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被引量:6
1
作者 刘茹斐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100-103,共4页
本文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出发,回顾了文化导入在教学中的发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阐述了文化导入的三个原则,即循序渐进原则、实用性原则、交际性原则。
关键词 语言 文化 文化导入 习语 谚语 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当前新的外交战略和政策
2
作者 王晓雪 刘为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36-40,共5页
希拉克就任法国总统两年来,为了适应世界格局转换时期的新形势,在外交战略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在重返北约、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主动协调欧盟主要成员国的关系、加速重返亚洲、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积极参与和干预第三世界事... 希拉克就任法国总统两年来,为了适应世界格局转换时期的新形势,在外交战略和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调整。在重返北约、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主动协调欧盟主要成员国的关系、加速重返亚洲、积极发展对华关系、积极参与和干预第三世界事务等方面,展示了一种崭新的、务实的外交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 外交战略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个人主义及其价值取向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安德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个人主义 价值取向 个人主义思想 西方人 个人自由 中国文化 西方社会 西方文化 个人本位 思想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帝的信徒与叛逆——试论辛格的宗教意识及其创作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国枝 刘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1期66-69,共4页
本文通过对艾·巴·辛格作品的分析,指出这位犹太作家具有浓厚的宗教意识,侧重论述了辛格对宗教信仰的矛盾与徘徊过程。
关键词 辛格 宗教 矛盾 信徒 叛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和日语中的拟声词、拟态词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汉英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69-70,共2页
拟声词和拟态词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符号。日语中的拟声调和拟态词均属副词类。汉语中,拟声词属特殊词类,也有归属于叹词的,而拟态调则属形容词类。由于拟声词、拟态词在汉语、日语词类归类上有差异,往往给日语学习者造成理解上的困... 拟声词和拟态词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符号。日语中的拟声调和拟态词均属副词类。汉语中,拟声词属特殊词类,也有归属于叹词的,而拟态调则属形容词类。由于拟声词、拟态词在汉语、日语词类归类上有差异,往往给日语学习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本文通过大量例句,对日语和汉语中的拟声词、拟态词进行分析和比较,以便学习者能够形象、准确地掌握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日语 拟声词 拟态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心理的自卑与优越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安德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84-86,共3页
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心理的自卑与优越张安德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和影响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从普遍性而言,它是历史的产物,又对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从特殊而言,不同的条件产生不同的民族心理和不同心理的民族。因而,我们在探究... 澳大利亚民族文化心理的自卑与优越张安德民族文化心理的形成和影响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从普遍性而言,它是历史的产物,又对历史和社会发展产生影响。从特殊而言,不同的条件产生不同的民族心理和不同心理的民族。因而,我们在探究澳大利亚民族自卑与优越的文化心理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人 民族文化心理 澳大利亚文学 民族心理 优越感 自卑心理 自卑感 澳大利亚文化 伙伴情谊 流放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个人物:《玻璃动物园》中父亲照片的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国枝 刘卫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55-57,共3页
戏剧《玻璃动物园》讲述的是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故事发生时,家庭成员之一的父亲早已失踪,只是在舞台背景的中央悬挂着他的一幅照片。但这位以照片作替身的人物在剧中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对该照片的象征意义作一探讨。
关键词 田纳西·威廉斯 《玻璃动物园》 照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顺序的有序性和无序性——谈英汉语言与文化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郭熙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66-69,共4页
本文以对时间顺序的有序性和无序性的观点为依据,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作一尝试性探索,旨在说明英汉时间顺序原则存在有序和无序两个极点。这两个极点解释了它们不同的文化特征———抽象性与临摹性。
