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钣金工艺的机械设备造型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周红宇 苏晨 +1 位作者 戚得众 艾险峰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19-121,共3页
针对机械设备造型的美观性和钣金加工特征,研究机械设备产品在钣金技术生产条件下的工业设计方法。通过分析设备造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造型美、成型工艺及生产成本控制等因素,提出大块面分色处理方法和小块面的分缝及棱边设计原则,同时... 针对机械设备造型的美观性和钣金加工特征,研究机械设备产品在钣金技术生产条件下的工业设计方法。通过分析设备造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造型美、成型工艺及生产成本控制等因素,提出大块面分色处理方法和小块面的分缝及棱边设计原则,同时从成本控制角度考虑钣金的排料优化方法,得出机械设备造型设计的方法。以数控铣齿机为例,对机械设备造型设计方法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设备造型 钣金工艺 矩形排料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obilenet v3Small的花生叶部病害轻量化识别研究
2
作者 刘虎 霍欣浩 +2 位作者 何琴英 张泽豪 张道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07-215,共9页
为了对花生叶部病害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来提高花生的产量,使用深度学习进行及时的轻量化识别与检测,在Mobilenet v3Small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改进方法,即使用SimAM注意力机制替换原模型中的SE注意力机制,并使用迁移学习对... 为了对花生叶部病害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来提高花生的产量,使用深度学习进行及时的轻量化识别与检测,在Mobilenet v3Small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改进方法,即使用SimAM注意力机制替换原模型中的SE注意力机制,并使用迁移学习对花生叶部病害进行轻量化识别;然后将PlantVillage数据集作为源域进行预训练,并将预训练得到的共享参数迁移到改进的模型上进行微调优化,最终将采集到的花生叶部病害数据集作为目标域进行试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迁移学习,改进后的Mobilenet v3Small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99.5%,比原模型提高2.25百分点,参数量减少30.07%,内存减少2.33 MB。使用Grad-CAM完成热力图可视化,对比发现,SimAM注意力机制比原SE注意力机制以及其他2种注意力机制生成的热力图和原图像中病斑的位置、颜色相似度更高,表明本研究所用方法可以更好地采集花生叶部病害的特征。从各个评价指标来看,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在花生叶部病害识别上适配度更高、更轻量化,可以更好地在真实场景下进行花生叶部病害识别,可为花生生产种植上提供有效帮助,助力发展智慧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叶部病害 迁移学习 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 SimAM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捆机捡拾器多目标优化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戚得众 雷亚阔 +1 位作者 陈源 孙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3-156,共4页
针对打捆机捡拾器捡拾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评价捡拾效果优劣的两个重要指标:捡拾器捡漏区面积和弹齿与物料的接触速度。通过对捡拾器进行运动学分析,构建捡拾器捡拾多目标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该模型以捡拾器捡漏区面积最小、捡拾器对... 针对打捆机捡拾器捡拾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评价捡拾效果优劣的两个重要指标:捡拾器捡漏区面积和弹齿与物料的接触速度。通过对捡拾器进行运动学分析,构建捡拾器捡拾多目标优化设计数学模型。该模型以捡拾器捡漏区面积最小、捡拾器对物料损坏率低为目标,对滚筒转速、弹齿个数、行驶速度、滚筒半径、曲柄长度、基圆半径及弹齿长等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采用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ADAMS软件对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仿真验证,捡拾器捡漏区面积缩小了57.4%,接触速度减少了6%,从而验证了该优化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捡拾器 多目标优化设计 遗传算法 打捆机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向轮机器人路径规划与导航系统设计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文学 饶运清 +1 位作者 戚得众 易王画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22,共5页
