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控支流库湾水华的三峡水库潮汐式生态调度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正健 刘德富 +1 位作者 纪道斌 马骏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50,109,共4页
三峡水库支流水华问题已成为影响库区生态和民生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因三峡水库上游流域面积大,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只能作为长期目标,生态调度可能是目前见效较快,最易接受的水华防控方法。通过总结防控支流库湾水华的... 三峡水库支流水华问题已成为影响库区生态和民生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因三峡水库上游流域面积大,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只能作为长期目标,生态调度可能是目前见效较快,最易接受的水华防控方法。通过总结防控支流库湾水华的生态调度研究进展,重点阐明了潮汐式生态调度对支流库湾水华的防控机理及效果。研究表明,水体分层是支流库湾水华发生的主要诱因;在支流库湾分层异重流背景下,潮汐式生态调度能够通过打破支流库湾水体分层,减小支流库湾水体滞留时间等方式抑制藻类水华;三峡水库调度试验表明,潮汐式生态调度不仅可有效缓解支流水华暴发强度,还能在常规调度的基础上增大三峡水库的综合效益,具有可行性,可作为三峡水库调度的定性指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异重流 藻类水华 潮汐式调度 作用机制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藻的高硝氮无机废水处理工艺
2
作者 梅洪 冯倩倩 +1 位作者 程凯 张广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69,共10页
针对传统反硝化工艺在处理高硝氮无机废水时碳源成本高、碳排放增加等问题,该文以降低处理成本为目标,以某无缝钢管厂的高硝氮无机废水为研究对象,选用减污降碳的微藻水处理技术,比较了不同微藻的处理效果,探索了基于微藻的吸附-再生处... 针对传统反硝化工艺在处理高硝氮无机废水时碳源成本高、碳排放增加等问题,该文以降低处理成本为目标,以某无缝钢管厂的高硝氮无机废水为研究对象,选用减污降碳的微藻水处理技术,比较了不同微藻的处理效果,探索了基于微藻的吸附-再生处理工艺,并评估了微藻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结果显示,小球藻FACHB-09对硝氮浓度为700 mg·L^(-1)的钢管废水的处理效果最佳,通过4轮吸附-再生处理,可以在19天内使其硝氮浓度降至42 mg·L^(-1),且每升废水可产出脂质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6%和20%的干藻6.6 g.上述结果说明,应用基于微藻的吸附-再生工艺能够高效去除废水中的硝氮,并大幅增加废水脱氮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小球藻FACHB-09 钢管废水 硝氮 吸附-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后鱼类种类组成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俊 刘梅群 +1 位作者 高健 赵以军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1期159-164,共6页
大九湖湿地是汉江一级支流堵河的源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之一。1986年以来大规模开挖人工沟渠、疏通落水孔、排干沼泽等活动导致大九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和湖泊消失。在2005年开始实施"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及公... 大九湖湿地是汉江一级支流堵河的源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之一。1986年以来大规模开挖人工沟渠、疏通落水孔、排干沼泽等活动导致大九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和湖泊消失。在2005年开始实施"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及公园建设工程"至今,为了解湿地恢复工程中引种放养的鱼类现状,2014年11月通过刺网和电捕的方式在大九湖湿地开展了鱼类种类特征的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大九湖湿地共采集到2目2科9种鱼,其中鲤形目鲤科有8种,鲈形目塘鳢科1种;鲫数量过半,生物量占近30%;鲢生物量最大,占46.29%,数量占2.11%;鱼类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鲫是优势种,其他种类均为稀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九湖湿地 鱼类种类 鱼类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锈环棱螺和椭圆萝卜螺对丝状绿藻和沉水植物的牧食选择研究
4
作者 康玉辉 胡胜男 +3 位作者 高健 周驰 苗滕 冯智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共9页
沉水植物重建初期水绵等丝状绿藻易大量孽生,影响沉水植物的恢复效果甚至导致其再次消亡。淡水螺类一般既能牧食藻类又能牧食沉水植物,而其是否优先牧食丝状绿藻进而有利于沉水植物的恢复尚存在争议。基于此选择前鳃亚纲铜锈环棱螺(Bell... 沉水植物重建初期水绵等丝状绿藻易大量孽生,影响沉水植物的恢复效果甚至导致其再次消亡。淡水螺类一般既能牧食藻类又能牧食沉水植物,而其是否优先牧食丝状绿藻进而有利于沉水植物的恢复尚存在争议。基于此选择前鳃亚纲铜锈环棱螺(Bellamyaaeruginosa)和肺螺亚纲椭圆萝卜螺(Radixswinhoei),比较研究二者对浅水湖泊常见的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以及丝状绿藻水绵(Spirogyrasp.)和刚毛藻(Chladophorasp.)的牧食选择。结果表明,铜锈环棱螺和椭圆萝卜螺对两种丝状绿藻均具有主动牧食选择性,对三种沉水植物有牧食回避性,丝状绿藻的鲜重减少量也均显著高于其他沉水植物。研究结果表明相对沉水植物,铜锈环棱螺和椭圆萝卜螺更喜爱牧食水绵和刚毛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锈环棱螺 椭圆萝卜螺 丝状绿藻 沉水植物 牧食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微黑臭水体修复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成 杨正健 +2 位作者 王从锋 郭小娟 唐金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211-4218,共8页
