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沌映射和高斯扰动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MPPT控制策略研究
1
作者 肖义平 赵云峰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04,共9页
光伏阵列在局部阴影条件下P-U曲线会出现多个峰值,传统的粒子群优化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无法快速精确地搜寻到最大功率点。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1种基于混沌映射和高斯扰动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ma... 光伏阵列在局部阴影条件下P-U曲线会出现多个峰值,传统的粒子群优化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算法无法快速精确地搜寻到最大功率点。针对这种情况,本文提出1种基于混沌映射和高斯扰动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控制策略。首先引入混沌Sine映射构造1种非线性随机递增惯性权重,并在粒子群的“个体认知”部分引入高斯扰动,同时利用对数函数构造学习因子,形成基于混沌映射和高斯扰动的改进粒子群算法;通过对6种典型单峰、多峰函数的测试,证明该算法收敛速度更快,不易陷入局部最优;将算法应用于MPPT控制中,并进一步通过不同算法MPPT控制进行对比仿真研究。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均匀光照强度、局部静态遮荫和动态遮荫3种情况下,基于混沌映射和高斯扰动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MPPT控制策略均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小的搜索振荡幅度,能准确地搜寻到最大功率点,具有更高的寻优精度,从而提高了MPPT系统的发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遮荫 最大功率点跟踪 混沌映射 高斯扰动 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GIS局部放电柔性内置阿基米德螺旋天线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国治 张硕 +3 位作者 张晓星 陈康 韩景琦 刘健犇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4,40,共11页
针对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内置式特高频(UHF)传感器空间利用率低、尺寸较大并且可能破坏GIS内部电场分布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柔性内置阿基米德螺旋天线。利用振幅随幅角线性增加的正弦波加载方式对天线本体进行小型化处理,使天... 针对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内置式特高频(UHF)传感器空间利用率低、尺寸较大并且可能破坏GIS内部电场分布的问题,文中设计了一种新型柔性内置阿基米德螺旋天线。利用振幅随幅角线性增加的正弦波加载方式对天线本体进行小型化处理,使天线径向尺寸缩小57.8%,并对背馈巴伦进行曲折小型化,使巴伦长度减小56.4%。设计的柔性天线本体直径146 mm,厚度0.27 mm。有限元仿真和实物测试结果显示,柔性天线在弯曲半径为0、250、350 mm时,在720 MHz~3 GHz频段内驻波比VSWR≤5;在1.02~3 GHz频段内VSWR≤2;在工作频段内具有良好的全向辐射特性。搭建局部放电试验平台对天线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文中设计的柔性天线在弯曲形变前后均可检测到放电量20 pC以下的PD辐射电磁波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局部放电 柔性天线 小型化 曲折化巴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_(2)和温度对C_(4)F_(7)N/CO_(2)混合气体热分解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叶凡超 湛奡 +3 位作者 田双双 李祎 肖淞 张晓星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4,共9页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是目前具有潜力的可替代SF_(6)的环保型气体绝缘介质之一。目前针对外加缓冲气体O_(2)及其含量变化对C_(4)F_(7)N/CO_(2)/O_(2)分解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MD)方法,...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是目前具有潜力的可替代SF_(6)的环保型气体绝缘介质之一。目前针对外加缓冲气体O_(2)及其含量变化对C_(4)F_(7)N/CO_(2)/O_(2)分解特性的影响机理研究较少。本文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ReaxFF-MD)方法,通过构建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反应体系模型,开展了不同O_(2)含量和温度下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的热分解过程模拟,分析了其主要反应路径、产物组成及生成速率等。结果表明: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热分解主要生成CF_(3)、CF_(2)、CF、F、CN和C_(2)F_(5)等粒子,其中CF_(2)和CN的生成量最高,其次是CF_(3)和F。