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缓蚀膜电化学行为与微观粘附力特征 被引量:8
1
作者 屈钧娥 郭兴蓬 +1 位作者 张金枝 柴仕淦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07-1512,共6页
采用传统电化学测试技术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力曲线分析法对十二烷基硫醇/金电极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铝电极表面缓蚀吸附膜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缓蚀剂浓度改变,电极电化学行为与缓蚀膜的微观粘附力特征呈现出关联性... 采用传统电化学测试技术及原子力显微镜(AFM)力曲线分析法对十二烷基硫醇/金电极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SDS)/铝电极表面缓蚀吸附膜的吸附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缓蚀剂浓度改变,电极电化学行为与缓蚀膜的微观粘附力特征呈现出关联性的变化趋势,表明AFM力曲线技术可成功应用于缓蚀膜吸附行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膜 电化学行为 AFM力曲线 粘附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包覆的尖晶石LiMn_2O_4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冯传启 李华 +1 位作者 王世银 李丽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57-259,共3页
用超声波振荡法,将粒径约为20nm、用溶胶-凝胶法合戍的TiO2颗粒包覆在流变相法合成的LiMn2O4表面,再在600℃下处理2h,得到TiO2包覆的尖晶石LiMn2O4。在3.0~4.4V,产物以1.0C充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1.7mAh/g.第100次循环... 用超声波振荡法,将粒径约为20nm、用溶胶-凝胶法合戍的TiO2颗粒包覆在流变相法合成的LiMn2O4表面,再在600℃下处理2h,得到TiO2包覆的尖晶石LiMn2O4。在3.0~4.4V,产物以1.0C充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1.7mAh/g.第10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为108.3mAh/g;以0.5C充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6.7mAh/g,第2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尖晶石 二氧化钛(TiO2) 流变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负极材料LiTi_2(PO_4)_3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冯传启 李琳 +2 位作者 汤晶 周天兴 陈骁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2-244,共3页
以碳酸锂(Li2CO3)、二氧化钛(Ti O2)、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为主要原料,采用流变相反应法成功地合成了Li Ti2(PO4)3,并探讨不同合成温度对Li Ti2(PO4)3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技术对... 以碳酸锂(Li2CO3)、二氧化钛(Ti O2)、磷酸二氢铵(NH4H2PO4)为主要原料,采用流变相反应法成功地合成了Li Ti2(PO4)3,并探讨不同合成温度对Li Ti2(PO4)3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技术对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系统及交流阻抗测试法对合成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小电流密度下两种温度合成的产物电化学性能差别不大,但在较高倍率下充、放电时,600℃下合成的样品具有较高的比容量和较好的循环性能,还对合成温度影响Li Ti2(PO4)3性能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聚阴离子型化合物 LiTi2(PO4)3 流变相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WO_4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段连生 江雪娅 +2 位作者 王石泉 但美玉 冯传启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118-2119,2157,共3页
以Cu(Ac)2·H2O、(NH4)10W12O41W12·x H2O为原料,柠檬酸作为螯合剂,用流变相反应方法合成CuWO4,用魔芋精粉(葡甘聚糖)为碳源,对CuWO4进行碳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技术对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 以Cu(Ac)2·H2O、(NH4)10W12O41W12·x H2O为原料,柠檬酸作为螯合剂,用流变相反应方法合成CuWO4,用魔芋精粉(葡甘聚糖)为碳源,对CuWO4进行碳包覆,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技术对合成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系统及交流阻抗方法对CuWO4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合成的CuWO4材料都具有较高的初始容量,但在700℃下合成材料的可逆比容量较高(320 mAh/g),经过5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为190 mAh/g;而该样品经过碳表面包覆后,不仅可逆比容量提高到500 mAh/g,而且表现出优良的循环性能,经过50次循环后比容量仍然保持在430 mAh/g左右。CuWO4经过改性后,具有独特的电化学性能,可作为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CuWO4 流变相反应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4Ti5O12合成及电化学性质研究
5
作者 冯传启 王世银 马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4期1431-1433,共3页
报道一种合成Li4Ti5O12的新颖方法。XRD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的Li4Ti5O12化合物为尖晶石结构。用扫描透射显微镜对该化合物的粒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Li4Ti5O12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该法合成的尖晶石材料在3.2-0.8V... 报道一种合成Li4Ti5O12的新颖方法。XRD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的Li4Ti5O12化合物为尖晶石结构。用扫描透射显微镜对该化合物的粒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Li4Ti5O12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该法合成的尖晶石材料在3.2-0.8V电压范围,采用一定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235mAh/g)和较好的循环性能。该法合成的具有良好电化学性能的Li4Ti5O12,使得其成为很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4Ti5O12尖晶石 化学合成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中面包酵母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手性苯乙醇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杨忠华 曾嵘 +5 位作者 吴高明 杨改 常煦 徐翩 张海辉 姚曼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0-454,共5页