全向轮机器人因不存在非完整性约束可向任意方向做直线运动而不需事先做旋转运动,可执行复杂的弧线运动。介绍了一种基于正交码盘与陀螺仪建立的全向轮底盘定位系统与基于Bezier曲线路径规划的机器人导航算法。以13年亚太机器人大赛国... 全向轮机器人因不存在非完整性约束可向任意方向做直线运动而不需事先做旋转运动,可执行复杂的弧线运动。介绍了一种基于正交码盘与陀螺仪建立的全向轮底盘定位系统与基于Bezier曲线路径规划的机器人导航算法。以13年亚太机器人大赛国内选拔赛参赛机器人为平台,通过研究三轮全向轮底盘的运动特性,以DSP+FPGA为控制核心,结合外部传感器实现了对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使其能够跟随基于Bezier曲线规划的路径运动。实验表明,该套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运动控制精度,并在比赛应用中满足了高速、精确的底盘运动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向轮机器人 全场定位 Bezier曲线路径规划 速度规划 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长线接触混合润滑特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明勇 刘怀举 +1 位作者 朱才朝 王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96-100,118,共6页
选择规则表面粗糙度分布,建立了有限长线接触混合润滑模型,数值模拟粗糙度幅值、波长、方位角和工况变化对润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在较宽工况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随着粗糙度波长增大,接触线中部首先发生润滑状态改... 选择规则表面粗糙度分布,建立了有限长线接触混合润滑模型,数值模拟粗糙度幅值、波长、方位角和工况变化对润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在较宽工况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随着粗糙度波长增大,接触线中部首先发生润滑状态改变,说明增大粗糙度波长有益于改善润滑;随着粗糙度幅值增大,压力波动剧烈,边缘效应更加显著;工况变化对润滑状态影响明显,其中在润滑状态转换区域的润滑特征参数变化显著;随着粗糙度方位角的变化,润滑特征参数呈现周期性波动,当方位角为0°时润滑状态最佳,方位角为45°时润滑状态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长线接触 混合润滑 粗糙度 方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类零件分组下料优化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戚得众 饶运清 余天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9-133,共5页
针对金属结构件生产过程中板类零件大规模集中下料问题,一种基于工艺与形状特征的下料零件分组下料优化方法被提出。该方法首先将待下料零件按材质、板厚及加工工艺相似性进行分组,然后构建一种能够描述零件形状特征的零件特征矩阵,并... 针对金属结构件生产过程中板类零件大规模集中下料问题,一种基于工艺与形状特征的下料零件分组下料优化方法被提出。该方法首先将待下料零件按材质、板厚及加工工艺相似性进行分组,然后构建一种能够描述零件形状特征的零件特征矩阵,并设计一种人工神经网络算法求解该零件特征矩阵与零件分组之间的映射关系,根据这种映射关系对待下料零件进一步分组。通过对零件分组下料优化,可以提高零部件的齐套性、降低在制品数量,并且能够有效解决排料效率和材料利用率相互矛盾的问题。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组 下料优化 人工神经网络 金属结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长线接触斜齿轮副瞬态弹流润滑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明勇 刘亚东 +3 位作者 吴晨辉 郭凤 陈龙 戚得众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36,98,共8页
采用统一Reynolds方程建立斜齿轮有限长线接触瞬态弹流润滑模型,研究瞬态效应与表面粗糙度对润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瞬态效应的斜齿轮副润滑参数在单齿啮合区域剧烈变化,其接触区域膜厚较低且摩擦因数较大,容易处于混合润滑状态... 采用统一Reynolds方程建立斜齿轮有限长线接触瞬态弹流润滑模型,研究瞬态效应与表面粗糙度对润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瞬态效应的斜齿轮副润滑参数在单齿啮合区域剧烈变化,其接触区域膜厚较低且摩擦因数较大,容易处于混合润滑状态;在单齿啮合区域,瞬态解有效承载区变窄且二次压力峰明显增大。当前算例表明全膜弹流润滑状态下,粗糙度对斜齿轮副的瞬态弹流润滑特性影响较少,仅在双齿啮合区域考虑粗糙度的平均膜厚较大,且对应接触压力与膜厚围绕光滑解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齿轮 有限长线接触 弹流润滑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和偏斜工况下恒定流量静压导轨静态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明勇 王焱清 +1 位作者 周明刚 戚得众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共7页
考虑弹性变形、油膜黏性和可压缩性建立重载和偏斜工况下恒定流量静压导轨单个油腔润滑模型,采用多重网格法进行数值求解。通过与经验结果对比论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并讨论不同导轨面运动速度时,弹性变形和油腔偏斜对静压导轨润滑特... 考虑弹性变形、油膜黏性和可压缩性建立重载和偏斜工况下恒定流量静压导轨单个油腔润滑模型,采用多重网格法进行数值求解。通过与经验结果对比论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并讨论不同导轨面运动速度时,弹性变形和油腔偏斜对静压导轨润滑特性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载荷增大,刚体模型和弹性模型计算的封油边膜厚与流量差异增大;导轨面偏斜仅对偏斜方向的封油边膜厚与流量产生影响,且不同方向的导轨面偏斜影响规律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压导轨 弹性变形 偏斜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长线接触动态特征参数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明勇 吴晨辉 +2 位作者 陈源 周明刚 林文干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40,共6页
