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氢氧化钠溶液从澳斯麦特熔炼烟尘中选择性浸出砷锑铅锌 被引量:9
1
作者 王绍宇 秦庆伟 +3 位作者 刘文科 廖广东 汤海波 王珊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研究了用NaOH溶液从澳斯麦特熔炼烟尘中选择性浸出As、Sb、Pb、Zn,考察了NaOH浓度、浸出时间、温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和搅拌速度对As、Sb、Pb、Zn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aOH浓度2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5mL/g、温度90℃、浸出时间... 研究了用NaOH溶液从澳斯麦特熔炼烟尘中选择性浸出As、Sb、Pb、Zn,考察了NaOH浓度、浸出时间、温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和搅拌速度对As、Sb、Pb、Zn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aOH浓度2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5mL/g、温度90℃、浸出时间1.0h、搅拌速度400r/min优化条件下,As、Sb、Pb、Zn浸出率分别为78.4%、0.27%、31.03%和8.9%,初步实现了砷的选择性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斯麦特熔炼 烟尘 碱性溶液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的氨浸渣浮选回收银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敏捷 方建军 +1 位作者 张铁民 张琳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1-549,共9页
为了有效浮选回收某氧化铜氨浸渣中的银金属,通过4因素5水平CCD响应曲面设计(RSM),选取硫化钠、组合捕收剂、组合抑制剂和活化剂用量作为自变量,浮选银精矿银品位和回收率作为响应建立模型。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一次项中,活化剂用量... 为了有效浮选回收某氧化铜氨浸渣中的银金属,通过4因素5水平CCD响应曲面设计(RSM),选取硫化钠、组合捕收剂、组合抑制剂和活化剂用量作为自变量,浮选银精矿银品位和回收率作为响应建立模型。响应曲面分析结果表明,一次项中,活化剂用量对银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影响均最显著;二次项中,组合捕收剂和组合抑制剂间的交互作用对银精矿品位作用最显著,硫化钠用量和乙二胺磷酸盐用量间的交互作用对银精矿的回收率作用显著。响应曲面法优化结果为:硫化钠用量930.04 g/t、组合捕收剂用量416.63 g/t、组合抑制剂用量301.85 g/t、磷酸乙二胺用量为105.90 g/t,在该条件下,可获得的银精矿最大回收率为87.66%,对应的品位为877.042 g/t,同时通过试验验证。在优化结果基础上进行了三次粗选一次扫选两次精选闭路试验,试验结果较之前试验相比,回收率提高了将近2个百分点,表明响应曲面法优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浸渣 响应曲面法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阳极泥碱浸渣中有价金属回收试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星琳 秦庆伟 +3 位作者 刘臻伟 王绍宇 王珊 李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4-47,共4页
以硫酸为浸出剂,NaCl为沉银剂,对铜阳极泥碱浸渣进行浸出研究,并考察反应温度、硫酸浓度、NaCl添加量、液固比以及反应时间对Cu、Te和Ag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2SO4浓度3mol/L、NaCl浓度6%、液固比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5h... 以硫酸为浸出剂,NaCl为沉银剂,对铜阳极泥碱浸渣进行浸出研究,并考察反应温度、硫酸浓度、NaCl添加量、液固比以及反应时间对Cu、Te和Ag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H2SO4浓度3mol/L、NaCl浓度6%、液固比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5h、搅拌速度500r/min的条件下,Cu、Te和Ag的浸出率分别为92.82%、83.69%和0.21%,实现了贱金属的脱除和贵金属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阳极泥 碱浸渣 贵金属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斯麦特熔炼烟尘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行为
4
作者 王绍宇 秦庆伟 +3 位作者 吴星琳 刘臻伟 刘文科 廖广东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11,共4页
