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水库典型支流河口浮游植物群落与水环境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潘晓洁 刘诚 +2 位作者 万成炎 赵以军 朱梦灵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3,共7页
2015年4月在三峡水库库首、库中、库尾分别选择香溪河、澎溪河、御临河进行采样,比较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异同,并用综合营养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条支流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存各有不同,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4... 2015年4月在三峡水库库首、库中、库尾分别选择香溪河、澎溪河、御临河进行采样,比较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和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异同,并用综合营养指数对水质进行评价。结果显示,3条支流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存各有不同,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46属、68种;其中,御临河口(50种)〉澎溪河口(33种)〉香溪河口(20种),主要为硅藻和绿藻。御临河、澎溪河、香溪河的浮游植物平均密度分别为61×10^4个/L、4×10^4个/L、3×10^4个/L,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64 mg/L、0.07 mg/L、0.035 mg/L,御临河现存量明显高于其它2条支流。3条支流共有23个功能群,优势功能类群为御临河(G,C,P),澎溪河(LM,MP),香溪河(F,Y)。研究表明,库尾、库中和库首河口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组成相似,从库尾支流到库首支流浮游植物种类和现存量逐渐减少。浮游植物库尾支流由硅藻为优势种的功能群转变为库中甲藻为优势种和库首绿藻为优势种的功能群。浮游植物现存量从库首到库尾支流逐渐增加,对透明度的变化有所影响;而库首到库尾支流水体氮、磷营养更多地取决于蓄水产生的水文水动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浮游植物 功能群 水质评价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耐低温自养氨氧化细菌富集培养物的生物学特征
2
作者 李月娜 孙富康 +2 位作者 蔡雨衡 梅洪 程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0,共10页
从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中分离得到了一种亚硝化单胞菌富集物,文章研究了温度、氨氮浓度、盐度等对其氨氧化活性与生长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在黑臭河水、造纸废水、垃圾渗滤液中的低温脱氨效果。结果表明,该富集培养物中唯一的亚硝化单胞菌被... 从某市政污水处理厂中分离得到了一种亚硝化单胞菌富集物,文章研究了温度、氨氮浓度、盐度等对其氨氧化活性与生长的影响,并研究了其在黑臭河水、造纸废水、垃圾渗滤液中的低温脱氨效果。结果表明,该富集培养物中唯一的亚硝化单胞菌被命名为Nitrosomonas mobilis NZ13,该菌的丰度占比为99.85%,其16S rRNA和amoA基因序列与Nitrosomonas mobilis Nc2的相似度分别达到97.40%和99.79%。该富集培养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代时低至6.9 h),最适氨氮为200~400 mg/L,半数抑制浓度为840 mg/L,最适盐度为0.25%。该富集培养物在低至7℃下时,最大比生长速度可达0.8 d^(-1),且能够在13℃下显著提高黑臭河水、造纸废水和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去除率。该富集培养物既能在中温快速制备,也能在低温下稳定生长,并能促进低温污水中的氨氮去除,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氨氧化菌 亚硝化单胞菌 比生长速度 低温 脱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QUAL-W2模型的三峡水库神农溪库湾水流水温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龙良红 纪道斌 +3 位作者 刘德富 严萌 崔玉洁 宋林旭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5,共8页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干、支流水文水动力变化显著。通过现场观测和构建三峡水库神农溪支流库湾立面二维水动力模型(CE-QUAL-W2),对比研究了三峡水库不同时期水流、水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神农溪库湾水体整体流速缓慢,不同时... 三峡水库蓄水以来,库区干、支流水文水动力变化显著。通过现场观测和构建三峡水库神农溪支流库湾立面二维水动力模型(CE-QUAL-W2),对比研究了三峡水库不同时期水流、水温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神农溪库湾水体整体流速缓慢,不同时期均存在不同强度的异重流现象,包括干流倒灌异重流和上游入流底部顺坡异重流;枯水运行期和汛前消落期干流水体从表层潜入库湾,强度较弱;汛期和汛末蓄水期存在中层倒灌并且强度较大,影响整个库湾;上游入流处由于来流水温一般低于库湾,存在入流底部顺坡异重流现象。库湾水温呈春夏升温、秋冬降温的变化趋势,一年四季均存在水温分层现象;但冬季分层相对较弱,其它季节水温分层明显;水温分层模式因异重流的存在,明显不同于一般水库的水温分层。对比分析表明,CE-QUAL-W2模型可较为准确地反映神农溪库湾水流及水温时空分布特性。研究可为更细化分析三峡水库神农溪库湾水流水温特性、开展水华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神农溪库湾 水流水温时空分布 异重流 CE-QUAL-W2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及黏土密度对壳聚糖改性絮凝剂除藻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向斯 刘世昌 +1 位作者 赵以军 程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20-1525,共6页
