对白鲢鱼肉挥发性化合物、蛋白质组分、ATP酶(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失重率、剪... 为了研究蒸煮过程中温度对白鲢鱼品质的影响,在常压蒸汽加热下分别测定了温度(20、30、40、50、60、70、80、90℃)对白鲢鱼肉挥发性化合物、蛋白质组分、ATP酶(Ca2+~ATPase)活性、总巯基和活性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失重率、剪切力和pH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时挥发性化合物种类最多为29种,70℃时最少为15种;醇类和烃类物质的含量分别在90和80℃时最高,醛酮类在70℃时最高;水溶性、盐溶性和碱不溶性蛋白、总巯和ATP酶活性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P〈0.05)下降。碱溶性蛋白、失重率和pH则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P〈0.05)增加。活性巯基和表面疏水性则随温度的增加而先升高后下降,分别在50℃和60℃时达到最大值0.18mol/g和410.08SoANS。剪切力在加热初期(20-30℃)显著(P〈0.05)降低,到60℃时达到最低值114.39g。研究结果为白鲢鱼热加工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鱼 温度 品质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黄原胶/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的制备表征及肠溶释药性能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文平 江贵林 +3 位作者 汪超 吕文平 钟晓凌 姜发堂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7-140,共4页
通过在水溶液中复配魔芋葡甘聚糖(KGM)、黄原胶(XAN)和海藻酸钠(ALG)溶胶制备了KGM/XAN/ALG(简称K-X-A)复合凝胶。经质构、红外扫描、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分析对凝胶性能与结构分析表明,胃液中K-X-A间形成了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其... 通过在水溶液中复配魔芋葡甘聚糖(KGM)、黄原胶(XAN)和海藻酸钠(ALG)溶胶制备了KGM/XAN/ALG(简称K-X-A)复合凝胶。经质构、红外扫描、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热分析对凝胶性能与结构分析表明,胃液中K-X-A间形成了较强的氢键相互作用,其复合凝胶结构致密,结晶度较高;肠液中复合凝胶仍保持网络构架,但较弱的氢键相互作用使其结构疏松。以复合凝胶为药物缓释载体,尼莫地平(NMP)和兰索拉唑(Lansoprazole)为模型药物,初步探讨了K-X-A凝胶的肠溶释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黄原胶 海藻酸钠 复合凝胶 肠溶释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甘聚糖-丙烯酸接枝共聚物的吸湿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万芬 汪超 +4 位作者 李红斌 詹小卉 黄静 姜发堂 张声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8-231,共4页
该文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丙烯酸接枝共聚物(KSAP)和通用干燥剂硅胶、蒙脱石在几种环境湿度下的吸湿特性,并分析它们吸湿后在干燥环境(RH(10±1)%,(25±1)℃)中的解吸性能。结果表明在RH(30±1)%,(25±1)℃下,硅胶和蒙... 该文研究了魔芋葡甘聚糖-丙烯酸接枝共聚物(KSAP)和通用干燥剂硅胶、蒙脱石在几种环境湿度下的吸湿特性,并分析它们吸湿后在干燥环境(RH(10±1)%,(25±1)℃)中的解吸性能。结果表明在RH(30±1)%,(25±1)℃下,硅胶和蒙脱石在9d时的吸湿率为15%,KSAP为12%,而在RH(75±1)%,(25±1)℃和RH(90±1)%,(25±1)℃的环境中,KSAP在9d时吸湿率分别达到70%和120%,且干燥环境中的保水能力强。同时运用红外光谱(IR)和扫描电镜(SEM)对KSAP进行结构分析,IR结果表明KSAP富含-OH和-COO-亲水基团,SEM图说明KSAP为多网格物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吸湿特性 红外光谱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预处理前后玉米秸秆半纤维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夏青 田彦 +3 位作者 姚兰 张宏伟 谢益民 杨海涛 《中国造纸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17,共6页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温度160℃、保温时间60 min、乙醇浓度50%、固液比1∶8的条件下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前后的玉米秸秆进行半纤维素的提取和纯化。结果表明,乙醇预处理过程脱除了玉米秸秆中66.6%的Klason木素和61.3%的苯-醇抽出物,...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在温度160℃、保温时间60 min、乙醇浓度50%、固液比1∶8的条件下进行预处理,并对预处理前后的玉米秸秆进行半纤维素的提取和纯化。结果表明,乙醇预处理过程脱除了玉米秸秆中66.6%的Klason木素和61.3%的苯-醇抽出物,还降解了部分半纤维素和少量纤维素。在乙醇预处理过程中,半纤维素中的葡聚糖最易降解,聚阿拉伯糖次之,聚木糖最稳定,糖醛酸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结合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液相色谱等分析发现,乙醇预处理后半纤维素中含有较多的甲基、亚甲基单元,说明乙醇预处理造成玉米秸秆半纤维素降解,使半纤维素分子质量降低、多分散系数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纤维素 玉米秸秆 乙醇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机械化酿造过程中主要风味物质的生成规律 被引量:7
10
作者 汪江波 周敏 +4 位作者 沈永祥 黄琴 陈守文 蔡凤娇 薛栋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5499-5503,共5页