采用NaOH-Na_2S-H_2O溶液对澳斯麦特炼烟尘进行了溶解探索。考察NaOH浓度、Na_2S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比对砷、锑、铅和锌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浓度2mol/L、硫化钠与澳炉烟尘的用量比2g/10g、反应温度90℃、反应时... 采用NaOH-Na_2S-H_2O溶液对澳斯麦特炼烟尘进行了溶解探索。考察NaOH浓度、Na_2S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液固比对砷、锑、铅和锌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浓度2mol/L、硫化钠与澳炉烟尘的用量比2g/10g、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1.5h、液固比6:1、搅拌速度300r/min的条件下,砷、锑、铅和锌的浸出率分别为91.88%、21.04%、0.57%和12.95%,实现了砷的选择性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斯麦特熔炼 烟尘 溶解 碱性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石膏与铜尾渣的高效耦合固定/稳定化处理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维 许向群 +3 位作者 李杰 郭莉 陈荣升 杜冬云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01-1609,共9页
磷石膏(PG)和铜尾渣(CSS)是磷化工和有色冶炼行业中产生的两种固废,含有大量可迁移性有害物质,在堆存过程中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向PG、CSS混合渣中添加CaO作为额外钙源、NaOH作为激发剂,加入约30%(质量分数)的水,搅拌均匀,通过机械压模... 磷石膏(PG)和铜尾渣(CSS)是磷化工和有色冶炼行业中产生的两种固废,含有大量可迁移性有害物质,在堆存过程中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向PG、CSS混合渣中添加CaO作为额外钙源、NaOH作为激发剂,加入约30%(质量分数)的水,搅拌均匀,通过机械压模制成固结体(PG-S),经过抗压测试和毒性浸出试验,结果表明:PG-S抗压强度可达到14.8 MPa;PG中的主要污染物PO_(4)^(3-)、F^(-)的固定率分别达到99.87%和92.13%,重金属锌、铅等有害物质的浸出浓度均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要求,实现了对PG、CSS的高效耦合固定/稳定化处理。通过XRD、SEM表征分析证明PG、CSS中的有害物质通过生成不溶物和胶凝包裹吸附而被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铜尾渣 固定化 废物处理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铜炉渣选铜尾矿制备矿微粉 被引量:6
6
作者 谌宏海 邓红飞 +3 位作者 罗立群 蹇守卫 王明细 陈荣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616-4623,共8页
以炼铜炉渣选铜尾矿资源化利用为目的,选用某有色金属公司炼铜炉渣的选铜尾矿为原料,采用条件实验、正交实验等研究方法和化学分析、原子吸收、XRD、SEM等检测手段,通过多因素优化实验考察砂浆的流动度,试块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以此确定... 以炼铜炉渣选铜尾矿资源化利用为目的,选用某有色金属公司炼铜炉渣的选铜尾矿为原料,采用条件实验、正交实验等研究方法和化学分析、原子吸收、XRD、SEM等检测手段,通过多因素优化实验考察砂浆的流动度,试块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以此确定微粉的活性指标,研究炼铜炉渣选铜尾矿制备矿微粉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铜渣再选尾矿微粉的比表面积、激发剂、助磨剂和减水剂对制备矿微粉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次序为:矿微粉的比表面积>激发剂(Na_(2)SO_(4))>减水剂>助磨剂(三乙醇胺)。当铜渣再选尾矿微粉掺量为10%时,可满足活性指数大于95%(S95级别)的标准要求,此时7天和28天的活性指数分别为97.56%和95.91%;而在尾矿微粉掺量为20%~30%时,可满足活性指数大于75%(S75级别)的标准要求。相关助剂的添加提高了铜渣再选尾矿的粉磨效率,细小颗粒有益于碱激发过程的发生,使得砂浆更加致密。重金属浸出表明,Cr、Cd的浸出量与水泥相比增加较小,Cu有少量增加,对环境影响较小,为工业固废资源化协同利用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铜炉渣 矿微粉 活性指数 激发剂 活化作用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渣尾矿用作沥青混合料填料的性能及应用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叶远林 罗立群 +3 位作者 陈荣升 王明细 刘成 雷严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40-1749,共10页