尽管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中加入O_(2)会使C_(4)F_(7)N的初始分解时间缩短,但是可以有效减少C_(4)F_(7)N的分解量和大部分粒子的生成量,尤其在O_(2)体积分数为6%时C_(4)F_(7)N分解量最少。当O_(2)体积分数为0%~4%时,反应体系中主要分解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而当O_(2)体积分数大于8%时,反应速率增大。当模拟温度高于2600 K时,C_(4)F_(7)N的初始分解时间显著缩短,分解粒子的生成速率加快。研究结论为C_(4)F_(7)N/CO_(2)/O_(2)的应用配比优化及其设备运维诊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CO_(2)/O_(2)混合气体 反应分子动力学 热分解机理 混合气体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DBD体系SF_(6)降解过程操作参数影响研究
4
作者 樊立波 黄佳斌 +11 位作者 韩荣杰 王宇非 罗少杰 向新宇 李亚龙 张晓星 陈铁义 史宇超 宣羿 来益博 蒋建 陈怡然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1-199,209,共10页
强温室效应气体六氟化硫(SF_(6))的降解处理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为研究微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降解SF_(6)的过程,文中搭建了微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SF_(6)降解及检测实验平台,考察了... 强温室效应气体六氟化硫(SF_(6))的降解处理是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为研究微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等离子体降解SF_(6)的过程,文中搭建了微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SF_(6)降解及检测实验平台,考察了脉冲电压与频率两个电学参数及SF_(6)初始体积分数对SF_(6)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脉冲电压与频率的提升可有效增加体系放电功率,电压的增加可有效提升单脉冲放电能量与最大转移电荷量。频率和电压的上升促进了SF_(6)降解过程,在频率由14 kHz提升至15 kHz时SF_(6)降解率有一次明显提升,相较于14 kHz提升约44%。此外,在15 kHz条件下系统具有最佳的能量效率,此时脉冲电源驱动的反应器稳定运行温度低于交流电源。通过产物检测发现,脉冲放电条件下主要降解产物为SO2F2与SOF_(4),随着放电功率的提升,SOF_(4)产量逐渐下降。相关研究结果为脉冲DBD处理SF_(6)提供了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秒脉冲 介质阻挡放电 SF_(6)降解 放电特性 产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电压下GIS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及电场分布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罗传仙 邱虎 +5 位作者 孙亚辉 文豪 程立丰 罗子秋 张晓星 郭世瑞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GIS中盆式绝缘子表面在外施直流电压时会积聚大量电荷使得沿面闪络电压大幅降低,从而引发一系列电气设备故障。基于上述问题,文中分析了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的来源与传导途径,采用有限元仿真计算方法构建了二维轴对称仿真模型以及设定相... GIS中盆式绝缘子表面在外施直流电压时会积聚大量电荷使得沿面闪络电压大幅降低,从而引发一系列电气设备故障。基于上述问题,文中分析了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的来源与传导途径,采用有限元仿真计算方法构建了二维轴对称仿真模型以及设定相关参数,研究了电压极性、不同电压幅值以及电压极性反转对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直流电压下,凹面主要积聚与外施直流电压极性相反的电荷,凸面主要积聚与直流电压极性相同的电荷,且凹面积聚的电荷密度更大;在极性反转后-100 kV直流电压下,盆式绝缘子表面原先积聚的电荷密度呈现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随后转换极性并达到饱和,电场在靠近高压端以及盆式绝缘子沿面0~20 mm处的畸变程度较为明显。电场在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极性发生变化前出现峰值,相比较电荷达到饱和状态,此时盆式绝缘子凹面最大场强增加46%,凸面最大场强增加5.4%。该研究可为直流电压下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分布特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电荷分布 盆式绝缘子 直流GIS 电荷积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网-荷-储一体化环境下复杂电网投资决策指标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哲亮 夏沛 +3 位作者 张晓星 张成 陈颖伦 王述祯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共13页