以白酒机械化酿造过程中的酒醅为研究对象,跟踪分析酿造过程中酒醅温度、含水量、总酸、p H、还原糖、淀粉和乙醇含量的动态变化;采用HPLC和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酿造过程中酒醅的主要风味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酸类物质... 以白酒机械化酿造过程中的酒醅为研究对象,跟踪分析酿造过程中酒醅温度、含水量、总酸、p H、还原糖、淀粉和乙醇含量的动态变化;采用HPLC和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酿造过程中酒醅的主要风味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前期,酸类物质含量下降较快,醇、醛、酯类物质含量基本不变;发酵中期,酸类物质含量基本不变,醇、醛、酯类物质含量波动较大;发酵后期,酸类、醛类物质含量上升,醇类、酯类物质含量下降,并将其偶联各理化指标,探索机械化酿造过程中主要风味物质的生成规律,为揭示白酒机械化酿造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机械化酿造 理化指标 风味物质 HPLC 顶空-气象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成核剂对PPR结晶行为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严海彪 邵禹通 +1 位作者 陈海 程思怡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9-51,83,共4页
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偏光显微镜(PLM)等研究了酰胺类β成核剂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结晶行为及晶体形态,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TMB-5成核剂后,PPR的晶体形态由α晶向β晶转变;结晶温度从102.4... 采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偏光显微镜(PLM)等研究了酰胺类β成核剂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结晶行为及晶体形态,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加入TMB-5成核剂后,PPR的晶体形态由α晶向β晶转变;结晶温度从102.4℃提高到了109.3℃;PPR的缺口冲击强度从30.6 kJ/m2增加到35.2 kJ/m2,而拉伸强度略有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R 程思怡成核剂 结晶行为 13晶型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龙虾虾壳蛋白酶解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川 陈瑶 +1 位作者 刘洋 王伟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5,共5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以单酶、双酶协同分步酶解虾壳、虾头,以脱蛋白率(PR,%)为试验的衡量指标,对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加量等试验条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胃蛋白酶的最优水解条件为pH值3.0,温度40℃,酶加量0.2%,水解时间4h,酶解液中... 文章主要介绍了以单酶、双酶协同分步酶解虾壳、虾头,以脱蛋白率(PR,%)为试验的衡量指标,对pH值、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加量等试验条件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胃蛋白酶的最优水解条件为pH值3.0,温度40℃,酶加量0.2%,水解时间4h,酶解液中蛋白质含量为4.243mg/mL,脱蛋白率最高达53.9%;碱性蛋白酶的最优水解条件为pH值7.5,温度55℃,酶加量0.3%,水解时间4h,酶解液中蛋白质含量为4.855mg/mL,脱蛋白率最高达61.9%;双酶协同分步酶解最优条件为碱性蛋白酶酶解3h(pH 7.5、温度40℃、酶加量0.3%),胃蛋白酶酶解1h(pH 3.0、温度40℃、酶加量0.2%),脱蛋白率为86.1%,酶解液中蛋白质含量为6.715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壳蛋白 胃蛋白酶 碱性蛋白酶 酶解 脱蛋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硫化过程中EPDM/PP热塑性弹性体的相态演变及流变行为 被引量:8
13
作者 程思怡 邵禹通 +1 位作者 周峰 严海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54-59,共6页
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EPDM/PP-TPV)。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二甲苯蚀刻后样品低温脆断面,并用旋转流变仪测试EPDM/PP-TPV的流变性能。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EPDM的充油量对EPDM/PP-TPV的相态结构有明显... 采用转矩流变仪制备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EPDM/PP-TPV)。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二甲苯蚀刻后样品低温脆断面,并用旋转流变仪测试EPDM/PP-TPV的流变性能。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EPDM的充油量对EPDM/PP-TPV的相态结构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充油量达到30%时,体系分散程度最佳,硫化过程可实现相逆转;橡塑比对简单共混体系相态分布有明显调控作用,对动态硫化体系相态分布影响不大;适当提高转速会改善体系分散程度,转速为50 r/min时,交联EPDM颗粒粒径最小。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EPDM/PP-TPV试样在低频末端区会出现"第二平台",充油量为30%时,复数黏度最低,分散程度达到最佳,与扫描电镜分析结果一致;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随着橡塑比的增大而增大,当橡塑比达到50/50时,整个频率范围内储能模量大于损耗模量;转速对EPDM/PP-TPV的复数黏度影响不大,转速为50 r/min时,储能模量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 动态硫化 相态结构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U/UHMWPE共混体系的摩擦学性能及拉伸性能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娇 孙义明 +1 位作者 彭少贤 程燕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38,42,共5页
