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LA/PBAT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20
1
作者 林强 丁正 +2 位作者 王迎雪 彭少贤 赵西坡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67,共3页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对苯二甲酸-己二酸-1、4-丁二醇三元共聚酯(PLA/PBAT)复合材料,利用SEM和DSC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BAT质量分数的增加,材料断面出现孔洞和凹槽,且孔洞尺寸逐渐变大,使PBAT和PLA的相容性变差,抑...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聚乳酸/对苯二甲酸-己二酸-1、4-丁二醇三元共聚酯(PLA/PBAT)复合材料,利用SEM和DSC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BAT质量分数的增加,材料断面出现孔洞和凹槽,且孔洞尺寸逐渐变大,使PBAT和PLA的相容性变差,抑制了PLA的结晶,导致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下降。但在一定程度下PBAT的柔性链段能改善PLA的脆性,当PBAT质量分数为30%时,冲击强度最大为5.33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 PBAT 力学性能 相容性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CPE/CaCO_3复合材料熔体的动态流变行为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学锋 黄大华 +2 位作者 龙世军 李坚 李晗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9,共7页
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VC/氯化聚乙烯(CPE)/碳酸钙(CaCO3)复合材料,对不同CPE含量的PVC/CPE/CaCO_3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PE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熔体的储能模量(G′)与损... 以聚氯乙烯(PVC)为基体,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VC/氯化聚乙烯(CPE)/碳酸钙(CaCO3)复合材料,对不同CPE含量的PVC/CPE/CaCO_3复合材料的动态流变行为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CPE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熔体的储能模量(G′)与损耗模量(G″)先升高后降低,而松弛指数(λ_1)、特征松弛时间(τ_2)则分别呈现减小与增大的趋势,当CPE含量由0phr变为10phr时,复合材料冲击性能提高了约133.5%。通过对复合材料熔体动态流变行为进行分析,可以推测出CPE与CaCO_3颗粒之间逐渐形成部分包覆、全包覆、过包覆的结构模型,从而解释了CPE增韧复合材料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氯化聚乙烯 碳酸钙 流变行为 松弛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蒙脱土改性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迎雪 刘昆林 +2 位作者 丁正 赵西坡 彭少贤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18,共5页
有机改性后的蒙脱土,其层间距增大,具有独特的一维纳米层状结构,改善了其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有利于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显著地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阻隔性、阻燃性等性能。对蒙脱土的5大类有机插层剂进行了综述,分析了... 有机改性后的蒙脱土,其层间距增大,具有独特的一维纳米层状结构,改善了其与聚合物的相容性,有利于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显著地提高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阻隔性、阻燃性等性能。对蒙脱土的5大类有机插层剂进行了综述,分析了不同插层剂对蒙脱土及蒙脱土/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土 插层剂 有机化 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 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相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学锋 邹丹 +2 位作者 陈倩文 吴楚 江成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0-32,41,共4页
综述了国内外在改性秸秆板界面相容性方面的研究状况及最新进展,分析了影响板材界面相容性的影响因素。目前改进的方法主要包括:秸秆纤维的表面处理,如简单的物理破碎、化学试剂的浸润或接枝、生物酶的降解等;添加合适的界面改性剂以及... 综述了国内外在改性秸秆板界面相容性方面的研究状况及最新进展,分析了影响板材界面相容性的影响因素。目前改进的方法主要包括:秸秆纤维的表面处理,如简单的物理破碎、化学试剂的浸润或接枝、生物酶的降解等;添加合适的界面改性剂以及胶黏剂对秸秆纤维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板 表面改性 界面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与三元层状化合物复合材料研究现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艳林 祝亚希 +4 位作者 方奇 危明敏 黎巧云 陈习 李宗育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6,共5页