为分析小微黑臭水体修复过程中温室气体释放规律,选择典型小微黑臭水体分别设置污染拦截并生态修复(W1)、污染拦截(W2)和污染直排(W3)3组围隔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期内,污染拦截并生态修复围隔中CO_(2)、CH_(4)和N_(2)O扩... 为分析小微黑臭水体修复过程中温室气体释放规律,选择典型小微黑臭水体分别设置污染拦截并生态修复(W1)、污染拦截(W2)和污染直排(W3)3组围隔进行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期内,污染拦截并生态修复围隔中CO_(2)、CH_(4)和N_(2)O扩散通量分别为(5671.9±1189.5)、(39.2±10.1)和(4.2±2.2)μmol/(m^(2)·h),其CO_(2)当量贡献率分别为76.51%、6.54%和16.95%;仅污染拦截围隔中CO_(2)、CH_(4)和N_(2)O扩散通量分别为(1139.3±1169.6)、(102.1±35.6)和(20.0±14.1)μmol/(m^(2)·h),其CO_(2)当量贡献率分别为13.64%、15.12%和71.24%;污染直排围隔中CO_(2)、CH_(4)和N_(2)O扩散通量分别为(9140.3±256.4)、(1126.8±215.1)和(1.8±1.7)μmol/(m^(2)·h),其CO_(2)当量贡献率分别为38.74%、59.04%和2.22%.实验围隔中三大温室气体释放CO_(2)总当量大小表现为:污染直排>污染拦截>生态修复.污染直排围隔(W3)中缺氧且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机质降解过程中消耗大量O_(2)并释放CH_(4)和CO_(2),导致其释放通量及当量贡献率较高;污染拦截围隔(W2)发生了水体富营养化及藻类水华,藻类光合作用产氧消耗CO_(2)并释放N_(2)O,导致N_(2)O较高、CO_(2)较低,N_(2)O是其当量最主要贡献者;污染拦截并生态修复围隔(W1)中DO较高,抑制CH_(4)产生并加速氧化,同时抑制反硝化作用导致N_(2)O较低,减少了向大气的总温室气体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黑臭水体 温室气体排放 CO_(2)、CH_(4)和N_(2)O当量贡献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对鱼类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宏 潘晓洁 +2 位作者 万成炎 常锋毅 刘德富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111,共8页
水体重金属污染是目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生产生活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具有来源广泛、易在生物体内蓄积、不易分解的特点,不仅对水生生物各类群及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 水体重金属污染是目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生产生活中的重金属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水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重金属污染具有来源广泛、易在生物体内蓄积、不易分解的特点,不仅对水生生物各类群及整个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还可以通过食物链间接危害人类健康,重金属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对水生生物毒理学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研究的热点。鱼类作为水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重金属及其生态毒理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鱼类重金属的来源、赋存和迁移转化规律,阐述了重金属对鱼类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和遗传水平的毒理学效应以及鱼类对重金属的耐受机制;并结合重金属对鱼类生态毒理学研究中不足,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鱼类 水生态系统 生态毒理学 生物蓄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洋河流域土地利用及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娄华超 刘瑞芬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2-88,共7页
为分析东洋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选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情景分析法模拟变化环境下流域的径流响应。结果表明:①SWAT模型在东洋河径流模拟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且不确定性较小。②按现有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趋势... 为分析东洋河流域土地利用与气候变化对径流的影响,选用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情景分析法模拟变化环境下流域的径流响应。结果表明:①SWAT模型在东洋河径流模拟过程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且不确定性较小。②按现有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趋势,单一因子和共同作用对径流均有削减作用(即水文负效应),将会造成下游用水形势更加严峻,并影响整个洋河流域的生态环境。③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中,径流量与降雨变化呈正相关关系,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关系。④极端土地利用情景中,增加耕地和林地使年均径流量减少,增加草地使径流量增加。⑤影响未来流域年均径流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弱。土地利用的变化对调蓄径流有一定作用,可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水文负效应,有助于流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 气候变化 SWAT模型 水文负效应 东洋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气候变化及土地利用情景下清水河流域径流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凡 李涵 刘瑞芬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4,102,共5页
