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VC/CPE/CaCO_3复合材料熔体的动态流变行为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学锋 黄大华 +2 位作者 龙世军 李坚 李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9,共7页
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VC/氯化聚乙烯(CPE)/碳酸钙(CaCO3)复合材料,对不同CPE含量的PVC/CPE/CaCO_3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PE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熔体的储能模量(G′)与损... 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VC/氯化聚乙烯(CPE)/碳酸钙(CaCO3)复合材料,对不同CPE含量的PVC/CPE/CaCO_3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PE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熔体的储能模量(G′)与损耗模量(G″)先升高后降低,而松弛指数(λ_1)、特征松弛时间(τ_2)则分别呈现减小与增大的趋势,当CPE含量由0phr变为10phr时,复合材料冲击性能提高了约133.5%。通过对复合材料熔体动态流变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推测出CPE与CaCO_3颗粒之间逐渐形成部分包覆、全包覆、过包覆的结构模型,从而解释了CPE增韧复合材料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氯化聚乙烯 碳酸钙 流变行为 松弛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蒙脱土改性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迎雪 刘昆林 +2 位作者 丁正 赵西坡 彭少贤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18,共5页
有机改性后的蒙脱土,其层间距增大,具有独特的一维纳米层状结构,改善了其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有利于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显著地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阻隔性、阻燃性等性能。对蒙脱土的5大类有机插层剂进行了综述,分析了... 有机改性后的蒙脱土,其层间距增大,具有独特的一维纳米层状结构,改善了其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有利于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显著地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阻隔性、阻燃性等性能。对蒙脱土的5大类有机插层剂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插层剂对蒙脱土及蒙脱土/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插层剂 有机化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柔性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荣 徐成成 +4 位作者 魏文闵 张帆 黄轲 胡圣飞 刘清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3,共7页
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研制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柔性导电材料是可穿戴电子器件的重要支撑材料。由于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柔性,由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制备柔性导体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方式。文中从制备和表征方法方面归纳了聚合物基柔... 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研制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柔性导电材料是可穿戴电子器件的重要支撑材料。由于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柔性,由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制备柔性导体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方式。文中从制备和表征方法方面归纳了聚合物基柔性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实现柔性导体的关键因素,即聚合物优异高弹性的保持和可拉伸的稳定的导电网络的实现,详细介绍了简易地利用高弹性基体和纳米填料的直接共混法和目前应用较多的结构可拉伸导体的设计与制备,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导体 聚合物 导电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共混改性聚乳酸(PLA)高性能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43
4
