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纪录片《航拍中国4·湖北》的修辞美学与共情传播 被引量:1
1
作者 梁清梨 路俊卫 《新闻论坛》 2023年第5期87-90,共4页
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出品的《航拍中国4》纪录片作为整个系列的收官之作,继续延续前3期的惊喜和期待,描绘新时代大美中国的壮丽画卷。本文以湖北省为案例,浅析该片的修辞美学与共情传播艺术。《航拍中国4·湖北》作为一份“空中档... 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出品的《航拍中国4》纪录片作为整个系列的收官之作,继续延续前3期的惊喜和期待,描绘新时代大美中国的壮丽画卷。本文以湖北省为案例,浅析该片的修辞美学与共情传播艺术。《航拍中国4·湖北》作为一份“空中档案”,既具备叙事修辞和解说词修辞的美学观感,又结合景色刻画人文地理风光、借助人物感受烟火生活的触感,将情感与跨文化传播交织,展现共情传播的张力。该片把宏观展示与微观刻画相结合,向世界传达了湖北的风貌特色和文化意蕴,勾画出一幅精美绝伦、异彩纷呈的湖北人文地理景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拍中国 修辞美学 共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角落到平台:区域红色文化智能传播路径探究——以贵州“新愚公精神”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徐兰格 黄诗鑫 袁勋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2期26-29,共4页
当前我国不少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却囿于当地难以出圈,尚未充分释放其文化价值意蕴。智能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区域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社会向度、教育向度、技术向度等方面的发展契机。推进新背景下区域红色文化传播应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脉络... 当前我国不少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却囿于当地难以出圈,尚未充分释放其文化价值意蕴。智能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区域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社会向度、教育向度、技术向度等方面的发展契机。推进新背景下区域红色文化传播应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脉络,从人、物、场三重维度实现智能媒体与红色逻辑的交叉融合,增强文化影响力和渗透力,实现其从狭窄的“角落”走向智能媒体时代广阔的“平台”,有效释放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社会技术发展的相辅相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媒体 红色文化 人工智能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鸣鼓”以集结:论《先驱》的传播及其整合作用
3
作者 邓林 史慧娜 《传媒论坛》 2024年第17期32-34,共3页
《先驱》作为中共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报,是早期党和团组织重要的宣传武器。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对历史事件的回溯,在《先驱》的传播实践和对应的历史事件之间建立联系,以1922年至1923年间发生的社会主义论战、非基督教... 《先驱》作为中共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报,是早期党和团组织重要的宣传武器。通过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对历史事件的回溯,在《先驱》的传播实践和对应的历史事件之间建立联系,以1922年至1923年间发生的社会主义论战、非基督教运动和学生工人运动为例,尝试从三个层面说明《先驱》作为报刊媒介,在早期党和团组织领导下的社会政治活动中所发挥的整合作用:在与无政府主义的论战和对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潮的回应中所发挥的思想整合作用;在非基督教运动中发挥的以议程设置和情感互动为代表的行动整合作用;在学生工人运动中通过文本诉诸共同的阶级情感和身份,进而将松散个体凝聚为共同体的情感整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驱》 报刊媒介 传播 整合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通讯写作的流变特征——以历届“中国新闻奖”通讯类获奖作品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萱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5年第2期75-80,共6页
"中国新闻奖"历届通讯类获奖作品的流变分为初肇期、探索期、发展期与成熟期四个阶段,从初肇到成熟也是新时期通讯写作的总体流变特征,从新闻真实与文学虚构之间的矛盾到互联网时代下更为自如开放的写作视野构成了其演变规律。
关键词 新时期 通讯 写作 话语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话与共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众化传播研究——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举隅》 被引量:1
5
作者 贵圆梦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I0005-I0005,共1页