气候变化及土地利用情景下流域径流模拟和预测对流域水量平衡研究和水资源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张家口市清水河流域为例,采用全球气候模式GFDL-ESM2M和CA-Markov模型分析和预测清水河流域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构建流域SWAT水文模型,... 气候变化及土地利用情景下流域径流模拟和预测对流域水量平衡研究和水资源规划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张家口市清水河流域为例,采用全球气候模式GFDL-ESM2M和CA-Markov模型分析和预测清水河流域气象数据和土地利用,构建流域SWAT水文模型,量化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共同影响下流域2025年水量平衡要素变化。结果表明,在三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25年清水河流域降雨量大幅增加,RCP2.6情景下的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相比2015年下降,RCP4.5和RCP8.5情景下最高温度和平均温度均上升,三种情景下最低温度均有下降;2015~2025年间,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五种土地利用类型分别变化了-6.24%、-0.86%、6.32%、0.20%、0.59%;相比2014~2015年,流域2025年水量平衡分配发生改变,月径流量峰值出现在7月或9月,三种排放情景下年平均径流量分别为4.40、5.84、9.94 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河流域 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 SWAT模型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江中下游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苗滕 周驰 +3 位作者 张航 胡艳欣 高健 王铭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4,共10页
在汉江中下游江段干流丹江口等7个点位开展了4次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干流江段共检出后生浮... 在汉江中下游江段干流丹江口等7个点位开展了4次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水环境特征调查,使用主成分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汉江中下游干流江段共检出后生浮游动物51种,包括枝角类16种,桡足类16种,轮虫19种。其中汉江干流汉川段丰度最高为1500.1 ind.·L^(-1),丹江口丰度最低为31.3 ind.·L^(-1);汉江干流生物量汉川段最高为1.80 mg·L^(-1)(2018年7月),丹江口的生物量最低为0.05 mg·L^(-1)(2017年11月)。汉江中下游后生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总的趋势是沿水流方向均呈升高趋势。与过去监测资料相比后生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呈急剧增加和种类下降趋势。PCA分析结果显示,氮、磷等环境因子对2018年1月站点的影响明显,而温度与7月份站位成正相关关系;通过冗余分析显示环境因子对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规律性不明显,考虑后生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不仅仅受沿江水质污染影响,还可能受其他未调查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江 后生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水库建设对水环境的累积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10
作者 纪道斌 龙良红 +2 位作者 徐慧 刘德富 宋林旭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4,共8页
为全面了解梯级水库建设的水环境累积影响,从水环境累积影响的定义、分类和特征三方面对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目前水环境累积影响研究的常用方法,着重归纳了梯级开发对径流、水质、水温和泥沙等水环境累积影响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各方面的... 为全面了解梯级水库建设的水环境累积影响,从水环境累积影响的定义、分类和特征三方面对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目前水环境累积影响研究的常用方法,着重归纳了梯级开发对径流、水质、水温和泥沙等水环境累积影响的研究成果,指出了各方面的影响范围和主要特征,探讨了梯级水库水环境累积影响研究的新趋势。我国梯级水库水环境累积影响研究处于发展阶段,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定性评价,急需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系统地认识梯级水库建设的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水库 水环境 累积影响 径流 水温 水质 泥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来三峡水库水动力特性及其水环境效应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6
11
作者 龙良红 黄宇擘 +5 位作者 徐慧 纪道斌 赵星星 崔玉洁 杨正健 刘德富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3-397,I0001,I0002,共17页