作者 王鑫 石敏 +2 位作者 余晓磊 彭少贤 赵西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97-1909,共13页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可降解、可再生的聚合物,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高强度、高模量的力学性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聚乳酸基生物复合材料自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由于其固有的延展性差、冲击强度低,加工过程结晶速率慢,结晶度小等缺陷,... 聚乳酸(PLA)作为一种可降解、可再生的聚合物,其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高强度、高模量的力学性能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聚乳酸基生物复合材料自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由于其固有的延展性差、冲击强度低,加工过程结晶速率慢,结晶度小等缺陷,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关于PLA的改性研究在近十年里从未间断过,主要集中在增塑改性、增强改性、增韧改性。增塑改性是指向PLA中加入乳酸低聚物、柠檬酸酯、聚乙二醇等小分子化合物,减少PLA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改善PLA的塑性,断裂伸长率大幅度提高,但增塑剂易渗出、迁移是如今面临的一大难题;增强改性是指向PLA加入无机填料或纳米粒子(二氧化硅(SiO 2)、二氧化钛(TiO 2)、碳酸钙(CaCO 3)、滑石粉(Talc)、蒙脱土(MMT)等)引发异相成核,改善PLA的结晶性能,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材料韧性差的缺陷;增韧改性是指加入橡胶粒子或热塑性弹性体(天然橡胶(NR)、热塑性聚氨酯(TPU)、聚碳酸酯(PC)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PLA的韧性,但PLA的生物降解性无法保证;随着一些可降解聚酯(聚己内酯(PCL)、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等)的产生,在不改变降解性能下,对PLA进行有效的增韧改性,是聚乳酸改性研究的主要方向和研究热点。PBAT作为一种可降解聚酯聚合物,链段兼具长链脂肪烃的柔性和芳环的刚性,赋予了其优异的柔韧性,与其他聚酯材料相比,这一优势是作为增韧改性PLA的最佳选择。在早期PLA/PBAT的研究过程中就发现,由于分子链段上结构的巨大差异,PBAT与PLA的相容性差导致共混物力学性能不佳。近十年里,研究者在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第三组分对PLA/PBAT共混体系进行改性,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PLA/PBAT共混体系的增韧后冲击强度由纯PLA的2.3 kJ/m 2提高至61.9 kJ/m 2。本文归纳了PBAT增韧改性PLA共混体系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分别对物理共混(无机填料或纳米粒子和物理相容剂)、反应性共混增容剂改性PLA/PBAT体系进行了介绍,分析了PLA/PBAT共混改性体系面临的问题并展望其前景,以期为制备高性能全生物降解PLA/PBAT复合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生物降解 反应性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11共混改性PLA可生物降解材料强韧化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余晓磊 王鑫 +2 位作者 徐菁菁 彭少贤 赵西坡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0,56,共6页
生物基聚乳酸( PLA)是一种具有生物降解性和优异加工性的环境友好型塑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 PLA 性脆韧性差,需要对 PLA 进行增韧改性。将其与柔性高分子材料共混,能够有效提高 PLA 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但同时也造... 生物基聚乳酸( PLA)是一种具有生物降解性和优异加工性的环境友好型塑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 PLA 性脆韧性差,需要对 PLA 进行增韧改性。将其与柔性高分子材料共混,能够有效提高 PLA 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但同时也造成了 PLA 拉伸强度和模量大幅度下降。因此,采用高性能聚酰胺对 PLA 进行改性,得到的共混材料可以保持高韧性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模量。文章介绍了生物基聚酰胺 11( PA11)共混增韧 PLA 的研究成果。主要概述了通过加入无机粒子、催化剂、反应性增容剂达到细化分散相的尺寸。这些方法可以促使 2 种聚合物之间形成化学偶联提升、界面粘结的目的,从而改善 PA11 与 PLA 的界面相容性,最终实现 PLA 的增韧增强,制备可生物降解的高性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酰胺 11 熔融共混 生物降解 界面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钼酸铵在半硬质聚氯乙烯中阻燃-抑烟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覃虎川 陈绪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104,共5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磷钼酸铵(APM),并使用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获得了磷钼酸铵,且其中含有结晶水与少量(NH4)_3PO_4(MoO_3)_(12)·4H_2O。将制备的磷钼酸铵与三氧化钼(MoO_3)、八钼酸铵(AOM)对半硬质聚氯乙...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磷钼酸铵(APM),并使用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获得了磷钼酸铵,且其中含有结晶水与少量(NH4)_3PO_4(MoO_3)_(12)·4H_2O。将制备的磷钼酸铵与三氧化钼(MoO_3)、八钼酸铵(AOM)对半硬质聚氯乙烯(PVC)的抑烟性能、阻燃性能及热稳定性能进行对比,并分别通过烟密度、锥形量热及热失重分析表征,结果表明,PVC/APM的抑烟性能、阻燃性能及热稳定性能比PVC空白样、PVC/MoO_3及PVC/AOM更优异,使半硬质PVC的最大烟密度(MSD)与烟密度等级(SDR)分别降低至78.47与61.82;总释放热(THR)降低21.98%;添加5 phr APM后,半硬质PVC在700℃时的残炭量提升21.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钼酸铵 聚氯乙烯 抑烟 阻燃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F-KF熔盐体系制备Ti2CTx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超 杨磊 +1 位作者 邹云麒 严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0-804,共5页
