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门市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累积特征与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4
1
作者 沈体忠 陶齐成 +1 位作者 彭文勇 黎庆容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16-2020,2037,共6页
以天门市5个蔬菜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与累积特征,分析污染物的来源,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门市5个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Hg、Cd、As、Cr、P... 以天门市5个蔬菜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征与累积特征,分析污染物的来源,并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天门市5个蔬菜基地土壤重金属Hg、Cd、As、Cr、Pb、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66、0.168、6.850、67.940、10.730和27.090 mg/kg,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Ⅱ级标准值,但Hg、Cd、Cr、Cu在不同基地高于湖北土壤背景值,呈现出明显的累积现象,其土壤重金属综合累积水平为轻度累积;大气中重金属沉降,施用含有重金属的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生活垃圾以及地膜残留是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来源。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处于轻微生态危害状态,Hg和Cd为土壤中主要生态危害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基地 土壤 重金属 累积 来源 生态危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门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沈体忠 李汉涛 +1 位作者 彭文勇 陈祥瑞 《湖北植保》 2011年第3期9-13,共5页
利用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估算了天门市2009年度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与养分资源量以及污染物排放量,调查统计了秸秆资源的利用方式及养分资源的去向,并对秸秆露天焚烧和丢弃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度天门市农作物... 利用统计资料和文献数据,估算了天门市2009年度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与养分资源量以及污染物排放量,调查统计了秸秆资源的利用方式及养分资源的去向,并对秸秆露天焚烧和丢弃对环境的潜在影响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度天门市农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为107.691万t,68.62%的秸秆进行了资源化利用,31.38%的秸秆被非资源化处置;秸秆资源中N素养分为8809t,P_2O_5为3506t,K_2O为20636t,其还田率分别为40.32%、90.33%和90.43%;分析发现,秸秆露天焚烧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以及秸秆丢弃进入水体的COD,已对天门市大气和水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养分 利用 污染物 环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稻轮作制中供氮水平对作物及土壤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汉涛 王巧兰 +4 位作者 黎庆荣 浣义 林亚蒙 赵竹青 杨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4547-4551,共5页
田间试验条件下探究了不同供氮水平(0、90、180、270、360 kg/hm2)对油(华油杂9号)-稻(丰两优香1号)轮作下作物及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生育前期氮磷钾积累量无显著变化,120 d后氮磷钾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 田间试验条件下探究了不同供氮水平(0、90、180、270、360 kg/hm2)对油(华油杂9号)-稻(丰两优香1号)轮作下作物及土壤中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生育前期氮磷钾积累量无显著变化,120 d后氮磷钾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差异显著。磷素积累量在直播180 d后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以180 kg/hm2处理积累量变化最大,与270、360 kg/hm2处理相比无显著差异。水稻氮积累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270 kg/hm2与360 kg/hm2处理无显著差异,而磷钾积累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磷素积累量以270 kg/hm2处理最大,180、270、360 kg/hm2处理下,钾积累量在整个生育期内无显著差异,说明在油菜季施用较高氮肥来保证油菜对氮磷钾吸收基础上,后季水稻适当减少氮肥用量便可保证其对氮磷钾的吸收;从整个轮作周期农田氮磷钾平衡状况看,除不施氮肥外,其他处理农田土壤氮素均处于盈余状态,盈余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各处理在投入相同磷钾肥情况下,土壤磷素盈余量随施氮量增加呈降低趋势,施氮量为270、360 kg/hm2时,磷素出现亏缺,不同氮处理的农田钾素均处亏缺状态,且亏缺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水平 油-稻轮作 养分积累 农田养分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γ-谷氨酸增效复合肥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汉涛 杨国正 +1 位作者 柯云 陈守文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395-2397,共3页
为探讨聚γ-谷氨酸增效复合肥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在湖北省油菜主产区不同农田生态条件(棉花茬和水稻茬)下,采用大田推广品种,于2008~2009年度进行了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聚γ-谷氨酸增效复合肥比习惯施肥提高油菜产... 为探讨聚γ-谷氨酸增效复合肥对油菜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在湖北省油菜主产区不同农田生态条件(棉花茬和水稻茬)下,采用大田推广品种,于2008~2009年度进行了大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聚γ-谷氨酸增效复合肥比习惯施肥提高油菜产量达5.7%~11.5%,比普通复合肥提高油菜产量3.3%~7.8%,其中分基肥和薹肥两次施用的增产幅度大于作基肥一次性施用的。聚γ-谷氨酸增效复合肥增产的原因主要是增加了单株角果数,改善了植株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聚Γ-谷氨酸 增效复合肥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