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水库干支流水环境状况及水华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三峡水库水环境相关研究,系统总结了三峡水库干支流水动力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并展望了三峡水库水... 三峡水库自2003年蓄水以来,水库干支流水环境状况及水华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回顾了近20年来三峡水库水环境相关研究,系统总结了三峡水库干支流水动力特征及其生态环境影响,并展望了三峡水库水动力相关研究的新视角、新内容、新方法、新技术。结果表明:(1)三峡水库蓄水后干支流水流分化特征明显,干流水体从上游的河流型水体逐渐转变为坝前的过渡型水体,而支流库湾则更偏向于湖泊型水体特征;(2)干支流密度差(温度差)驱动的分层异重流,水库日调节调度驱动的高频水流振荡,气象驱动的近表层水体混合是三峡水库支流库湾普遍存在的水动力现象,主导着支流库湾的水温分层和混合过程;(3)三峡水库特殊的水动力现象对支流库湾水温分层结构、营养盐输移补给、水华生消过程、温室气体排放等产生深远影响,应用生态调度调控支流库湾水动力过程来改善其水环境问题已成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技术手段。如何将上述新发现上升为具有三峡水库特色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并形成大型深水水库生态环境研究技术体系,服务于大型梯级水库群联合多目标优化调度实践,仍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 分层异重流 水流振荡 水温分层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溪河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交换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欣 纪道斌 +3 位作者 宋林旭 苏青青 陈秀秀 刘德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12-1220,共9页
为研究香溪河库湾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交换特征,于2016年6月采集香溪河库湾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样品,分析不同形态氮、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沉积物-水界面氮、磷的释放通量.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 为研究香溪河库湾沉积物-水界面的营养盐交换特征,于2016年6月采集香溪河库湾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样品,分析不同形态氮、磷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沉积物-水界面氮、磷的释放通量.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ρ(TP)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84~0.927和0.511~2.220 mg/L,ρ(T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39~4.302和3.571~14.011 mg/L;上覆水和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质量浓度在沿程和垂向上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上游区域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质量浓度大于下游区域,沉积物间隙水中氮、磷质量浓度明显大于上覆水;香溪河沉积物总体上表现为PO_4^(3-)-P和NH_4^+-N的"源",中下游区域沉积物表现为NO_3^--N的"源",而中上游区域表现为NO_3^--N的"汇";PO_4^(3-)-P的释放通量范围为0.129~0.339 mg/(m^2·d),NH_4^+-N的释放通量范围为0.213~1.415 mg/(m^2·d),NO_3^--N的释放通量范围为-1.109~3.446mg/(m^2·d).研究显示,上覆水的环境条件对于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存在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各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 营养盐 沉积物-水界面 释放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泄水-蓄水过程香溪河库湾水流振荡特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慧 龙良红 +4 位作者 纪道斌 杨忠勇 杨正健 刘德富 汤正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4-273,共10页
深入认识水库的水动力过程一直是研究和解决其水环境问题的基础。通过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2019年泄水期(5月)和蓄水期(9月)高频、连续的水位和流速剖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该支流库湾振荡的物理特性。研究发现:①高频的库湾振荡在... 深入认识水库的水动力过程一直是研究和解决其水环境问题的基础。通过对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2019年泄水期(5月)和蓄水期(9月)高频、连续的水位和流速剖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获得了该支流库湾振荡的物理特性。研究发现:①高频的库湾振荡在垂向上表现为正压波,在水平模态上表现为最基本的Helmholtz模式(n=0),该振荡是香溪河库湾显著存在的重要水动力过程之一;②库湾振荡的周期约2 h,在库湾上游其振荡流速可达±0.05~0.1 m/s,水位波动振幅可达0.2 m;③支流库湾振荡由库区干流重力波驱动,重力波产生于大坝下泄流量的日调节过程。本研究不仅加深了对水库及其支流水动力过程的认识,同时也进一步揭示了香溪河库湾水动力过程对三峡水库日调度的响应机制,为后续水库生态调度研究及其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振荡 水位波动 水动力 水库调度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香溪河沉积物氮含量和氨氮释放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苏青青 宋林旭 +5 位作者 刘德富 纪道斌 李欣 刘心愿 方海涛 张庆文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共7页