Ti2CTx是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热学和电磁性能,在电池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和复合材料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阶段制备Ti2CTx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氢氟酸或者盐酸和氟化盐的混合液来对其前驱体Ti2AlC进行刻蚀,具有一定... Ti2CTx是一种新型二维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热学和电磁性能,在电池电极材料、超级电容器和复合材料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阶段制备Ti2CTx的方法主要是采用氢氟酸或者盐酸和氟化盐的混合液来对其前驱体Ti2AlC进行刻蚀,具有一定的危险和环境危害性。本文提供了一种更加安全高效的方法-熔盐法来制备Ti2CTx,使用混合的氟化盐(NaF-KF)在850℃加热条件下与Ti2AlC反应,并通过四丁基氢氧化铵对产物进行插层处理,成功制备出了分层效果良好的少层Ti2CTx。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产物的物相组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测产物的微观结构和形貌,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产物的表面官能团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2CTx MXene 熔盐法 插层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γ-AlOOH纳米棒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肖龙亚 陈诺 +4 位作者 代志寅 文帅 汪杰 邓军阳 聂龙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70-1476,共7页
水热法制备了γ-AlOOH纳米棒,再以此纳米棒为载体,通过浸渍-NaBH4还原法制备了Pt/γ-AlOOH催化剂,考察了Pt/γ-AlOOH室温催化氧化甲醛的性能及Pt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XPS,TEM和N2吸附-脱附测试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 水热法制备了γ-AlOOH纳米棒,再以此纳米棒为载体,通过浸渍-NaBH4还原法制备了Pt/γ-AlOOH催化剂,考察了Pt/γ-AlOOH室温催化氧化甲醛的性能及Pt负载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通过XRD,XPS,TEM和N2吸附-脱附测试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Pt/γ-AlOOH催化剂比Pt/γ-Al2O_3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主要是由于前者表面具有丰富的羟基基团和高分散Pt纳米颗粒。Pt/γ-AlOOH催化剂的活性先随Pt含量(0.05%~0.5%(w/w))的增加而增加,最后基本保持不变。从催化活性和成本两方面考虑,0.2%(w/w)Pt为最佳负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催化 甲醛氧化 Pt/γ-AlOOH纳米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e-ZnS QDs/PLGA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体外降解行为
9
作者 蔡君威 李恒涛 +3 位作者 王小涛 龙世军 胡涛 龚兴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6-91,97,共7页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不同CdSe-ZnS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含量的QDs/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复合材料薄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致发光光谱仪(PL)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等对薄膜的微观结构与...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不同CdSe-ZnS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含量的QDs/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复合材料薄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致发光光谱仪(PL)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等对薄膜的微观结构与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不同降解时间后降解液的pH值、薄膜的发光情况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测试。PL及UV-Vis结果显示,QDs/PLGA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光性能良好,吸光度随QDs含量增加而增大;TEM结果显示,QDs在基体中分散良好;在体外降解过程中,凝胶渗透色谱和缓冲液p H值测试结果说明,量子点催化了PLGA的降解;复合材料的荧光效应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以上结果说明,采用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的CdSe-ZnS QDs/PLGA复合材料发光性能稳定优异,且可以通过检测荧光效应变化以实现动态监测QDs/PLGA复合材料的降解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降解 纳米复合材料 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木塑复合材料增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荣哲 刘昆林 +3 位作者 徐敏 李学锋 彭少贤 赵西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7-251,共5页