为研究铜渣尾矿作为填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铜渣尾矿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配合比,开展车辙试验、劈裂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铜渣尾矿沥青路... 为研究铜渣尾矿作为填料对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铜渣尾矿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确定沥青混合料的最佳配合比,开展车辙试验、劈裂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铜渣尾矿沥青路面进行检测,并通过微观形貌分析铜渣尾矿与沥青的黏附特征。结果表明:AC-25C、AC-20C、AC-16C、AC-13C沥青混合料中铜渣尾矿掺量分别为4%、3%、3%、2%(质量分数),其对应沥青用量为3.8%、4.2%、4.5%、4.6%(质量分数)时,沥青混合料性能最佳。与石灰石沥青混合料相比,铜渣尾矿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抗裂性、水稳定性得到明显的提升。铜渣尾矿沥青路面性能良好,其渗水系数为62 mL/min,摩擦系数为90,压实度为96.4%,均符合规范标准,铜渣尾矿与沥青形成的沥青胶浆具有良好的黏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尾矿 沥青混合料 填料 配合比设计 路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冶炼烟尘加压浸出渣湿法脱硫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郭冬冬 秦庆伟 +6 位作者 谌宏海 陈荣升 王明细 汤海波 曾素琴 冯金婷 徐文俊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5-111,共7页
铜冶炼烟尘清洁利用始终是铜冶金工业的主题之一,开发加压浸出技术能有效实现复杂烟尘综合利用目的,浸出渣的湿法脱硫与电解沉积对消除铅尘和铅蒸气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以碳酸钠为脱硫剂,对铜冶炼烟尘氧压浸出渣进行了转化脱硫与火法协... 铜冶炼烟尘清洁利用始终是铜冶金工业的主题之一,开发加压浸出技术能有效实现复杂烟尘综合利用目的,浸出渣的湿法脱硫与电解沉积对消除铅尘和铅蒸气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以碳酸钠为脱硫剂,对铜冶炼烟尘氧压浸出渣进行了转化脱硫与火法协同冶炼试验,探讨了操作参数对脱硫率的影响,确定了优化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上采用超声辅助强化脱硫,发现超声处理后渣粒径d0.5由22.36μm降至10.88μm,d0.9由101.06μm降至72.58μm,且颗粒比表面积由13.24m^(2)/g增加到15.89m^(2)/g,浸出渣脱硫率由76.61%增长到85.52%。富氧侧吹熔炼工业试验结果发现,铅直收率由浸出渣的77.13%增长到脱硫渣的89.13%,铜直收率由浸出渣的69.21%增长到脱硫渣的8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烟尘 加压浸出 浸出渣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渣浮选尾砂中铜在NH_3·H_2O-NH_4Cl体系中浸出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臻伟 秦庆伟 +2 位作者 吴星琳 王珊 廖广东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5-389,共5页
研究铜渣浮选尾砂中铜在NH_3·H_2O-NH_4Cl体系中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铜的最佳浸出条件为:炉渣粒度为-0.045mm,浸出温度60℃,氨水浓度3.0mol/L,氯化铵浓度2.5mol/L,双氧水添加量0.2mL/g,液固比6∶1,搅拌速度500r/min,浸出时间120m... 研究铜渣浮选尾砂中铜在NH_3·H_2O-NH_4Cl体系中的浸出行为。结果表明,铜的最佳浸出条件为:炉渣粒度为-0.045mm,浸出温度60℃,氨水浓度3.0mol/L,氯化铵浓度2.5mol/L,双氧水添加量0.2mL/g,液固比6∶1,搅拌速度500r/min,浸出时间120min,铜的浸出率为62.22%;浸出过程受内扩散控制,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11.56kJ/mol,反应表观级数为0.938 83,温度条件下铜浸出反应动力学方程为lnk=-1.390 42×103/T-2.108 67,氨水浓度条件下铜浸出反应动力学方程为lnk=0.938 83lnc-9.292 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渣 尾砂 铜浸出 NH3·H2O-NH4Cl体系 浸出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冰铜氧压浸出铜锌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谌宏海 罗立群 +1 位作者 王明细 安源水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5-89,共5页
