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乙酸乙酯酵母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1
作者 冉霞 肖雨荷 +4 位作者 蔡晶钰 刘智文 朱家豪 汪江波 余启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0,共6页
该研究以产酯酵母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菌株的乙酸乙酯产量并筛选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以乙酸乙酯产量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条件... 该研究以产酯酵母为研究对象,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菌株的乙酸乙酯产量并筛选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以乙酸乙酯产量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乙酸乙酯的酵母菌株P-3,乙酸乙酯产量为134.32 mg/L。菌株P-3被鉴定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其产乙酸乙酯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乙醇体积分数18%,发酵时间4 d,在此条件下,乙酸乙酯产量达到281.47 mg/L,比优化前提高109.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筛选 鉴定 乙酸乙酯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酒糟水解液中丁醇发酵抑制物的筛选及其对丁醇发酵的影响
2
作者 徐健 韩景灼 +7 位作者 王浩 廖思巧 程润喜 胡芳 王子豪 张瑞景 蔡凤娇 汪江波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2,共7页
白酒糟经酶解后可作为丁醇发酵的优良原料,但其水解液中含有的抑制物质会对丁醇发酵造成影响。该研究利用Ca(OH)2对酒糟水解液进行脱毒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酒糟水解液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 白酒糟经酶解后可作为丁醇发酵的优良原料,但其水解液中含有的抑制物质会对丁醇发酵造成影响。该研究利用Ca(OH)2对酒糟水解液进行脱毒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酒糟水解液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并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主要的抑制物质种类。结果表明,酒糟水解液中共检测出18种化合物,其中酸类和酯类含量最高,分别为232.81 mg/L和126.69 mg/L。用Ca(OH)2脱毒处理表明对酸类和酯类物质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到38.2%~78.9%和83.1%~93.3%,最佳脱毒条件为pH 10,25℃处理1 h。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分析(PLS)结果,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棕榈酸乙酯、棕榈酸、己酸是丁醇发酵的显著负相关因子。潜在抑制物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己酸添加量达800 mg/L时,对丁醇发酵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其他四种物质对其没有显著影响(P>0.05)。五类物质(等量混合)添加量达400 mg/L时,其对丁醇发酵具有协同抑制作用(P<0.05),丁醇含量相比于对照组减少了29.1%。综上,两种酸类和三种酯类物质是酒糟水解液中的潜在抑制物,其协同作用抑制了丁醇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醇发酵 白酒糟 抑制物质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优化米酒糟淀粉水解条件研究
3
作者 徐爽 张钰霜 +7 位作者 杨嘉和 陈玉琴 王雨萱 胡芳 刘建忠 程润喜 方尚玲 徐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37-242,共6页
为解决米酒糟处理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提高米酒糟的利用价值,该研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分析对米酒糟的淀粉水解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发酵生产生物丁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米酒糟的最佳淀粉水解条件为水解温度64℃,水解时间101 m... 为解决米酒糟处理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提高米酒糟的利用价值,该研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分析对米酒糟的淀粉水解条件进行优化,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发酵生产生物丁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米酒糟的最佳淀粉水解条件为水解温度64℃,水解时间101 min,水解pH 5.4,中温α-淀粉酶添加量32 U/g,糖化酶添加量170 U/g。在此优化条件下,米酒糟淀粉水解液的还原糖含量为40.49 g/L。以米酒糟淀粉水解液作为原料发酵生产丁醇,丁醇产量达到3.07 g/L。本研究结果为米酒糟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酒糟 淀粉水解 工艺优化 神经网络分析 丁醇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