聚乳酸(PLA)和木粉复合而成的PLA木塑复合材料,能有效解决PLA性脆、韧性差的问题,得到韧性较好的可降解复合材料。通过添加相容剂或偶联剂提高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同时研究木粉组分、含量、粒径,得到PLA木塑复合材料增韧改性的成果,并... 聚乳酸(PLA)和木粉复合而成的PLA木塑复合材料,能有效解决PLA性脆、韧性差的问题,得到韧性较好的可降解复合材料。通过添加相容剂或偶联剂提高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同时研究木粉组分、含量、粒径,得到PLA木塑复合材料增韧改性的成果,并分析研究了改性后复合材料的结晶性能,最后展望了PLA木塑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 木粉 相容性 增韧改性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Fe掺杂V_(2)SnC陶瓷的制备与磁性研究
11
作者 卢子怡 王进军 +2 位作者 杨天爱 黄江涛 严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2-1030,共9页
MAX相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能的层状三元碳化物和氮化物。通过在MAX相中掺杂过渡金属,并与之形成合金,可赋予其新特性的同时保持其本征结构。研究采用无压烧结,在V_(2)SnC中掺杂Mn、Fe原子,1000℃下无压烧结3 h,合成了磁性固溶体MAX相V_(2)(... MAX相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能的层状三元碳化物和氮化物。通过在MAX相中掺杂过渡金属,并与之形成合金,可赋予其新特性的同时保持其本征结构。研究采用无压烧结,在V_(2)SnC中掺杂Mn、Fe原子,1000℃下无压烧结3 h,合成了磁性固溶体MAX相V_(2)(Mn_(x)Sn_(1-x))C、V_(2)(Fe_(x)Sn_(1-x))C及V_(2)(Mn_(x)Fe_(x)Sn_(1-2x))C。当总掺杂量为0.4时达到最大饱和度,继续添加固溶元素,产物纯度下降。SEM-EDS结果表明掺杂并未改变其原有层状形貌。磁性测试结果表明,V_(2)(A_(x)Sn_(1-x))C(A=Mn/Fe)是一种典型低温铁磁材料。V_(2)(Mn_(x)Sn_(1-x))C的磁滞回线宽,为典型硬磁材料,矫顽力达1428 Oe;V_(2)(Fe_(x)Sn_(1-x))C则表现出较低矫顽特性,为软磁材料,且当x=0.2或x=0.4时均未表现出铁磁性,当x=0.6时,居里温度仅为42 K;V_(2)(Mn_(x)Fe_(x)Sn_(1-2x))C磁化曲线表现在居里温度为61 K时由铁磁转变为顺磁,磁滞回线表现出其具有软磁材料的特性,且磁饱和强度达到3.80 emu·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相 V_(2)SnC 掺杂 固溶体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修饰石墨烯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婷 李云珂 +2 位作者 徐敏 彭少贤 赵西坡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5-48,共4页
采用导电高分子聚苯胺链段作为导电通路,通过添加少量苯胺单体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接枝、聚合,再通过氢碘酸还原的方式制备出聚苯胺修饰石墨烯薄膜材料。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复合物的官能团及结构变... 采用导电高分子聚苯胺链段作为导电通路,通过添加少量苯胺单体对氧化石墨烯(GO)进行接枝、聚合,再通过氢碘酸还原的方式制备出聚苯胺修饰石墨烯薄膜材料。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对复合物的官能团及结构变化属性进行表征分析,使用方块电阻仪对复合物的电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石墨原料经改进的Hummers法制得的GO含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以及较大的层间距。采用氢碘酸对聚苯胺修饰的GO进行还原处理,得到了具有较好导电能力的聚苯胺/石墨烯薄膜,其方块电阻只有12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聚苯胺 氢碘酸 方块电阻 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土、废玻璃基多孔陶瓷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13
作者 李进 尚珊珊 陈艳林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995-3000,共6页
利用油井土、废玻璃作为主要原料,同时以碳酸钙作为造孔剂,通过控制烧结过程,最终制备多孔陶瓷材料,并利用XRD、SEM等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油井土、废玻璃、碳酸钙的比例以及烧结温度对孔隙率、机械强度、体积密... 利用油井土、废玻璃作为主要原料,同时以碳酸钙作为造孔剂,通过控制烧结过程,最终制备多孔陶瓷材料,并利用XRD、SEM等对样品进行结构表征。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研究油井土、废玻璃、碳酸钙的比例以及烧结温度对孔隙率、机械强度、体积密度、吸水率、微观结构和结晶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A3呈现大孔均匀的微观结构,是通过添加35wt%油井土、40wt%废玻璃、20wt%碳酸钙、5wt%硅酸钠在较低的烧结温度下来获得,其孔隙率、抗压强度、抗弯强度、体积密度和吸水率的值分别为52.38%、4.43 MPa、12.59 MPa、1.07 g/cm3和29.56%。并观察到其机械强度、吸水率和微观结构(孔径及孔径分布)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土 废玻璃 多孔陶瓷 碳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成核剂改善聚乳酸结晶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西坡 刘畅 +1 位作者 徐敏 彭少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58-1164,共7页
