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次铝灰与工业重烧镁砂制备镁铝尖晶石耐火材料
1
作者 艾炳辰 赵俊翔 +2 位作者 祝虎 李敏 易果强 《陶瓷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9-337,共9页
二次铝灰(SAD)是铝生产和回收过程中排放的有害固体废物。为了解决二次铝灰堆存处置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提出一种以二次铝灰为原料添加工业重烧镁砂制备镁铝尖晶石耐火材料的以废治废新方法,主要研究镁砂添加量和烧结温度对所... 二次铝灰(SAD)是铝生产和回收过程中排放的有害固体废物。为了解决二次铝灰堆存处置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提出一种以二次铝灰为原料添加工业重烧镁砂制备镁铝尖晶石耐火材料的以废治废新方法,主要研究镁砂添加量和烧结温度对所制备的耐火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对该耐火材料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进行分析,并通过三点抗折实验对该材料抗弯强度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镁砂的含量的增加,当镁砂含量达到理论成分点(Al_(2)O_(3)/MgO比值为2.53)时形成的尖晶石结构最优。随烧结温度升高,镁铝尖晶石耐火材料纯度和结晶度明显提高。当镁砂含量为28.33 wt.%时,烧结温度1400℃时,耐火材料抗弯强度达到142.81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铝灰 重烧镁砂 烧结 镁铝尖晶石 抗弯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灰对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吕阳 葛云露 +5 位作者 赵博宇 陈扬 但建明 周阳 柯凯 李相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8-1296,共9页
本文探究了花生壳灰(GSA)、草木灰(PA)、宿州生物质灰(SZA)、玉米秸秆灰(CSA)四种不同生物质灰分别替代10%(质量分数)高炉矿渣粉(GGBS)对碱激发矿渣(AAS)胶凝材料流动度、凝结时间、水化性能、收缩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本文探究了花生壳灰(GSA)、草木灰(PA)、宿州生物质灰(SZA)、玉米秸秆灰(CSA)四种不同生物质灰分别替代10%(质量分数)高炉矿渣粉(GGBS)对碱激发矿渣(AAS)胶凝材料流动度、凝结时间、水化性能、收缩性能及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生物质灰的掺入能提高碱激发溶液的pH值,对AAS的水化过程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掺入GSA、PA、SZA和CSA后AAS试样的浆体累积放热量较空白组分别增长了31.2%、27.1%、16.9%、19.5%,实验室制灰(GSA和PA)累积放热量高于电厂制灰(SZA和CSA)。实验室制灰(GSA和PA)的掺入提高了净浆试样的自收缩,较空白组分别增加了61.5%、44.9%,而SZA和CSA的掺入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收缩现象,较空白组分别减少了15.0%、15.7%。掺入生物质灰对AAS试样的抗压强度有改善效果,掺入GSA、PA、SZA、CSA后AAS试样28 d抗压强度较空白组分别提高了20.0%、18.3%、15.9%、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矿渣 生物质灰 抗压强度 收缩性能 水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层状NH_(4)V_(4)O_(10)材料在电化学储能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唐寒 骆红宇 +3 位作者 黄涛 徐潇琴 晁飞扬 罗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54-8065,共12页
层状钒氧化物电极材料具有容量高、高温性能好、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一系列优点,是下一代高性能二次离子电池的备选电极材料之一。虽然目前层状钒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不断提升,但层状钒氧化物在循环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始... 层状钒氧化物电极材料具有容量高、高温性能好、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一系列优点,是下一代高性能二次离子电池的备选电极材料之一。虽然目前层状钒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不断提升,但层状钒氧化物在循环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层状NH_(4)V_(4)O_(10)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稳定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系统地总结和讨论了层状NH_(4)V_(4)O_(10)材料在不同种类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储能机制,并将NH_(4)V_(4)O_(10)材料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分类和阐述。最后对层状NH_(4)V_(4)O_(10)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提升其电化学性能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NH_(4)V_(4)O_(10)材料 电化学储能 二次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生物质基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叶苗佳 莫涯 +1 位作者 吴万超 胡传群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2-67,共6页
生物质基聚氨酯材料的研究对实现聚氨酯材料绿色化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围绕近五年的相关文献,针对木质素、常见植物油(蓖麻油、大豆油、棕榈油)以及多糖类(淀粉、壳聚糖)几种典型生物质资源,详细介绍了其应用于合成功能性聚氨酯材料时... 生物质基聚氨酯材料的研究对实现聚氨酯材料绿色化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围绕近五年的相关文献,针对木质素、常见植物油(蓖麻油、大豆油、棕榈油)以及多糖类(淀粉、壳聚糖)几种典型生物质资源,详细介绍了其应用于合成功能性聚氨酯材料时重要的改性特点,并讨论了改性生物质基聚氨酯材料所面临的挑战与前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聚氨酯 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