从源—网—荷—储的单一环节和多元交互出发,构建了复杂电网投资决策指标体系。为计及复杂电网中各侧指标的依存和反馈关系,考虑决策者的指标偏好及指标包含的信息量,将ANP-EWM组合赋权法引入到投资决策中。首先,提出复杂电网中源、网... 从源—网—荷—储的单一环节和多元交互出发,构建了复杂电网投资决策指标体系。为计及复杂电网中各侧指标的依存和反馈关系,考虑决策者的指标偏好及指标包含的信息量,将ANP-EWM组合赋权法引入到投资决策中。首先,提出复杂电网中源、网、荷、储的单侧指标和考虑网源交互、荷网交互、源荷交互、源储交互、荷储交互、网储交互的交互指标,建立投资决策指标体系;其次,利用博弈论得到ANP-EWM组合赋权法为指标赋权;最后,使用优劣解距离法求取项目总效用值。以IEEE 39节点系统为例,将所提方法与其他赋权法进行比较,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电网投资决策 源网荷储一体化 指标体系 ANP EWM 组合赋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属性决策理论的抽蓄电站容量规划综合决策方法研究
7
作者 张成 夏沛 张晓星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9-646,共8页
针对风电-火电-抽蓄联合运行系统中抽蓄电站的容量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德尔菲法、区间直觉模糊理论、灰色关联理论和前景理论的综合决策方法。该方法考虑定性指标的不确定性、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经算例验证,所... 针对风电-火电-抽蓄联合运行系统中抽蓄电站的容量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德尔菲法、区间直觉模糊理论、灰色关联理论和前景理论的综合决策方法。该方法考虑定性指标的不确定性、指标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和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经算例验证,所提方法能够决策出适应不同风险环境的最优容量规划方案,可为抽蓄电站容量规划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 抽蓄电站 联合系统 规划 决策 指标体系 风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的海底电缆外部扰动监测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廖雁群 李迪 +3 位作者 李磊 张浩然 杨帅 王航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6,共8页
海底电缆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电网的重要纽带,锚击、渔网拖曳等外力破坏是其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威胁。为监测海底电缆外部扰动,基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技术,设计外差相干型的扰动监测装置,采用正交解调和移动方差平均法识别和定位扰动信号... 海底电缆是连接陆地和海洋电网的重要纽带,锚击、渔网拖曳等外力破坏是其安全稳定运行的主要威胁。为监测海底电缆外部扰动,基于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技术,设计外差相干型的扰动监测装置,采用正交解调和移动方差平均法识别和定位扰动信号,并进行试验验证与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取传感光纤中的背向散射光幅值与相位信息;外部扰动造成的相位变化,会引起幅值波动与相位跳变;采用移动方差平均算法提取幅值波动区,可实现外部扰动定位;基于扰动点相位信息,可反演得到扰动时域波形。外差相干型探测技术可用于海底电缆外部扰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技术 正交解调 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绝缘气体C_(5)F_(10)O的急性吸入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伟 宋玉梅 +3 位作者 张晓星 田双双 袁子安 刘伟豪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92-97,共6页
本文开展小鼠急性吸入C_(5)F_(10)O气体毒性研究,并在吸入试验后14天观察期内记录小鼠健康恢复情况,以检验C_(5)F_(10)O气体对小鼠健康有无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小鼠吸入低浓度C_(5)F_(10)O气体后会有轻微中毒反应,如呼吸加快、对外界刺... 本文开展小鼠急性吸入C_(5)F_(10)O气体毒性研究,并在吸入试验后14天观察期内记录小鼠健康恢复情况,以检验C_(5)F_(10)O气体对小鼠健康有无长期影响。结果表明:小鼠吸入低浓度C_(5)F_(10)O气体后会有轻微中毒反应,如呼吸加快、对外界刺激极为敏感等临床症状,但上述症状会在随后的几个小时内恢复;小鼠吸入高浓度C_(5)F_(10)O气体后会出现严重中毒临床症状,身体瘫软并丧失行动能力,并很快出现死亡现象。小鼠4 h急性吸入C_(5)F_(10)O气体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值为7461×10^(-6)(雌性)和8724×10^(-6)(雄性),在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中应被归类为第4类,属于低毒气体。小鼠吸入C_(5)F_(10)O气体后主要对其呼吸和消化系统产生急性伤害,相关研究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个人防护,佩戴防毒面具和手套,防止接触到C_(5)F_(10)O气体危害其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替代气体 C_(5)F_(10)O 生物安全性 半数致死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FT+U理论的SF_(6)分子与TiO_(2)(001)表面吸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英 王明伟 +2 位作者 高朋 李亚龙 张晓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232-4239,共8页
