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化学生物学的科学内涵及其发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世敏 宋功武 李玲 《湖北化工》 2002年第4期1-3,共3页
化学生物学是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科学 ,是利用化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手段来探索生物医学问题的科学。化学生物学正迅速成为一个重要的交叉学科领域 ,因此 ,对每个化学研究者来说 。
关键词 化学生物学 科学内涵 发展 研究 交叉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甲基硅氧烷/SiO_2杂化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世敏 吴崇浩 +1 位作者 赵雷 李本刚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5-207,共3页
采用草酸作为干燥控制化学添加剂 (DCCA) ,通过溶胶 凝胶 (Sol Gel)过程制得了两相间以共价键结合的透明块状PDMS/SiO2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通过FTIR、TG、DSC、UV VIS等方法对材料进行了分析和测试。结果表明 ,此杂化材料中没有相分离 。
关键词 SIO2 性能 溶胶-凝胶法 杂化材料 正硅酸乙酯 聚二甲基硅氧烷 透光性 热稳定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模拟中的分子力学法和力场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艺峰 程时远 +1 位作者 王世敏 陈艳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14,共5页
比较了分子模拟中两种基本方法 :量子力学法和分子力学法。详细介绍了在高分子模拟中应用较多的分子力学法和力场 。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分子力学法 力场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钼钨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升富 杜丹 邹其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102-1106,共5页
磷钼钨杂多阴离子通过分子间静电作用吸附在L-半胱氨酸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备了磷钼钨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膜电极,探讨了成膜条件,采用循环伏安(CV)、计时库仑(CC)、水平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 磷钼钨杂多阴离子通过分子间静电作用吸附在L-半胱氨酸自组装单分子膜修饰金电极表面.制备了磷钼钨杂多酸-L-半胱氨酸自组装超分子膜电极,探讨了成膜条件,采用循环伏安(CV)、计时库仑(CC)、水平衰减全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表征了膜的组成及电化学性质.实验发现,该膜电极在1.0 mol.L~(-1)H2SO4溶液中,于0.8~-0.2V(vs SCE)间CV扫描出现3对稳定、可逆的氧化还原峰,计时库仑法计算了薄膜内的电子传递系数D为2.64×10~(-7)cm~2·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吸附 自组装膜 化学修饰电极 磷钼钨杂多酸 L-半胱氨酸 电化学性质 膜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模板原位聚合制备和表征纳米AgCl/PMMA复合材料 被引量:13
5
作者 奚强 李亮 +1 位作者 赵雷 程时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3-216,共4页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作油相 ,反相微乳液作为模板制备了纳米氯化银 ( Ag Cl)粒子 ,再进行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 Ag Cl/PMMA复合材料。用电导法表征了微乳液的结构 ,分析了温度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TEM分析表明 ,纳米 Ag Cl的尺寸小... 用甲基丙烯酸甲酯 ( MMA)作油相 ,反相微乳液作为模板制备了纳米氯化银 ( Ag Cl)粒子 ,再进行原位聚合制备了纳米 Ag Cl/PMMA复合材料。用电导法表征了微乳液的结构 ,分析了温度对微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TEM分析表明 ,纳米 Ag Cl的尺寸小于 10 0 nm。SEM及红外分析表明纳米 Ag Cl粒子是均匀地存在于 PMMA基材中 ,MMA聚合完全 ;动态力学测试 ( DMTA)复合材料发现纳米 Ag Cl粒子起到“交联剂”作用 ,使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微乳液 模板 原位聚合 制备 表征 甲基丙烯酸甲酯 纳米氯化银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39
6
作者 张翀 陈中华 张正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7-139,143,共3页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嵌入到具有层状结构的膨润土层间 ,使膨润土层间得到改性 ;通过交换反应 ,使三羟甲基丙烷和新戊二醇嵌入膨润土层间而制得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利用 X射线衍射 (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利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嵌入到具有层状结构的膨润土层间 ,使膨润土层间得到改性 ;通过交换反应 ,使三羟甲基丙烷和新戊二醇嵌入膨润土层间而制得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利用 X射线衍射 (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对制得的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相变储能材料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 相变储能材料 层状硅酸盐 三羟甲基丙烷 新戊二醇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发泡高分子材料 被引量:17
7
作者 鲁德平 管蓉 刘剑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3,共4页
微孔发泡材料是新型的改性热塑性高分子材料 ,微孔的引入提高了高分子材料的韧性、绝缘性、耐热性和耐疲劳性能等。文中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Suh教授等研制开发的微孔发泡材料为主线 ,综述了微孔发泡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背景 ,发展历史 ,性... 微孔发泡材料是新型的改性热塑性高分子材料 ,微孔的引入提高了高分子材料的韧性、绝缘性、耐热性和耐疲劳性能等。文中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Suh教授等研制开发的微孔发泡材料为主线 ,综述了微孔发泡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背景 ,发展历史 ,性能特征 ,泡孔成核模型公式、制备以及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发泡高分子材料 制备 性能 热引导相分离法 单体聚合法 超临界流体沉淀法 超饱和气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材料设计研究进展 被引量:8