中华文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新时代国内外形势,以对话与共情的方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播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不仅能让国人,也可以让世界更加全面、客... 中华文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源泉,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新时代国内外形势,以对话与共情的方式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化传播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不仅能让国人,也可以让世界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中华文明,感受中华文明的创造力、包容性和进步性。由吉峰著、九州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举隅》一书,基于“对话与共情”的视角,着眼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包装”和当代呈现方式,对儒、释、道等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和情感内涵进行深入剖析和高度提炼,致力于拓宽文化传播路径,培养文化主体意识,更有温度地提高国人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主体意识 文化自信 九州出版社 传播路径 情感内涵 共情 大众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媒介融合环境下如何做好民生新闻 被引量:5
6
作者 文雅 《传媒论坛》 2021年第2期24-25,共2页
我国民生新闻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国家背景,也预示着民生新闻赖以生存的条件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媒介融合环境给民生新闻的发展带来优势包括新闻信源丰富化和新闻传播方式多样化,与此同时民... 我国民生新闻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国家背景,也预示着民生新闻赖以生存的条件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全面到来,媒介融合环境给民生新闻的发展带来优势包括新闻信源丰富化和新闻传播方式多样化,与此同时民生新闻在新闻内容吸引力和传播时效性上也面临着挑战。面对新的媒介环境,本文提出要提高民生新闻质量,强化节目的精品化意识;多元融媒拓宽传播渠道,强化服务意识;重视采编队伍建设,尝试制播分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新闻 媒介融合 新媒体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传播的符号建构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博文 《新闻论坛》 2018年第2期95-96,共2页
本文运用符号学相关理论,以王石代言的JEEP大切诺基的视频广告《用经历定义自己》作为研究样本,分析该片跨文化传播的符号建构。文章结合影片的文本及各类符号的解读,认为在跨文化传播中,符号经过打碎与聚合的过程,替换了跨文化符号并... 本文运用符号学相关理论,以王石代言的JEEP大切诺基的视频广告《用经历定义自己》作为研究样本,分析该片跨文化传播的符号建构。文章结合影片的文本及各类符号的解读,认为在跨文化传播中,符号经过打碎与聚合的过程,替换了跨文化符号并进行了符号链重组,这种重组将原先能指与所指分离,使能指产生新的跨文化价值关联,从而实现广告的跨文化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JEEP广告 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文学的跨媒介传播策略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贡杰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0年第3期116-118,共3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改编小说被搬上荧幕,且取得高收视率。网络小说日益成为影视剧改编的重要渠道。但不能忽视的是,由于互联网的极大随意性和开放型,使得网络小说作品量虽然多,但是质却成为问题。本文通过对一些热播影视剧的剖析,来探... 随着越来越多的网络改编小说被搬上荧幕,且取得高收视率。网络小说日益成为影视剧改编的重要渠道。但不能忽视的是,由于互联网的极大随意性和开放型,使得网络小说作品量虽然多,但是质却成为问题。本文通过对一些热播影视剧的剖析,来探讨网文的跨媒介传播策略从而为网文的跨媒介传播提供一些良性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文学 IP 跨媒介 传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群体焦虑溯源与反思:基于互联网传播语境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勤琴 柴巧霞 《传媒论坛》 2023年第16期30-32,共3页
近年来,青年群体的焦虑传播在互联网平台日益凸显,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情绪的传递会对社会运行的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文章将从传播学视角出发,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在互联网传播语境下,青年群体焦虑的表现展开分析,再从受众与媒介... 近年来,青年群体的焦虑传播在互联网平台日益凸显,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种情绪的传递会对社会运行的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文章将从传播学视角出发,使用内容分析法,对在互联网传播语境下,青年群体焦虑的表现展开分析,再从受众与媒介两个层面探究其发生机制,思考青年群体焦虑的本质原因,为疏导青年群体焦虑提供一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群体 焦虑传播 情感分享 共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下湖北广告产业发展方式转型研究
10
作者 杨雪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4-27,共4页
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是湖北广告产业转型的重大经济背景,湖北广告产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问题,不利于湖北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湖北广告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需要依靠广告产业的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化发展,形成广告产业集群来实现。
