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道德判断的外语效应:心理距离的中介与外语熟练度的调节作用
1
作者 吴鹏 冯婵婵 张琪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37,共8页
结合建构水平理论,基于多项式加工树构建算法,通过3个实验验证道德外语效应,并尝试探究道德外语效应的可能机制及其边界。实验1的结果表明中文为母语、英文为外语的个体的道德判断受语言的影响。与母语条件相比,外语条件下个体的道义论... 结合建构水平理论,基于多项式加工树构建算法,通过3个实验验证道德外语效应,并尝试探究道德外语效应的可能机制及其边界。实验1的结果表明中文为母语、英文为外语的个体的道德判断受语言的影响。与母语条件相比,外语条件下个体的道义论道德判断更少。实验2的结果进一步表明心理距离可以完全中介语言对道德判断的影响。实验3发现外语熟练度可以调节语言对心理距离的影响。研究结果再次验证了道德外语效应,并表明心理距离的中介作用和外语熟练度的调节作用,拓展了道德外语效应发生机制的可能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外语效应 心理距离 外语熟练度 CN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隐联想测验中叠音姓名对人际知觉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建新 方紫梦 +4 位作者 陈倩郡 韩玥 张晓晨 杨伟平 魏柳青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已有研究大多是从外显的角度探讨叠音姓名特征对人际知觉的影响,而内隐层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任务,考察了叠音姓名对大学生人际知觉(温暖知觉、能力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非叠音姓名相比,被试更多地将叠... 已有研究大多是从外显的角度探讨叠音姓名特征对人际知觉的影响,而内隐层面的研究还比较缺乏。研究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任务,考察了叠音姓名对大学生人际知觉(温暖知觉、能力知觉)的影响。结果发现:与非叠音姓名相比,被试更多地将叠音姓名与高温暖属性和高能力属性相联系。这说明在内隐认知层面上,个体对叠音姓名存在高温暖属性维度与高能力属性维度的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音姓名 温暖知觉 能力知觉 内隐联想测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情绪对抑郁倾向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建新 方紫梦 +3 位作者 黄蓉 叶宝仪 杨伟平 魏柳青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2-608,共7页
本研究以抑郁倾向个体为研究对象,探究具身情绪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面部表情操纵和身体姿势操纵技术诱发被试的具身积极或消极情绪,以探究具身情绪对抑郁倾向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影响。研究发现:(1)面部表情操纵诱... 本研究以抑郁倾向个体为研究对象,探究具身情绪对其创造性思维的影响。实验1和实验2分别采用面部表情操纵和身体姿势操纵技术诱发被试的具身积极或消极情绪,以探究具身情绪对抑郁倾向个体创造性思维的影响。研究发现:(1)面部表情操纵诱发的具身积极情绪能够提升抑郁倾向个体的内隐积极情绪,且有利于抑郁倾向个体创造性思维独特性维度的表现;(2)扩张姿势操纵诱发的具身积极情绪能够提升抑郁倾向个体的内隐积极情绪并降低其外显消极情绪,且有利于抑郁倾向个体的创造性思维独特性维度和灵活性维度的表现;而蜷缩姿势操纵诱发的具身消极情绪降低了抑郁倾向个体的内隐积极情绪和外显积极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倾向 具身情绪 面部表情 身体姿势 创造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我参照编码的复合反应范式:有效鉴别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 被引量:1
4
作者 邓晓红 李婷 +6 位作者 薛超 J。Peter Rosenfeld 卢洋 王莹 展小飞 鄢阁俊 欧阳丹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05-1119,共15页
隐藏信息测试在司法实践中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是容易将知道犯罪相关信息的无罪知情者误判为有罪者,因此,需探索有效区分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有罪者和无罪不知情者的测谎技术。复合反应范式(complex trial protocol,CTP)是一种能有效抵... 隐藏信息测试在司法实践中应用受限的主要原因是容易将知道犯罪相关信息的无罪知情者误判为有罪者,因此,需探索有效区分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有罪者和无罪不知情者的测谎技术。复合反应范式(complex trial protocol,CTP)是一种能有效抵抗反测谎的隐藏信息测试,但尚未成功用于鉴别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本研究设计了可同时测量EPN和P300的基于自我参照编码的CTP,每个试次的第一部分随机呈现探测刺激或无关刺激,第二部分随机呈现目标刺激(自己姓名)或非目标刺激(他人姓名),要求被试在两个部分看到刺激时均做“与我有关”和“与我无关”的反应。结果表明,基于自我参照编码的CTP能有效区分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EPN区分有罪者和无罪知情者的鉴别力优于P300,P300区分有罪者和无罪不知情者的鉴别力优于EP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参照编码 复合反应范式 无罪知情者 P300 EP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