8
作者 王世敏 常俊丽 +1 位作者 张刚升 陈祖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8-50,共3页
综述了有机二阶非线性光学材料的材料设计研究进展,详细讨论了插层材料、极化有机聚合物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非线性 光学材料 材料设计 有机 二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类材料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邓字巍 易昌凤 徐祖顺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317-324,共8页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及其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表现出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在LCST附近会发生可逆相转变。利用这种特性,可将热敏性高分子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免疫分析、催化、分离提纯等领域。主要综述了热教性PNIPAAm...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及其共聚物,在水溶液中表现出最低临界溶液温度(LCST),在LCST附近会发生可逆相转变。利用这种特性,可将热敏性高分子材料应用于生物医学工程、免疫分析、催化、分离提纯等领域。主要综述了热教性PNIPAAm类高分子材料,在这些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 智能材料 最低临界溶液温度 热敏性 高分子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力化学理论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何本桥 张玉红 +1 位作者 肖卫东 何培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5-29,共5页
综述了聚合物力化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和在聚合物合成方面的应用研究 ,阐述了聚合物在力场作用下的降解及聚合机理 。
关键词 聚合物力化学 聚合物 合成 应用 进展 降解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PVA)发泡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雄 陈红萍 +2 位作者 徐鹏 王海琼 叶正涛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7,共4页
采用化学发泡一步法模压成型[1,2],研究了发泡温度、成核剂、发泡剂含量、发泡压力和发泡时间对PVA发泡材料泡孔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发泡剂RA的含量为1.5份,添加适量的成核剂,发泡温度为220℃,发泡压力大于12MPa和发泡时间4~6min时,... 采用化学发泡一步法模压成型[1,2],研究了发泡温度、成核剂、发泡剂含量、发泡压力和发泡时间对PVA发泡材料泡孔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发泡剂RA的含量为1.5份,添加适量的成核剂,发泡温度为220℃,发泡压力大于12MPa和发泡时间4~6min时,能得到泡孔较好的PVA发泡材料,其机械性能也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发泡材料 发泡剂 模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巯基乙醇自组装膜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修华 王升富 邹其超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57-661,共5页
在裸 Au电极上制备了 2 -巯基乙醇自组装膜电极 (ME/Au SAMs) ,研究了该电极催化米吐尔和对苯二酚氧化的电化学行为 ,发现该膜加速了电子传递速率 ,测得米吐尔和对苯二酚的扩散系数分别为 D米2 .1× 1 0 -5cm2 /s、D对 2 .7× 1... 在裸 Au电极上制备了 2 -巯基乙醇自组装膜电极 (ME/Au SAMs) ,研究了该电极催化米吐尔和对苯二酚氧化的电化学行为 ,发现该膜加速了电子传递速率 ,测得米吐尔和对苯二酚的扩散系数分别为 D米2 .1× 1 0 -5cm2 /s、D对 2 .7× 1 0 -6cm2 /s,初步探讨了电催化机理 .采用水平衰减全反射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技术对 ME/Au SAMs进行了表征 ,示差脉冲伏安法 (DPV)同时测定米吐尔和对苯二酚 ,不产生干扰 ,其氧化峰电流与相应物质的浓度分别在 1 .0× 1 0 -7~ 1 .0× 1 0 -4mol/L 和 6.0× 1 0 -6~ 6.0×1 0 -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992和 0 .9996,检测限分别为 2 .0× 1 0 -8和 1 .2×1 0 -6mol/L .该电极用于黑白显影液中米吐尔和对苯二酚的同时测定 ,结果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巯基乙醇 膜电级 制备 电化学性质 自组装膜 示差脉冲伏安法 米吐尔 对苯二酚 黑白显影液 电化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 被引量:5
13
作者 易昌凤 朱严瑾 徐祖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F10期2-5,共4页
作为一个新兴的多学科交叉领域,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优异的性能,将会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的制备原理和方法等,介绍了近年来有机一无机杂化材料的研究与发展。
关键词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制备方法 多学科交叉 研究与发展 材料科学 制备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杂聚吡咯钨磷钴和钨磷镍三元杂多酸的电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升富 杜丹 +1 位作者 曾百肇 周性尧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58-361,共4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合成了掺杂聚吡咯钨磷钴和钨磷镍三元杂多酸 ,制备过程简便快速 ,两种混杂有机无机复合物通过电沉积的方法在导电基体玻碳电极上形成膜电极 ,或直接在多酸与吡咯的硫酸水溶液中电聚合形成膜电极 ,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