通过添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和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H)对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MPU)进行减摩改性,研究了UHMWPE和相容剂PE-g-MAH加入量对共混体系摩擦因数、表面能和拉伸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 通过添加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和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PE-g-MAH)对混炼型聚氨酯弹性体(MPU)进行减摩改性,研究了UHMWPE和相容剂PE-g-MAH加入量对共混体系摩擦因数、表面能和拉伸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共混体系的相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UHMWPE加入量的增多,共混体系的摩擦因数、表面能和断裂伸长率逐渐降低,弹性模量则不断增大,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随着PE-g-MAH加入量的增多,共混体系的摩擦因数不断降低,而表面能先逐渐升高后趋于平缓,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弹性模量不断增大;当共混体系配比为w(MPU)∶w(PE-g-MAH)∶w(DCP)∶w(UHMWPE)=100∶8∶0.05∶15时,共混体系的改性效果最好,摩擦因数达到最低且拉伸性能保持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炼型聚氨酯 超高分子量 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 摩擦学性能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峰 吕奇 +2 位作者 张月航 洪艳 严海彪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98,共5页
通过扩链反应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进行改性以提高PETG的熔体强度和黏度。采用熔体流动速率仪、旋转流变仪及转矩流变仪考查了扩链剂的使用方式对PETG结构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酐类和环氧类多官能团... 通过扩链反应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酯(PETG)进行改性以提高PETG的熔体强度和黏度。采用熔体流动速率仪、旋转流变仪及转矩流变仪考查了扩链剂的使用方式对PETG结构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酐类和环氧类多官能团单体联用对PETG的扩链效果最好,PETG的熔体流动速率由12.83 g/10 min降低至7.50 g/10 min,零剪切黏度(η_0)由2022.8 Pa·s增加到4764.2 Pa·s,特征松弛时间(τ_0)由0.78 s增加到3.58 s;改性后PETG仍保持着线形结构而未形成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 4-环己烷二甲醇酯 扩链反应 流变性能 扩链剂 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Pb(Ⅱ)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庞海霞 徐保明 +1 位作者 陈彦国 何雄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247,共6页
本文以吡啶-4-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和Pb(NO3)2为原料,溶剂热法成功合成出了一个新型Pb(II)的配合物[Pb(L4)2(NO3)2](L4=吡啶-4-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粉末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的单晶结构进行了... 本文以吡啶-4-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和Pb(NO3)2为原料,溶剂热法成功合成出了一个新型Pb(II)的配合物[Pb(L4)2(NO3)2](L4=吡啶-4-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粉末衍射、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的单晶结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c,晶胞参数a=2.3842(3)nm,b=0.97378(11)nm,c=1.9611(2)nm,α=90°,β=128.836(9)°,γ=90°,V=3.5466(7)nm3,Z=4,Dc=1.715 Mg/m3,F(000)=1808,μ=4.823 mm-1,R1=0.0476,ωR2=0.1158[I>2σ(I)]。室温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合物在470nm(λmax)具有强的荧光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类希夫碱 溶剂热法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辅助提取山药皮总酚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鞠健 乔宇 +5 位作者 李冬生 程薇 汪超 李娓 范凯 廖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优化超高压辅助提取山药皮总酚的工艺条件,为山药皮的开发利用及提高原料利用率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山药皮总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比较水浴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闪式提取和超高压辅助提取4种方法提取山药皮总酚的效果... 