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资源化利用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真明 何昀 +1 位作者 江珊 朱书景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8期138-143,共6页
膜浓缩液是一种富集污染物、重金属的高盐有机废水,其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固化与稳定化处理技术用于处理膜浓缩液具有低成本、易操作、无二次污染的优势。以成都某生活垃圾填埋场膜浓缩液为处理对象,探究了粉煤灰-矿渣-钢渣基胶凝... 膜浓缩液是一种富集污染物、重金属的高盐有机废水,其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固化与稳定化处理技术用于处理膜浓缩液具有低成本、易操作、无二次污染的优势。以成都某生活垃圾填埋场膜浓缩液为处理对象,探究了粉煤灰-矿渣-钢渣基胶凝材料中不同n(SiO_(2)/Al_(2)O_(3))值对抗压强度的影响,得出3组分别以粉煤灰、矿渣、钢渣为主要成分的固化配比方案。且当发泡剂掺量为9%,样品具有良好的孔隙率,在中低频段表现出较好的吸声性能;且对重金属离子及污染物有优异的固定能力;微观分析表明,3组多孔吸声材料形成了致密良好的网络状结构,能有效固化膜浓缩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浓缩液 多孔吸声材料 抗压强度 吸声性能 污染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2022年水动力及营养盐时空分布规律模拟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谭皓月 曹慧群 +4 位作者 卢士强 周诗怡 李晓萌 燕爱玲 黄静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为系统探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动力和营养盐的时空分布规律,本文综合考虑了风场、海表通量、入海径流、潮汐以及河口漫滩效应等因素,构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水动力水环境数学模型,分析了区域内水动力特征、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以及二者... 为系统探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动力和营养盐的时空分布规律,本文综合考虑了风场、海表通量、入海径流、潮汐以及河口漫滩效应等因素,构建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水动力水环境数学模型,分析了区域内水动力特征、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以及二者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长江口南支和杭州湾流速相对较小,在0.8 m/s以下,舟山岛北部岛屿间狭窄地带的流速较大,在1.5 m/s以上。②长江口DIN和PO_(4)^(3-)浓度低于杭州湾地区,除杭州湾丰、平水期DIN浓度略高于枯水期,整体上氮磷营养盐分布较为稳定。③杭州湾水质显著差于长江口地区,长江口水质基本维持在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Ⅳ类及以上,杭州湾水质全年维持在劣Ⅳ类。④长江口近海DIN和PO_(4)^(3-)浓度主要受长江干流氮磷输入的控制,与径流量关系相对较小;杭州湾则同时受钱塘江氮磷输入和径流量变化的显著影响。研究显示,长江口水质普遍优于杭州湾,长江口和杭州湾的氮磷浓度主要受河流氮磷输入的影响,且受地形的差异化影响对入海径流量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响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水动力 氮磷营养盐 水环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及资源开发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柳 汪正祥 +3 位作者 雷耘 方元平 满金山 彭宗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5-669,共5页
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分析方法对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科的地理区系分析表明,热带、亚热带成分高达58.3%,占主导地位。属的地理区系分析也表明了类似的趋势。种的地理区系分析表明,除了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有较高... 运用植物区系地理分析方法对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特征进行研究。科的地理区系分析表明,热带、亚热带成分高达58.3%,占主导地位。属的地理区系分析也表明了类似的趋势。种的地理区系分析表明,除了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有较高比例外,温带分布的种也具有较高的比例,占非世界广布种的1.2%。特别是世界温带分布的种占较高比例,达24.2%,这反映了温带成分的重要地位。七姊妹山蕨类植物资源丰富,可区分为药用、观赏、食用、指示类植物等几大类。各种蕨类植物资源显示了广阔的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蕨类植物 区系地理 资源 七姊妹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朝 朱明栋 +2 位作者 李翠菊 苗东丽 严圣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9-44,共6页
研究目的:根据湖北省耕地变化特征分析其驱动力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模糊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近50年湖北耕地数量总体递减快,且以旱地减少居多;(2)湖北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比... 研究目的:根据湖北省耕地变化特征分析其驱动力因素。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模糊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近50年湖北耕地数量总体递减快,且以旱地减少居多;(2)湖北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明显,表现为经济发达地区比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失严重,平原地区比丘陵地区减少量大;(3)根据湖北耕地变化的驱动因素和驱动力指数模型值将影响湖北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分为四类空间区域:最优经济福利-生态安全驱动区、最优经济福利-粮食安全驱动区、粮食安全-生存型经济福利驱动区、生存型经济福利-生态安全驱动区。