聚乳酸(PLA)是一种半结晶聚合物,结晶速率非常慢,在实际成型加工过程中几乎不结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聚乳酸的耐热性等性能,故可通过改善结晶性能来改善聚乳酸耐热性等性能。添加无机填料是改善聚乳酸结晶性能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 聚乳酸(PLA)是一种半结晶聚合物,结晶速率非常慢,在实际成型加工过程中几乎不结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聚乳酸的耐热性等性能,故可通过改善结晶性能来改善聚乳酸耐热性等性能。添加无机填料是改善聚乳酸结晶性能行之有效的途径。本文主要介绍了以无机填料为成核剂,将其与PLA共混制备结晶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无机成核剂分散在聚乳酸基体中,成为成核位点,增加成核密度;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链较高的取向程度以及较高的结晶度使材料的熔融焓增大、熔融熵减小,从而改善PLA的耐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无机成核剂 结晶性能 共混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晶行为改善聚乳酸韧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5
作者 徐敏 刘畅 +2 位作者 孙晓敏 赵西坡 彭少贤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8-74,共7页
聚乳酸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具有诸多优良性能,如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高模量、易于成型加工、透明性优等性能。但因其本身存在性脆、结晶性能差等缺点而限制了它的应用,所以通过对聚乳酸进行改性可有效提高其韧性。从聚乳酸结... 聚乳酸作为环境友好型材料具有诸多优良性能,如良好的生物降解性、生物相容性、高模量、易于成型加工、透明性优等性能。但因其本身存在性脆、结晶性能差等缺点而限制了它的应用,所以通过对聚乳酸进行改性可有效提高其韧性。从聚乳酸结晶的角度出发,通过改变聚乳酸的结晶性能可提高聚乳酸的韧性。主要探讨了有机高分子和无机粒子在聚乳酸结晶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方式对聚乳酸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调控聚乳酸的结晶行为可达到增韧聚乳酸的目的。其中,有机合成高分子主要通过减弱分子间力来抑制结晶,通过减少缠结点使分子链段发生滑移以达到增韧目的;无机粒子通过提供成核位点促进结晶使晶粒减小来传递应力,吸收变形功,阻止裂纹扩展从而增韧聚乳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结晶 增韧 共混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型增塑剂增韧聚乳酸的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6
作者 彭少贤 蔡小琳 +1 位作者 胡欢 赵西坡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2617-2623,共7页
聚乳酸(PLA)是一种高模量、高强度的生物可降解热塑性聚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不污染环境,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环保材料之一。然而,纯PLA分子链刚性大、性脆、结晶速率慢,这些缺点都极大地限制了PLA在各领域的应用。近年来,PLA的... 聚乳酸(PLA)是一种高模量、高强度的生物可降解热塑性聚酯,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不污染环境,是目前最有发展前景的环保材料之一。然而,纯PLA分子链刚性大、性脆、结晶速率慢,这些缺点都极大地限制了PLA在各领域的应用。近年来,PLA的增韧研究越来越引起了研究者们的重视,增塑改性就是增韧PLA的有效方法之一。增塑能提高PLA分子链的运动能力,减小分子链间的作用力,从而改善PLA的加工流动性和脆性。但增塑剂与PLA相容性不佳,小分子增塑剂易迁移,大分子增塑剂会与PLA发生相分离。为防止PLA制品带来的危害,学者们纷纷开始研究环境友好型增塑剂对PLA的增韧效果。最近,比较热门的环境友好型增塑剂有柠檬酸酯类增塑剂、聚乙二醇(PEG)、乳酸低聚物(OLA)、植物油基增塑剂等。柠檬酸酯类增塑剂对PLA的增塑效果好,增塑后PLA的断裂伸长率增至400%,但增塑后的PLA材料变软,力学性能达不到应用要求,且柠檬酸酯类增塑剂易从PLA材料中迁出,材料最终性能将变得更差。PEG能有效增韧PLA,但PEG易与PLA发生相分离,随后,学者们将PEG接枝在PLA链上进行增塑,取得了不错的增韧效果。OLA与PLA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且相容性较好,直链OLA增塑PLA后其延展性显著提高,但材料强度明显下降。同时,还可以利用支化OLA增塑PLA,使PLA中的结晶区域与无定形区域达到平衡来提高PLA的韧性。植物油基增塑剂可生物降解、环境友好、易于获得,且源于可再生资源,但与PLA的相容性差,易发生相分离。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增韧聚乳酸方面的研究,并分别综述了柠檬酸酯类增塑剂、聚乙二醇(PEG)、乳酸低聚物(OLA)、植物油基增塑剂对PLA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类增塑剂增塑PLA中还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制备高透明、高性能且可生物降解的PLA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增塑改性 乳酸低聚物(OLA) 生物基增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Q树脂增强硅橡胶及其透紫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吕志勇 李静 +3 位作者 孙筱萌 尹应乐 覃虎川 陈绪煌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0-94,98,共6页