【目的】优化超高压辅助提取山药皮总酚的工艺条件,为山药皮的开发利用及提高原料利用率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山药皮总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比较水浴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闪式提取和超高压辅助提取4种方法提取山药皮总酚的效果,选用超高压辅助提取法进行工艺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时间、超高压压力、乙醇体积分数和料液比对总酚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影响超高压辅助提取山药皮总酚的因素排序为:提取时间>超高压压力>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在乙醇体积分数50%、超高压压力200 MPa、料液比1∶50的条件下提取4 min,山药皮总酚平均提取率为0.424%。【结论】优化后的超高压辅助提取法可明显提高山药皮总酚提取率,且提取时间短、工艺条件稳定,是提取山药皮总酚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皮 总酚 超高压提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结合包装对鲈鱼冷链物流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鞠健 程薇 +3 位作者 乔宇 汪超 李冬生 廖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333-337,共5页
为了研究空气和茶多酚结合包装两种不同的包装方式对存在温度变化的冷链物流过程中鲈鱼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鲈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冷链物流过程4个不同阶段即贮藏(-18℃)、运输(0℃)、销售(2℃)及家用冰箱贮藏(4℃),研究了冷链物流... 为了研究空气和茶多酚结合包装两种不同的包装方式对存在温度变化的冷链物流过程中鲈鱼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鲈鱼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冷链物流过程4个不同阶段即贮藏(-18℃)、运输(0℃)、销售(2℃)及家用冰箱贮藏(4℃),研究了冷链物流过程中茶多酚结合包装对鲈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结合包装对冷链物流过程中鲈鱼品质的劣化具有明显的缓冲作用,能使鱼肉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到物流末期第20 d时TVB-N值、TBA和菌落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11、7.07 mg/kg和5.68 lg CFU/g,保证鲈鱼在物流末期仍处于可食的安全范围。因此,在低温冷链物流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采用茶多酚结合包装能够有效减缓鱼肉品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冷链物流 茶多酚 包装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挤出发泡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蔡畅 胡圣飞 +2 位作者 晏翎 朱贤兵 胡伟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8-71,共4页
使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交联聚乳酸以提高它的熔体强度,采用单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发泡材料。使用转矩流变仪研究了不同DCP含量PLA交联体系的流变性能;通过DSC测试研究了纯PLA及交联PLA体系的熔融以及结晶过程;同时研究了发泡试样... 使用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交联聚乳酸以提高它的熔体强度,采用单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发泡材料。使用转矩流变仪研究了不同DCP含量PLA交联体系的流变性能;通过DSC测试研究了纯PLA及交联PLA体系的熔融以及结晶过程;同时研究了发泡试样的泡孔结构。结果表明,DCP对PLA有交联和促进降解的作用,并促进了PLA的均相成核,但对改善PLA结晶性能没有很明显的作用。PLA交联之后,熔体强度有一定提高,在DCP含量为2.5份时发泡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过氧化二异丙苯 流变性能 发泡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核Zn(Ⅱ)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庞海霞 刘伟 +1 位作者 张正强 徐保明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0-215,共6页
选用溶剂热法,以邻羟基苯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和Zn(NO3)2·6H2O为原料,成功合成出了一种新型双核Zn(Ⅱ)配合物[Zn2(L-)2(NO3)2](HL为邻羟基苯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X-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 选用溶剂热法,以邻羟基苯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和Zn(NO3)2·6H2O为原料,成功合成出了一种新型双核Zn(Ⅱ)配合物[Zn2(L-)2(NO3)2](HL为邻羟基苯甲醛缩4-氨基安替比林),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X-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对该配合物单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80724(11)nm,b=0.94547(13)nm,c=1.28831(18)nm,α=99.281(2)°,β=103.814(2)°,γ=107.373(2)°,V=0.8821(2)nm3,Z=2,Dc=1.633 Mg/m3,F(000)=444,μ=1.432 mm-1,R1=0.0449,wR2=0.1083[I>2σ(I)]。室温下固态荧光测试显示,配合物具有强的荧光吸收在490 nm(λma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 溶剂热法 晶体结构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