以面包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S-α-苯乙醇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促进面包酵母细胞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情况。首先研究了适合于活性细胞催化的两相溶剂体系,实验表明合适的有机溶剂为logP>3的溶剂,这与有机... 以面包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苯乙酮合成S-α-苯乙醇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促进面包酵母细胞催化芳香酮的不对称还原情况。首先研究了适合于活性细胞催化的两相溶剂体系,实验表明合适的有机溶剂为logP>3的溶剂,这与有机相中的酶催化对溶剂的要求相一致。在所选用的溶剂中,正辛烷获得的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两相之间的比率、辅助溶剂、底物浓度以及水相体系的pH等对反应的影响。实验表明两相之间的比率和辅助溶剂对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合理改变这些因素可以改善底物在两相之间的分配进而促进反应的进行。反应对底物浓度的敏感性较单相水相体系反应要小得多,而pH对反应的影响与水相中反应相同。在有机溶剂与水相体积比为1:4、添加1%乙醇以及底物浓度为30mmol·L-1时,产物得率可达到45%左右,这较在水相中反应有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S-α-苯乙醇 水-有机溶剂两相体系 面包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法研究聚氨酯的固化行为 被引量:11
7
作者 文庆珍 邹其超 +1 位作者 朱金华 姚树人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用 FT- IR研究了 TDI- PPG- MOCA体系的固化动力学 ,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固化反应速度、反应程度与固化时间的关系及反应的活化能。讨论了固化剂用量、温度对固化动力学参数、交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固化剂的用量、温度对固化动力学参... 用 FT- IR研究了 TDI- PPG- MOCA体系的固化动力学 ,得到了不同温度下固化反应速度、反应程度与固化时间的关系及反应的活化能。讨论了固化剂用量、温度对固化动力学参数、交联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 ,固化剂的用量、温度对固化动力学参数、交联反应有较大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IR法 研究 聚氨酯 固化行为 固化反应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膦酸自组装膜在铝合金表面的吸附及缓蚀行为 被引量:6
8
作者 王海人 屈钧娥 +2 位作者 张强 吴慧敏 李晖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3,共4页
通过自组装前后铝合金表面锌电化学沉积行为的变化研究和极化曲线测试,探讨了十四烷基膦酸自组装膜在2024和1060铝合金表面的吸附及缓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锌的初期电化学沉积优先在铝合金偏析相表面进行;偏析相表面吸附膜致密度较差,... 通过自组装前后铝合金表面锌电化学沉积行为的变化研究和极化曲线测试,探讨了十四烷基膦酸自组装膜在2024和1060铝合金表面的吸附及缓蚀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锌的初期电化学沉积优先在铝合金偏析相表面进行;偏析相表面吸附膜致密度较差,因此自组装后基体和偏析相表面之间的物化性质差异更大,从而加速锌的初期沉积;1060合金表面自组装膜比2024合金表面自组装膜更为致密,因而对1060合金表面锌沉积行为的影响更显著,对1060合金阴极极化区和阳极维钝区的腐蚀抑制效果也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十四烷基膦酸 自组装膜 锌沉积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细胞不对称还原4-氯苯乙酮合成相应手性醇 被引量:5
9
作者 杨忠华 曾嵘 +2 位作者 颜晓潮 姚善泾 王光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6,共4页
以4-氯苯乙酮(Cl—ACP)为苯环上含卤素的芳香酮的模型底物,研究了活性酵母细胞在水相体系中催化该类芳香酮不对称还原合成相应手性醇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可催化C1-ACP的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为5-型的4-氯-α-苯乙醇(Cl-... 以4-氯苯乙酮(Cl—ACP)为苯环上含卤素的芳香酮的模型底物,研究了活性酵母细胞在水相体系中催化该类芳香酮不对称还原合成相应手性醇的反应特性。结果表明,酵母细胞可催化C1-ACP的不对称还原反应,产物为5-型的4-氯-α-苯乙醇(Cl-PEA),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很高,5-Cl—PEA的e.e.值可达到99%左右。较合适的反应条件为:反应60h,底物浓度低于20mmol/L,体系的pH为6~8,温度为30℃左右,酵母细胞用量为20gL左右,以质量浓度为20g/L的葡萄糖为辅助底物。产物得率可达到33%。同时发现酵母细胞可以选择性地氧化外消旋Cl—PEA中的S-型醇为Cl-A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手性醇 S-4-氯-α-苯乙醇 4-氯苯乙酮 酵母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进活性细胞催化前手性羰基不对称还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忠华 曾嵘 +2 位作者 伍林 姚善泾 王光辉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6-20,22,共6页
利用活性微生物细胞催化羰基不对称还原成为手性醇合成的重要方法。虽然当前已经筛选出许多立体选择性很高的微生物和反应过程,但这类反应能实际应用的还很少,主要是因为产业化方面的研究不够。本文从此出发,结合作者近几年的研究工作... 利用活性微生物细胞催化羰基不对称还原成为手性醇合成的重要方法。虽然当前已经筛选出许多立体选择性很高的微生物和反应过程,但这类反应能实际应用的还很少,主要是因为产业化方面的研究不够。本文从此出发,结合作者近几年的研究工作对当前活性微生物细胞催化羰基不对称还原相关工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论述。分析了利用活性细胞催化时空产率低的原因,对国内外研究者针对这些原因为提高时空产率所进行的各种研究和提出的方法分别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不对称合成 羰基还原 手性醇 前手性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大气泡法测液体表面张力实验多媒体CAI课件的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建平 胡玮 +3 位作者 董超 曹红燕 吴慧敏 王定然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2007年第8期86-89,共4页