关键词 时间顺序 有序性 无序性 抽象性 临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泰因风格简论 被引量:3
9
作者 侯国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55-59,共5页
美国“先锋派”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不仅以其丰富多样的作品闻名于世,而且以其独特的文体风格即“斯泰因风格”影响和推动了20世纪上半叶的整个欧美尤其是美国的文坛。可惜的是,她没有得到文学教科书(国内外)的编者的注意。... 美国“先锋派”女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不仅以其丰富多样的作品闻名于世,而且以其独特的文体风格即“斯泰因风格”影响和推动了20世纪上半叶的整个欧美尤其是美国的文坛。可惜的是,她没有得到文学教科书(国内外)的编者的注意。本文对斯泰因风格作一简介,旨在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与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特鲁德·斯泰因 斯泰因风格 怪诞 And叠用 冗长 法语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的文化价值初探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青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93-96,共4页
本文认为,在教育价值研究中,任何将价值功能化或哲学化的倾向都是片面的。教育的内在或本体价值,就在于教育的文化价值,这是由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文化价值的基本内涵的高度一致性所决定的。任何将文化单一化、甚至把文化与教育分割开... 本文认为,在教育价值研究中,任何将价值功能化或哲学化的倾向都是片面的。教育的内在或本体价值,就在于教育的文化价值,这是由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文化价值的基本内涵的高度一致性所决定的。任何将文化单一化、甚至把文化与教育分割开来的观点,都是十分机械和有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价值 文化价值 教育的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慈诗中睡眠意象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晓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70-71,99,共3页
济慈诗中睡眠意象分析江晓梅济滋在诗中创造了很多细腻而独特的感觉意象,睡眠的意象即是其中之一。诗人诗中的睡眠意象是千姿百态的,也是寓意丰富的。它是诗人的情意与客观景物的天然契合,是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情感的传达,它与伴着它... 济慈诗中睡眠意象分析江晓梅济滋在诗中创造了很多细腻而独特的感觉意象,睡眠的意象即是其中之一。诗人诗中的睡眠意象是千姿百态的,也是寓意丰富的。它是诗人的情意与客观景物的天然契合,是诗人独特的感受和情感的传达,它与伴着它的其它多种独特的意象一道昭示着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分析 济慈 黄昏意象 罂粟花 诗意盎然 《秋颂》 大自然 意识特征 文艺创作 境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历时句法中的竞争演变和语言折衷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英哲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42-46,共5页
本文具体考察了汉语被动结构、处置结构、宾动结构、双宾结构以及某些特殊的句法词类等句法现象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历时融合过程。通过考察,可以看出:历时融合过程的实质,就是相互竞争的格式或成分通过某种折衷方式,相互结... 本文具体考察了汉语被动结构、处置结构、宾动结构、双宾结构以及某些特殊的句法词类等句法现象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存在的历时融合过程。通过考察,可以看出:历时融合过程的实质,就是相互竞争的格式或成分通过某种折衷方式,相互结合,溶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法格式 竞争演变 语言折衷 历时融合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德语词汇中的“混血儿” 被引量:1
13
作者 黎东良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98-101,共4页
现代德语的词汇,是由德语词和外来词构成的。但是,有些词汇,是由德语词或外来词加外来词或德语词组成的,它们是一种杂合而成的词汇,是一种“混血词汇”。本文从“混血词汇”的构成方式、“混血词汇”的性数格及其拼写、“混血词汇... 现代德语的词汇,是由德语词和外来词构成的。但是,有些词汇,是由德语词或外来词加外来词或德语词组成的,它们是一种杂合而成的词汇,是一种“混血词汇”。本文从“混血词汇”的构成方式、“混血词汇”的性数格及其拼写、“混血词汇”的作用以及“混血词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德语词 外来词 混血词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的听力问题与对策
14
作者 许青 赵崇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66-68,共3页
听力是我国学生的普遍弱项,其具体问题和困难究竟何在呢?笔者就此在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中进行了自由式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了统计归类与对策分析。问卷结果表明:生词是学生大学阶段面临的首要问题;学生花在听力方面的时间并不... 听力是我国学生的普遍弱项,其具体问题和困难究竟何在呢?笔者就此在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中进行了自由式问卷调查,并对其结果进行了统计归类与对策分析。问卷结果表明:生词是学生大学阶段面临的首要问题;学生花在听力方面的时间并不少,听力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的听力技能与统习技巧训练及总体学习方法的引导。对学生解释听力的过程、听力理解的实质、记忆的规律与注意力的特点等,也有助于消除学生听的心理自卑感与紧张感。为了增强学生此阶段语言学习的适应性,教师在教学法的积极调整与教材的灵活运用上大有可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力 听力问题 听力技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首《蝙蝠》诗的蝙蝠形象