考虑系统动态特性建立有限长线接触瞬态弹流润滑模型,数值求解获得润滑接触压力与膜厚;采用润滑接触相对位移为自由振动判定标准,结合单自由度阻尼系统模型,提取系统特征参数刚度和阻尼值,为建立完善的接触副动力学模型提供参数。结果表... 考虑系统动态特性建立有限长线接触瞬态弹流润滑模型,数值求解获得润滑接触压力与膜厚;采用润滑接触相对位移为自由振动判定标准,结合单自由度阻尼系统模型,提取系统特征参数刚度和阻尼值,为建立完善的接触副动力学模型提供参数。结果表明:考虑惯性力时,在入口区形成膜厚波动与局部压力峰,并向出口区传播;随着振动时长增大,在整个接触区形成压力与膜厚波动并最终趋于稳态解;随着载荷增大,系统刚度升高但增幅降低,阻尼整体呈现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长线接触 刚度 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苗体型对辊道式分选机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虎 龚宇 +1 位作者 张彪 周明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0-154,共5页
辊道式鱼苗分选机主要通过阶梯轴间距分级原理,实现不同大小鱼苗的依次分选。基于离散元法,建立鱼苗-机械耦合模型,且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从而得出最优的工作参数组合。在此基础上,选取鱼苗的体长、体宽、体高作为试验因素,... 辊道式鱼苗分选机主要通过阶梯轴间距分级原理,实现不同大小鱼苗的依次分选。基于离散元法,建立鱼苗-机械耦合模型,且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从而得出最优的工作参数组合。在此基础上,选取鱼苗的体长、体宽、体高作为试验因素,分鱼准确率、鱼苗进槽率为试验指标进行多因素正交试验,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分鱼准确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体长、体高、体宽;影响鱼苗进槽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体宽、体高、体长。结合实际作业分选要求,确定影响鱼苗分选机适应性的主次顺序为体长、体宽、体高。最后通过鱼苗分选机分析鲫鱼、草鱼、鲢鱼、鳊鱼的适应性,为后续鱼苗分选机的结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苗分选机 间距分级 EDEM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深测量装置研究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雷 杜治千 +2 位作者 汪凌 刘铭 汪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9-145,共7页
针对耕作环境复杂、旋耕机耕作深度测量作业影响因素多等特点,设计了一种自动化测量、省时省力、精度高的便携式耕深深度测量装置。装置搭载于旋耕机后,通过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姿态传感器和GPS模块等传感器采集数据,结... 针对耕作环境复杂、旋耕机耕作深度测量作业影响因素多等特点,设计了一种自动化测量、省时省力、精度高的便携式耕深深度测量装置。装置搭载于旋耕机后,通过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姿态传感器和GPS模块等传感器采集数据,结合装置数学模型,融合相关数据,有效获得准确的耕深数据。对超声波传感器和磁致位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S-G滤波加权融合,有效应对测量过程中泥土飞溅或越坎等数据波动,减小外在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提高测量的精度。结合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对滤波融合后的数据进行预测分析,准确预测耕深数据变化值并辅助旋耕机调整机身姿态。试验结果表明:在3组16cm预定耕深下,磁致位移传感器直接采集的数据可以准确地反映数据的变化和趋势,且超声波传感器数据间接辅助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数据,还原数据真实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数据与实际测量的数据之间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03%、0.26%、3.16%,能准确反映实际旋耕机作业耕深数据情况,实现耕深测量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深测量 耕作环境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S-G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平整度测量装置研究与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雷 汪凌 +2 位作者 杜治千 汪丛 刘铭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8-205,共8页
为准确测量农田平整度,测量装置采用超声波传感器间接测量与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直接测量相结合,并通过姿态传感器与陀螺仪获取测量装置姿态辅助修正测量值,通过LSTM神经网络的不同数量训练集对其测量值进行趋势变化预测。试验结果表明,... 为准确测量农田平整度,测量装置采用超声波传感器间接测量与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直接测量相结合,并通过姿态传感器与陀螺仪获取测量装置姿态辅助修正测量值,通过LSTM神经网络的不同数量训练集对其测量值进行趋势变化预测。试验结果表明,测量装置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测量过程中稳定性优于超声波传感器,通过卡尔曼分布式融合数据能有效滤除噪声,再分别通过前10 s、前20 s与前30 s数据做训练集,来进行预测分析,其均方根误差平均值为2.42,平均绝对误差平均值为2.67。试验结果表明,Kalman滤波融合数据与预测数据的均方根误差与平均绝对误差较小,能准确反映与预测平整度变化趋势,使测量装置准确的测量农田平整度及预测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整度 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 LSTM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H法的土壤承压测板研究