关键词 广告产业 发展方式 产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国梦”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图景——北京“双奥之城”形象主题创意传播
11
作者 张静 胡远珍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3-110,共8页
北京是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都为世界奉献了奥林匹克史上“无与伦比”的精彩。而两次体育盛会的开幕式,成为形塑中国国家形象的盛典仪式。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和观察法,发现从2008到2022年,北京作为“... 北京是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都为世界奉献了奥林匹克史上“无与伦比”的精彩。而两次体育盛会的开幕式,成为形塑中国国家形象的盛典仪式。文章通过对比分析和观察法,发现从2008到2022年,北京作为“双奥之城”,演绎着不同语境下,共同而有变化的叙事主题,从“家国梦”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叙事图景,反映了中国向内到向外、由“我”到“我们”的文化自觉。2008年和2022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将“家国梦”“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主题口号的多元视觉意象,以独特的传播仪式、文化叙事图景、科技赋能表征、场景化展演的创意传播,形塑着国家形象的多面性和立体性,也带给世界更多的文化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双奥之城” 开幕式 家国梦 人类命运共同体 创意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系统论看旅游城市品牌传播模式与路径
12
作者 蒋心怡 徐佳妮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8-114,共7页
在融媒体3.0时代,媒体已升级为体制与机制的多元融合,如何从多元化、综合化的角度对于旅游城市品牌传播进行研究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基于社会系统论的原理和万物皆媒的思想,采用控制变量和变量分离的逻辑建立旅游城市品牌传播全... 在融媒体3.0时代,媒体已升级为体制与机制的多元融合,如何从多元化、综合化的角度对于旅游城市品牌传播进行研究成为了亟需解决的问题。研究基于社会系统论的原理和万物皆媒的思想,采用控制变量和变量分离的逻辑建立旅游城市品牌传播全环节模型,分析和解释了不同社会子系统中的信息对传播各环节的影响。根据第一性原理,总结了七种旅游城市品牌的典型传播模式及驱动要素,提出并实证了万物皆媒就是大数据在旅游城市品牌传播中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城市 品牌传播 万物皆媒 第一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瑶曦 徐兰格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2,共4页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智能化、精准化、全域化。价值维度上,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回应了时代所需,契合了学生主体需求,助力了教育数字化变革;现实维度上,该领域也存在弱化教育引导功能、固化青年认知...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助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智能化、精准化、全域化。价值维度上,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回应了时代所需,契合了学生主体需求,助力了教育数字化变革;现实维度上,该领域也存在弱化教育引导功能、固化青年认知模式和泛化数据监管风险等负面问题;实践维度上,教育主体、教育内容、传播渠道、教育对象和育人实效等要素在转变中不断被激活和优化。探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协同性与能动性对于推进以智化人、以智育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广播的情感治理:可能空间、运行逻辑与社会实践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宜虹 陈帆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1,共11页
情感主义的治理逻辑能够弥补制度主义、技术主义的治理逻辑带来的制度和效率至上、人本位思想旁落的缺憾,是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回应。研究通过农村实地调研,对乡村广播情感治理的历史逻辑、社会逻辑、政治逻辑、经济逻辑进行分析... 情感主义的治理逻辑能够弥补制度主义、技术主义的治理逻辑带来的制度和效率至上、人本位思想旁落的缺憾,是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回应。研究通过农村实地调研,对乡村广播情感治理的历史逻辑、社会逻辑、政治逻辑、经济逻辑进行分析与解释,发现当前重新活跃在乡村地区的乡村广播在特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具有独特的情感表达形式和节奏,能充分调动乡村社会的情感力量,深化乡村社会的互动关系,柔化治理结构的“刚硬”形象,提升村民对治理权力的认同,能促进协商交换,达成互惠互利,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但由于情感的个体化、精细化的特性,以及乡村社会媒介格局的剧烈变革,情感治理也将面临情感的“异化”与对情感的过分倚重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治理 乡村广播 互动仪式 情感社会结构 情感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朵珍馐”与“电子榨菜”:“三联中读”听觉空间构建的受众评价研究
15
作者 刘伊萌 《新闻论坛》 2024年第4期45-49,共5页