5
作者 黄晓悦 莫涯 +3 位作者 岳萌 吴万超 胡立新 胡传群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7-271,共5页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生物医学和化学分析等领域对化学传感器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快速响应的新型传感器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综述了聚氨酯化学传感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化学传感器 聚氨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性聚氨酯阻燃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6
作者 吴万超 莫涯 +2 位作者 岳萌 黄晓悦 胡传群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17,23,共4页
介绍了水性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机理以及添加型阻燃和反应型阻燃对水性聚氨酯改性研究的现状;对现有阻燃改性水性聚氨酯材料的阻燃性能进行了概述;并对水性聚氨酯阻燃复合材料在更广泛的领域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阻燃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浆造纸工程专业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智慧 龙晨晨 +1 位作者 陈良哲 唐文涛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89,共7页
为适应社会对于印刷、包装及数字媒体人才的能力要求,深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势在必行,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落脚点和出发点之一。OBE理念重视对人才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在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较少。鉴于此,本文围绕学术型专业—... 为适应社会对于印刷、包装及数字媒体人才的能力要求,深入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势在必行,而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是落脚点和出发点之一。OBE理念重视对人才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然而在研究生课程中的应用较少。鉴于此,本文围绕学术型专业——制浆造纸工程研究生培养,将OBE理念引入“制浆造纸专业英语”课程考核中,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有机结合,基于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对课程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研究表明,OBE模式赋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性,增进学生对课程的认同感,同时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造力和协作能力,提升考试成绩和考核效果。本文为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下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提供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有助于推动印刷、包装及数字媒体相关专业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分类培养 OBE 课程考核方式 印刷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交联型石蜡基导热增强定型相变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8
作者 赵西坡 尹少鼎 +3 位作者 孙义明 卞武勋 刘进超 冉宝清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对石蜡(PA)进行接枝改性、自乳化得到PA乳液。在乳液颗粒形态下将接枝产物分散在乳化层,常温条件下通过乳液颗粒间的空间分布及离子交联,对导热材料形成内锁、铆结,并加Cu粉增强导热制备了PA基导热增强定型相变材料(记作PA@Cu),与定量PA... 对石蜡(PA)进行接枝改性、自乳化得到PA乳液。在乳液颗粒形态下将接枝产物分散在乳化层,常温条件下通过乳液颗粒间的空间分布及离子交联,对导热材料形成内锁、铆结,并加Cu粉增强导热制备了PA基导热增强定型相变材料(记作PA@Cu),与定量PA于80℃浸渍吸附20 min,得到吸附PA的PA@Cu(记作PA@Cu-PA),并研究了其元素结构、表观形貌、相变焓、导热性能、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当Cu粉用量为16 g时,PA@Cu-PA导热系数0.468 W/(m·K),结晶焓-133.27 J/g,在85℃时无明显泄漏,热分解温度384.5℃,储能性能与热稳定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型相变材料 石蜡 接枝改性 离子交联 热稳定性能 储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iPBS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伟奇 陈绪煌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采用Jeziorny、Mo模型对其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Jeziorny法能较好地描述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Mo法能得到最佳的线性关系。Mo法中的α值大致相...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及其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采用Jeziorny、Mo模型对其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Jeziorny法能较好地描述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过程,Mo法能得到最佳的线性关系。