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关系及其对景观配置的响应——以湖北省为例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俊辰 贺淑钰 +4 位作者 薛晶 张环宇 李兆华 王玲 李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835-4846,共12页
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相互关系及其对景观配置响应的多尺度分析一直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厘清生态系统服务尺度效应和实现区域分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遥感、土地利用类型、水文、气象、土壤等多元数... 多种生态系统服务相互关系及其对景观配置响应的多尺度分析一直是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厘清生态系统服务尺度效应和实现区域分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域,采用遥感、土地利用类型、水文、气象、土壤等多元数据,从5 km×5 km、10 km×10 km、15 km×15 km、20 km×20 km、25 km×25 km、县域和市域等7个递增尺度分析4种生态系统服务(水源供给、碳固持、粮食生产、水质净化)对景观配置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异质性,粮食生产服务的高值区与水质净化服务的低值区主要分布于湖北省中部和东部的耕地集中区域,碳固持与水源供给呈现相反的空间特征。(2)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关系的作用强度随尺度增加而减弱,而协同关系呈增加趋势;同时服务间相互作用强度的变化大于作用方向的变化。(3)景观配置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程度在县域和市域尺度上大于格网尺度。结果反映了受尺度变化中“削峰填谷”过程的影响,景观配置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大小和正负效应具有尺度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分级管理和景观格局调控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生态系统服务 权衡 景观配置 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有珍稀植物叉叶蓝(Deinanthe caerulea)的致濒趋动要素
2
作者 徐杰 李亭亭 +3 位作者 肖鹏南 程传宏 刘涛 汪正祥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517-4534,共18页
叉叶蓝(Deinanthe caerulea Stapf.)是中国特有珍稀植物,其分布区狭窄、数量稀少而长期被研究者忽视,致其濒危原因尚不明晰。对叉叶蓝的生活史全过程采用野外调查监测、人工授粉实验、种子萌发实验等方法对其生活史开花物候、传粉结实... 叉叶蓝(Deinanthe caerulea Stapf.)是中国特有珍稀植物,其分布区狭窄、数量稀少而长期被研究者忽视,致其濒危原因尚不明晰。对叉叶蓝的生活史全过程采用野外调查监测、人工授粉实验、种子萌发实验等方法对其生活史开花物候、传粉结实、种子萌发生理、幼苗更新、营养生长中的外部干扰进行研究,并从分子层面探究其遗传多样性状况,找到导致其濒危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因子及作用机理,揭示叉叶蓝濒危的机制,为叉叶蓝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对叉叶蓝种群致濒因子的研究结果如下:(1)叉叶蓝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物种的Shannon′s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190和0.123;群体间基因流Nm仅为0.403,种群间的基因流较小。(2)叉叶蓝是虫媒传粉,异交型,具有自交亲和性,叉叶蓝传粉过程存在一定的花粉限制。(3)叉叶蓝种子存在30.26%的败育率,造成了一定有效活力种子的损耗,其种子萌发条件极苛刻,仅在理想条件下(25℃/15℃,光照强度3000lx)萌发率能达到68.89%,野外幼苗存活率仅为12.56%,种群表现出较高的苗期死亡率。由于人为干扰导致叉叶蓝的生境丧失、破碎化,地理隔离加之叉叶蓝传粉的自交亲和性,致使种群基因流受阻,遗传多样性下降,这是叉叶蓝濒危的最重要原因。在叉叶蓝生活史全过程因存在生殖障碍和生长限制因子导致不断有大量损耗,更加剧了其濒危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叶蓝 濒危机制 中国特有 遗传多样性 种子萌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正义视阈下城市公园绿地时空可达性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3
作者 幸丽君 杜赛南 +1 位作者 仝照民 张蕾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5370-5382,共13页
从环境正义视阈出发,重点关注选择步行和私家车出行的居民群体,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2SFCA)模型和基尼系数测度2000—2018年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和公平性的时空差异,并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模型进一步探析交通因素、用地... 从环境正义视阈出发,重点关注选择步行和私家车出行的居民群体,采用高斯两步移动搜索(2SFCA)模型和基尼系数测度2000—2018年武汉市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和公平性的时空差异,并运用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模型进一步探析交通因素、用地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公园绿地可达性的非线性影响及其阈值效应,以期为公平导向下的城市绿地规划提供相关参考。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公园绿地供给与需求均呈现较快的增长,居民出行成本在逐渐降低;(2)居民选择两种交通方式出行的公园绿地可达性高值区域均呈现扩大趋势,主要分布在长江两岸、湖泊和大型风景区周围,但是不同时期步行方式可达性低值区域均多于车行;同时,基尼系数显示研究时段内两种交通出行的居民享受公园绿地服务的机会均不公平,且步行可达不公平程度远大于车行;(3)用地结构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不同时期公园绿地服务可达性存在协同性影响,而交通因素是不同交通方式出行可达性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4)非线性关系图显示关键变量的阈值效应能够为城市绿地精细化规划与管理提供量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正义 公园绿地 高斯2SFCA模型 GBDT模型 武汉市中心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市城市快速扩张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权衡/协同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戚琦 王玲 +5 位作者 陈俊辰 王彬宇 贺淑钰 韩建南 李兆华 李昆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3-963,共11页