SF_(6)气体具有极强的温室效应,针对SF_(6)废气降解和转化的研究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DFT+U理论,研究了SF_(6)分子在TiO_(2)(001)缺陷表面的吸附分解过程。结果表明,SF_(6)分子与TiO_(2)表面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用,吸附... SF_(6)气体具有极强的温室效应,针对SF_(6)废气降解和转化的研究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DFT+U理论,研究了SF_(6)分子在TiO_(2)(001)缺陷表面的吸附分解过程。结果表明,SF_(6)分子与TiO_(2)表面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用,吸附能达到-5.280 eV,推测这是一个化学吸附过程。根据Mulliken电荷分析,电子从Ti O2表面转移到SF_(6)气体分子,在此过程中,SF_(6)表现为电子受体,TiO_(2)表现为电子供体。根据态密度结果分析,SF_(6)分子的S原子和F原子与TiO_(2)表面的Ti原子和O原子之间存在明显的电子轨道重叠。除此之外,差分电荷密度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电荷转移过程。吸附前后,SF_(6)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S—F键的拉长使得SF_(6)分子更易发生分解。研究表明,Ti O2具有催化降解SF_(6)绝缘气体的潜力,该研究为高效无害化处理SF_(6)气体的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 TiO_(2) 降解 表面吸附 DFT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6)F_(12)O混合气体与三元乙丙橡胶的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双双 刘本立 +4 位作者 邓广宇 张晓星 李慧慧 刘伟豪 陈辉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C_(6)F_(12)O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绝缘气体,与缓冲气体混合后具有作为绝缘介质运用于中低压电气设备的潜力。然而,环保气体绝缘设备内的密封材料是否与C_(6)F_(12)O长期兼容还有待深入研究。为此,本文研究了C_(6)F_(12)O/CO_(2)混合气体与... C_(6)F_(12)O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绝缘气体,与缓冲气体混合后具有作为绝缘介质运用于中低压电气设备的潜力。然而,环保气体绝缘设备内的密封材料是否与C_(6)F_(12)O长期兼容还有待深入研究。为此,本文研究了C_(6)F_(12)O/CO_(2)混合气体与气体绝缘设备中常用的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相容性和O_(2)对C_(6)F_(12)O/CO_(2)混合气体与EPDM相容性的影响。本文搭建了气固相容性实验平台,并结合实际运行温度进行不同温度下C_(6)F_(12)O混合气体与EPDM的相容性实验,测试了实验后EPDM的表面形貌、表面元素、力学性能和气体成分的变化,以确定C_(6)F_(12)O混合气体与EP-DM的长期相容性。同时,构建了C_(6)F_(12)O混合气体与EPDM分子链的仿真模型,基于分子动力学(MD)理论计算了C_(6)F_(12)O、CO_(2)与EPDM之间的扩散系数、相互作用参数和混合能。结果表明:在110℃热加速实验后EPDM表面产生鳞状结构,并在EPDM表面检测到C—F键、有机氟化物和金属氟化物,EPDM的力学性能降低,实验后主要气体产物为C_(3)F_(6)和C_(3)F_(7)H。加入O_(2)后,EPDM在90℃时表面出现凸起,并且有大量O、F元素积累在表面,EPDM力学性能下降,气体产物增多。理论计算也表明升高温度和加入O_(2)会加速C_(6)F_(12)O混合气体在EPDM中的扩散,导致气体分子与EPDM相容性变差。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C_(6)F_(12)O气体绝缘设备的设计和制造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6)F_(12)O混合气体 三元乙丙橡胶 相容性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双硫键的本征自修复环氧绝缘材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伍云健 丁大霖 +2 位作者 林慧 蔡福进 张晓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6-843,共8页