关键词 钨磷钴 钨磷镍 聚吡咯 电合成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茂铁-磷钼酸电荷转移配合物修饰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杜丹 王升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1-24,共4页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导电基体玻碳 ( GC)电极上制备了二茂铁 ( Fc) -磷钼酸( PMo12 )电荷转移配合物修饰电极 ( Fc5PMo12 /GC)。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发现其在硫酸溶液中进行伏安扫描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而且对酸性水溶液中的过氧...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导电基体玻碳 ( GC)电极上制备了二茂铁 ( Fc) -磷钼酸( PMo12 )电荷转移配合物修饰电极 ( Fc5PMo12 /GC)。研究了该电极的电化学行为 ,发现其在硫酸溶液中进行伏安扫描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而且对酸性水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具有较好的电催化还原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茂铁-磷钼酸电荷转移配合物 过氧化氢 化学修饰电极 电催化还原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蚀剂吸附行为的电化学及AFM力曲线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屈钧娥 郭兴蓬 +1 位作者 黄金营 王海人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2,116,共4页
结合极化曲线,微分电容曲线测试和AFM力曲线技术研究了直链十二胺对氯化钠溶液中铜镍合金的缓蚀行为以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十二胺在合金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吸附膜而起到缓蚀作用。十二胺浓度越大,吸附膜越致密,缓蚀率越高,力曲线上测得... 结合极化曲线,微分电容曲线测试和AFM力曲线技术研究了直链十二胺对氯化钠溶液中铜镍合金的缓蚀行为以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十二胺在合金表面形成单分子层吸附膜而起到缓蚀作用。十二胺浓度越大,吸附膜越致密,缓蚀率越高,力曲线上测得的粘附力值也越大。质子化的十二胺在荷负电的合金表面的吸附使电极零电荷电位正移,电荷屏蔽作用使得AFM力曲线上探针与试样之间的长程静电斥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胺 吸附 电化学测试 AFM力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氯乙烯/聚丙烯酸丁酯/白泥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翀 陈中华 张正国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09-213,共5页
通过多步交换反应及扩散 -聚合的方法 ,使聚丙烯酸丁酯被嵌入到改性层状结构的白泥层间 ,得到白泥 -聚丙烯酸丁酯纳米复合物的微米级粒子 ;然后将聚氯乙烯与白泥 -聚丙烯酸丁酯进行熔融共混 ,制得具有一定特性的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 通过多步交换反应及扩散 -聚合的方法 ,使聚丙烯酸丁酯被嵌入到改性层状结构的白泥层间 ,得到白泥 -聚丙烯酸丁酯纳米复合物的微米级粒子 ;然后将聚氯乙烯与白泥 -聚丙烯酸丁酯进行熔融共混 ,制得具有一定特性的有机 -无机纳米复合材料 ;并对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及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白泥 -聚丙烯酸丁酯含量为 5 .0wt%时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 ;聚氯乙烯与高含量的白泥 -聚丙烯酸丁酯 (分别为 2 5 .0wt%和 5 0 .0wt% )形成的复合材料 ,在聚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之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纳米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储能模量 白泥 聚丙烯酸丁酯 力学性能 抗冲改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2+),Pb^(2+)共掺杂ZnS纳米材料制备及光致发光 被引量:12
18
作者 徐扬子 胡鹤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9-593,共5页
采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表面包覆剂,在室温大气条件下的水溶液中制备了ZnS∶Mn,Pb纳米晶。讨论了Mn2+和Pb2+掺杂量对ZnS纳米发光材料光致发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Mn2+和Pb2+掺杂量相对于Zn2+的最佳的量的比,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初... 采用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为表面包覆剂,在室温大气条件下的水溶液中制备了ZnS∶Mn,Pb纳米晶。讨论了Mn2+和Pb2+掺杂量对ZnS纳米发光材料光致发光强度的影响,确定了Mn2+和Pb2+掺杂量相对于Zn2+的最佳的量的比,并对其发光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致发光 ZNS 纳米晶 共掺杂 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C-MMA共聚物的力化学合成及其共混体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何本桥 张玉红 +1 位作者 肖卫东 何培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1-64,共4页
采用力化学的方法在开炼机上直接合成了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Poly( VC- co- MMA) ],考察了 MMA/PVC比率、薄通次数、引发剂等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发现其共聚率最大可达到 5 .8% ,共聚效率可达到 89%。将用力化学法制得的 Poly(... 采用力化学的方法在开炼机上直接合成了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 [Poly( VC- co- MMA) ],考察了 MMA/PVC比率、薄通次数、引发剂等对共聚反应的影响。发现其共聚率最大可达到 5 .8% ,共聚效率可达到 89%。将用力化学法制得的 Poly( VC- co- MMA)共聚物用于 PVC/CPE共混物中 ,可以提高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 ,其改性效果明显优于纯 PMMA,Poly( VC- co- MMA)更有助于刚性粒子增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C-MMA共聚物 力化学合成 共混体 力学性能 研究 刚性有机粒子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易昌凤 徐祖顺 +1 位作者 程时远 刘书银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7-48,49,共3页
有机/无机复合高分子材料是近年来引人注目的一种新型材料。主要综述了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特殊性能及其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有机-无机材料 制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