研究了不同p H值的改性絮凝剂对不同p H值铜绿微囊藻的絮凝除藻效果.结果表明:不论是对于室内培养的铜绿微囊藻DS,还是对于野外发生的铜绿微囊藻水华,藻液絮凝后的终点p H值均为影响絮凝效果的关键因素,伴随藻液p H值的逐步升高,需要... 研究了不同p H值的改性絮凝剂对不同p H值铜绿微囊藻的絮凝除藻效果.结果表明:不论是对于室内培养的铜绿微囊藻DS,还是对于野外发生的铜绿微囊藻水华,藻液絮凝后的终点p H值均为影响絮凝效果的关键因素,伴随藻液p H值的逐步升高,需要同步调低絮凝剂的p H值并使终点p H值为7.0~7.3才最有利于形成絮凝体;对于高浮力的野生蓝藻水华,需要提高絮凝剂中黏土的密度才能使絮凝体有效沉降.上述结果说明,在使用壳聚糖改性絮凝剂控制铜绿微囊藻水华时,应根据水体p H值及藻生物量而调整絮凝剂配方,且应优先选择在水体p H值和藻生物量较低时进行控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絮凝剂 p 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径流影响的滑坡降雨入渗二维有限元模拟及应用 被引量:25
5
作者 田东方 郑宏 刘德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79-1186,共8页
降雨是滑坡失稳的常见诱发因素之一,现有数值模拟方法由于不能考虑来自基岩边坡的径流对滑体渗流的补给而低估了真实的降雨入渗水量,导致在评价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特别是深层滑动影响时存在一定不足。以Richards方程和有限元法为基础,忽... 降雨是滑坡失稳的常见诱发因素之一,现有数值模拟方法由于不能考虑来自基岩边坡的径流对滑体渗流的补给而低估了真实的降雨入渗水量,导致在评价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特别是深层滑动影响时存在一定不足。以Richards方程和有限元法为基础,忽略降雨对渗透性极低的滑床和滑带的影响,将滑坡渗流计算域缩小为滑体,以避免因滑体与滑床(滑带)渗透性差异巨大引起的数值计算困难;依据基岩边坡水平长度和滑体降雨入渗边界饱和情况,修正降雨入渗边界,实现了考虑径流补给的滑坡降雨入渗简化数值模拟。算例表明,该方法所得渗流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以三峡库区某滑坡为例,模拟了2006年10月~2009年12月间滑坡在库水升降和降雨条件下的渗流场和安全系数的演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考虑径流补给时滑坡后部的渗流场饱和区域明显较大,稳定系数降低较多,与位移监测资料显示的佐证较为吻合;若不考虑径流补给,则降雨对滑坡稳定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有限元 边坡稳定性 数值模拟 径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产酶条件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争明 张娟 +2 位作者 邓中洋 卢凡 秦文胜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6-152,共7页
以腐烂木材、腐殖土等材料作为菌源,从中分离出180个菌株,以期得到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采用革兰氏碘液染色法进行定性初筛,获得了44个纤维素酶产生菌株。将此44个菌株发酵培养后,使用滤纸酶活性测定法进行定量复筛,滤纸酶活性最高... 以腐烂木材、腐殖土等材料作为菌源,从中分离出180个菌株,以期得到具有纤维素酶活性的菌株。采用革兰氏碘液染色法进行定性初筛,获得了44个纤维素酶产生菌株。将此44个菌株发酵培养后,使用滤纸酶活性测定法进行定量复筛,滤纸酶活性最高的是菌株J1-3-1。通过对J1-3-1菌株的16S r RNA的序列测定分析,将J1-3-1鉴定为鞘氨醇杆菌(Sphingobacterium sp.)。经对J1-3-1进行产酶发酵条件优化,分别确立了产生最高滤纸酶(FPase)活性、内切葡聚糖酶(CMCase)活性和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活性的发酵条件。在最优发酵产酶条件下,菌株J1-3-1的滤纸酶、内切葡聚糖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高酶活性分别为8.76、28.04和7.02 U/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酶产生菌 筛选 鉴定 发酵 鞘氨醇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对小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潘晓洁 刘诚 +4 位作者 朱梦灵 郑志伟 邹曦 胡莲 万成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48,共7页
为阐述水位升降时三峡水库支流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的变化,分别于2013年6月和10月对小江泄、蓄水过程的浮游植物野外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调查期,在小江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0属、136种(变种)和7门... 