Mo法中的α值大致相同,这表明,在不同相对结晶度下形成的结晶结构相似。同时,Mo法的另一个参数F(T)随着相对结晶度的增大而增大,这表明,相对结晶度越大,复合材料结晶越困难。利用Friedman方程计算了所有复合材料非等温结晶过程的有效活化能,Dobreva和Gutzow方法计算了成核活性,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活化能和成核活性均小于纯PET,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离聚物 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结晶速率 结晶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莫涯 岳萌 +1 位作者 吴万超 胡传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3,共5页
介绍了聚氨酯材料的导电机理以及金属材料、碳系材料、导电聚合物等导电材料对聚氨酯的改性研究现状;对所制备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进行了概述;并对聚氨酯导电复合材料的在3D打印、生物医药、传感器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关键词 聚氨酯 导电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纤维素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莫涯 黄晓悦 +2 位作者 岳萌 胡立新 胡传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4-47,52,共5页
聚氨酯具有优异的性能,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材料;纤维素是一种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的天然聚合物。通过纳米纤维素与聚氨酯材料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应用在传感器、3D打印、自修复材料、阻燃材料等诸多方面。... 聚氨酯具有优异的性能,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材料;纤维素是一种可再生和可生物降解的天然聚合物。通过纳米纤维素与聚氨酯材料所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应用在传感器、3D打印、自修复材料、阻燃材料等诸多方面。分别介绍了不同纳米纤维素以及纳米纤维素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并对纳米纤维素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纳米纤维素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o基纳米针簇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性能研究
12
作者 胡雨润 李涛 +2 位作者 戴冰冰 韦晨慧楠 刘启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0-276,共7页
对Ni-Co基前驱体材料分别进行氧化和硫化处理,制备了尖晶石结构的NiCo_(2)O_(4)和NiCo_(2)S_(4)纳米针簇,并将合成材料作为电催化剂修饰于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表面以构建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电极。通过电化学表征技术,研究Ni-Co基双... 对Ni-Co基前驱体材料分别进行氧化和硫化处理,制备了尖晶石结构的NiCo_(2)O_(4)和NiCo_(2)S_(4)纳米针簇,并将合成材料作为电催化剂修饰于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表面以构建无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电极。通过电化学表征技术,研究Ni-Co基双金属化合物的阴离子种类对其电催化氧化葡萄糖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基于NiCo_(2)S_(4)的传感电极具有更高的电催化活性,更快的电子转移速率。NiCo_(2)O_(4)/ITO电极在0.1~0.7 mmol/L的线性范围内灵敏度为81.8μA/(mmol/L)·cm^(2),而NiCo2S4/ITO电极的线性范围为0.1~2.0 mmol/L,且灵敏度提升至166.8μA/(mmol/L)·cm^(2)。NiCo_(2)S_(4)/ITO电极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良好,在血糖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 双金属化合物 电化学传感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料电池/超级电容器复合化学电源研究进展
13
作者 王佳代 雷舒霖 +2 位作者 左兴萍 胡志鹏 付旭东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密度高而功率密度低的化学电源,超级电容器是一种能量密度低而功率密度高的新型电化学储能装置,它的特性与燃料电池相反。基于它们的互补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将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复合构成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复...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密度高而功率密度低的化学电源,超级电容器是一种能量密度低而功率密度高的新型电化学储能装置,它的特性与燃料电池相反。基于它们的互补性特征,提出了一种将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复合构成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复合化学电源的策略。此类复合化学电源能满足持续性高能量输出和脉冲性高功率输出。对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的复合化学电源相关报道进行阐述,并概述了不同复合化学电源的构筑方法和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超级电容器 复合化学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硫酸钙晶须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14
作者 李丽芬 邓雯昕 +2 位作者 许伦能 熊少峰 余鹏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8-44,共7页