通过分析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表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氮素分布特征,并结合室内动力学实验,对香溪河库湾沉积物氮素的组成差异和氨氮释放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沉积物氨氮释放潜能。结果表明,香溪河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含量为683.7... 通过分析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表层沉积物的理化性质和氮素分布特征,并结合室内动力学实验,对香溪河库湾沉积物氮素的组成差异和氨氮释放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沉积物氨氮释放潜能。结果表明,香溪河表层沉积物中总氮(TN)含量为683.71~843.19 mg/kg,氨氮(NH^+_4-N)含量为122.77~237.85 mg/kg,硝氮(NO^-_3-N)含量为35.78~102.44 mg/kg。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氨氮释放动力学,氨氮的最大释放量为67.06~74.43 mg/kg,是长江中下游湖泊平均值的1.5倍,存在一定的释放风险;表层沉积物在起始0~5 min内快速释放,达到最大释放量的97.90%~98.41%,150 min后基本达到释放平衡。香溪河氨氮的平均释放量在水土质量比为5 000时达到最大,随后趋于平衡。相关性分析发现,最大释放量与释放潜能均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和粒度分布相关性不明显,这可能与香溪河的水环境特点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溪河 沉积物 氮形态 氨氮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期支流水体营养盐来源估算 被引量:6
15
作者 苏青青 刘德富 +5 位作者 刘绿波 纪道斌 崔玉洁 宋林旭 李欣 陈秀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925-3932,共8页
通过对蓄水前后三峡水库库首支流香溪河沉积物-上覆水中的氢氧同位素和氮磷营养盐的测定,分析了蓄水前后沉积物-上覆水氢氧同位素和氮磷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并利用二元线性混合模型计算了长江干流(CJ River)和古夫源头(GFYT)的贡献率.结... 通过对蓄水前后三峡水库库首支流香溪河沉积物-上覆水中的氢氧同位素和氮磷营养盐的测定,分析了蓄水前后沉积物-上覆水氢氧同位素和氮磷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并利用二元线性混合模型计算了长江干流(CJ River)和古夫源头(GFYT)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整个蓄水期沉积物以源的形式向上覆水体释放NH_4^+-N、DTP、PO_4^(3-)-P,以汇的形式吸收上覆水体中的NO_3^--N.利用营养盐贡献率公式进一步分析得到,蓄水前沉积物-上覆水中氮营养盐主要来源于CJ干流,其中以DTN和NO_3^--N最为显著,蓄水后GFYT的贡献率明显上升,其中3号和4号采样点最为明显,其中DTP在蓄水前后几乎均以GFYT为主要来源,PO_4^(3-)-P在蓄水前则以CJ干流为主要来源,蓄水后以GFYT为主要来源.说明尽管蓄水期库湾水体在较大程度上受干流倒灌影响的支配,但对于沉积物-上覆水而言受GFYT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蓄水期 氢氧同位素 沉积物-上覆水 氮磷营养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宁河浮游植物季节演替与环境的响应关系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雄 纪道斌 +3 位作者 刘德富 宋林旭 吕林鹏 李欣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6-90,96,共6页
浮游藻类在数量变化和群落结构方面都具有极明显的周期性,这种季节性的演替格局是藻类群落动态的重要特征。通过对2015年不同水位运行期大宁河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特征、温度、营养盐分布进行了持续性监测,研究了大宁河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 浮游藻类在数量变化和群落结构方面都具有极明显的周期性,这种季节性的演替格局是藻类群落动态的重要特征。通过对2015年不同水位运行期大宁河浮游植物时空分布特征、温度、营养盐分布进行了持续性监测,研究了大宁河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藻种的演替规律,包括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时空分布等,利用SPSS 22.0统计分析了主要环境条件对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宁河中混合层深度与硅藻的生长呈显著正相关(R=0.567),硅酸盐浓度对硅藻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同时大宁河中存在的强烈行船扰动是硅藻大量繁殖的关键因素,影响蓝藻生长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的变化,绿藻的生长繁殖是多种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大宁河 藻种演替 环境条件 相关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过程中神农溪库湾营养盐的动态分布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欣 宋林旭 +1 位作者 纪道斌 刘德富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3-111,共9页
基于2013年9-11月神农溪库湾水动力过程及营养盐变化连续监测数据,研究三峡水库蓄水期干流倒灌这一特殊水动力过程对支流库湾营养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蓄水过程中,干流水体分别以表层、中层和底层异重流的形式倒灌入神农溪库湾,蓄... 基于2013年9-11月神农溪库湾水动力过程及营养盐变化连续监测数据,研究三峡水库蓄水期干流倒灌这一特殊水动力过程对支流库湾营养盐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蓄水过程中,干流水体分别以表层、中层和底层异重流的形式倒灌入神农溪库湾,蓄水第一阶段库湾上游区域的(N/P)介于10到22之间,上游区域暴发水华的风险大于下游;第二阶段库湾中TP浓度由最初的0.056 mg/L上升至0.11 mg/L,TN浓度由1.30 mg/L上升到2.02 mg/L,库湾(N/P)几乎都集中在14到20之间,满足藻类生长的最佳条件,水华暴发风险最大;第三阶段TP由0.11 mg/L降至0.049mg/L,TN由2.02 mg/L降至1.77 mg/L,整个库湾(N/P)>22,此阶段由于磷营养盐的限制,相较于前两个阶段水华暴发的风险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水库 异重流 神农溪库湾 营养盐 动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对3种不同生长型沉水植物清水态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伟 张泽慧 +3 位作者 高健 袁红 王铭 熊文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35,共7页