为阐述水位升降时三峡水库支流浮游植物生态学特征的变化,分别于2013年6月和10月对小江泄、蓄水过程的浮游植物野外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调查期,在小江分别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70属、136种(变种)和7门、70属、136种(变种),以绿藻、硅藻、蓝藻为主,共计占总种类数的87.49%和80.87%,但2个时期种类组成略有差异;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8.1×104~127.2×104个/L和24.4×104~99.9×104个/L,泄水过程略高于蓄水过程,且随着蓄水过程的推进持续减少,随着泄水过程的推进显著增加;浮游植物数量组成分别以硅藻和蓝藻占优势,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的比例均在50%以上;蓄水过程Shann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80~3.68和0.09~0.61,与泄水过程相比,此2项指数明显较高且变化幅度大;泄水过程和蓄水过程的浮游植物群落分别聚在一组内,但各组内变化情况不同;在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中,水温和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均有很重要的影响,而水文特征变化对浮游植物生长影响作用十分有限。三峡水库泄、蓄水过程中小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存在差异,水温、营养盐是主要影响因子,其中泄水后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会显著增加,且随着水位的进一步降低会持续增加,水华暴发潜在风险增大,需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泄水过程 蓄水过程 小江 浮游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控支流库湾水华的三峡水库潮汐式生态调度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正健 刘德富 +1 位作者 纪道斌 马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50,109,共4页
三峡水库支流水华问题已成为影响库区生态和民生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因三峡水库上游流域面积大,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只能作为长期目标,生态调度可能是目前见效较快,最易接受的水华防控方法。通过总结防控支流库湾水华的... 三峡水库支流水华问题已成为影响库区生态和民生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因三峡水库上游流域面积大,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只能作为长期目标,生态调度可能是目前见效较快,最易接受的水华防控方法。通过总结防控支流库湾水华的生态调度研究进展,重点阐明了潮汐式生态调度对支流库湾水华的防控机理及效果。研究表明,水体分层是支流库湾水华发生的主要诱因;在支流库湾分层异重流背景下,潮汐式生态调度能够通过打破支流库湾水体分层,减小支流库湾水体滞留时间等方式抑制藻类水华;三峡水库调度试验表明,潮汐式生态调度不仅可有效缓解支流水华暴发强度,还能在常规调度的基础上增大三峡水库的综合效益,具有可行性,可作为三峡水库调度的定性指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异重流 藻类水华 潮汐式调度 作用机制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抗生素对池塘底泥氨氧化微生物生长及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张敏 廖明军 +3 位作者 李大鹏 陆诗敏 陈瑾 何绪刚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30,36,共7页
为研究氯霉素、恩诺沙星和磺胺嘧啶3种抗生素对淡水池塘沉积物氨氧化微生物生长和硝化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室内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硝化作用。氯霉素对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50~100 mg/kg剂量组... 为研究氯霉素、恩诺沙星和磺胺嘧啶3种抗生素对淡水池塘沉积物氨氧化微生物生长和硝化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室内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物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硝化作用。氯霉素对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50~100 mg/kg剂量组对氨氧化抑制作用不显著,但对整个硝化反应抑制作用显著;而200~500 mg/kg剂量组显著抑制了氨氧化等硝化反应。恩诺沙星(50~400 mg/kg)和磺胺嘧啶(100~500 mg/kg)对氨氧化等硝化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均无剂量依赖性。氯霉素(≤500 mg/kg)和恩诺沙星(≤400 mg/kg)未对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生长产生显著影响,磺胺嘧啶(≤500 mg/kg)对AOA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对AOB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作用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氯霉素 恩诺沙星 磺胺嘧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高适应性Nitrosomonas eutropha CZ-4的脱氨特性 被引量:12
10
作者 熊英 向斯 程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365-3372,共8页