研究结论:采用模糊综合方法可以科学的进行区域耕地变化驱动力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耕地变化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综合分析法的湖北省城市规模效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力民 刘苏衡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S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灰色关联综合分析法 湖北 城市经济 规模效益 产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矿山废弃地受损生态环境的恢复探讨——以唐山石灰石矿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唐伟 韩菲 《绿色科技》 2013年第8期199-200,205,共3页
指出了矿山开采对我国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介绍了目前矿山环境的基本现状,探讨了有关矿山修复及恢复的技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矿山治理的对策与建议,以实例——唐山的石灰石矿探讨了具体的恢复措施及对策,对于矿业生产中一些受到... 指出了矿山开采对我国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介绍了目前矿山环境的基本现状,探讨了有关矿山修复及恢复的技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矿山治理的对策与建议,以实例——唐山的石灰石矿探讨了具体的恢复措施及对策,对于矿业生产中一些受到环境损坏的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生态环境 恢复 唐山石灰石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钙改性纳滤膜有效去除饮用水中PFASs
7
作者 储恬然 侯大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62-772,共11页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愈多的新污染物(ECs)被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其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种特殊的人工合成物,因具有极强的稳定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对人体和生态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对此,通过在水相中引入氯化钙(CaCl_(2)),...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愈多的新污染物(ECs)被排放到自然水体中。其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是一种特殊的人工合成物,因具有极强的稳定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对人体和生态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对此,通过在水相中引入氯化钙(CaCl_(2)),利用Ca^(2+)与酰氯单体间的络合作用,内部调节界面聚合(IP)反应,成功制备了更薄、更粗糙、更亲水、截留分子量更小的荷负电氯化钙改性纳滤膜(CaCl_(2)⁃TFC)。分析CaCl_(2)质量分数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CaCl_(2)⁃TFC膜纯水通量高达101.86 L·m^(-2)·h^(-1),相比改性前提升近3.28倍,且能截留95.61%的Na_(2)SO_(4),克服了薄膜复合(TFC)纳滤膜的权衡效应,并对全氟己酸(PFHxA)和全氟己烷磺酸(PFHxS)表现出95.78%和90.92%的截留率。研究提出了一种简易环保、低成本的TFC纳滤膜制作方式,并将其应用于PFASs的处理中,为纳滤膜在饮用水安全保护领域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安全 纳滤膜 薄膜复合 PFASs 权衡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标本信息的统计与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岚 雷耘 +1 位作者 汪正祥 张海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4-289,298,共7页
为了解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标本的概况,查阅了相关植物标本馆内的标本,并分别从标本种类、标本采集地、采集年代及馆藏地4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查阅到湖北珍稀濒危植物的标本共有62种,包括在湖北栽培的3种2 546号3 394份;所查阅到... 为了解湖北省珍稀濒危植物标本的概况,查阅了相关植物标本馆内的标本,并分别从标本种类、标本采集地、采集年代及馆藏地4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查阅到湖北珍稀濒危植物的标本共有62种,包括在湖北栽培的3种2 546号3 394份;所查阅到的标本中,水杉(Metasequoiaglyptostroboides)的标本数量最多(135号),占总标本号数的5.30%;在利川采集的标本最多(499号),占总标本号数的21.83%;50年代采集到的标本数量最多(606号),占总标本号数的27.07%;存放在武汉植物所标本馆的数量最多(714号),占总标本号数的27.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濒危植物 湖北省 植物标本 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旱莲子草在遮光环境下的生理生态参数响应模式和遮光防治阈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旬 王玲 +4 位作者 FAISAL Hayat 郭佳琦 黄佳乐 陈俊辰 李兆华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42-1848,共7页