利用常压酸化法从废弃磷石膏中制备出硫酸钙晶须(CSW),采用硅烷偶联剂对CSW表面进行有机改性得到mCSW,通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mCSW熔融共混制备含不同质量分数mCSW的PBS/mCSW复合材料,同时对PBS/mCSW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 利用常压酸化法从废弃磷石膏中制备出硫酸钙晶须(CSW),采用硅烷偶联剂对CSW表面进行有机改性得到mCSW,通过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和mCSW熔融共混制备含不同质量分数mCSW的PBS/mCSW复合材料,同时对PBS/mCSW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mCSW质量分数小于10%时,mCSW在PBS基体中分散较好。当mCSW质量分数从0%增加至10%时,PBS/mCSW复合材料的结晶温度从62.3℃升高至67.6℃,结晶度从33.6%提高至52.4%,说明mCSW能够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但当mCSW质量分数超过10%后,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出现下降趋势。随着mCSW质量分数的增加,PBS/mCSW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和初始热分解温度都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mCSW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维卡软化温度(101.4℃)和初始热分解温度(398.9℃)达到最大值。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也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当mCSW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31.7 MPa)和断裂伸长率(18.3%)达到最大值。缺口冲击强度随着mCSW质量分数的增加,总体上呈现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硫酸钙晶须 硅烷偶联剂 磷石膏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GM/PEC/ε-PL复合膜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
15
作者 袁知鑫 罗漫 +1 位作者 黄少云 李金丽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14-121,共8页
目的鲜切肉类在存储过程中极易受到细菌浸染进而腐败变质。可降解复合膜能够在肉类表面形成一层空气隔离层,从而延长保质期。然而,目前的可降解复合膜难以满足肉类产品在抑菌方面的需求。方法基于此,本研究以可食用的魔芋甘葡聚糖(KGM)... 目的鲜切肉类在存储过程中极易受到细菌浸染进而腐败变质。可降解复合膜能够在肉类表面形成一层空气隔离层,从而延长保质期。然而,目前的可降解复合膜难以满足肉类产品在抑菌方面的需求。方法基于此,本研究以可食用的魔芋甘葡聚糖(KGM)和果胶(PEC)为成膜基材,以甘油(GL)为增塑剂,以ε-聚赖氨酸(ε-PL)为抗菌剂,制备一种可降解抗菌复合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所制备的KGM/PEC复合膜厚度均匀,表面平滑。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KGM的体积分数为0.8%、PEC的体积分数为0.9%、GL的质量分数为0.4%时,复合膜力学性能最好。控制ε-PL的质量分数在0.5%~1.5%变化时,复合膜抑菌效果随ε-PL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变好,并表现出对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好的抑菌效果,其包裹的猪肉样品色差变化最低,pH值变化最小,能延长猪肉货架期2 d。结论所开发的抗菌复合膜可降解,生物相容性好,制备简单,应用场景广泛,有望成为一种极具应用价值的食品用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甘聚糖 果胶 Ε-聚赖氨酸 力学性能 抗菌性能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_(2)微球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综合研究型实验设计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禄英 余响林 +1 位作者 喻发全 熊剑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82,93,共5页
为实现科研训练课程中"教室—实验室—会议室"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促进"科教融合",以水热法合成两种不同形貌的MoS_(2)微球实验为例,实验要求分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的添加对Mo S_(2)微球物相、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 为实现科研训练课程中"教室—实验室—会议室"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促进"科教融合",以水热法合成两种不同形貌的MoS_(2)微球实验为例,实验要求分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的添加对Mo S_(2)微球物相、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该实验涵盖材料制备、表征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等多个知识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为完善科研训练课程体系和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训练 二硫化钼 锂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透紫外线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绪煌 陈新泰 +2 位作者 陆杰 尹应乐 邢为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184,190,共4页