研究城市快速扩张区域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的相互关系和驱动因素,对于协调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研究区11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特征、权衡/协... 研究城市快速扩张区域各类生态系统服务的相互关系和驱动因素,对于协调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源数据,分析研究区11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异特征、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多重因子交互影响。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武汉市城市化率增长25.43%,土地利用结构显著变化,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长最大,增加了25.86%,湖泊和耕地面积显著减少。②武汉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现下降趋势,减少了6.70亿元,调节服务价值占主导地位,达到总量65.75%以上,其中水文调节服务价值总量最高,主要来源于湖泊。③2000―2020年武汉市11种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关系以协同关系为主导,占比80.00%,权衡关系主要存在于食物生产与其他服务之间。④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异的解释度高于自然因素,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粮食产量和人口密度对其影响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城市扩张 权衡关系 地理探测器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流域景观格局对丹江口水库营养状态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余祺 时晨燚 +1 位作者 庄娜娜 刘海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4-1724,共11页
探究子流域景观格局与水体富营养化空间异质性间的关系对水源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遥感影像和半解析方法揭示2013-2023年丹江口水库营养状态的时空变化格局,并利用SHAP机器学习解释方法,量化分析土地利用组成和景观格局指数与... 探究子流域景观格局与水体富营养化空间异质性间的关系对水源地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遥感影像和半解析方法揭示2013-2023年丹江口水库营养状态的时空变化格局,并利用SHAP机器学习解释方法,量化分析土地利用组成和景观格局指数与水体营养状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丹江口水库营养状态指数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以中营养为主,富营养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岸线库湾区及支流附近。泄洪期水体营养状态相对优于蓄水期。②子流域的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汉江上游和库区南部支流地区斑块密度(PD)、景观形状指数(LSI)和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呈低值聚集,而最大斑块指数(LPI)和蔓延度指数(CONTAG)呈现高值聚集。③土地利用组成和景观格局指数在不同时期对富营养化的影响程度不同,景观格局指数在全年、蓄水期和泄洪期的贡献度分别达到49.31%、50.99%和57.41%。其中斑块密度、林地、草地和不透水面在各时期均具有较高的影响贡献度,而蔓延度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在蓄水期和泄洪期分别具有较高的影响。研究显示,保持子流域自然地表优势景观,降低耕地和不透水面的破碎度有助于改善水库富营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状态指数 流域 土地利用 景观格局 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城镇化要素对城市绿地时空暴露的影响机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6
作者 牟磊 幸丽君 +2 位作者 刘羽 胡沁江 严敏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1132-11145,共14页
城市绿地与居民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但快速城镇化使得城市绿地暴露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含义已经从单维的人口指标转变为了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和生态等多维的丰富内涵。虽然当前一些研究重点关注了城市... 城市绿地与居民的身心健康密切相关,但快速城镇化使得城市绿地暴露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含义已经从单维的人口指标转变为了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和生态等多维的丰富内涵。虽然当前一些研究重点关注了城市绿地暴露的测度方法、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但是从多维城镇化视角出发探索城镇化对城市绿地时空暴露的影响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因此,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采用人口加权绿地暴露指标分析了城市绿地暴露时空特征,在构建多维城镇化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识别影响绿地暴露时空差异的主导因子及其影响的时空异质性,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城市绿地暴露水平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整体上绿地暴露水平有所改善。