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在我国40°N以南省份大规模扩散的一种恶性杂草。光照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选取5种遮光网(平均遮光率分别为51.0%、64.3%、69.7%、81.8%和88.3%)对喜旱莲子草... 外来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在我国40°N以南省份大规模扩散的一种恶性杂草。光照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选取5种遮光网(平均遮光率分别为51.0%、64.3%、69.7%、81.8%和88.3%)对喜旱莲子草进行遮光处理,通过研究喜旱莲子草的生理生态参数在不同遮光率下的响应模式,探索该入侵物种的遮光防控阈值。结果表明:1)喜旱莲子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随遮光率增加呈线性下降模式,且以地下生物量的下降更为明显。2)喜旱莲子草的形态参数(分枝数、长分枝占比、叶片数、叶片厚度和叶面积)对遮光具有极高的表型可塑性(均值为0.66),且表型可塑性指数越高,遮光对该参数的降低效果越大。3)当遮光率在61.9%~66.7%后,可将喜旱莲子草的地下生物量和分枝数降低一半以上,随遮光率进一步升高,对叶面积增大和相对叶绿素含量升高的促进作用也会受到抑制,进而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这些喜旱莲子草生长、形态性状和叶绿素含量参数的变化表明,遮光率在61.9%~66.7%可有效降低其繁殖扩散能力。因此,在入侵植物防治中,可以参考此遮光率作为喜旱莲子草的遮光防治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恶性杂草 防治 遮光率 形态参数 可塑性指数 遮光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现代有轨电车建设的环境影响分析——以沈阳有轨电车建设项目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易雨晟 王克琴 谢凯 《绿色科技》 2015年第1期205-208,共4页
指出了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和汽车数量不断增多,公共交通体系急需升级,轨道交通成为城市公交系统发展方向之一。以沈阳有轨电车项目为例进行了分析,根据典型路段预测了结果:在有轨电车最高运行时速情况下,距轨道中心线20m处,大部... 指出了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和汽车数量不断增多,公共交通体系急需升级,轨道交通成为城市公交系统发展方向之一。以沈阳有轨电车项目为例进行了分析,根据典型路段预测了结果:在有轨电车最高运行时速情况下,距轨道中心线20m处,大部分路段均能满足2类功能区噪声标准要求,个别路段超标原因是本底噪声较大。有轨电车项目对噪声增加的贡献值较小,不会对噪声敏感点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轨电车 环境影响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中村”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红妍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6期125-126,共2页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城中村"给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带来了新的问题。笔者从"城中村"的定义入手...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和文化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城中村"给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均带来了新的问题。笔者从"城中村"的定义入手,分析"城中村"土地利用的现状,指出了"城中村"土地利用及管理中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城中村"土地问题的一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中村 土地利用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十堰地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12
作者 赵菊花 雷耘 汪正祥 《湖北林业科技》 2010年第1期5-8,共4页
笔者统计分析了湖北省十堰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本区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2科836属2652种,地理成分复杂。分析表明:本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同时具有较多的热带成分,表现出过渡性的特点;本区系中国特有属较多,珍稀濒... 笔者统计分析了湖北省十堰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本区物种多样性较为丰富,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62科836属2652种,地理成分复杂。分析表明:本区系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同时具有较多的热带成分,表现出过渡性的特点;本区系中国特有属较多,珍稀濒危植物丰富。与湖北省的神农架、七姊妹山和陕西省太白山3个邻近的植物区系相比,与神农架植物区系的相似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区系 种子植物 十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经济生产能力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湖北省汉川市为例
13
作者 王丰 潘奕 《农业与技术》 2008年第1期132-135,共4页
土地经济生产能力的评价是土地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研究的基础之一,也是实施土地可持续发展依据的热点问题。以湖北省汉川市为例,在分析其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Miami Model和土地单位面积产值的标准化值的计算,对汉川市各类土... 土地经济生产能力的评价是土地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研究的基础之一,也是实施土地可持续发展依据的热点问题。以湖北省汉川市为例,在分析其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运用Miami Model和土地单位面积产值的标准化值的计算,对汉川市各类土地的经济生产能力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标体系 经济生产能力 汉川市 土地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子河邓州段纳污能力核算及污染防治思路研究
14
作者 贺笙哲 林晶晶 +4 位作者 黄小龙 张朦 赵晏慧 颜美霞 陈玺帆 《环境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38-44,共7页