从垃圾渗滤液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eutropha CZ-4,其16S rDNA序列与N.eutropha C91的相似性达99%.研究了pH值、温度、游离亚硝酸浓度、盐度等对其生长的影响,并测试了其在垃圾渗滤液、黑臭水和富营养化湖水中的脱... 从垃圾渗滤液中分离得到了一株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eutropha CZ-4,其16S rDNA序列与N.eutropha C91的相似性达99%.研究了pH值、温度、游离亚硝酸浓度、盐度等对其生长的影响,并测试了其在垃圾渗滤液、黑臭水和富营养化湖水中的脱氨效果.结果表明,该菌的最适生长pH值为7.3~8.7,最适生长温度为30.9℃,游离亚硝酸和盐度对该菌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约为0.11mg/L与2%.在最佳发酵条件下,该菌的最大氨氮去除速率为58mg/(L?h),最短倍增时间为8.2h;在不同类型的污水/地表水(初始氨氮浓度为0.66~603mg/L)中,该菌的最大氨氮去除速率为11.4mg/(L?h),最短倍增时间为10.9h,最低残余氨氮浓度为0.11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养氨氧化菌 垃圾渗滤液 亚硝化单胞菌 氨氮去除速率 倍增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皮制胶原蛋白脱腥技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斌 李长江 +1 位作者 杜志欣 万端极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85,共4页
为去除鱼皮制胶原蛋白中的脂类物质和小分子物质易造成产品的严重腥味,实验研究和比较了活性炭吸附法、酵母菌发酵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方法对罗非鱼鱼皮水解液脱腥的效果,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各自最佳的脱腥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 为去除鱼皮制胶原蛋白中的脂类物质和小分子物质易造成产品的严重腥味,实验研究和比较了活性炭吸附法、酵母菌发酵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方法对罗非鱼鱼皮水解液脱腥的效果,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各自最佳的脱腥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效果不仅最佳,还能回收脂类成分,其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时间1.5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皮 脱腥 活性炭吸附法 酵母菌发酵法 超临界CO2 萃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茶皂素工艺优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杜志欣 张崇坚 万端极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5年第3期56-59,共4页
以脱脂后的茶籽饼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茶皂素,并用香草醛-浓硫酸显色法测定茶皂素提取率。以茶皂素提取率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超声波功率400 W、超声波作用时... 以脱脂后的茶籽饼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法提取茶皂素,并用香草醛-浓硫酸显色法测定茶皂素提取率。以茶皂素提取率为考核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80%、超声波功率400 W、超声波作用时间40min、温度50℃、液料比8∶1(mL∶g),在此条件下,茶皂素提取率达到1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皂素 乙醇 超声波辅助提取 香草醛-浓硫酸显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子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向斯 商儒 +2 位作者 李贤清 李祝 万端极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4744-4747,共4页
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茶子壳活性炭产品,并对其活性炭产率及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锌活化法制备茶子壳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浸渍液ZnCl2浓度650 mg/L,浸渍时间2.5 h,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 采用氯化锌活化法制备茶子壳活性炭产品,并对其活性炭产率及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锌活化法制备茶子壳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浸渍液ZnCl2浓度650 mg/L,浸渍时间2.5 h,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所得活性炭产率为31.52%,对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82.0mg/g。最优条件制备的茶子壳活性炭比购买的商品活性炭对亚甲基蓝吸附值高出48.2%。该试验结果为茶子壳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开发了高品质活性炭,拓宽了活性炭制备原材料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子壳 活性炭 氯化锌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uropaea/Nc.mobilis谱系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脱氨贡献 被引量:5
14
作者 熊英 向斯 程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02-2609,共8页