现代工业的需求,迫使铜为克服自身缺点而向合金化和弥散增强化发展。铜基复合材料我们早已不陌生,但是各种弥散增强相制成的复合材料有其自身缺点。本文回顾了常见的Cu基增强相以及他们的优缺点比较,简要介绍三元层状化合物Mn+1AXn的组... 现代工业的需求,迫使铜为克服自身缺点而向合金化和弥散增强化发展。铜基复合材料我们早已不陌生,但是各种弥散增强相制成的复合材料有其自身缺点。本文回顾了常见的Cu基增强相以及他们的优缺点比较,简要介绍三元层状化合物Mn+1AXn的组成与结构以及其优异性能,并分别介绍了Ti3SiC2、Ti3AlC2、Ti2AlN Ti2AlC和Ti2SnC它们分别与Cu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展望未来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 MAX相 TI3SIC2 TI3AL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柔性导电复合材料的制备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荣 徐成成 +4 位作者 魏文闵 张帆 黄轲 胡圣飞 刘清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7-183,共7页
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研制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柔性导电材料是可穿戴电子器件的重要支撑材料。由于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柔性,由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制备柔性导体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方式。文中从制备和表征方法方面归纳了聚合物基柔... 柔性可穿戴电子器件的研制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柔性导电材料是可穿戴电子器件的重要支撑材料。由于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柔性,由聚合物基导电复合材料制备柔性导体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方式。文中从制备和表征方法方面归纳了聚合物基柔性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实现柔性导体的关键因素,即聚合物优异高弹性的保持和可拉伸的稳定的导电网络的实现,详细介绍了简易地利用高弹性基体和纳米填料的直接共混法和目前应用较多的结构可拉伸导体的设计与制备,并总结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导体 聚合物 导电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透紫外线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陈绪煌 陈新泰 +2 位作者 陆杰 尹应乐 邢为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184,190,共4页
随着光学、生物、电子、军事等领域对材料的透紫外性要求越来越高,高透紫外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文中综述了含氟聚酰亚胺、无定型含氟聚合物、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环氧树脂类聚合物、有机硅聚合物等5种高透紫外线材料的制备... 随着光学、生物、电子、军事等领域对材料的透紫外性要求越来越高,高透紫外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文中综述了含氟聚酰亚胺、无定型含氟聚合物、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环氧树脂类聚合物、有机硅聚合物等5种高透紫外线材料的制备方法,聚合物结构对紫外透过率的影响以及在光学行业,电子工业上的应用,并展望了高透紫外线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酰亚胺 无定型 丙烯酸酯 环氧树脂 有机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玲 王千瑞 +1 位作者 刘冲 熊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56-1760,共5页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材料属于新一代纳米多孔材料,因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结构及功能多样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与分离、传感器、药物缓释、催化反应等领域中。尤其在催化领域,与传统无机材料相比,MOF...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材料属于新一代纳米多孔材料,因其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结构及功能多样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吸附与分离、传感器、药物缓释、催化反应等领域中。尤其在催化领域,与传统无机材料相比,MOFs因其含有有机配体组分,可以通过有机转化引入各种有机官能团;因其具有多孔性,可以同时实现材料表面与内部的改性,比无机材料只能表面改性更具优势,MOFs作为催化材料为催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了MOFs材料作为催化材料的特点和的合成方法以及应用,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配位聚合物 催化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磺改性聚丙烯纤维材料及其流变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孙义明 张绍刚 +2 位作者 马腾飞 龚德朋 彭青海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6-51,共6页
