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固体复合酸催化废弃油脂预酯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庆
李霞
+1 位作者
蔡浩
陈守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1期27-30,共4页
利用废弃油脂作为原料油制备生物柴油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法,但一般废弃油脂酸值高,因此在碱催化酯交换反应之前,需对高酸值原料油进行降酸处理。考察了相关条件对油脂预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到最佳条件为固...
利用废弃油脂作为原料油制备生物柴油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法,但一般废弃油脂酸值高,因此在碱催化酯交换反应之前,需对高酸值原料油进行降酸处理。考察了相关条件对油脂预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到最佳条件为固体酸用量3%、醇油摩尔比6∶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 h。同时研究了不同酸值原料油在固体酸催化作用下的酯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油脂
预酯化
固体酸催化剂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甲酯化方法对裂壶藻产油脂肪酸的影响及GC-MS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林源锋
付杰
+3 位作者
鲁昊
田华
陈涛
何东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7-261,共5页
为了研究不同的甲酯化方法对裂壶藻产油脂肪酸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裂壶藻进行发酵培养得到纯藻体,再经过酶法破壁、冷冻干燥得到干藻体后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运用酸法、碱法和三氟化硼法三种甲酯化方法对藻油进行处理,基于气相色谱-...
为了研究不同的甲酯化方法对裂壶藻产油脂肪酸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裂壶藻进行发酵培养得到纯藻体,再经过酶法破壁、冷冻干燥得到干藻体后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运用酸法、碱法和三氟化硼法三种甲酯化方法对藻油进行处理,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藻油中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酸法、碱法、三氟化硼法分别鉴定出11种、19种和12种脂肪酸,占裂壶藻藻油总量的89.50%、97.88%和90.12%。其中酸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38.89%;碱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46.76%;三氟化硼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40.54%。所以,碱法相较于酸法和三氟化硼法有明显的优势,更适合用于裂壶藻藻油的脂肪酸分析。进一步对碱法的甲酯化温度进行梯度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55℃时,DHA的相对含量为47.45%,藻油的甲酯化效果最好。这一研究对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检测鉴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壶藻
甲酯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脂肪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株近平滑假丝酵母的分离、鉴定和产油的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谢鑫磊
林源锋
+5 位作者
鲁昊
田华
袁博
郑操
陈涛
何东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为了制备生物柴油而获得高产油脂的酵母,分离出1株产油酵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RNA基因内转录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 Bank中已有的菌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对该菌株生长发育和油脂合成进行了研究;对生物量、糖氮代谢...
为了制备生物柴油而获得高产油脂的酵母,分离出1株产油酵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RNA基因内转录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 Bank中已有的菌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对该菌株生长发育和油脂合成进行了研究;对生物量、糖氮代谢、油脂含量以及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ITS序列长度为479 bp,与Gen Bank中近平滑假丝酵母相比较同源率接近100%,形态结果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该菌株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该菌在0~12 h期间菌体数量稳定增长,糖氮消耗明显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的发酵适应期;12~48 h,此时菌种快速繁殖,糖氮消耗非常显著,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的对数期;48~120 h,菌体数量保持稳定基本不再增长,糖氮消耗稳定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的稳定期;120 h以后,菌体数量减少,糖氮基本消耗完毕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的衰退期;在120 h左右胞内油脂积累达到最大值,油脂产量为4.5g/L,含油率约为22%,脂肪酸组成主要以油酸为主,并含有少量棕榈酸和亚油酸。因此,该菌作为油脂菌株生产生物柴油具有一定前景,为以后调整培养基含量来增加菌种油脂产量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平滑假丝酵母
分离鉴定
产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平滑假丝酵母补糖发酵及糖氮代谢对产甘露醇的影响
4
作者
谢鑫磊
林源锋
+5 位作者
鲁昊
田华
袁博
郑操
陈涛
何东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7-130,共4页
为了探究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生长及代谢过程中对碳源和氮源的需求,本文对发酵各阶段的碳源和氮源变化利用情况进行检测,并设定一个空白对照组和四个不同时期的补糖实验组进行研究,分别观测各实验组各时期生物量和甘...