以Visual Basic 6.0编程软件为开发平台,研制了物理化学实验多媒体CAI课件,将实验的文本部分的查阅、视频展现、预习测试、数据处理和实验图像的绘制等整合在一起,具有人机交互好、生动形象及易于操作的特点,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多媒体CAI课件制作 V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吹脱处理香兰素生产废水中的氨氮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祝媛媛 张丛兰 +2 位作者 吴绍艳 宋功武 杨世芳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03-1009,共7页
为了提高废水中氨氮处理效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吹脱处理香兰素生产废水中的氨氮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吹脱时间、pH值、超声波功率及气液比4个关键因素与氨氮去除率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氨氮去除率影响程度由... 为了提高废水中氨氮处理效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吹脱处理香兰素生产废水中的氨氮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吹脱时间、pH值、超声波功率及气液比4个关键因素与氨氮去除率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影响因素对氨氮去除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超声波功率、气液比、pH值、吹脱时间。确定对氨氮去除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超声功率90 W,超声吹脱时间90 min,pH值12、气液比600∶1的条件下,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1.60%,与预测值接近,表明拟合度好。试验模型可以用来指导超声吹脱法处理废水中的氨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超声吹脱 氨氮 去除率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酰亚胺的磺化与热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文胜 龚春丽 +2 位作者 郑根稳 周毅 管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87,共4页
以氯磺酸为磺化荆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醚酰亚胺(SPEI),并对SPEI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SPEI的热失重及失重产物分析表明SPEI有三个阶段的失重,分别归属于吸收的水分、磺酸基团及主链的... 以氯磺酸为磺化荆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磺化度的磺化聚醚酰亚胺(SPEI),并对SPEI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热重-红外联用技术对SPEI的热失重及失重产物分析表明SPEI有三个阶段的失重,分别归属于吸收的水分、磺酸基团及主链的降解,磺化之后热稳定性有所下降,磺酸基团在230℃370℃区间发生降解,但主链的降解温度基本保持不变;SPEI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明显升高,当磺化度为62.6%时,体系出现了两个独立的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酰亚胺 磺化 热性能 质子交换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吲哚啉螺吡喃化合物的合成及其酸和金属离子致变色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辉 李陵岚 叶楚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6-701,共6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吲哚啉螺吡喃化合物1,用核磁、红外及质谱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其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化合物1的酸致变色和金属离子变色性能。结果表明,化合物1能够在氢离子或金属离子的作用下发生可逆的开环与闭环反...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吲哚啉螺吡喃化合物1,用核磁、红外及质谱等技术手段表征了其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化合物1的酸致变色和金属离子变色性能。结果表明,化合物1能够在氢离子或金属离子的作用下发生可逆的开环与闭环反应。当氢离子或金属离子加入到化合物1的异丙醇溶液中,溶液颜色从无色变为红色,同时产生460 nm新吸收峰。进一步加入氢氧根离子或EDTA溶液后,溶液颜色变回无色,460 nm处的吸收峰又消失。该化合物的酸和金属离子致变色性质在分子传感和离子识别等领域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啉螺吡喃 酸致变色 金属离子致变色 离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生物催化制备手性化合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忠华 曾嵘 +3 位作者 吕早生 王光辉 伍林 姚善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28-932,937,共6页
介绍了离子液体的特性;同时对近几年报道的离子液体对酶及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报道的有关离子液体在生物催化手性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情况,特别是对于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催化的反应按反应的类型... 介绍了离子液体的特性;同时对近几年报道的离子液体对酶及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和分析;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报道的有关离子液体在生物催化手性化合物合成中的应用情况,特别是对于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催化的反应按反应的类型分别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生物催化 手性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化聚苯醚/聚醚酰亚胺共混质子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
16
作者 文胜 龚春丽 +2 位作者 郑根稳 周毅 管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4-137,共4页