为了解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菌群结构与脱氨效果的关系,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15个实际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的自养氨氧化细菌(AOB)的群落结构,监测了其中1个处理系统中的AOB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并采集实际垃圾渗滤液开... 为了解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菌群结构与脱氨效果的关系,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15个实际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的自养氨氧化细菌(AOB)的群落结构,监测了其中1个处理系统中的AOB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并采集实际垃圾渗滤液开展了为期45d的模拟试验.结果表明,Nitrosomonas属是垃圾渗滤液处理系统中的优势自养氨氧化细菌,其相对丰度与脱氨活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此菌属中,N.europaea、N.eutropha和N.halophila的相对丰度与脱氨活性显著正相关(P<0.05),这3种菌在系统发育上同属于N.europaea/Nitrosococcus mobilis谱系,说明该谱系是实际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中的优势AOB类群,并对垃圾渗滤液脱氨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氨氧化 二代测序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水位变化对水体营养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俞焰 杨正健 +2 位作者 张佳磊 刘德富 贡丹丹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75,共8页
为了探究抽水蓄能电站水位波动、营养物质时空分布以及浮游植物分布特性,分析水体营养状态及其成因,为后期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提供指导。2014-2015年在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S1)和下水库(S3-S4)设置4个采样点,获取相关的监测点... 为了探究抽水蓄能电站水位波动、营养物质时空分布以及浮游植物分布特性,分析水体营养状态及其成因,为后期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提供指导。2014-2015年在浙江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的上水库(S1)和下水库(S3-S4)设置4个采样点,获取相关的监测点数据,分析了水库水位、水体稳定性、营养盐以及叶绿素a的分布规律,讨论了水库水位剧烈波动对水体稳定、营养盐以及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水体稳定性较小,各监测点浮点频率均在0.2×10^(-4)s^(-2)以下。总氮、溶解性硅酸盐浓度较高,总氮范围在1.8~2.8 mg/L,已达到Ⅴ类水标准;硅酸盐浓度为3.30~8.00 mg/L;叶绿素a浓度较低,为1.60~6.24μg/L;(2)抽水蓄能电站水库水位频繁波动致使水体垂向掺混加强,混合层增大,水体在上、下库内滞留时间减短,致使游植物生长受到抑制,水体中叶绿素a浓度降低。大幅度水体交换、冲洗造成营养物质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3)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水库处于中营养状态,各监测点富营养化指数在30~40。总氮对水体富营养化贡献最大,基准指标叶绿素a贡献反而较小。抽水蓄能电站频繁水位波动稀释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减轻了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蓄能电站 营养状态 水位变化 天荒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生物反应器中微藻生长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万晓安 杨正健 杨林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0-1145,1154,共7页
回顾了光生物反应器中微藻生长影响因子研究的总体情况,通过对其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得出,光照对微藻生长起着主要限制作用;二氧化碳、温度、营养盐及水动力特性对微藻生长影响较显著,各因子均存在一定的范围的适宜值能促进微藻生长;溶... 回顾了光生物反应器中微藻生长影响因子研究的总体情况,通过对其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得出,光照对微藻生长起着主要限制作用;二氧化碳、温度、营养盐及水动力特性对微藻生长影响较显著,各因子均存在一定的范围的适宜值能促进微藻生长;溶解氧和pH等因子也对微藻生长有一定影响,但其作用程度相对上述因子较低。目前研究所存在的问题有:1相关影响因子对微藻生长影响的内在机理和定量描述尚不完全;2各影响因子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目前所展开的综合研究较少;3缺乏对光生物反应器制作材料的优化筛选及其与微藻生长影响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光生物反应器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水质安全预警的流域产业化和城镇化压力源评估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虹 王丽婧 +1 位作者 秦延文 方喻弘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40-1846,共7页
