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土地利用碳密度的丹江口库区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1
作者 姚佳吟 李楠鑫 邓紫浠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41-44,48,共5页
通过校正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碳密度,基于2022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研究土地利用碳密度对丹江口库区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二者占比达90%以上;林地主要分布在库... 通过校正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碳密度,基于2022年土地利用数据,运用InVEST模型,研究土地利用碳密度对丹江口库区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二者占比达90%以上;林地主要分布在库区北部、中西部和南部的山地丘陵区,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及库区内的河谷地带。库区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密度存在差异,土壤有机质碳密度对各类用地的总碳密度贡献最为显著;在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下,2022年林地的总碳密度最高,为119.80 t/hm^(2),远超其他地类。2022年丹江口库区的总碳储量为1.79×10^(8)t,其中林地和耕地是丹江口库区最为重要的碳库,二者碳储量总占比达99.45%。受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及其碳密度的影响,碳储量主要呈现近水低、远水高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密度 碳储量 空间分布特征 土地利用类型 InVEST模型 丹江口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康县“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生物多样性主流化评估
2
作者 刘少林 汪正祥 +1 位作者 李亭亭 胡鹏 《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促进保康县各部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建设,构建评估体系,对保康县“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认为,保康县“十四五”规划较“十三五”规划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程度显著提升,评估分数由58分上升到84分... 为促进保康县各部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建设,构建评估体系,对保康县“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认为,保康县“十四五”规划较“十三五”规划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程度显著提升,评估分数由58分上升到84分;提升之处包括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跨区域跨部门协调合作与交流、生物多样性立法或执法、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技支撑、有害生物防治、外来物种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以及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十四五”规划中部分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标仍需加强,包括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机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社区共管、生态补偿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和生物多样性资金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主流化 “十三五”规划 “十四五”规划 评估指标体系 保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垄覆膜对丹江口库区土壤净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于兴修 王伟 +4 位作者 胡砚霞 汉强 徐苗苗 任瑞 张家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77-284,共8页
以丹江口库区五龙池小流域玉米黄棕壤为例,利用原位矿化试验,通过与横垄无覆膜土壤比较,研究横垄覆膜对土壤净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中期和拔节期前期,横垄覆膜土壤净氮矿化量与无覆膜土壤相比分别降低7.8%~57.0%和2.2%~52.8%... 以丹江口库区五龙池小流域玉米黄棕壤为例,利用原位矿化试验,通过与横垄无覆膜土壤比较,研究横垄覆膜对土壤净氮矿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苗期中期和拔节期前期,横垄覆膜土壤净氮矿化量与无覆膜土壤相比分别降低7.8%~57.0%和2.2%~52.8%;玉米拔节期后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横垄覆膜土壤净氮矿化量比无覆膜土壤分别提高352.9%~703.3%,52.5%~311.0%和15.2%~334.8%。横垄覆膜土壤净氮矿化量在玉米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与土壤含水量、温度和全氮间均存在较强度关联关系(0.6<灰色关联度≤0.8)。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横垄覆膜土壤净氮矿化量在玉米苗期与土壤温度间呈最优线性关系(F=7.205,P=0.023);在玉米拔节期与土壤含水量和温度间呈最优线性关系(F=36.861,P=0.001);在玉米成熟期与土壤含水量间呈最优线性关系(F=42.438,P=0.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垄覆膜 土壤净氮矿化 树脂芯培养法 丹江口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敏感性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方正 于兴修 +4 位作者 胡砚霞 李明蔚 程思 王星峰 肖娟花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99-1009,共11页
土壤侵蚀是丹江口库区主要的生态问题之一,明确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敏感性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入认识丹江口库区的土壤侵蚀机理,也可为保护库区水环境提供依据。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结合丹江口市多山、地形破碎的地形特... 土壤侵蚀是丹江口库区主要的生态问题之一,明确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敏感性的时空变化特征有助于深入认识丹江口库区的土壤侵蚀机理,也可为保护库区水环境提供依据。基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结合丹江口市多山、地形破碎的地形特征,选择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地形起伏度、植被覆盖度、沟壑密度5个因子构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体系,借助ArcGIS 10.2平台,综合评价2012—2017年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敏感性,并分析研究区在不同下垫面要素下土壤侵蚀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敏感性整体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态势,主要表现为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高度及以上敏感区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53%;5年间丹江口市中度敏感、轻度敏感、不敏感区面积呈增加趋势,高度敏感和极敏感区面积呈下降趋势;疏林地和未利用地是研究区高敏感性土地利用类型;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随坡度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研究成果可为丹江口市土壤侵蚀机理研究和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市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 土壤侵蚀敏感性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评数据的武汉市餐饮发展水平空间差异 被引量:8
5
作者 杜晓初 李中元 陈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89-1397,共9页
基于网络点评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武汉市主城区餐饮行业聚集特征以及餐饮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①武汉市餐饮类型丰富,同时也保持较明显的地方特色,不同类型餐饮人均消费... 基于网络点评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分析武汉市主城区餐饮行业聚集特征以及餐饮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如下:①武汉市餐饮类型丰富,同时也保持较明显的地方特色,不同类型餐饮人均消费差异明显;②顾客对武汉餐饮口味、环境和服务3种评分总体得分较好,对这3个方面的服务满意程度排序为口味>服务>环境,3种评分与人均消费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③三环内餐厅高密度分布区主要沿轨道交通线分布,并与各商圈高度相关,餐饮满意度评价的3种评分都存在显著的聚集;④3种评分热点分布区大多保持一致,且3种评分的热点数较为均衡,主要分布在传统商业与住宅混合区以及重要商业设施及其周边;⑤3种评分冷点区的分布有一致也有不一致,冷点数有明显差异,主要分布在火车站、医院和学校周边以及老旧和偏远小区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评数据 餐饮发展水平 武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明蔚 马方正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23期92-96,136,共6页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区,其土地利用变化对丹江口水库水质有重要影响。基于丹江口市2007、2012、2017年遥感影像,人机交互解译获取3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0~1 km、>1~13 km、>13~36 km缓冲区,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综合分...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区,其土地利用变化对丹江口水库水质有重要影响。基于丹江口市2007、2012、2017年遥感影像,人机交互解译获取3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0~1 km、>1~13 km、>13~36 km缓冲区,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综合分析2007—2017年丹江口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农地为主,土地利用变化速度2012—2017年大于2007—2012年;土地利用变化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1~13 km缓冲区、0~1 km缓冲区、>13~36 km缓冲区;农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2)土地利用类型转移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1~13 km缓冲区、0~1 km缓冲区、>13~36 km缓冲区,0~1 km缓冲区内,主要是农地转变为林地、草地和水域;>1~13 km缓冲区内,农地、林地和草地相互转变,建设用地持续增加;>13~36 km缓冲区内,主要是农地、林地和草地的转变。(3)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是>1~13 km缓冲区、0~1 km缓冲区、>13~36 km缓冲区;0~1 km缓冲区土地利用程度降低,土地开发利用减弱;>1~13 km缓冲区处于土地利用发展期,土地开发利用逐渐增大;>13~36 km缓冲区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变化特征 丹江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