但绿地暴露水平空间差异明显:中游地区>上游地区>下游地区;城镇化水平发展缓慢和绿地资源丰富的城市,其绿地暴露水平往往较大。(2)2005—2018年间,绿地覆盖率、PM2.5、建成区面积、地区生产总值和高程一直是城市绿地暴露时空差异的主导因子;绿地覆盖率与其他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对城市绿地暴露的影响明显强于其单独作用;建成区面积、地区生产总值与其他因子之间的协同作用也随着时间发展而逐渐增强。(3)各主导因子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整体上,绿地覆盖率对绿地暴露具有稳定的正向影响。随着年份的增加,经济发展对绿地暴露的负向影响逐渐覆盖所有城市,而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城市扩张规模对绿地暴露的正向影响逐渐突显。研究深入解析了城镇化要素对城市绿地暴露时空格局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对城市绿地空间优化布局、协调多维城镇化发展以改善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地暴露 时空格局 主导因子 影响异质性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转型背景下的成都市博物馆空间生产过程与机制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润 杨永春 +1 位作者 任晓蕾 冯晓枫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81,共6页
博物馆空间生产是文化空间生产的重要构成,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实践。在制度转型的背景下,国内学者对此研究尚少。以成都市为案例地,采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文本梳理等质性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制度转型背景下博物馆空间生产过程与... 博物馆空间生产是文化空间生产的重要构成,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实践。在制度转型的背景下,国内学者对此研究尚少。以成都市为案例地,采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文本梳理等质性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制度转型背景下博物馆空间生产过程与机制,揭示博物馆空间生产的总体状况以及博物馆空间生产所经历的探索、规范和集约3个阶段。从空间属性(根本动力)、主体结构改变(主体动力)、城乡统筹与旧城改造(基础动力)3个方面归纳了博物馆空间生产机制。讨论了制度转型期我国博物馆空间生产独特性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转型 博物馆 空间生产 成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9年武汉市土地供应格局的演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润 钟晟 +3 位作者 任晓蕾 唐永伟 张杰 毛怡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26,共8页
基于2001—2019年的土地供应数据,借助地理空间统计方法,探究武汉土地供应格局的演化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土地供应数量以远城为主,供应类型以居住、工业、道路与交通运输用地为主,供应来源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供应方式以划拨和出让为... 基于2001—2019年的土地供应数据,借助地理空间统计方法,探究武汉土地供应格局的演化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土地供应数量以远城为主,供应类型以居住、工业、道路与交通运输用地为主,供应来源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供应方式以划拨和出让为主;(2)土地供应规模呈先增后减态势,不断从主城向远城扩散,供应方向以东南向和西南向为主,各时段不同类型、不同方式、不同来源的土地供应在结构和空间上呈现出不同特征;(3)城镇与乡村发展、政府与市场互动、经济发展新常态化、中心与边缘异质性分别作用于土地供应,且4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驱动武汉土地供应格局演变。最后,基于土地供应格局演变提出土地高效供应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供应 格局演化 机理分析 热点分析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留言板数据的武汉中心城区民生问题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涛 刘润 +3 位作者 吴姣 高慧慧 余意峰 钟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71,共8页
民生问题是关乎居民生活最基础和最直接的现实问题,也是关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该文基于城市留言板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索武汉市中心城区(以武昌区为例)民生问题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武昌区民生问题整体... 民生问题是关乎居民生活最基础和最直接的现实问题,也是关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该文基于城市留言板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探索武汉市中心城区(以武昌区为例)民生问题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武昌区民生问题整体呈现多核心集聚特征,集聚核心沿长江和交通干线形成民生问题集聚带;(2)武昌区民生问题结构特征明显,其中居民生活问题最多,房屋土地和道路交通问题次之,城市环境问题较少;(3)各类民生问题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表现为居民生活、城市环境和社会服务问题呈热点集中、冷点分散的集聚特征,房屋土地问题集聚度东高西低,建设生产问题集聚度西高东低,道路交通问题主要分布在老旧社区和毗邻交通干线社区;(4)武昌区民生问题空间分异格局是人口、城市功能分区、城市规划建设和基层管理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留言板 中心城区 民生问题 空间特征 武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基于利用全色锐化技术的插值高光谱图像亚像元定位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鹏 姚红雨 张弓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6-63,共8页