为适应水环境风险管理中对压力源的快速评判需求,构建了流域产业化、城镇化压力源评估方法,并开展其应用研究.从压力源危险性及受体易损性着眼,提出了压力源结构风险和布局风险双重控制思路;围绕警示性评估的定位,针对单项及综合风险分... 为适应水环境风险管理中对压力源的快速评判需求,构建了流域产业化、城镇化压力源评估方法,并开展其应用研究.从压力源危险性及受体易损性着眼,提出了压力源结构风险和布局风险双重控制思路;围绕警示性评估的定位,针对单项及综合风险分析,阐明了评估指标选取、风险指数计算和预警级别划分等步骤,并以三峡库区为案例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三峡库区产业化、城镇化压力源综合评估Ⅰ级(重警)区主要集中在重庆市主城区附近的8个区县,其结构风险指数值(0.375 6-0.624 6)和布局风险指数值(0.598 7-0.967 8)均较高;Ⅱ级(中警)区域包括江北区、北碚区、巴南区、大渡口区和巫山县,呈现布局风险指数值(0.820 7-1.000 0)较高、结构风险指数值(0.258 4-0.355 5)相对低的特征;Ⅲ级(轻警)区域包括渝东南和渝东北的5个区县和渝中区.其中,渝中区结构风险指数值(0.135 6)小,但因其布局风险指数值(0.960 7)较大而使得综合评估结果为轻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安全 产业化 城镇化 压力源评估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干流水体类型判定及水华风险分析
18
作者 杨正健 杨林 +1 位作者 俞焰 刘德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7,12,共8页
弄清三峡水库蓄水后干支流生境演变规律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对保障三峡水库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整理5年的监测数据,掌握三峡水库干流水温变化规律,分析干流湖沼学特征并讨论干流发生水华的风险。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干流水温季节性变... 弄清三峡水库蓄水后干支流生境演变规律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对保障三峡水库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整理5年的监测数据,掌握三峡水库干流水温变化规律,分析干流湖沼学特征并讨论干流发生水华的风险。结果表明,三峡水库干流水温季节性变化显著,年际变化范围为9~27℃;水温在3-5月出现弱分层现象,表底温差最大为2.5℃。3-5月干流混合层深度最低可小于10m,浮力频率(N2)整体大于5×10^(-5) s^(-2),属于过渡型分层水体,有一定的水华风险;其他时间水体均为完全混合水体,临界层受泥沙含量影响低于1m,不会发生藻类水华。整体来看,三峡水库干流属于典型的河流型水体,浮游植物生长受到水流限制,采用浮力频率法更能反映三峡水库水体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温分层 水体类型 浮点频率 水华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和高盐对Nitrosomonas nitrosa WH-1氨氧化活性的联合影响
19
作者 程凯 杨睿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58,170,共8页
自养氨氧化细菌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细菌,但高温和高盐对其氨氧化活性的联合影响研究仍较为匮乏.该文以纯培养的自养氨氧化细菌Nitrosomonas nitrosa WH-1为例,采用响应面法测定了温度与盐浓度对N.nitrosa WH-1亚硝氮积累速率的联合影响... 自养氨氧化细菌是污水处理中的重要细菌,但高温和高盐对其氨氧化活性的联合影响研究仍较为匮乏.该文以纯培养的自养氨氧化细菌Nitrosomonas nitrosa WH-1为例,采用响应面法测定了温度与盐浓度对N.nitrosa WH-1亚硝氮积累速率的联合影响,还测定了不同盐浓度条件(3~18 g·L^(-1))和不同温度条件(36℃~48℃)下的最适温度、半数抑制温度和半数抑制盐度.发现高温与高盐对亚硝氮积累速率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当温度由36℃升至42℃,半数抑制盐浓度由8.84 g·L^(-1)增至10.45 g·L^(-1),而盐浓度为15~18 g·L^(-1)时的最适温度和半数抑制温度也显著高于盐浓度为3~12 g·L^(-1)时的情况.上述结果说明,高温可以缓解高盐所引起的抑制,且适度的高盐也可以提高自养氨氧化细菌的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氨 AOB 盐度 温度 逆境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浓度升高和温度升高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产毒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高欣 许敏 +3 位作者 薛学洋 赵以军 赵进 程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共4页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FACHB905为研究对象,对4种条件下:(1)25℃+400μmol/mol(对照组);(2)29℃+400μmol/mol(温度升高组);(3)25℃+800μmol/mol(CO2升高组);(4)29℃+800μmol/mol(温室效应组),藻的生物量及微囊藻毒素... 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FACHB905为研究对象,对4种条件下:(1)25℃+400μmol/mol(对照组);(2)29℃+400μmol/mol(温度升高组);(3)25℃+800μmol/mol(CO2升高组);(4)29℃+800μmol/mol(温室效应组),藻的生物量及微囊藻毒素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温度升高与CO2浓度升高能够协同刺激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的生长,CO2浓度升高能导致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培养物中总毒素含量的上升,且总毒素含量与藻的生物量显著正相关(P<0.05),但单个藻细胞的平均产毒量不会随CO2浓度升高而提高。上述结果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温度与CO2浓度的同时升高)将有可能造成铜绿微囊藻(M.aeruginosa)水华的生物量增加,总产毒量将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效应 铜绿微囊藻 微囊藻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