13
作者 王雷 廖毅 +1 位作者 汪丛 汪凌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36,41,共5页
测板是水田土壤承压特性测量设备监测土壤特性的特有装置,其设计参数对测量范围和准确度具有很大影响。为此,设计了一种水田土壤承压特性测量设备,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构建了导轨-水田分层土壤SPH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 测板是水田土壤承压特性测量设备监测土壤特性的特有装置,其设计参数对测量范围和准确度具有很大影响。为此,设计了一种水田土壤承压特性测量设备,采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算法构建了导轨-水田分层土壤SPH动力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4种测板在土壤作业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种测板的水田土壤承压-下陷曲线不同;在承压相同的条件下,圆形测板贯入深度最大;4种测板贯入深度相等时,圆形测板承压力最小;使用圆形测板进行测量时,范围更大,速度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田土壤 测板形状 SPH算法 土壤承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油工况下斜齿轮热弹流润滑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丁华锋 刘明勇 +1 位作者 张晋熙 吴晨辉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82,共9页
建立斜齿轮的乏油热弹流润滑模型,并讨论供油量、转速和齿面粗糙度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乏油工况下增大入口区供油量,润滑区的膜厚增大而摩擦因数、温升和次表面应力幅值降低;随着供油量增大,乏油润滑特性逐步趋于全膜润滑状态... 建立斜齿轮的乏油热弹流润滑模型,并讨论供油量、转速和齿面粗糙度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乏油工况下增大入口区供油量,润滑区的膜厚增大而摩擦因数、温升和次表面应力幅值降低;随着供油量增大,乏油润滑特性逐步趋于全膜润滑状态下特性;随着转速升高,润滑膜厚增大但幅度有限,相应温度场增大和次表面应力场增大;齿面粗糙度会使油膜压力出现剧烈的波动,在油膜压力峰位置的次表面会出现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齿轮 应力场 粗糙度 乏油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DEM的鱼苗分选机设计与工作参数优化 被引量:15
15
作者 刘虎 龚宇 +2 位作者 张彪 陈源 周明刚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4-121,共8页
针对工厂化水产养殖工程中,需要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鱼苗按照大小进行高效率、高准确率的分级,进而实现分池养殖的需求,设计了一种辊道式鱼苗分选试验样机。采用离散元软件建立了鱼苗-机械部件耦合仿真模型,以分选机的工作参数作为试验因素... 针对工厂化水产养殖工程中,需要对不同生长阶段的鱼苗按照大小进行高效率、高准确率的分级,进而实现分池养殖的需求,设计了一种辊道式鱼苗分选试验样机。采用离散元软件建立了鱼苗-机械部件耦合仿真模型,以分选机的工作参数作为试验因素,以分选效率、分鱼准确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仿真,并通过试验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基于建立的耦合仿真模型,进行了单因素及多因素正交影响仿真分析,确定了各工作参数的主次顺序及最优的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分鱼准确率和分选效率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辊道倾角、进鱼量和辊道转速。以提高分鱼准确率和分选效率为原则,运用Design-Expert 8.0.5软件进行了参数优化,确定了最优组合为:辊道转速138.40 r/min、辊道倾角10.47°、进鱼量3.00尾/s。研究结果可为鱼苗分级设备的优化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苗分选机 仿真模型 工作参数 参数优化 EDE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黄鳝肉质黏结模型参数标定
16
作者 刘明勇 朱林 +2 位作者 向雪 欧阳周寰 李平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2-80,共9页
[目的]建立黄鳝肉质的离散元黏结模型并进行参数标定。[方法]以新鲜黄鳝肉质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试验测得基本参数,并用质构仪对黄鳝肉质进行压缩试验,获得压缩黄鳝肉质的力学特征曲线,确定弹性阶段最大破坏力。采用Hertz-Mindlin with ... [目的]建立黄鳝肉质的离散元黏结模型并进行参数标定。[方法]以新鲜黄鳝肉质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试验测得基本参数,并用质构仪对黄鳝肉质进行压缩试验,获得压缩黄鳝肉质的力学特征曲线,确定弹性阶段最大破坏力。采用Hertz-Mindlin with bonding模型构建黄鳝肉质的离散元黏结模型,并对相关黏结参数进行虚拟标定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中心组合设计(CCD)法确定黄鳝肉质黏结模型的相关参数,并将仿真结果与实测最大压缩力进行对比。[结果]黄鳝肉质黏结模型的最佳组合为单位面积法向刚度1.523×10^(9)N/m^(3)、单位面积剪切刚度1.024×10^(9) N/m^(3)、临界法向应力1.061×10^(6) Pa和临界切向应力6.130×10^(5) Pa。[结论]通过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二者受力变化趋势相同,误差仅为3.48%,表明黄鳝肉质黏结模型的相关参数是准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数标定 黏结模型 黄鳝 肉质 离散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糙度纹理对有限长线接触混合润滑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明勇 刘怀举 +2 位作者 朱才朝 陈源 周明刚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0-698,共9页