鉴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目前全球入侵最广、对淡水生态系统最具破坏性的物种之一,探究其对沉水植物清水态系统的影响,有助于防范克氏原螯虾入侵给浅水湖泊带来的生态风险。通过受控实验,研究了克氏原螯虾对直立型沉水植... 鉴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目前全球入侵最广、对淡水生态系统最具破坏性的物种之一,探究其对沉水植物清水态系统的影响,有助于防范克氏原螯虾入侵给浅水湖泊带来的生态风险。通过受控实验,研究了克氏原螯虾对直立型沉水植物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冠层型沉水植物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和莲座型沉水植物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的影响以及不同植物培养系统对理化因子的响应变化。结果显示,直立型轮叶黑藻相对生物减少量(60.5%)大于冠层型穗花狐尾藻(45.7%)和莲座型密刺苦草(39.0%);克氏原螯虾进入后导致3种生长型沉水植物清水态系统的总悬浮物浓度、叶绿素a和营养盐均极显著增高(P<0.01)。研究表明,水生态系统中的克氏原螯虾会直接降低沉水植物生物量,并扰动底泥增加水体的悬浮物、叶绿素a和营养盐浓度,导致水体由清水态向浊水态转变,也会通过直接牧食或扰动破坏,降低沉水植物生物量,最终影响草型清水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轮叶黑藻 密刺苦草 穗花狐尾藻 生长型 清水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营养状态评价 被引量:43
19
作者 刘林峰 周先华 +10 位作者 高健 刘梅群 潘晓斌 贺磊 蔡世耀 赵以军 潘超 王卉君 张佳敏 叶有旺 刘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7-430,共14页
大九湖湿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之一.为了解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营养状态,于2014年11月-2015年9月进行了3次采样调查,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表明水质处于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化之间,水质富营化水平... 大九湖湿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之一.为了解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营养状态,于2014年11月-2015年9月进行了3次采样调查,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表明水质处于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化之间,水质富营化水平沿水流方向呈降低趋势;共采集浮游植物8门129种,11月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短缝藻(Eunotia sp.);5月优势种为蓝藻门的纤细席藻(Phormidium tenue)、绿藻门的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球衣藻(Chlamydomonas globosa Snow)、硅藻门的短线脆杆藻(Fragilaria brevistriata);9月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小形色球藻(Chroococcus minor)和泽丝藻(Limnothrix redekei),优势种主要为中污带指示种.冗余分析表明总磷和总氮浓度对浮游植物丰度变化有显著影响,温度和总磷浓度对浮游植物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蓝藻门和绿藻门的丰度和生物量均与总磷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 大九湖湿地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营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鲢、鳙养殖为主的长江中下游武山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佳敏 高健 +6 位作者 杨诚 张泽慧 潘超 廖明军 赵以军 王和云 杨雨慧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71-1783,共13页
武山湖是紧邻长江的通江型富营养化湖泊,是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切实了解该湖在以鲢、鳙养殖为主的情况下浮游植物结构特征,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对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开展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武山湖水质全年处于轻度富营养到重... 武山湖是紧邻长江的通江型富营养化湖泊,是国家级湿地公园.为切实了解该湖在以鲢、鳙养殖为主的情况下浮游植物结构特征,于2017年9月2018年8月对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开展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武山湖水质全年处于轻度富营养到重度富营养水平之间;12次共采集浮游植物7门100种(属),浮游植物优势种共有23种,其中蓝藻门有9种,绿藻门有8种,硅藻门和隐藻门各有3种.夏季和秋季蓝藻门优势种最多且优势度高,冬季和春季绿藻门和硅藻门优势种多且优势度高.武山湖浮游植物每月优势度最大的种类主要有蓝藻门微囊藻和细小平裂藻、绿藻门小球藻以及硅藻门小环藻.浮游植物生物量峰值出现在6月,达34.77 mg/L;丰度峰值出现在7月,达341.46×106 cells/L.冗余分析(RDA)和线性相关分析均表明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与总磷、温度和pH均呈显著正相关,且蓝藻门生物量和丰度以及优势属与总磷和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武山湖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在夏季均很高,发生蓝藻水华的风险较大.相对于氮,磷是更重要的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营养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山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