利用全色锐化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插值的高光谱图像亚像元定位方法。在该方法中,在现有的基于插值的亚像元定位方法处理路径中加入一条新的处理路径。首先,在新的处理路径中利用全色锐化技术对原始粗高光谱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进行改进... 利用全色锐化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插值的高光谱图像亚像元定位方法。在该方法中,在现有的基于插值的亚像元定位方法处理路径中加入一条新的处理路径。首先,在新的处理路径中利用全色锐化技术对原始粗高光谱图像的空间分辨率进行改进,通过对改进后的图像进行光谱解混得到新型精细丰度图像。其次,将新路径下产生的新型精细丰度图像与现有路径下的精细丰度图像进行融合,得到具有更多空间-光谱信息的更精细丰度图像。最后,根据更细分数图像的预测值,类别分配方法给每个亚像元分配类标签,得到最终的定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现有的基于插值的亚像元定位方法产生具有更高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图像 亚像元定位 全色锐化 空间-光谱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2010-2020年土壤保持功能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9
11
作者 廖雯 胡砚霞 +1 位作者 于兴修 刘璇璇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8-294,I0001,共8页
[目的]评估丹江口流域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确立以及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系统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别对丹江口库区2010,2015和2020年... [目的]评估丹江口流域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的确立以及流域水土保持与生态系统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InVEST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别对丹江口库区2010,2015和2020年土壤保持功能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丹江口库区2010—2020年实际土壤侵蚀量呈递减趋势,土壤侵蚀等级逐渐向微度侵蚀转变,且各年间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②丹江口库区2010,2015和2020年土壤保持量分别为6.25×10^(9) t,6.62×10^(9) t和7.12×10^(9) t,呈逐步上升的趋势,表明库区土壤保持功能不断增强。③不同海拔范围土壤保持功能具有差异,较高海拔地区土壤保持量较高(如东北部伏牛山、西部秦岭、西南部武当山),低海拔区土壤保持量较低(如丹江口水库周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保持能力亦差异较大,以林地最高,其次为灌草地、园地和耕地。④地理探测器分析结果显示,丹江口库区土壤保持功能变化主要受地形因子的影响。[结论]近年来丹江口库区土壤保持功能总体趋势持续好转,部分区域土壤保持量仍较低,未来应继续推进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设,重视和保护土壤保持能力较强的林地和灌草地,从而增强库区土壤保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ST模型 丹江口库区 土壤保持功能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地理游戏化学习研究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璇璇 胡砚霞 廖雯 《地理教学》 2021年第10期7-11,共5页
游戏化学习可以促进中小学地理教与学。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CiteSpace软件,采用文献计量法,梳理近十年(2010-2020年)中小学地理游戏化学习领域的相关文献,经分类、归纳和整理后,对中小学地理游戏的设计与开发、学习效... 游戏化学习可以促进中小学地理教与学。文章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和CiteSpace软件,采用文献计量法,梳理近十年(2010-2020年)中小学地理游戏化学习领域的相关文献,经分类、归纳和整理后,对中小学地理游戏的设计与开发、学习效果以及游戏在中小学地理课堂的应用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综述,最后对中小学地理游戏化学习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地理 游戏化学习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ndsat OLI影像及 NPP-VIIRS灯光数据的武汉市人口密度估算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娇娇 李中元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6-151,共6页
利用人口统计数据、Landsat OLI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分别提取武汉市主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的不透水地表盖度,并结合人口统计数据对武汉市15 m×15 m格网的人口密度进行遥感估算。结果表明:(1)遥感估算结果与统计数据回归方程的决... 利用人口统计数据、Landsat OLI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分别提取武汉市主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的不透水地表盖度,并结合人口统计数据对武汉市15 m×15 m格网的人口密度进行遥感估算。结果表明:(1)遥感估算结果与统计数据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为0.876。根据城市的不同发展程度分区域提取不透水地表盖度精度很高,且利用不透水地表盖度和人口分布的关系估算人口密度的方法可行,能够满足精度要求。(2)武汉市人口呈现出明显的沿长江两岸向外逐渐扩散的空间分布特征,主城区的人口集中分布在长江、汉江及东湖沿岸,而城乡结合部的人口主要分布在主城区边缘和各区的行政中心城镇,其余区域人口分布较为零散。(3)夜间灯光数据和道路数据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利用不透水地表估算人口密度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估算 不透水地表 LANDSAT OLI NPP-VIIRS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