传统环氧树脂的三维交联结构赋予了其良好的理化特性和绝缘性能,但也因此不可自我修复、难以回收再利用,一旦内部出现损伤,往往意味着绝缘性能劣化甚至完全丧失。为了使环氧绝缘材料具备自我修复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该文制备了一种含... 传统环氧树脂的三维交联结构赋予了其良好的理化特性和绝缘性能,但也因此不可自我修复、难以回收再利用,一旦内部出现损伤,往往意味着绝缘性能劣化甚至完全丧失。为了使环氧绝缘材料具备自我修复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该文制备了一种含双硫键的环氧基体-4,4’-双(环氧丙氧基)二苯二硫醚,并分别通过环氧基体和固化剂引入自修复所需双硫键,获得自修复环氧绝缘材料。为了探究不同原料配比、不同双硫键含量对环氧树脂力学性能、电气性能及自修复性能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仪、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及宽频介电仪等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环氧基体中引入双硫键对材料基本特性的影响比固化剂更大,适量引入双硫键可在保证环氧绝缘材料原始特性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使其具备一定的自修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动态双硫键 介电性能 自我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GIS内部固体绝缘缺陷间歇性放电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国治 田晗绿 +2 位作者 杨帅 鲁昌悦 张晓星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3-191,共9页
针对现场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ubstation,GIS)局部放电绝缘缺陷漏报、误报情况频发的问题,文中根据GIS实际运行温度范围对GIS内部常见固体绝缘缺陷开展不同温度下间歇性放电特性试验研究,搭建GIS电-热耦合间歇性放电模拟试... 针对现场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ubstation,GIS)局部放电绝缘缺陷漏报、误报情况频发的问题,文中根据GIS实际运行温度范围对GIS内部常见固体绝缘缺陷开展不同温度下间歇性放电特性试验研究,搭建GIS电-热耦合间歇性放电模拟试验平台,采用脉冲电流法、特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法、超声波法和气体特征组分检测法获取不同温度下固体绝缘缺陷间歇性放电特征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UHF法和脉冲电流法在不同温度下均能有效检测到试验缺陷间歇性放电UHF信号,超声波法和气体特征组分检测法无法有效采集到有效放电数据;固体绝缘表面金属污秽缺陷和内部气隙缺陷间歇性放电电压与温度呈负相关,污秽缺陷间歇性放电电压呈较为明显的线性下降趋势,气隙缺陷间歇性放电电压呈先大幅下降后较平缓线性下降趋势;污秽缺陷间歇性放电的平均放电量和UHF信号幅值与温度的升高呈正相关;污秽缺陷放电间歇性在不同温度下随放电时间的增加会增强,而气隙缺陷放电时间间隔在26℃、40℃、50℃下能由秒级发展为毫秒级,存在演变成击穿放电的风险。文中研究成果进一步丰富了GIS间歇性放电理论体系,有助于提升现场GIS间歇性放电的有效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IS) 固体绝缘 间歇性放电 多源特征 有效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绝缘介质C_(6)F_(12)O混合气体FTIR检测技术研究
14
作者 KWAME B B 王毅 +3 位作者 田双双 张晓星 黄佳辰 邹怡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134,共9页
环保绝缘介质C_(6)F_(12)O混合气体具有应用于中低压设备的潜力,因此C_(6)F_(12)O混合气体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基于红外吸收光谱提出了C_(6)F_(12)O混合气体定性定量检测技术。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C_(6)F_(12)O... 环保绝缘介质C_(6)F_(12)O混合气体具有应用于中低压设备的潜力,因此C_(6)F_(12)O混合气体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基于红外吸收光谱提出了C_(6)F_(12)O混合气体定性定量检测技术。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C_(6)F_(12)O分子进行结构优化,仿真计算其振动频谱,与实验检测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对体积分数标定模型的波段和特征量的选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C_(6)F_(12)O混合气体相关绝缘设备的混合比和微量体积分数检测方案。结果表明,红外光谱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体积分数的吸收峰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利用峰值作为特征值比峰面积建立的体积分数标定模型准确性和稳定性强。混合比检测时,以3 500~3 567 cm^(-1)波段的峰值作特征量建立模型的拟合度为0.999 57,检测误差在2%以内;微量检测时,以1 750~1 820 cm^(-1)波段的峰值作特征量建立模型的拟合度高达0.999 97,检测误差小于3.8%,建立的体积分数标定模型的稳定性、准确性较好。文中研究结果提供实验和仿真的C_(6)F_(12)O红外光谱信息,为C_(6)F_(12)O型气体绝缘设备提供FTIR检测技术,为C_(6)F_(12)O混合气体绝缘设备的混合比和微量体积分数检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6)F_(12)O混合气体 红外光谱 FTIR 混合比检测 微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用新型两极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与优化