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相容剂硫磺接枝聚丙烯(PP-g-S),同时制备了不同硫磺(S)含量的聚丙烯(PP)/PPg-S/S改性纤维材料。分别用哈克转矩流变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熔体流动速率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相容剂进行对比分析,再用旋... 采用熔融接枝法制备了相容剂硫磺接枝聚丙烯(PP-g-S),同时制备了不同硫磺(S)含量的聚丙烯(PP)/PPg-S/S改性纤维材料。分别用哈克转矩流变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熔体流动速率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接枝相容剂进行对比分析,再用旋转平板流变仪研究了S含量对PP/PP-g-S/S改性纤维材料的动态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过氧化二异丙苯的引发下可以通过熔融接枝法制得相容剂PP-g-S,而且相容剂PP-g-S对PP/PP-g-S/S改性纤维材料起到了明显的增容作用;随着S含量的增加,PP/PP-g-S/S改性纤维材料的复数黏度、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及损耗因子均增大,Cole-Cole曲线圆弧半径增大,零剪切黏度增大、S呈均相均匀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硫磺 熔融接枝 改性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联结构聚乳酸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飞 林强 +3 位作者 王迎雪 俞梦婷 彭少贤 赵西坡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16,共6页
交联可使聚乳酸(PLA)具有网状结构,有效提高它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主要综述了采用化学交联、辐照交联以及分子改性后交联制备PLA的方法,重点介绍了交联PLA常用的多官能度酸酐和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的化学交联法、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的交... 交联可使聚乳酸(PLA)具有网状结构,有效提高它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主要综述了采用化学交联、辐照交联以及分子改性后交联制备PLA的方法,重点介绍了交联PLA常用的多官能度酸酐和异氰酸酯类交联剂的化学交联法、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的交联方法和通过端基改性聚乳酸形成活性端基的分子改性后交联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PLA) 交联结构 生物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钯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柏枫 胡珍 +3 位作者 马念 何柳 龚兴厚 吴崇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4-29,共6页
钯纳米材料由于在汽车尾气处理、燃料电池催化电极、储氢材料及各类有机无机化学催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被大量研究。制备方法决定了钯纳米材料的使用性能,而还原驱动力则是制备方法的关键。以还原驱动力为线索对钯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 钯纳米材料由于在汽车尾气处理、燃料电池催化电极、储氢材料及各类有机无机化学催化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被大量研究。制备方法决定了钯纳米材料的使用性能,而还原驱动力则是制备方法的关键。以还原驱动力为线索对钯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应用进行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钯 还原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Se-ZnS QDs/PLGA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及体外降解行为
12
作者 蔡君威 李恒涛 +3 位作者 王小涛 龙世军 胡涛 龚兴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6-91,97,共7页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不同CdSe-ZnS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含量的QDs/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复合材料薄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致发光光谱仪(PL)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等对薄膜的微观结构与...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不同CdSe-ZnS量子点(Quantum dots QDs)含量的QDs/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复合材料薄膜,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光致发光光谱仪(PL)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等对薄膜的微观结构与光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对不同降解时间后降解液的pH值、薄膜的发光情况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进行了测试。PL及UV-Vis结果显示,QDs/PLGA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光性能良好,吸光度随QDs含量增加而增大;TEM结果显示,QDs在基体中分散良好;在体外降解过程中,凝胶渗透色谱和缓冲液p H值测试结果说明,量子点催化了PLGA的降解;复合材料的荧光效应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弱。以上结果说明,采用简单的溶液浇铸法制备的CdSe-ZnS QDs/PLGA复合材料发光性能稳定优异,且可以通过检测荧光效应变化以实现动态监测QDs/PLGA复合材料的降解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降解 纳米复合材料 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降解聚乳酸共混增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丁正 林强 +1 位作者 彭少贤 赵西坡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5-97,105,共4页