为有效回收铅冰铜和烟灰中的铜铅锌资源,采用浮选试验和硫酸氧压浸出方法,探讨了回收铜、锌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浮选分离铅冰铜中铜铅较为困难,而铅冰铜单独氧压浸出和铅冰铜与烟灰混合浸出均能取得较好的铜锌浸出效果,且混合处理指标... 为有效回收铅冰铜和烟灰中的铜铅锌资源,采用浮选试验和硫酸氧压浸出方法,探讨了回收铜、锌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浮选分离铅冰铜中铜铅较为困难,而铅冰铜单独氧压浸出和铅冰铜与烟灰混合浸出均能取得较好的铜锌浸出效果,且混合处理指标更优。适宜条件下,铅冰铜单独浸出时,铜、锌浸出率达到88.25%和95.46%;铅冰铜与烟灰混合浸出时,铜、锌浸出率达到94.40%和99.65%。浸出液多次循环浸出,铜锌浸出率都能维持在83%以上,浸出液循环后溶液中铜锌浓度能满足后续工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冰铜 氧压浸出 分离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铵、镁、锰复盐结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靳学利 李明东 +2 位作者 尤晓宇 王家伟 胡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在硫酸铵、镁、锰复盐体系中,当Mn^(2+)、Mg^(2+)、NH_(4)^(+)初始浓度分别为28、20、30 g/L,蒸发瓶转速为30 r/min,结晶温度为298、308、318、328 K时,研究了铵、镁、锰复盐体系的悬浮密度、晶体粒度、晶体粒数密度、晶体结晶动力学。... 在硫酸铵、镁、锰复盐体系中,当Mn^(2+)、Mg^(2+)、NH_(4)^(+)初始浓度分别为28、20、30 g/L,蒸发瓶转速为30 r/min,结晶温度为298、308、318、328 K时,研究了铵、镁、锰复盐体系的悬浮密度、晶体粒度、晶体粒数密度、晶体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在复盐结晶过程中,当结晶时间为4500 s,结晶温度为328 K时,溶液悬浮密度为240.4 kg/m^(3),晶粒平均尺寸最大为633.982μm,变异系数为42.46,晶粒品质较好;在晶体粒度L高于50μm时,采用ΔL定律模型,拟合得晶体粒数密度n_(0)和晶体生长速率G,计算得晶体成核速率B;利用优化后ΔL定律模型拟合得到晶体成核、生长动力学方程,相关指数R2均在0.98以上,拟合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盐体系 悬浮密度 粒度 粒数密度 结晶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加压氨浸法从低品位铅冰铜中浸出铜锌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金婷 秦庆伟 +4 位作者 汤海波 陈荣升 曾素琴 徐文俊 王明细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12,共5页
研究了采用NH3·H2O-(NH4)2CO3体系从低品位铅冰铜中加压氨浸分离铜锌,考察了氨水浓度、氧气压力、搅拌速度、碳酸铵浓度、温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和浸出时间对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3.5 mol/L、氧气压力0.8 MPa、搅... 研究了采用NH3·H2O-(NH4)2CO3体系从低品位铅冰铜中加压氨浸分离铜锌,考察了氨水浓度、氧气压力、搅拌速度、碳酸铵浓度、温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和浸出时间对金属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3.5 mol/L、氧气压力0.8 MPa、搅拌速度800 r/min、碳酸铵浓度1.5 mol/L、温度100℃、液固体积质量比6/1条件下浸出4 h,铜、锌浸出率分别为81.99%和70.20%,而铁、铅浸出率仅4.11%和1.78%,铜、锌得到选择性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铅冰铜 氧压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铅冰铜硫酸氧化浸出动力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金婷 秦庆伟 +4 位作者 陈荣升 汤海波 曾素琴 徐文俊 王明细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23,共7页
采用H_(2)SO_(4)-H_(2)O_(2)体系对低品位铅冰铜进行了氧化浸出研究,利用ICP、XRF、粒度分析、XRD和SEM-EDS等手段对铅冰铜进行了物质组成研究,并分析了浸出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初始硫酸浓度210 g/L、浸出温度70℃、搅拌速度400 r/... 采用H_(2)SO_(4)-H_(2)O_(2)体系对低品位铅冰铜进行了氧化浸出研究,利用ICP、XRF、粒度分析、XRD和SEM-EDS等手段对铅冰铜进行了物质组成研究,并分析了浸出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初始硫酸浓度210 g/L、浸出温度70℃、搅拌速度400 r/min、过氧化氢与铅冰铜的质量比5、浸出时间180 min和液固比11的条件下,铜浸出率可达90.69%。动力学分析表明,低品位铅冰铜的硫酸氧化浸出过程符合未反应收缩核模型,反应活化能为9.67 kJ/mol,浸出过程受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铅冰铜 硫酸 氧化浸出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铜尾渣提取重介质产品的特性及矿物学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明细 陈荣升 +2 位作者 罗立群 李国栋 李儒仁 《中国矿业》 2021年第11期109-114,共6页