15
作者 刘城 王晓光 +2 位作者 尹浩 章国光 熊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77-1987,共11页
为提高带泵类负载异步起动电机的牵入同步能力,提出一种转子导条非均匀分布的新型异步起动电机转子拓扑结构.通过将非均匀分布的转子导条与内置的永磁体组合,形成具有多层磁通屏障的转子结构,增大转子凸极比,提高电机的牵入同步能力.基... 为提高带泵类负载异步起动电机的牵入同步能力,提出一种转子导条非均匀分布的新型异步起动电机转子拓扑结构.通过将非均匀分布的转子导条与内置的永磁体组合,形成具有多层磁通屏障的转子结构,增大转子凸极比,提高电机的牵入同步能力.基于有限元方法对传统结构电机和新型结构电机的空载反电势、起动能力、牵入同步能力、稳态电磁转矩、退磁、应力场和温度场分布等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转子结构相比,新型转子结构有效地提高了电机的牵入同步能力及额定工况下的效率和功率因数.最后,制作样机并搭建了实验平台,验证了仿真结果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机 非均匀分布 牵入同步能力 温度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O-1234ze(E)/CO_(2)混合气体工频击穿及分解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双双 李晓涵 +5 位作者 张英 张小龙 柯锟 靳小平 袁子安 兰佳琪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1-169,共9页
近年来,由于HFO-1234ze(E)具备良好的环保特性和优良的绝缘性能,被认为有较大潜力应用于中低压设备中。目前针对该气体的试验探究相对比较少。文中首先计算了不同气压下HFO-1234ze(E)/CO_(2)混合气体的液化温度,然后利用气体绝缘性能测... 近年来,由于HFO-1234ze(E)具备良好的环保特性和优良的绝缘性能,被认为有较大潜力应用于中低压设备中。目前针对该气体的试验探究相对比较少。文中首先计算了不同气压下HFO-1234ze(E)/CO_(2)混合气体的液化温度,然后利用气体绝缘性能测试平台,分别探究了气压、混合比对HFO-1234ze(E)/CO_(2)混合气体绝缘特性的影响,并讨论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最优混合比和气压值,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分解产物进行定性分析,同时对分解产物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均匀场的条件下,HFO-1234ze(E)/CO_(2)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均随着混合比的提升而提高,击穿电压呈近似线性增长;在混合比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提高气压能够显著改善HFO-1234ze(E)/CO_(2)混合气体绝缘性能;同时在0.3 MPa条件下,20%~25%体积分数的HFO-1234ze(E)不仅具有良好的绝缘水平,而且受到电场不均匀度的影响相对较小,适用于实际工程应用。HFO-1234ze(E)/CO_(2)混合气体具有良好的自恢复绝缘特性,分解的产物主要为氢氟化碳(HFC)和碳氢化合物(HC),仿真结果表明分解产物较为稳定。综合实验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HFO-1234ze(E)/CO_(2)混合气体有潜力替代SF6气体应用中低压绝缘设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气体 HFO-1234ze(E)混合气体 电场不均匀度 绝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X分子筛对C_(4)F_(7)N混合气体碳氟分解产物吸附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杨景刚 丁然 +5 位作者 赵科 高山 肖焓艳 卞超 田双双 王毅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26,共7页
环保绝缘气体C_(4)F_(7)N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与缓冲气体CO_(2)混合后具有在气体绝缘设备中运用的潜力。选择合适吸附材料对C_(4)F_(7)N混合气体分解产物吸附处理,可保证环保绝缘气体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文中通过气体吸附实验探究了13... 环保绝缘气体C_(4)F_(7)N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与缓冲气体CO_(2)混合后具有在气体绝缘设备中运用的潜力。选择合适吸附材料对C_(4)F_(7)N混合气体分解产物吸附处理,可保证环保绝缘气体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文中通过气体吸附实验探究了13X分子筛对C_(4)F_(7)N混合气体主要4种碳氟分解产物的吸附性能,并分析其对主要气体C_(4)F_(7)N和CO_(2)体积分数的影响。通过观测吸附实验后各碳氟分解产物体积分数变化,进而对13X分子筛关于开断实验后的混合气体吸附性能进行评估。实验结果表明13X分子筛对C_(3)F_(6)和C_(3)F_(8)有较强吸附性能,吸附效率高达89%以上,但对C_(2)F_(6)和CF_(4)吸附能力较差,CF_(4)吸附效果不明显另外,实验后主气成分C_(4)F_(7)N和CO_(2)的体积分数会受到一定影响。混合气体吸附实验中,13X分子筛对C_(3)F_(6)和C_(3)F_(8)表现出一定的吸附能力,但没有单一气体吸附效率高,可以通过增加分子筛的使用量来吸附处理混合气体中C_(3)F_(6)和C_(3)F_(8)分解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混合气体 碳氟分解产物 13X分子筛 气体吸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绝缘气体C_(4)F_(7)N的小鼠急性吸入毒性研究