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热塑性脂肪族聚酯,但PLA的性能较脆,冲击强度较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需要通过改性来提高其性能和扩大其应用范围。选择完全降解的第二组分来共混增韧PLA,继而形成对环境... 聚乳酸(PLA)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热塑性脂肪族聚酯,但PLA的性能较脆,冲击强度较差,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需要通过改性来提高其性能和扩大其应用范围。选择完全降解的第二组分来共混增韧PLA,继而形成对环境友好的共混物,综述了近年来淀粉、植物纤维等天然高分子和PCL、PBAT等合成高分子增韧PLA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天然高分子 聚己内酯 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共聚物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水凝胶对尿素的缓释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姜安龙 易晶晶 +2 位作者 余晓青 龙世军 李学锋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6-88,共3页
为研究海藻酸钠(SA)水凝胶在肥料缓释方面的应用效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SA"包裹"尿素水凝胶不同静水浸泡时间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包裹"尿素在水中的扩散速率。结果表明,SA水凝胶对尿素起到明显的缓... 为研究海藻酸钠(SA)水凝胶在肥料缓释方面的应用效果,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通过测定SA"包裹"尿素水凝胶不同静水浸泡时间的氮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包裹"尿素在水中的扩散速率。结果表明,SA水凝胶对尿素起到明显的缓释作用,与纯尿素相比,SA水凝胶"包裹"尿素扩散时间延长了约300倍;同时,凝胶具有良好的吸水保水能力,其平均含水量高达88.9%。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材料与肥料缓释载体,海藻酸钠水凝胶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 海藻酸钠 尿素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结晶成核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马念 曾胜 +3 位作者 胡涛 龚兴厚 胡珍 吴崇刚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9,22,共10页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因其重复结构单元中含有刚性苯环而成核慢、结晶度低,从而导致综合力学性能与耐热性较差,限制了其工程化应用,故对PET进行成核改性以提高结晶速率与结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了PET的4大类成核剂:无机填...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因其重复结构单元中含有刚性苯环而成核慢、结晶度低,从而导致综合力学性能与耐热性较差,限制了其工程化应用,故对PET进行成核改性以提高结晶速率与结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述了PET的4大类成核剂:无机填料、有机小分子、有机高分子及复合型成核剂;在此基础上,提出机理上不同于异相成核的"离子簇集诱导成核"的概念,即与离子共价相连的聚合物链段因离子簇集而在离子簇近围紧密堆砌,从而诱导"拥挤"链段结晶成核。无机填料类成核剂包括粘土、氧化物与氢氧化物、无机盐、Si_3N_4及碳纳米管/石墨等,其成核机理均为异相成核。有机小分子类成核剂涉及羧酸盐、二胺、双酰胺及改性山梨醇等,其中羧酸盐成核机理为离子簇集诱导成核,而其它均属于异相成核。有机高分子类成核剂分为结晶性聚合物、液晶高分子、嵌段共聚物及离子交联型聚合物等;其中前三者属异相成核,后者为离子簇集诱导成核。复合型成核剂为两种以上成核剂(或成核机理)配合使用协同促进PET结晶成核。对比发现,有机高分子与复合型成核剂效果较好,且不会引起PET的降解,为PET优良成核剂。异相与离子簇集诱导耦合高分子成核剂为PET结晶成核改性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结晶 异相成核 离子簇集诱导成核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混凝土脱模剂用硅油的改性及其乳化性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义明 马腾飞 +2 位作者 李鹏程 姜仡鹏 梁爽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19,共4页
将长链烷基接枝到含氢硅油上,并添加到矿物油中,以提高矿物油的脱模效果。烷基的接入使含氢硅油与矿物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将长链烷基改性硅油与矿物油乳化,得到一种低成本、环保的水性高效脱模剂。改性硅油的加入可以改善油相的脱... 将长链烷基接枝到含氢硅油上,并添加到矿物油中,以提高矿物油的脱模效果。烷基的接入使含氢硅油与矿物油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将长链烷基改性硅油与矿物油乳化,得到一种低成本、环保的水性高效脱模剂。改性硅油的加入可以改善油相的脱模性能,但增加了乳化难度。红外光谱表明:Si—H明显减少,—CH_2显著增加,说明长链烷基成功地接枝到含氢硅油上。折光测试表明:反应时间越长,反应越完全,产物中连接到Si上的长链烷基含量越多。乳化最佳条件:乳化剂用量为20%,乳化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聚乙二醇400双油酸脂的质量比为1∶1时,得到最佳的亲水亲油平衡值约为1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脱模剂 改性 乳化 长链烷基硅油 硅氢加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铂催化剂对液体硅橡胶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陆杰 陈新泰 +1 位作者 尹应乐 陈绪煌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17-219,共3页