调查入河污染负荷并核算河流纳污能力,对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基于控制断面水质达标要求建立“水质评价-入河污染负荷计算-纳污能力核算-断面达标评估”技术体系,对排子河邓州段水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思... 调查入河污染负荷并核算河流纳污能力,对于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文章基于控制断面水质达标要求建立“水质评价-入河污染负荷计算-纳污能力核算-断面达标评估”技术体系,对排子河邓州段水环境现状及污染防治思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20年排子河邓州市断面水质能够达到“十四五”水质考核目标,主要定类因子为NH_(3)-N、TP。2020年COD、NH_(3)-N、TP入河污染负荷分别为1022.73、43.13和22.89 t/a,主要污染源为畜禽养殖污染、农业种植污染和乡镇生活污染,污染源主要分布在陶营镇、都司镇及林扒镇。当水质目标为地表水Ⅳ类时,研究河段COD、NH_(3)-N、TP的纳污能力分别为1750.58、113.04和23.03 t/a,能够承载其入河污染负荷,但仍存在TP、NH_(3)-N超标的风险;当未来水质目标提升至地表水Ⅲ类时,河段TP、COD纳污能力不足,需削减入河污染负荷比例分别为43.38%和31.41%。建议从减排、增流、加强监管三方面入手构建水污染防治体系,进一步提高排子河邓州段水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河污染负荷 纳污能力 数值模拟 水污染防治 排子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浓度对太湖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群体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0
15
作者 许慧萍 杨桂军 +4 位作者 周健 秦伯强 张光生 邹华 胡细全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3-220,共8页
大量微囊藻群体的形成和聚集是微囊藻水华形成的重要条件.氮、磷浓度是影响微囊藻群体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讨氮、磷浓度对微囊藻群体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太湖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之一的水华微囊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氮、磷浓度... 大量微囊藻群体的形成和聚集是微囊藻水华形成的重要条件.氮、磷浓度是影响微囊藻群体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讨氮、磷浓度对微囊藻群体生长的影响,本研究以太湖微囊藻水华优势种之一的水华微囊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氮、磷浓度对水华微囊藻群体生长的影响研究.以近几年太湖微囊藻水华暴发最严重的梅梁湾氮磷比的平均值作参考,氮、磷浓度设置为5个水平组,依次是T1(TN=0.1 mg/L,TP=0.005 mg/L)、T2(TN=1 mg/L,TP=0.05 mg/L)、T3(TN=10 mg/L,TP=0.5 mg/L)、T4(TN=100 mg/L,TP=5 mg/L)和T5(TN=250 mg/L,TP=5.44 mg/L)(BG-11培养基中氮、磷的浓度).结果显示,T1、T2、T3和T4 4组微囊藻群体均增大,且都发现有大于100个细胞的群体形成,群体大小分别为151、217、437和160 cells,而T5组微囊藻群体实验初期增大,实验后期变小,T5整个实验期间未发现有大于100个细胞的群体形成.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低的氮、磷浓度有利于水华微囊藻群体的生长,而过高的氮、磷浓度则会抑制微囊藻群体生长.本研究结果也表明目前太湖氮、磷浓度有利于水华微囊藻群体的生长,从而有利于微囊藻水华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华微囊藻 群体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流域陆地生态系统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15
16
作者 袁喆 喻志强 +4 位作者 冯兆洋 许继军 尹军 鄢波 雷恒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15,共9页
为辨识长江流域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根据长江流域2000—2015年MODIS 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研究长江流域及主要陆地生态系统NDVI和水热条... 为辨识长江流域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根据长江流域2000—2015年MODIS NDVI(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资料和气象资料,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技术研究长江流域及主要陆地生态系统NDVI和水热条件的年际变化及相关性特征。结果表明:①近16 a来,全流域及主要生态系统NDVI均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农田、森林、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NDVI增长率较大;②降水量整体略微增加,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积温(≥10℃)增加明显,且在空间上普遍呈现出增加的趋势;③受气候条件和生态系统类型差异性的影响,不同水热条件分区上NDVI与降水量和积温(≥10℃)的相关性有所差别,但整体而言,由于长江流域水量相对丰沛,降水量并不是长江流域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子,降水量与NDVI相关性并不显著,但对于森林、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而言,植被NDVI与积温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热量条件是长江流域植被生长的限制性因子。研究成果可为长江流域主要陆地生态系统变化的监测和预测提供一定的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生态系统 NDVI 时空变化特征 水热条件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秀霞 温欣欣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1,共5页
