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香型白酒发酵中乳酸含量动态变化与相关微生物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镇达 姚惟琪 +1 位作者 钱志伟 陈茂彬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2-34,共3页
在浓香型白酒固体发酵中,乳酸含量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不同阶段分离的微生物中,鉴别、统计产乳酸以及利用乳酸生长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发酵前1周内,乳酸利用菌的数量和性能略占优势(达到10^8水平),使乳酸含... 在浓香型白酒固体发酵中,乳酸含量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从不同阶段分离的微生物中,鉴别、统计产乳酸以及利用乳酸生长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发酵前1周内,乳酸利用菌的数量和性能略占优势(达到10^8水平),使乳酸含量保持较低水平(2%~2.5%),1周以后,乳酸利用菌数量下降明显(10^6水平),与产乳酸菌数量相近,使乳酸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既能产乳酸,又能利用乳酸的菌株,对固态发酵的影响结果与其产乳酸能力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乳酸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高温高醇醋酸菌的筛选及其发酵工艺的初步优化 被引量:8
2
作者 孙文瑛 陈雄 +3 位作者 王志 王永泽 雷锦成 姚娟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7,共4页
分别从各种腐烂水果中分离出12株产醋酸菌,比较其对乙醇和温度的耐受性以及发酵产醋酸的量,选择综合性能相对最高的一株,利用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同源序列分析,初步认定其为Acetobacter属。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 分别从各种腐烂水果中分离出12株产醋酸菌,比较其对乙醇和温度的耐受性以及发酵产醋酸的量,选择综合性能相对最高的一株,利用生理生化实验和16S rDNA同源序列分析,初步认定其为Acetobacter属。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2%,酵母粉2%,MgSO4.7H2O 0.02%,KH2PO4 0.1%,乙醇7%vol,醋酸产量为48.6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菌 耐高温 耐高醇 筛选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醋酸菌的发酵产酸培养基 被引量:11
3
作者 孙文瑛 陈雄 +4 位作者 石勇 廖浩 申玉洁 雷锦成 李志军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1期37-41,共5页
参考相关文献,选择10种醋酸菌发酵培养基成分,依次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进行培养基成分优化,证实乙醇、葡萄糖和谷氨酸钠对醋酸产量影响显著。通过回归拟合方程(R2=97.68%),预测当培养基成分配比为乙... 参考相关文献,选择10种醋酸菌发酵培养基成分,依次利用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进行培养基成分优化,证实乙醇、葡萄糖和谷氨酸钠对醋酸产量影响显著。通过回归拟合方程(R2=97.68%),预测当培养基成分配比为乙醇9.8%、葡萄糖2.7%、谷氨酸钠0.4%、酵母粉1%、乙酸1%、蛋白胨0.2%、KH2PO40.1%、K2HPO40.1%、MgSO4.7H2O0.02%时,醋酸产量最高,达69.82g.L-1。经过3次平行验证实验,证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发酵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菌 响应面法 培养基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柳巧宁 朱丽雯 +3 位作者 王义华 李冬生 万端极 汤亚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7-161,共5页
番茄红素是由11个共轭双键及2个非共轭碳碳双键构成的高度不饱和直链型烃类化合物,具有预防癌症、防治心血管疾病、缓解骨质疏松症和提高免疫等重要的生理功能。番茄红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由于番茄红... 番茄红素是由11个共轭双键及2个非共轭碳碳双键构成的高度不饱和直链型烃类化合物,具有预防癌症、防治心血管疾病、缓解骨质疏松症和提高免疫等重要的生理功能。番茄红素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由于番茄红素含量低,提取法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化学合成法存在收率低、产物不稳定以及合成成本高等缺点;发酵法被认为是生产番茄红素最有潜力的方法,文中对发酵法生产番茄红素的关键技术环节(如菌种选育、发酵工艺优化和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红素 发酵工程 菌种选育 发酵工艺优化 分离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高产菌诱变选育及发酵工艺优化的初步研究
5
作者 胡浩然 石勇 陈雄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59-62,共4页
以光滑球拟酵母(Torulopsis glabrata)HB20为出发菌,经过UV和DES复合诱变选育出一株丙酮酸高产菌HB304。鉴定其为维生素营养缺陷型,摇瓶发酵产酸量比原菌增加了31.2%;优化培养基后其摇瓶发酵产酸量比原菌增加了41.9%。
关键词 丙酮酸 复合诱变 育种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银花提取液抑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康旭 李冬生 +1 位作者 邓川 袁江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7期14935-14936,共2页
[目的]对金银花水提液和醇提液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首先用滤纸片法测定了样品对几种受试菌的抑制活性,再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敏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金银花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 [目的]对金银花水提液和醇提液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首先用滤纸片法测定了样品对几种受试菌的抑制活性,再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敏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金银花水提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19.25%,MBC为38.50%;对枯草芽孢杆菌的MIC为38.50%。金银花醇提液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巨大芽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对沙门氏菌的MIC为9.80%,MBC为19.6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19.60%,MBC为39.20%;对巨大芽孢杆菌的MIC为19.60%。[结论]金银花水提液和醇提液对部分受试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水提液 醇提液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酯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膜的制备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安子 方桂杰 +1 位作者 高琴 谢卫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6期24-27,共4页