为了探究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生长及代谢过程中对碳源和氮源的需求,本文对发酵各阶段的碳源和氮源变化利用情况进行检测,并设定一个空白对照组和四个不同时期的补糖实验组进行研究,分别观测各实验组各时期生物量和甘露醇产量。结果表明,在72 h时进行补糖为最佳时期,甘露醇产量达到最大值为60.28 g/L,相比于空白对照组高出19.82%。通过补糖工艺的研究,在氮源和碳源耗尽时,补糖可以促进甘露醇的产生。本文为以后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平滑假丝酵母
营养代谢
补糖发酵
甘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固体复合酸催化废弃油脂预酯化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庆
李霞
蔡浩
陈守文
机构
华中农业大学理学院
湖北
天
基
生物
能源
科技
发展
有限公司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微
生物
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1期27-30,共4页
基金
华中农业大学校企横向课题资助项目(720107-077069)
文摘
利用废弃油脂作为原料油制备生物柴油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法,但一般废弃油脂酸值高,因此在碱催化酯交换反应之前,需对高酸值原料油进行降酸处理。考察了相关条件对油脂预酯化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到最佳条件为固体酸用量3%、醇油摩尔比6∶1、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 h。同时研究了不同酸值原料油在固体酸催化作用下的酯化率。
关键词
废弃油脂
预酯化
固体酸催化剂
生物柴油
Keywords
waste oil
pre-esterification
solid acid catalyst
biodiesel
分类号
TQ645 [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甲酯化方法对裂壶藻产油脂肪酸的影响及GC-MS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林源锋
付杰
鲁昊
田华
陈涛
何东平
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嘉必优
生物
工程(武汉)
有限公司
湖北
天
基
生物
能源
科技
发展
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7-261,共5页
基金
国家粮食局粮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13012-03)
文摘
为了研究不同的甲酯化方法对裂壶藻产油脂肪酸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裂壶藻进行发酵培养得到纯藻体,再经过酶法破壁、冷冻干燥得到干藻体后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运用酸法、碱法和三氟化硼法三种甲酯化方法对藻油进行处理,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藻油中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等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酸法、碱法、三氟化硼法分别鉴定出11种、19种和12种脂肪酸,占裂壶藻藻油总量的89.50%、97.88%和90.12%。其中酸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38.89%;碱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46.76%;三氟化硼法酯化的藻油中DHA占脂肪酸总量的40.54%。所以,碱法相较于酸法和三氟化硼法有明显的优势,更适合用于裂壶藻藻油的脂肪酸分析。进一步对碱法的甲酯化温度进行梯度实验,结果表明温度为55℃时,DHA的相对含量为47.45%,藻油的甲酯化效果最好。这一研究对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检测鉴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裂壶藻
甲酯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脂肪酸
二十二碳六烯酸
Keywords
Schizochytrium
methyl esterification
GC- MS
fatty acid
DHA
分类号
TS207.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株近平滑假丝酵母的分离、鉴定和产油的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谢鑫磊
林源锋
鲁昊
田华
袁博
郑操
陈涛
何东平
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天基生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出处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0-105,共6页
文摘
为了制备生物柴油而获得高产油脂的酵母,分离出1株产油酵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RNA基因内转录区(ITS区)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 Bank中已有的菌株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对该菌株生长发育和油脂合成进行了研究;对生物量、糖氮代谢、油脂含量以及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ITS序列长度为479 bp,与Gen Bank中近平滑假丝酵母相比较同源率接近100%,形态结果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该菌株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该菌在0~12 h期间菌体数量稳定增长,糖氮消耗明显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的发酵适应期;12~48 h,此时菌种快速繁殖,糖氮消耗非常显著,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的对数期;48~120 h,菌体数量保持稳定基本不再增长,糖氮消耗稳定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的稳定期;120 h以后,菌体数量减少,糖氮基本消耗完毕为近平滑假丝酵母的衰退期;在120 h左右胞内油脂积累达到最大值,油脂产量为4.5g/L,含油率约为22%,脂肪酸组成主要以油酸为主,并含有少量棕榈酸和亚油酸。因此,该菌作为油脂菌株生产生物柴油具有一定前景,为以后调整培养基含量来增加菌种油脂产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近平滑假丝酵母
分离鉴定
产油
Keywords
candida parapsilosis,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il production
分类号
Q939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平滑假丝酵母补糖发酵及糖氮代谢对产甘露醇的影响
4
作者
谢鑫磊
林源锋
鲁昊
田华
袁博
郑操
陈涛
何东平
机构
武汉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湖北天基生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7-130,共4页
文摘
为了探究近平滑假丝酵母(Candida parapsilosis)生长及代谢过程中对碳源和氮源的需求,本文对发酵各阶段的碳源和氮源变化利用情况进行检测,并设定一个空白对照组和四个不同时期的补糖实验组进行研究,分别观测各实验组各时期生物量和甘露醇产量。结果表明,在72 h时进行补糖为最佳时期,甘露醇产量达到最大值为60.28 g/L,相比于空白对照组高出19.82%。通过补糖工艺的研究,在氮源和碳源耗尽时,补糖可以促进甘露醇的产生。本文为以后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近平滑假丝酵母
营养代谢
补糖发酵
甘露醇
Keywords
Candida parapsilosis
nutrient metabolism
oligosaccharide supplement fermentation
mannitol
分类号
TS201.3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固体复合酸催化废弃油脂预酯化反应的研究
李庆
李霞
蔡浩
陈守文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甲酯化方法对裂壶藻产油脂肪酸的影响及GC-MS分析
林源锋
付杰
鲁昊
田华
陈涛
何东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一株近平滑假丝酵母的分离、鉴定和产油的研究
谢鑫磊
林源锋
鲁昊
田华
袁博
郑操
陈涛
何东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近平滑假丝酵母补糖发酵及糖氮代谢对产甘露醇的影响
谢鑫磊
林源锋
鲁昊
田华
袁博
郑操
陈涛
何东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