引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度概念,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综合水平与城市化综合水平协调度测度模型,以吉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近10年来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与城市... 引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度概念,建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综合水平与城市化综合水平协调度测度模型,以吉林省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近10年来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水平与城市化从不协调转变为协调,协调度界于Ⅰ类~Ⅵ类之间,说明两者之间协调度存在着波动性。1997~2002年,吉林省在特殊历史背景和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使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拉力减弱,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错位,为不协调时期;2003年以后,政府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协调关系的加强,使得协调度从2002年的Ⅵ类失调型转变为Ⅰ类协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城市化 协调发展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花芽分化期结果和未结果树矿质元素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 被引量:12
18
作者 刘俊松 张上隆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2,共7页
用石蜡切片法确定温州蜜柑花芽形态分化集中在3月初到4月中旬,同时用H2SO4—H2O2法分析了8年生和2年生树体秋春季叶片和茎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结果树茎叶钾含量最高,氮次之,磷和钙较低,花芽分化初期,氮和钾含量均有峰值.未结果树氮... 用石蜡切片法确定温州蜜柑花芽形态分化集中在3月初到4月中旬,同时用H2SO4—H2O2法分析了8年生和2年生树体秋春季叶片和茎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结果树茎叶钾含量最高,氮次之,磷和钙较低,花芽分化初期,氮和钾含量均有峰值.未结果树氮峰值较低,钾较高,且峰值时间较迟.用80%乙醇加热法和蒽酮硫酸比色法分析了醇溶性糖,淀粉和全糖含量,结果表明:结果树醇溶性糖含量花芽形态分化前积累其后下降,淀粉含量秋冬和早春较低,花萼原基后上升,总糖含量花芽形态分化前同醇溶性糖相似,形态分化期波动大.未结果树碳水化合物平均含量比结果树高,C/N比值比结果树高41.3%~6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矿质元素 碳水化合物 花芽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障碍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威 李娟文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6-58,共3页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湖泊水体的水质恶化,文章分析了城市污水的大量注入和湖泊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主因;提出了加快东湖截污与城市污水治理的工程建设、从单纯的点源治理转向综合治理、重新开启通江调节闸门恢复通... 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是湖泊水体的水质恶化,文章分析了城市污水的大量注入和湖泊水动力条件的改变是主因;提出了加快东湖截污与城市污水治理的工程建设、从单纯的点源治理转向综合治理、重新开启通江调节闸门恢复通江湖泊功能、实施环湖绿色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风景名胜区 城市 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雨减少对红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化学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晖 王健 +2 位作者 杨予静 陈琳 刘世荣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111,共10页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格局改变下,通过研究穿透雨减少(减雨)对南亚热带红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化学组分的影响,为准确预测气候变化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潜在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在广西友谊关森... 【目的】在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降水格局改变下,通过研究穿透雨减少(减雨)对南亚热带红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化学组分的影响,为准确预测气候变化对人工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潜在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在广西友谊关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29年生红椎人工林内随机布设了3个减雨处理样地和3个对照样地,每个样地面积为20 m×20 m。减雨处理第6年,分别测定了干季(3月)和湿季(7月)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化学组成、凋落物总量及其组分、细根生物量、土壤微生物量及功能基因丰度,分析了减雨对红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化学稳定性的影响和主导因素。【结果】(1)减雨显著降低了干季土壤含水量和干、湿季细根生物量,而减雨对干、湿季的凋落物总量、凋落物各组分和土壤微生物量无显著影响。(2)干季,减雨显著降低了土壤烷基碳比例和烷基碳/氧烷基碳的值,但显著增加了土壤芳香碳比例和芳香碳/烷基碳的值;湿季,减雨对土壤有机碳及其化学组分均无显著影响。(3)凋落物量对土壤有机碳化学组分的改变起主要作用。【结论】经过6年的减雨处理,虽然土壤有机碳含量没有明显改变,但是在干季显著降低了稳定性高的土壤烷基碳比例,并提高了土壤有机碳芳香化程度。因此,南亚热带地区未来降水减少情境有可能降低红椎人工林的土壤有机碳的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雨减少 土壤有机碳 有机碳组分 南亚热带 人工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