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选择识别性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膜。结果表明,引入疏水性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的协同... 以丙烯酰胺和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选择识别性的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膜。结果表明,引入疏水性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通过氢键和疏水作用的协同作用,蛋白质印迹膜的专一选择性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分子印迹膜 牛血红蛋白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糖蜜酒精废水处理的高效光合细菌的分离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维嘉 陶敏 蔡俊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11期76-79,共4页
从广西三井酒精厂的糖蜜酒精废水氧化塘中分离得到两株光合细菌PSB-C和PSB-D,通过初步鉴定,均属于光合细菌的红假单胞菌属。用其处理糖蜜酒精废水,采用单因子优化法得出最佳处理条件如下:废水COD浓度为20 800 mg.L-1、pH值为7.0、处理... 从广西三井酒精厂的糖蜜酒精废水氧化塘中分离得到两株光合细菌PSB-C和PSB-D,通过初步鉴定,均属于光合细菌的红假单胞菌属。用其处理糖蜜酒精废水,采用单因子优化法得出最佳处理条件如下:废水COD浓度为20 800 mg.L-1、pH值为7.0、处理温度为30℃、处理时间为3 d,在该条件下两株菌对糖蜜酒精废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5%、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细菌 分离 化学需氧量 糖蜜酒精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电化学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方桂杰 谢卫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10期41-43,46,共4页
基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的GSH电化学检测方法。以铜(Ⅱ)或铬(Ⅵ)为信号离子,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不同浓度的GSH对铜(Ⅱ)或铬(Ⅵ)在金电极上的电化... 基于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金属离子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建立了一种灵敏、简便的GSH电化学检测方法。以铜(Ⅱ)或铬(Ⅵ)为信号离子,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不同浓度的GSH对铜(Ⅱ)或铬(Ⅵ)在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铜(Ⅱ)和铬(Ⅵ)分别在0.28 V和0.25 V出现了较强的还原峰;当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GSH时,峰电流均下降,且铜(Ⅱ)和铬(Ⅵ)峰电流分别在1.0×10-8~8.0×10-8mol.L-1和1.0×10-11~7.0×10-11mol.L-1GSH浓度范围内与GSH浓度呈线性相关;铜(Ⅱ)和铬(Ⅵ)的GSH检测限分别为1.0×10-9mol.L-1和1.0×10-11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铜(Ⅱ) 铬(Ⅵ) 电化学检测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方桂杰 乔宪凤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8-10,14,共4页
为构建带有组氨酸标签(his-tag)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jGST)表达载体。以载有sjGST基因的载体PGEX-KG为模板,PCR扩增sjGST基因,并在进行酶切和基因测序后将其克隆到pET28a载体上。运用生物学软件与具有代表性的血吸虫GST基因... 为构建带有组氨酸标签(his-tag)的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硫转移酶(sjGST)表达载体。以载有sjGST基因的载体PGEX-KG为模板,PCR扩增sjGST基因,并在进行酶切和基因测序后将其克隆到pET28a载体上。运用生物学软件与具有代表性的血吸虫GST基因进行比对并对可能的表达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CR产物与3种sjGST基因有99%的同源性。重组载体构建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原核 表达载体的构建 序列分析 SCHISTOSOMA JAPONICUM Sequence Analysis 基因测序 重组载体构建 组氨酸标签 生物学软件 表达产物 PCR产物 HIS-TAG GST基因 同源性 代表性 pET28a 模板 酶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与功能单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11
作者 方桂杰 谢卫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11期55-58,共4页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谷胱甘肽(GSH)与4种功能单体(丙烯酰胺、丙烯酸、α-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的相互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1∶8的GSH与丙烯酸混合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值相对GSH溶液均有较... 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谷胱甘肽(GSH)与4种功能单体(丙烯酰胺、丙烯酸、α-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的相互作用,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1∶8的GSH与丙烯酸混合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和吸光值相对GSH溶液均有较大改变,表明丙烯酸与GSH有较强的相互作用。丙烯酸可能是制备GSH分子印迹物的合适功能单体,其最佳配比是1∶8。GSH与丙烯酸之间的作用可能是氢键和静电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功能单体 分子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锚链的甲基对硫磷水解酶的基因构建及表达纯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立坚 冷艳 +1 位作者 李雨亭 谢卫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7期26-28,66,共4页
用PCR方法获得甲基对硫磷水解酶(MPH)编码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ph-lc,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当OD600达到0.5~0.6时,用终浓度0.4 mmol·L-1的IPTG在30℃下诱导表达5 h,破碎离心后,利用Ni-NTA亲和... 用PCR方法获得甲基对硫磷水解酶(MPH)编码基因,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ET28a-mph-lc,将其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当OD600达到0.5~0.6时,用终浓度0.4 mmol·L-1的IPTG在30℃下诱导表达5 h,破碎离心后,利用Ni-NTA亲和层析纯化得到具有活性的融合蛋白MPH-L,即在甲基对硫磷水解酶的C端连上了一段末端为半胱氨酸的锚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对硫磷水解酶 基因修饰 蛋白表达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