18
作者 刘伟 宋玉梅 +3 位作者 张晓星 田双双 袁子安 刘伟豪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32,共6页
C_(4)F_(7)N混合气体是一种被广泛关注的环保型气体绝缘介质。为了确保C_(4)F_(7)N混合气体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安全,需要对C_(4)F_(7)N混合气体的急性吸入毒性进行深入评估。文中基于小鼠4 h急性吸入C_(4)F_(7)N气体实验结果,揭示小鼠... C_(4)F_(7)N混合气体是一种被广泛关注的环保型气体绝缘介质。为了确保C_(4)F_(7)N混合气体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安全,需要对C_(4)F_(7)N混合气体的急性吸入毒性进行深入评估。文中基于小鼠4 h急性吸入C_(4)F_(7)N气体实验结果,揭示小鼠暴露于C_(4)F_(7)N气体后所表现出的症状和存活小鼠的机体恢复特性。结果显示,C_(4)F_(7)N气体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为1 270μL/L(4 h,小鼠)。结合体重变化和血液检测结果,发现1 000μL/L体积分数C_(4)F_(7)N染毒4 h后存活的小鼠在14天的观察期过后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相关结果系统评估了C_(4)F_(7)N气体的急性吸入毒性,为其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4)F_(7)N LC_(50) 小鼠 急性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拓展的宽输出变模态交错并联LLC变换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杰 杨淋 +2 位作者 邹晨 肖辞 刘林 《电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为了解决频率控制的LLC谐振变换器受限于开关频率而难以实现宽输出电压范围这一问题,研究了1种可拓展的变模态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该变换器的二次侧采用倍压整流电路,根据一次侧双半桥不同的开关组合工作在并联模态或串联模态,可以... 为了解决频率控制的LLC谐振变换器受限于开关频率而难以实现宽输出电压范围这一问题,研究了1种可拓展的变模态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该变换器的二次侧采用倍压整流电路,根据一次侧双半桥不同的开关组合工作在并联模态或串联模态,可以适应1~3N倍宽输出电压范围。同时,提出了1种定频PWM控制方法,通过在并联模态和串联模态的中间区域固定开关频率为谐振频率,改变1个桥臂的占空比,实现电压控制。PSIM仿真结果验证了该变换器经过拓展2N个谐振腔后可实现1~3N倍宽输出电压范围。100W实验样机的实验结果验证了双半桥两谐振腔时可实现1~3倍的宽输出电压范围,证明了该变换器及其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变换器 宽电压输出 定频PWM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拓扑切换的锂电池无线充电系统设计
20
作者 黄文聪 宋婷婷 +2 位作者 饶天彪 常雨芳 严怀成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0-162,共13页
为了适应锂电池的恒流-恒压充电特性,避免过充欠充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CC-LCL/S拓扑的恒流-恒压自切换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该系统不涉及原、副边通信以及移相、调频等复杂的控制方式,仅通过控制副边的两个开关切换拓扑即可实现系... 为了适应锂电池的恒流-恒压充电特性,避免过充欠充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LCC-LCL/S拓扑的恒流-恒压自切换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该系统不涉及原、副边通信以及移相、调频等复杂的控制方式,仅通过控制副边的两个开关切换拓扑即可实现系统输出特性的切换,且充电完成后系统能自动切换至低功耗状态。首先,提出基于LCC-LCL/S的新型混合拓扑,根据单拓扑的等效互感电路分析其输出特性以及零相角特性;其次,基于理论推导与最大安全电流约束给出一套参数配置方法,为参数设计提供理论支撑;然后,考虑切换点负载阻值大小以及系统空载对输出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实际中可能出现的负载开路与充电完成负载移除的特殊情况,验证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最后,搭建仿真和实验平台,实现系统最大输出效率为88.6%的恒定输出及平滑切换,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电能传输 恒流-恒压切换 LCC-LCL/S拓扑 零相角 参数优化设计 最优负载切换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