15
作者 侯国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72-73,共2页
两首《蝙蝠》诗的蝙蝠形象侯国金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文化产物,同样,言语里的词汇的情感意义、社会意义、内涵意义、文体意义等联想意义多半与科学无关而与一文化或该文化的民族心理有关联。奇怪的是,一些词语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里有... 两首《蝙蝠》诗的蝙蝠形象侯国金语言是约定俗成的文化产物,同样,言语里的词汇的情感意义、社会意义、内涵意义、文体意义等联想意义多半与科学无关而与一文化或该文化的民族心理有关联。奇怪的是,一些词语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里有大致相同的内涵或象征意义,如颜色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 元音迭韵 节奏感 情感意义 视觉形象 动态形象 社会意义 联想意义 美学价值 核心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约论中英汉空范畴现象之比较
16
作者 郭熙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60-65,共6页
本文以支配与制约理论为依据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空范畴的一些基本特征,并以翔实的例证做出具体说明。第1、2部分剖析空范畴的定义问题,由此引证空范畴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第3部分着重讨论英语空范畴的性质问题以及它对句子的D结构所... 本文以支配与制约理论为依据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空范畴的一些基本特征,并以翔实的例证做出具体说明。第1、2部分剖析空范畴的定义问题,由此引证空范畴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第3部分着重讨论英语空范畴的性质问题以及它对句子的D结构所起的作用。第4部分主要证实汉语PRO和pro的分布问题。Rizzi等曾说汉语没有pro。该部分以足够的实例证明现代汉语存在pro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约论 空范畴 比较 PRO PR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基础与意义
17
作者 郭熙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68-73,共6页
本文从结构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的语言观论述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基石和意义。文章前半部分着重描述对比语言学与行为主义转移规律之间的关系;后半部分主要讨论与认知学说的内在联系。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统一体,将两者... 本文从结构主义学派和认知学派的语言观论述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基石和意义。文章前半部分着重描述对比语言学与行为主义转移规律之间的关系;后半部分主要讨论与认知学说的内在联系。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的统一体,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便是本文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分析 错误分析 混合语 转移 语言内部结构错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口语的标准及其分级训练
18
作者 侯国金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12-117,共6页
英语口语,作为英语学习的五大技能之一,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英语口语标准的类别可以作如下划分:1级:入门阶段;2级:初级阶段;3级:中级阶段;4级:高级阶段;5级:理想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其标准、特征和要求。目前的英语口语教... 英语口语,作为英语学习的五大技能之一,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英语口语标准的类别可以作如下划分:1级:入门阶段;2级:初级阶段;3级:中级阶段;4级:高级阶段;5级:理想阶段。各个阶段都有其标准、特征和要求。目前的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问题,应着手解决。根据口语水平的类别,要有相应的训练和考试的措施。口语表达需要专门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处理好各种相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口语 等级标准 分级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亨利·劳森的文学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俐玲 段怀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56-58,共3页
试论亨利·劳森的文学观周俐玲段怀清⒇1982年《公报》(Buletin)上亨利·劳森(HenryLawson1867-1922)和A·B·帕特森之间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论争,很容易让人将这... 试论亨利·劳森的文学观周俐玲段怀清⒇1982年《公报》(Buletin)上亨利·劳森(HenryLawson1867-1922)和A·B·帕特森之间关于“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论争,很容易让人将这两位早期澳大利亚作家划归两个不同的文学流派,两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亨利·劳森 澳大利亚人 丛林生活 文学批评 “现实主义” 澳大利亚文学 流浪意识 民族文学 伙伴情谊 真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马斯·哈代小说作品中的宗教主题 被引量:3
20
作者 汪涛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6期58-60,共3页
托马斯·哈代是位跨世纪的文学家,他在宗教方面所持的观点与当时许多作家不同。本文通过分析哈代小说创作三个时期的几部主要作品,联系哈代的成长过程。
关键词 托马斯·哈代 宗教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