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的愿景、逻辑与路径——湖北大学博士生导师马勇教授访谈 被引量:8
1
作者 马勇 张梦 余楚凤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7,共5页
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目前,乡村发展仍然存在生态环保意识不够、经费不足、技术不发达、工作思路不明确等问题。马勇教授对乡村振兴提... 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要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目前,乡村发展仍然存在生态环保意识不够、经费不足、技术不发达、工作思路不明确等问题。马勇教授对乡村振兴提出了见解,认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也是美好愿景和最终目标。乡村振兴必须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意识观念问题、转变产业形态、联动各方力量、立足我国乡村现状,深度剖析乡村绿色发展三维价值体系,从价值诉求角度明确乡村振兴要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并从生态制度,产业发展、生活风尚三个角度深入阐述了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旅游生态效率的一个综述 被引量:45
2
作者 刘军 马勇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7-56,共10页
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使得旅游可持续发展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从旅游生态效率视角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文献还不多见。文章通过梳理生态效率概念的提出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生态效率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有效... 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使得旅游可持续发展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从旅游生态效率视角探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文献还不多见。文章通过梳理生态效率概念的提出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为生态效率是对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测度。在回顾旅游生态效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既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旅游生态效率的测度与评价;第二,旅游生态效率在目的地管理当中的应用。基于以上研究现状,文章从旅游生态效率的概念、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与研究时间段4个角度对既有成果进行了总结,并认为目前旅游生态效率研究的特征与趋势表现为4个方面:(1)旅游业碳排放估算对旅游生态效率的测度至关重要;(2)旅游生态效率测度方法较为单一;(3)旅游生态效率影响因素是目前研究的空白点;(4)数据包络法、随机前沿法等的应用将使旅游生态效率的研究更为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可持续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子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30
3
作者 马勇 童昀 +1 位作者 任洁 刘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99-1808,共10页
以长江经济带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时空格局,通过地理探测器筛选其主导驱动因子,基于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模型揭示主导驱动因子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①各年份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 以长江经济带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方法研究其时空格局,通过地理探测器筛选其主导驱动因子,基于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模型揭示主导驱动因子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①各年份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均呈显著空间正相关,但集聚程度逐年下降;②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空间分异格局基本稳定;③地理探测器剔除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和万人在校大学生数两个初选因子;④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驱动因子作用力由大到小依次为环境风险、人地压力、排放强度、信息化水平、经济水平、产业结构;⑤各驱动因子存在特征不同的空间异质性,为制定针对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 时空演变 驱动因子 地理探测器 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客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29
4
作者 刘军 岳梦婷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2-116,128,共6页
国家公园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试点之一,是实现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生态资本。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借助SPSS 22.0和AMOS 21.0对游客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相关性与结构性关系进行研究... 国家公园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试点之一,是实现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生态资本。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借助SPSS 22.0和AMOS 21.0对游客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相关性与结构性关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1)游客涉入中,"核心生活方式"和"风险性"维度对地方依恋和支付意愿的影响作用较低,验证结果不显著;(2)游客涉入中,"吸引力"和"自我表达"维度对地方依恋和支付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地方依恋对支付意愿的影响较小,验证结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依恋 游客涉入 支付意愿 武夷山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0—2014年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测度及其时空差异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军 马勇 +2 位作者 问鼎 童昀 任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8-508,共11页