随着声音媒介使用率逐步提升,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开始多种媒介空间转型。研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及参与式观察,从媒体形式、传播优势、内容要素以及音频使用感知评价等方面进行访谈,以SOR模型对获得结果进行分析并构建研究模... 随着声音媒介使用率逐步提升,以三联生活周刊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开始多种媒介空间转型。研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及参与式观察,从媒体形式、传播优势、内容要素以及音频使用感知评价等方面进行访谈,以SOR模型对获得结果进行分析并构建研究模型。基于受众产生的“耳朵珍馐”及“电子榨菜”两种个体使用趋向,形成主体性成长下听觉空间生产与建构的循环式、整体性构思,并对以此为代表的听觉媒介发展及优化提出空间、技术、社会三个层面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空间 “三联中读” 受众评价 SO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方言电影的底层叙事与地方文化指涉
16
作者 陈天依 李思怡 《影视制作》 2024年第12期104-107,共4页
风格各异的方言是中华大地上独特的地方性文化之存在,它传递着细腻丰富的乡土韵味,标志着特定的地域文化,其中方言所蕴含的民间性与草根性契合电影的底层叙事,能真实地再现特定区域,特别是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武汉... 风格各异的方言是中华大地上独特的地方性文化之存在,它传递着细腻丰富的乡土韵味,标志着特定的地域文化,其中方言所蕴含的民间性与草根性契合电影的底层叙事,能真实地再现特定区域,特别是底层民众的生活状态。本文以具有代表性的武汉方言电影作品为切入点,从方言对电影底层现实基调的奠定、方言对电影底层人物形象的塑造、方言对电影底层生活环境的映射以及方言对电影底层意志精神的渲染四个方面,探讨分析方言运用对电影底层叙事产生的重要作用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方言 方言电影 底层叙事 地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便携式多元反馈机制的无机化学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玲 张弛 +3 位作者 王娟 朱文华 李悦 吴志勇 《大学化学》 CAS 2020年第8期6-12,共7页
目前,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存在反馈手段单一,教学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结合多种手机APP,构建了便携式多元反馈机制,分别对课前、课中和课后及单元学习进行多元反馈。基于反馈信息优化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打造讨论... 目前,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存在反馈手段单一,教学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结合多种手机APP,构建了便携式多元反馈机制,分别对课前、课中和课后及单元学习进行多元反馈。基于反馈信息优化教学设计,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打造讨论型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这种“反馈指导教学,教学中有反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 慕课 反馈 信息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灵鸡汤”与灾难叙事的情感规驯——传媒的社交网络实践批判 被引量:44
18
作者 黄月琴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118,共5页
在灾难事件中,"心灵鸡汤"在媒体的社交网络实践中被密集生产,感动模式成为灾难报道的主流范式。媒体一方面运用"心灵鸡汤"掩盖新闻生产能力不足的窘境,另一方面通过征用国家修辞,进行灾难美学对应和情感动员,并试... 在灾难事件中,"心灵鸡汤"在媒体的社交网络实践中被密集生产,感动模式成为灾难报道的主流范式。媒体一方面运用"心灵鸡汤"掩盖新闻生产能力不足的窘境,另一方面通过征用国家修辞,进行灾难美学对应和情感动员,并试图进行网络空间规驯。"鸡汤化"的灾难叙事给媒体带来专业价值消解的困境,同时面临着公众"反鸡汤"行动的批评与文化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鸡汤 灾难叙事 情感规驯 社交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存在感的满足:微信用户的广告接受意愿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雪冰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8年第2期64-70,共7页
微信是当下较为重要的社交媒介,微信广告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在"技术魔弹论"为主的逻辑下,以微信为主的社交媒体广告的研究具有重技术轻用户、重精准策略轻深层逻辑的取向,从深层心理去理解用户的广告接受意愿是... 微信是当下较为重要的社交媒介,微信广告成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在"技术魔弹论"为主的逻辑下,以微信为主的社交媒体广告的研究具有重技术轻用户、重精准策略轻深层逻辑的取向,从深层心理去理解用户的广告接受意愿是非常有必要但又有所欠缺的;在研究方法上,演绎推理盛行,质化与定量研究稀少。研究者通过深度访谈的定性研究发现,用户的社会存在感是其接受微信广告的关键因素,表现为:用户对社会存在感凸显的广告的追寻,对社会存在感偏差的广告的厌倦和反感;对社会存在感缺失的广告的反抗及无法反抗的无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存在感 微信广告 接受意愿 用户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爸爸去哪儿》热播的原因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伦雯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第11期58-60,共3页
近期,《爸爸去哪儿》成为继《中国好声音》之后又一创造电视收视奇迹的综艺节目。2013年10月11日晚上22:00播出第一期节目,全国网收视率1.1%,份额7.67%,收视排名居于同时段第一;此后,
关键词 原因 热播 综艺节目 收视率 播出 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