采用统一Reynolds方程建立有限长线接触混合润滑模型,研究横向、纵向和二维规则表面粗糙度的波长、幅值及工况变化对润滑影响.结果表明:波长、幅值与工况对三种表面粗糙度接触副的润滑影响类似;随着载荷增大,平均膜厚降低,摩擦系数、接... 采用统一Reynolds方程建立有限长线接触混合润滑模型,研究横向、纵向和二维规则表面粗糙度的波长、幅值及工况变化对润滑影响.结果表明:波长、幅值与工况对三种表面粗糙度接触副的润滑影响类似;随着载荷增大,平均膜厚降低,摩擦系数、接触载荷比与接触面积比均增大;随着转速升高,平均膜厚增大,摩擦系数、接触载荷比与面积比均降低,其中摩擦系数随转速进一步增大而小幅升高.在润滑状态转换区域润滑特征参数变化显著,而其他润滑区域变化平缓.沿卷吸速度方向的压力与膜厚波动分布存在相位差,垂直方向则同相位;相同的工况和粗糙度参数时,纵向粗糙度分布更有利于接触润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长线接触 混合润滑 表面粗糙度 摩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长线接触非牛顿热弹流润滑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明勇 朱才朝 刘怀举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8-55,共8页
建立有限长圆柱滚子的非牛顿流体热弹流润滑模型,选取Ree-Eyring流体和Power-Law流体进行有限长线接触弹流润滑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接触线长度增大,端部效应减弱;Ree-Eyring流体特征剪切力对润滑温升和剪切力影响较大,而对润滑压力与膜... 建立有限长圆柱滚子的非牛顿流体热弹流润滑模型,选取Ree-Eyring流体和Power-Law流体进行有限长线接触弹流润滑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接触线长度增大,端部效应减弱;Ree-Eyring流体特征剪切力对润滑温升和剪切力影响较大,而对润滑压力与膜厚影响甚微;Power-Law流体随指数增大,润滑膜厚明显降低;随载荷、转速升高,热解与等温润滑结果差异增大,热效应对摩擦因数的影响尤其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长线接触 圆柱滚子 热弹流润滑 Ree—Eyring Power—La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形阻尼敷设方式对薄板声辐射特性影响的讨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源 陈浩杰 田丰 《声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5期411-415,共5页
薄板敷设条形阻尼结构抑制结构振动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其中包括阻尼材料、阻尼的结构尺寸以及基于声子晶体理论的周期条形阻尼结构等对抑制结构振动的作用。但是,目前针对周期性阻尼结构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多周期平行条形阻尼结构,而对... 薄板敷设条形阻尼结构抑制结构振动已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其中包括阻尼材料、阻尼的结构尺寸以及基于声子晶体理论的周期条形阻尼结构等对抑制结构振动的作用。但是,目前针对周期性阻尼结构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多周期平行条形阻尼结构,而对于条形阻尼左右交替偏斜的敷设方式,尚未有明确的提出与运用。本文针对条形阻尼的交替偏斜敷设方式抑制薄板声辐射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证明了与传统条形阻尼平行敷设方式相比,条形阻尼交替偏斜敷设方式能更好地降低薄板声辐射,且其结构中相邻条形阻尼结构存在最优的敷设夹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敷设方式 声辐射 条形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钻具接头形位尺寸测量系统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元芳 黄志高 戚得众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5-57,64,共4页
钻具接头形位尺寸测量一直是困扰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非接触式自动测量系统。该系统克服了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效率低下、检测精度低的缺点,具有稳定可靠的导轨机构和高灵敏度信号处... 钻具接头形位尺寸测量一直是困扰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技术难题,为此,设计了一种基于激光位移传感器的非接触式自动测量系统。该系统克服了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效率低下、检测精度低的缺点,具有稳定可靠的导轨机构和高灵敏度信号处理算法等特性。系统采用自适应平滑法进行信号预处理,提出一种基于点特征提取算法准确定位形位尺寸,最后对测量仪器的误差进行综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具有较高的测量重复性和测量精度,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寸测量 钻具接头 光电测量 特征点提取 激光位移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