资源绿色开发和冶炼废渣的高效利用已成为战略技术的需求。本文结合炼铜尾渣的矿物学性质和重介质选矿的现实需求,采用分级-磁选-浓缩脱泥流程获得炼铜尾渣重介质产品,采用化学分析、XRD、SEM和EDS等手段,研究了其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及... 资源绿色开发和冶炼废渣的高效利用已成为战略技术的需求。本文结合炼铜尾渣的矿物学性质和重介质选矿的现实需求,采用分级-磁选-浓缩脱泥流程获得炼铜尾渣重介质产品,采用化学分析、XRD、SEM和EDS等手段,研究了其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及残余铅锌杂质的矿物学特征,探讨了炼铜尾渣重介质产品应用的环境影响。研究表明,重介质产品密度为4.42 t/m^(3),铁(TFe)含量为56.57%,SiO_(2)含量为23.49%,少量Pb、Zn、Cu等金属杂质;主要矿物为磁铁矿、铁橄榄石、铅铁硅质玻璃体和石英,含量达99.41%。因磁铁矿和铁橄榄石的嵌布粒度较细,解离度低,磁性物含量可达95.4%,便于回收使用;残余铅锌铜重金属元素溶出率很低、环境影响风险较小。研究结果为炼铜尾渣的资源化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铜尾渣 重介质 提取 矿物学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铜冶炼烟尘中氧压浸出有价金属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冬冬 秦庆伟 +4 位作者 陈荣升 汤海波 曾素琴 徐文俊 王明细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8-501,508,共5页
研究了用硫酸体系从铜冶炼烟尘中氧压浸出有价金属Cu、Zn、In,考察了氧分压、温度、反应时间、初始酸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和搅拌速度对Cu、Zn、In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分压0.8 MPa、温度130℃、反应时间2 h、初始硫酸质量浓度120 ... 研究了用硫酸体系从铜冶炼烟尘中氧压浸出有价金属Cu、Zn、In,考察了氧分压、温度、反应时间、初始酸度、液固体积质量比和搅拌速度对Cu、Zn、In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氧分压0.8 MPa、温度130℃、反应时间2 h、初始硫酸质量浓度120 g/L、液固体积质量比5/1、搅拌速度500 r/min条件下,Cu、Zn和In浸出率分别为96.35%、98.38%和92.40%,有价金属浸出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冶炼 烟尘 有价金属 氧压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硫酸化焙烧—水浸工艺从铜烟灰氧压酸浸渣中浸出铟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荣升 龙伟 +1 位作者 杨建广 徐文俊 《湿法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6-132,共7页
研究了采用硫酸化焙烧—水浸工艺从铜烟灰氧压酸浸渣中浸出铟,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焙烧酸料体积质量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水浸固液质量体积比、水浸温度、水浸时间对铟、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铜烟灰氧压酸浸渣,在酸料体... 研究了采用硫酸化焙烧—水浸工艺从铜烟灰氧压酸浸渣中浸出铟,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焙烧酸料体积质量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水浸固液质量体积比、水浸温度、水浸时间对铟、铁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铜烟灰氧压酸浸渣,在酸料体积质量比1 mL/7.5 g、温度450℃、焙烧时间0.5 h条件下焙烧,然后在固液质量体积比1 g/1.5 mL、60℃下水浸1.0 h,铟、铁浸出率分别为83.95%和54.58%,渣中铟质量分数降至0.01%。循环试验结果表明:铟综合浸出率大于80%,渣中铟质量分数低于0.01%,浸出液中铟和铁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91.11 mg/L和51.11 g/L,所得溶液中的铟可以通过萃取工艺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压酸浸渣 铜烟灰 硫酸化焙烧 水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炼铜烟灰加压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荣升 谌宏海 +3 位作者 王细军 李亚杰 廖诗佳 李杰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4-126,共3页
为利用炼铜烟灰中的有价金属,采用加压浸出法浸出铜冶炼烟灰中的铜和锌,考察了温度、压力、始酸浓度、浸出时间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浸出条件为:温度160℃、压力1.2 MPa、始酸浓度130 g/L、浸出时间3 h,该条件下铜、锌... 为利用炼铜烟灰中的有价金属,采用加压浸出法浸出铜冶炼烟灰中的铜和锌,考察了温度、压力、始酸浓度、浸出时间对浸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浸出条件为:温度160℃、压力1.2 MPa、始酸浓度130 g/L、浸出时间3 h,该条件下铜、锌浸出率分别为98.9%和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铜烟灰 加压浸出 浸出率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