以磺化聚苯醚(SPPO)和聚醚酰亚胺(PEI)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SPPO/PEI共混质子交换膜,并经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拉伸测试等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混膜较纯SPPO膜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以磺化聚苯醚(SPPO)和聚醚酰亚胺(PEI)为原料,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SPPO/PEI共混质子交换膜,并经扫描电镜(SEM)、热重分析、拉伸测试等对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混膜较纯SPPO膜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SPPO与PEI之间的强烈氢键相互作用使两组分之间并未发生明显的相分离。PEI的引入虽使得共混膜的质子传导率有所下降,但对于PEI含量在40%以下的共混膜,其质子传导率仍维持在约10-2S/cm的数量级水平,能满足质子交换膜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化聚苯醚 聚醚酰亚胺 质子交换膜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人造沸石负载纳米零价铁吸附PO43-盐
17
作者 祝媛媛 刘艺 +3 位作者 柴东东 黄明辉 曾卫娣 杨世芳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74-2377,2382,共5页
以人造沸石作为载体,使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人造沸石负载纳米零价铁新型材料,并探讨了其对废水中PO4^3-吸附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扫描电镜对新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吸附时间、pH、投料量对5mL50mg/LPO3-4盐去除效果的影响。结... 以人造沸石作为载体,使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人造沸石负载纳米零价铁新型材料,并探讨了其对废水中PO4^3-吸附的最佳工艺条件。利用扫描电镜对新材料结构进行了表征,探究了吸附时间、pH、投料量对5mL50mg/LPO3-4盐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确定最优吸附条件为:25℃,pH=3.5,吸附时间为80min,纳米零价铁投料量为1500mg/L的情况下,新型材料的吸附力最强,此时的吸附率为98.18%。同时,人造沸石作为负载材料吸附效果优于常见吸附材料氧化钙和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沸石 纳米零价铁 液相化学还原法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60)氢胺化反应及其在制备含C_(60)功能材料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绪峰 程珍贤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43-1353,共11页
C60与胺类化合物的反应是C60衍生化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C60氢胺化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对C60氢胺化反应在制备含C60高分子功能材料、含C60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含C60有机/无机纳米材料和C60生物功能材料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了... C60与胺类化合物的反应是C60衍生化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C60氢胺化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对C60氢胺化反应在制备含C60高分子功能材料、含C60自组装单分子膜(SAM)、含C60有机/无机纳米材料和C60生物功能材料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 氢胺化反应 C60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Mn_xNi_yCo_zCO_3的合成及条件探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晴 姜强 +1 位作者 李琳 冯传启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78,共4页
将硫酸锰、硫酸钴、硫酸镍按物质的量比为0.54:0.13:0.13均匀混合配制成溶液.将混合溶液与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铵溶液反应,得到三元材料前驱体MnNiCoCO3。分别探究了碳酸氢铵溶液的浓度、三元硫酸盐混合溶液与碳酸氢钱溶液的浓度比... 将硫酸锰、硫酸钴、硫酸镍按物质的量比为0.54:0.13:0.13均匀混合配制成溶液.将混合溶液与一定浓度的碳酸氢铵溶液反应,得到三元材料前驱体MnNiCoCO3。分别探究了碳酸氢铵溶液的浓度、三元硫酸盐混合溶液与碳酸氢钱溶液的浓度比及反应温度对硫酸盐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下,当碳酸氢铵溶液的浓度为0-30mo儿.三元硫酸盐混合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的浓度比为1:5时,硫酸盐的转化率可达91.20%。XRD结果表明产物MnxNiCoCO3与碳酸锰具有相同的晶相。SEM结果表明产物的形貌为粒径均匀的微米球(粒径为4~6μm)。该方法简单有效,具有可行性.有望用于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的规模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材料 前驱体 无机制备 微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胺在PUA树脂中的原位乳液聚合及表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江 李焰 +1 位作者 谭晓明 韩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31-735,共5页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作掺杂剂和乳化剂,苯胺(AN)在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中聚合形成DBSA掺杂的纳米聚苯胺(PANI-DBSA)。利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差热分析和粒径分析对PANI-DBSA...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用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作掺杂剂和乳化剂,苯胺(AN)在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中聚合形成DBSA掺杂的纳米聚苯胺(PANI-DBSA)。利用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四探针电导率测试仪、差热分析和粒径分析对PANI-DBSA进行了结构表征和粒径测定。结果表明:当AN为0.02mol,PUA为二甲苯(xylene)的20wt%,DBSA为总质量的13wt%,过硫酸铵为0.80mol/L,反应时间为6h,所得PANI-DBSA的电导率最大,达66.75S/m,相应的平均粒径为161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纳米聚苯胺 导电率 粒径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