以乙烯基MQ硅树脂、含氢硅油、氯铂酸-异丙醇和炔基环己醇为原料,制备高强度、高透紫外线硅橡胶,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对硅橡胶固化过程、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可提高反应速率;催化剂用量在0.2%-1%(wt,质... 以乙烯基MQ硅树脂、含氢硅油、氯铂酸-异丙醇和炔基环己醇为原料,制备高强度、高透紫外线硅橡胶,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对硅橡胶固化过程、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可提高反应速率;催化剂用量在0.2%-1%(wt,质量分数,下同)之间增加时,力学性能得到显著提高;超过1%时,力学性能提高的不明显。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紫外透过率会下降,比如在350nm波长时,催化剂用量从0.2%增加到1.2%,紫外透过率会从93.2%下降到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MQ树脂 紫外透过率 铂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增韧剂作用下PPR的微观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严海彪 邵禹通 +1 位作者 程思怡 陈海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6-79,共4页
采用熔融挤出反应接枝技术自制的聚丙烯分子骨架接枝聚乙烯(PEP)为增韧改性剂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进行了改性,研究了增韧剂PEP对PPR/PE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PPR/PEP共混物的结晶... 采用熔融挤出反应接枝技术自制的聚丙烯分子骨架接枝聚乙烯(PEP)为增韧改性剂对无规共聚聚丙烯(PPR)进行了改性,研究了增韧剂PEP对PPR/PEP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PPR/PEP共混物的结晶行为。结果表明,添加PEP的质量分数为8%时,PPR/PEP共混物的室温和低温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18.0%和30.6%,拉伸强度下降了3.4MPa;PEP的加入,使PPR在低温由脆性断裂转变为韧性断裂,PEP具有优异的低温增韧功能;PEP提高了PPR/PEP共混物的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具有成核作用,且细化了结晶晶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韧剂 PPR PEP共混物 力学性能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化交联PAAm/SA双网络水凝胶在多价态离子溶液中的润滑行为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晗 李学锋 +2 位作者 龙世军 黄大华 李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086-10090,共5页
水凝胶因含水量高及生物相容性好,是一种理想的人工软骨替代材料。通过构建杂化交联双网络,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但有关其摩擦机理却较少报道。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钠(PAAm/SA)水凝胶,并分别测定了Na^+、Ca^(2+)及Fe^(3+)3种... 水凝胶因含水量高及生物相容性好,是一种理想的人工软骨替代材料。通过构建杂化交联双网络,水凝胶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但有关其摩擦机理却较少报道。制备了聚丙烯酰胺/海藻酸钠(PAAm/SA)水凝胶,并分别测定了Na^+、Ca^(2+)及Fe^(3+)3种不同价态离子对其弹性模量、含水率、摩擦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Fe^(3+)溶液中,PAAm/SA的弹性模量为126kPa,是初始模量的14倍。PAAm/SA水凝胶摩擦应力在整个速率范围内较PAAm最大有一个数量级降低。随离子价数的增大,SA和PAAm/SA水凝胶摩擦应力均呈现增大趋势。当浸泡溶液由Ca^(2+)变为Fe^(3+)时,PAAm/SA水凝胶的摩擦行为由混合润滑变为边界润滑。另外,PAAm/SA水凝胶在Fe^(3+)中的摩擦应力对压应力的敏感性随速率增大呈现减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Am/SA 杂化交联 润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硅纳米微球的制备及其表面改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苗 王如意 +1 位作者 成功 张高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89-91,95,共4页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经Stber法制备了单分散SiO2纳米微球,并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表面进行了改性;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对SiO2纳米微球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T... 以正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体,氨水为催化剂,经Stber法制备了单分散SiO2纳米微球,并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对其表面进行了改性;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对SiO2纳米微球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TEOS和氨水用量的增加,SiO2纳米微球的粒径逐渐增大,而粒径分布到后期也有所增加;经KH-570改性后,SiO2纳米微球不仅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而且表面成功接枝上丙烯酸酯基团,因而具有较好的亲油性,能更好地分散在甲苯和苯乙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纳米微球 Stober法 表面改性 硅烷偶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