利用中国省域的面板数据,使用超效率方法对中国2000—2014年区域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基于测度结果,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视角分析了区域生态效率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中国生态效率的改善以及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在传统的生态效率评... 利用中国省域的面板数据,使用超效率方法对中国2000—2014年区域生态效率进行了测度。基于测度结果,从时间与空间两个视角分析了区域生态效率产生差异的原因,为中国生态效率的改善以及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在传统的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中加入PM_(2.5)数据,使得生态效率测度的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引入Malmquist指数模型并将生态效率TFP进行分解,从时间尺度上分析中国生态效率产生差异的原因。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中国区域生态效率,从空间尺度上识别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的空间集聚特征。最后应用泰尔指数进一步分析生态效率产生差异的空间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6年,中国生态效率由0.769下降至0.570;2007—2014年,生态效率由0.573上升至0.920,呈现U型曲线。东中西部地区生态效率变化趋势也基本符合U型曲线,但生态效率达到最低值的年份有所差异。2000—2014年,内蒙古、广东、北京、上海年均生态效率位于前列,其值分别为1.002、0.993、0.833和0.804;宁夏、青海、贵州最低,生态效率分别为0.391、0.445和0.514。(2)从时间维度来看,中国生态效率TFP年均值为6.24%,主要由技术进步主导,技术进步年均达到7.50%。各区域中,内蒙古、北京、上海生态效率TFP最高,广西、湖南、宁夏最低。(3)从空间维度来看,2000—2014年,中国生态效率在大多数年份不存在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而Moran’s I散点图表明局部地区存在空间自相关。(4)中国区域生态效率空间差异总体上呈现缩小的趋势,泰尔指数由2000年的0.284 7下降至0.211 6。总差异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区域内差异,它占据总差异的62.85%~71.83%,而区域内的差异中,东部地区的贡献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MALMQUIST指数 泰尔指数 空间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网尺度下典型旅游城市生态服务价值估算和时空分异特征--以三亚为例 被引量:29
6
作者 马勇 凌旋 童昀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542-7554,共13页
以典型旅游城市三亚市为案例地,利用2006—2018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借助ENVI、ArcGIS平台定量识别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在1km×1km格网尺度下估算旅游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结合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 以典型旅游城市三亚市为案例地,利用2006—2018年4期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借助ENVI、ArcGIS平台定量识别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在1km×1km格网尺度下估算旅游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结合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及其与旅游地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2006—2018年间,三亚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由6.73×10^(9)元降至5.76×10^(9)元,累计减少9.78×10^(8)元;(2)空间格局上,三亚市呈“南低北高”空间分异格局,2006—2018年增值区域连片分布于崖州区、天涯区、吉阳区南部区域,且呈逐年减少趋势,减值区域集聚于天涯区东北部、海棠区;(3)空间集聚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截面各年份均呈显著空间正相关且相关性先降后增。高高集聚区位于天涯区北部区域,低低集聚区分布于沿海、海湾地区;(4)旅游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关联性较强。三亚市天涯区北部林地生态环境良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略有下降但绝对数值稳定,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主要来源;旅游发展较为迅速的三亚湾、崖州湾以及海棠湾,相对增值区域较多,但绝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显著,严重滞后于其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分异特征 典型旅游城市 格网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旅游业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旅游流动性视角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军 岳梦婷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7-48,共12页
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借鉴流体力学理论构建“旅游流动性”概念,对区域旅游流动性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其次,基于“自下而上”法,考虑区域能源结构的差异,引入修订后... 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先,借鉴流体力学理论构建“旅游流动性”概念,对区域旅游流动性进行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其次,基于“自下而上”法,考虑区域能源结构的差异,引入修订后的综合碳排放系数测算2000—2017年中国区域旅游业碳排放量,同时对旅游流动性与旅游业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最后,以旅游流动性为核心解释变量,基于IPAT模型选择旅游者人数、旅游者人均消费支出、区域技术水平以及航空客运量作为控制变量,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旅游业碳排放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中国区域旅游流动性整体水平持续提升,省际差距明显,其均值处于235~11695人km之间。旅游流动性的分布具备明显梯度特征,长期保持“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的空间格局,其高值区和中高值区逐步由东部的经济发达省区向西部及东北地区扩张演化。②中国区域旅游业碳排放量从4120.70万t增加至20365.59万t。旅游业碳排放和旅游流动性的马太效应明显,在空间上以京沪粤、甘青宁为核心呈现“高流动高排放”、“低流动低排放”的集聚特征。③中国区域旅游业碳排放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核心解释变量旅游流动性对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显著,具体表现为U型曲线关系;控制变量航空客运量、旅游者人数、旅游者人均消费支出的作用强度依次减小,上述变量分别增加1%将导致旅游业碳排放量各增加0.33%、0.27%和0.15%。区域技术水平对旅游业碳排放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业 碳排放 流动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者聚焦
8
作者 马勇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161,共1页
关键词 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国外生态环境服务付费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9
作者 刘军 杜宜璠 +1 位作者 岳梦婷 马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69-177,共9页
生态环境服务付费作为平衡地区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效方法受到广泛关注。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840篇文献进行分析,从阶段辨识和知识群组两方面对国外生态环境服务付费的涵义、机制构建、效益评估及效益... 生态环境服务付费作为平衡地区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效方法受到广泛关注。运用CiteSpace知识图谱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2840篇文献进行分析,从阶段辨识和知识群组两方面对国外生态环境服务付费的涵义、机制构建、效益评估及效益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研究发现:(1)国外生态环境服务付费研究的思想经历了从经济效益最大化向可持续发展导向的转变,但在其内涵及相关术语界定方面尚未形成统一观点;(2)在机制构建方面,国外研究从重视市场机制和经济激励转向了对非市场机制与公平性问题的探讨;(3)在效益评估方面,国外研究的关注点由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及社会综合效益转移;(4)制度差异与社区参与度是影响环境服务付费效益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服务付费 生态补偿 文献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