随着光学、生物、电子、军事等领域对材料的透紫外性要求越来越高,高透紫外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文中综述了含氟聚酰亚胺、无定型含氟聚合物、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环氧树脂类聚合物、有机硅聚合物等5种高透紫外线材料的制备... 随着光学、生物、电子、军事等领域对材料的透紫外性要求越来越高,高透紫外高分子材料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文中综述了含氟聚酰亚胺、无定型含氟聚合物、丙烯酸酯类聚合物、环氧树脂类聚合物、有机硅聚合物等5种高透紫外线材料的制备方法,聚合物结构对紫外透过率的影响以及在光学行业,电子工业上的应用,并展望了高透紫外线高分子材料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聚酰亚胺 无定型 丙烯酸酯 环氧树脂 有机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锡复合材料水解制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官旭 罗平 +1 位作者 董仕节 熊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03-6209,共7页
研究了铝锡复合材料与纯水反应过程中的产氢特性。所提及的铝锡复合材料全部采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而成。不同成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表面形貌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金属Sn的含量、... 研究了铝锡复合材料与纯水反应过程中的产氢特性。所提及的铝锡复合材料全部采用机械球磨的方法制备而成。不同成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表面形貌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金属Sn的含量、提高起始反应温度、添加助磨剂NaCl和添加低熔点金属(Bi、In等),可以提高铝锡复合材料的活性,增加产氢量以及产氢速率。通过调整添加剂种类和添加量得到成分比例(质量分数)为Al-6%Sn-2%Bi-2%In的合金在25℃的水浴中水解30min的产氢量为785.6mL/g,最大产氢速率可以达到175mL/(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锡复合材料 机械合金化 水解制氢 氢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分散技术及其与聚合物、硫化镉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罗锋 胡涛 +3 位作者 李佩华 杨叶华 龚兴厚 吴崇刚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8-296,共9页
作为具有优异机械(强度、模量)与功能(电磁损耗、导热、导电、介电)性质的高比表面积一维纳米碳素材料,碳纳米管(CNTs)通常与聚合物或以硫化镉(CdS)为代表的半导体复合以制得高性能或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当以CNTs为主体、聚合物或CdS为... 作为具有优异机械(强度、模量)与功能(电磁损耗、导热、导电、介电)性质的高比表面积一维纳米碳素材料,碳纳米管(CNTs)通常与聚合物或以硫化镉(CdS)为代表的半导体复合以制得高性能或功能纳米复合材料。当以CNTs为主体、聚合物或CdS为改性剂时,大多制备电磁波吸收或介电复合材料:对于吸波材料,有效的方法为将共轭聚合物或单晶CdS(均为半导体)包覆于CNTs管壁,利用半导体的高传导损耗、偶极极化损耗及CNTs-半导体界面极化损耗三者的耦合来提高CNTs的吸波性能;对于介电材料,一般以低介电损耗极性聚合物基体有效分散CNTs,由此在获得复合材料高介电常数的同时,调控其介电损耗与击穿场强较纯CNTs分别显著降低与升高,从而实现高的电荷储能密度。而当以聚合物或CdS为主体、CNTs为改性剂时:若主体为普通聚合物,则凭借CNTs机械或功能改性剂的体积分数效应,可以制备高强高模、吸波、导热、导电及介电等复合材料;若主体为共轭聚合物或CdS半导体,则由于高比表面积导电CNTs对半导体强烈的光生电子转移效应,有利于制备高效光电(光伏、光致发光、光催化)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分散 聚合物 硫化镉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复合材料的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叶华 袁俊杰 +3 位作者 胡涛 罗锋 龚兴厚 吴崇刚 《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79,共13页
系统介绍了液晶(聚合物)(LCP)的种类与含量对LCP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复合材料相容性、结晶性、流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当LCP为刚性4-羟基苯甲酸-2-羟基萘-6-甲酸共聚物(HBA-HNA)(Vectra)时,由于热塑性PET与向列型HBA-HNA不... 系统介绍了液晶(聚合物)(LCP)的种类与含量对LCP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复合材料相容性、结晶性、流变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当LCP为刚性4-羟基苯甲酸-2-羟基萘-6-甲酸共聚物(HBA-HNA)(Vectra)时,由于热塑性PET与向列型HBA-HNA不发生熔融酯交换反应,复合材料的相容性差、力学性能弱。而当LCP为商业化、半柔性4-羟基苯甲酸-对苯二甲酸-乙二醇共聚物(PHB-PET)时,因PET与PHB-PET中的PET柔性链段之间发生了酯交换反应,两组分间的相容性增加,但PET基体相与PHB-PET分散相均因分子链规整性的降低而分别导致结晶性与液晶性减弱,因此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常在酯交换反应程度时最佳。以癸二酸-4,4'-二羟基联苯-4-羟基苯甲酸共聚物(SBH)为代表的LCP与PET进行熔融共混;无论LCP中是否存在柔性链段(如:SBH),其对PET基体的影响都与PHB-PET或HBA-HNA基本类似。虽然可以向不相容PET/LCP复合物中填充无机填料以实现增强,但更多的是引入少量第三组分增容剂对PET/LCP进行增容,从而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此外,探讨了拉伸比、剪切速率、加工温度、超声处理、模具温度与保温时间、共挤出等工艺条件对PET/LCP复合材料流变与力学性能的影响。当在PET熔体中引入少量离子基团时,PET的离子与LCP的酯基之间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改善了相容性,同时,离子静电自组装所形成离子簇的诱导成核增加了PET相的结晶度,两者协同提高了PET/LC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而且,该熔融离子化改性技术有望成为LCP增强PET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液晶聚合物 复合材料 相容性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