利用硅氢加成反应原理在铂金催化剂作用下和高温固化环境中制备了加成型液体硅橡胶,并通过乙烯基MQ树脂对硅橡胶进行强度改性;采用材料蠕变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硅橡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对硅橡胶透紫外影响因素进行分... 利用硅氢加成反应原理在铂金催化剂作用下和高温固化环境中制备了加成型液体硅橡胶,并通过乙烯基MQ树脂对硅橡胶进行强度改性;采用材料蠕变试验机、差示扫描量热仪对硅橡胶力学性能、热学性能进行研究,并对硅橡胶透紫外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乙烯基MQ树脂可在硅橡胶中产生"集中交联"效应,随着乙烯基MQ树脂含量的增加,固化后硅橡胶的拉伸强度随之增加,而紫外透过率从整体上表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当乙烯基MQ树脂质量分数为80%时,高透紫外加成型液体硅橡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拉伸强度5.57 MPa,断裂伸长率265.34%,350 nm下的透过率9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MQ树脂 硅氢加成 力学性能 紫外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对聚苯乙烯/聚乳酸共混物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翔 王敏 +4 位作者 陈业煌 胡涛 王小涛 吴崇刚 龚兴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75,共7页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SMA)(n(St)∶n(MA)=75∶25),将PSMA与聚苯乙烯(PS)和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备了PSMA含量不同的PS/PLA共混物(m(PS)∶m(PLA)=1∶4),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拉力机和转矩流变仪对共...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SMA)(n(St)∶n(MA)=75∶25),将PSMA与聚苯乙烯(PS)和聚乳酸(PLA)熔融共混制备了PSMA含量不同的PS/PLA共混物(m(PS)∶m(PLA)=1∶4),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拉力机和转矩流变仪对共混物的相结构、力学性能以及流变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少量PSMA即能有效提高PLA与PS的相容性,减小PS/PLA共混物中分散相的相尺寸,提高PLA与PS两相间粘接作用;加入质量分数为0.5%的PSMA时,PS/PLA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未加PSMA时,PS/PLA共混物在高剪切速率下剪切变稀显著,甚至低于纯PS,加入PSMA后,在高剪切速率下的剪切变稀程度与纯PLA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聚乳酸 微观结构 力学性能 流变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盐溶液对杂化双交联聚丙烯酸水凝胶力学性能的调控 被引量:3
19
作者 赵友姣 李学锋 +2 位作者 龙世军 张高文 徐恒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68,共6页
采用"一锅法"制备了杂化双交联聚丙烯酸水凝胶,再通过分别浸泡氯化铝、氯化钙、氯化钠形成聚丙烯酸-铝(PAAc-Al^(3+))、聚丙烯酸-钙(PAAc-Ca^(2+))、聚丙烯酸-钠(PAAc-Na+)杂化双交联水凝胶,同时对PAAc-Na+凝胶的自愈合性能... 采用"一锅法"制备了杂化双交联聚丙烯酸水凝胶,再通过分别浸泡氯化铝、氯化钙、氯化钠形成聚丙烯酸-铝(PAAc-Al^(3+))、聚丙烯酸-钙(PAAc-Ca^(2+))、聚丙烯酸-钠(PAAc-Na+)杂化双交联水凝胶,同时对PAAc-Na+凝胶的自愈合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金属离子价态及同等价态离子浓度的增加,凝胶的力学强度逐渐增加,PAAc-Al^(3+)的拉伸强度达到3.47 MPa,比PAAc-Ca^(2+)拉伸强度(2.63 MPa)、PAAc-Na+拉伸强度(1.79 MPa)大,但是断裂伸长率为PAAc-Na+的最优,达到1320.9%。同时对凝胶含水量进行测试可知,随着离子价态及同等价态离子浓度的增加,凝胶的含水量与体积逐渐减小,特别的是Na+调控的凝胶含水量与体积是先增加后减小。被宏观破坏的凝胶断面可自愈合,通过Na+调控后可拉伸至初始样条的0.3倍,拉伸强度约为初始样条的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离子 聚丙烯酸 水凝胶 力学性能 自愈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共聚增韧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玥珺 余晓磊 +1 位作者 赵西坡 彭少贤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80-283,共4页
聚乳酸(PLA)具有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可吸收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可塑性,但也存在脆性大、冲击强度较低等缺陷。通过共聚增韧改性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缺陷,扩大其应用范围。综述了PLA共聚增韧的主要方法及研究发展现状,主要包括... 聚乳酸(PLA)具有优异的生物可降解性、可吸收性、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可塑性,但也存在脆性大、冲击强度较低等缺陷。通过共聚增韧改性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改善上述缺陷,扩大其应用范围。综述了PLA共聚增韧的主要方法及研究发展现状,主要包括嵌段共聚、接枝共聚和交联增韧3种方法。介绍了改性后聚乳酸的在医学和包装工业上的应用。对未来聚乳酸共聚增韧发展方向作出展望,开发绿色化的合成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聚合物稳定性、寻找更合适的改性单体是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共聚改性 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