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理论圆熟开生面 识见卓异启新知--冯天瑜先生中国文化史研究述论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晓明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1年第1期109-114,1,共6页
冯天瑜先生是国内学术界最早关注、进入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并取得卓异成就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先生在文化及文化史研究兴起的学术意义、文化史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文化生态学说的引入及中国文化生态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化发... 冯天瑜先生是国内学术界最早关注、进入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并取得卓异成就的代表性学者之一。先生在文化及文化史研究兴起的学术意义、文化史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文化生态学说的引入及中国文化生态研究、中国文化史的分期与中国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段、中国文化的特质等众多方面的学术贡献影响深远。先生曾有言:"天将降大任于治史者,必先精思义理,苦心考据,擅长词章,并致力于三者间的‘相济’,于宏大处着眼,从精微处着力,方有可能成就‘表征盛衰,殷鉴兴废’的良史。"此一心语是先生文化史研究之学术理路的夫子自道,给后学以珍贵的教益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天瑜 中国文化史研究 学术贡献 学术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本土化”的中国社会文化史——第五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
作者 雷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0-144,共5页
2013年8月24-26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第五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襄阳召开.本次研讨会以“社会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联合主办,首都师... 2013年8月24-26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第五届中国近代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湖北襄阳召开.本次研讨会以“社会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为主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湖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史研究所联合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协办。会议共收到76篇论文,来自中、日、意等国的近百位学者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共同探讨社会文化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多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社会史 国际学术研讨会 社会文化史 研讨会综述 中国社会科学院 本土化 中国社会转型 中国思想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与中国文化传统 被引量:5
3
作者 周积明 张艳国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1期15-23,共9页
从文化的视野,尤其是从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冲突、融汇的广阔背景考察邓小平同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阐释其间的文化意蕴,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理论 中国文化传统 毛泽东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 认知方式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精神论纲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晓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念、理想境界、道德尺度和人生态度,这些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精神。大略言之,中国文化精神体现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矛盾观,通变持中的发展观,刚健自强... 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念、理想境界、道德尺度和人生态度,这些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精神。大略言之,中国文化精神体现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和而不同的矛盾观,通变持中的发展观,刚健自强的实践观和尊亲尚德的社会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精神 天人合一 和而不同 通变持中 刚健自强 尊亲尚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告密文化” 被引量:6
5
作者 郭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28,共5页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君主专制制度 《史记·平准书》 知情不告 专制统治 告密者 中国历史 君主专制政体 高度集权 文字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论 被引量:6
6
作者 何晓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13,共9页
20世纪的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源有所自,流有所变,既是旧时代的承续,更是新世纪的创制。文化保守主义要固守的传统,本身就是变革中的事物。当现实与传统发生冲突时,保守主义者总是审慎地改进传统,从而使现实成为有传统可依靠的现实。学通... 20世纪的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源有所自,流有所变,既是旧时代的承续,更是新世纪的创制。文化保守主义要固守的传统,本身就是变革中的事物。当现实与传统发生冲突时,保守主义者总是审慎地改进传统,从而使现实成为有传统可依靠的现实。学通中西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家、学问家们,自觉运用人类文明的新成果、新方法、新思路,来整理、研究、开掘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课的道德价值和伦理精义,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在继承历史的精神遗产与开辟未来的思想资源两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文化保守主义所要表达的是一套完整的价值系统。作为价值系统,它既可以是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又可以是一般的社会心理。从20世纪实际历史表现看,作为社会心理的保守主义的意义、作用和影响,远远大于作为意识形态的保守主义。我们应当承认文化保守主义对民众思想实际影响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同时又要引导人们避免为其后顾性的文化取向、泛道德主义的价值取向所束缚,真正以健康、科学、乐观的心态,尊重历史,善待当下,创造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保守主义 精神遗产 思想资源 意识形态 社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关系 被引量:8
7
作者 何晓明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3-65,共3页
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既有关联,更有区别。从概念确立的思维坐标分析,文化民族主义只考虑了一维,即如何认识并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而文化保守主义则考虑了两维,既要认识并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 文化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既有关联,更有区别。从概念确立的思维坐标分析,文化民族主义只考虑了一维,即如何认识并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而文化保守主义则考虑了两维,既要认识并处理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关系,又要认识并处理古代文化与当下文化的关系。文化民族主义,就是坚持历史形成的传统民族文化价值不容否定、不应忽视、不可取代的社会心理和理论主张;而文化保守主义,则是坚持传统文化变与不变相统一、民族文化的个性与时代文化的共性相统一、文化的返本与开新相统一的社会心理和理论主张。归根结底,文化民族主义以维持现代化的民族文化基础为根本旨归,而文化保守主义则是以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为根本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民族主义 文化保守主义 联系 区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湖北人文化性格论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郭莹 梁方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明清时期湖北行政区域范围大致定型,同时也是湖北人文化性格的基本核心经过历史承传和积淀得以初步定型的时期。明清湖北人的文化性格,细分开来,可能有无数表征,其中最显著的约有四种:朴野劲直、机变智巧、淳顽相半、俚俗躁急,这种文化... 明清时期湖北行政区域范围大致定型,同时也是湖北人文化性格的基本核心经过历史承传和积淀得以初步定型的时期。明清湖北人的文化性格,细分开来,可能有无数表征,其中最显著的约有四种:朴野劲直、机变智巧、淳顽相半、俚俗躁急,这种文化性格与湖北文化本身存在着十分明显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文化 湖北人 文化性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殷海光晚年思想动向的文化史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晓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0-103,共4页
殷海光曾经是台湾自由主义的领袖人物,但是,在他的晚年,却发生了明显的思想转向。其生命姿态,由凌厉峻急的斗士转向温文尔雅的哲人;其哲学立场,由逻辑经验论转向道德实践论;其价值基准,由科学主义转向人文主义;其文化本位,由中国传统文... 殷海光曾经是台湾自由主义的领袖人物,但是,在他的晚年,却发生了明显的思想转向。其生命姿态,由凌厉峻急的斗士转向温文尔雅的哲人;其哲学立场,由逻辑经验论转向道德实践论;其价值基准,由科学主义转向人文主义;其文化本位,由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者转向中国传统文化的体察者;其思想路线,由自由主义转向文化保守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海光 晚年 思想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本学说:中国传统文化与民主主义的结合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天瑜 《江汉论坛》 1988年第9期61-65,共5页
今日中国人通用的"民主"概念,意蕴为"多数人的统治"、"人民的权力","人民行使权力共同治理国家",等等.这是中国近代新学家在意译英文Democracy时利用汉语固有单字组建的新词.本来.在中国古代... 今日中国人通用的"民主"概念,意蕴为"多数人的统治"、"人民的权力","人民行使权力共同治理国家",等等.这是中国近代新学家在意译英文Democracy时利用汉语固有单字组建的新词.本来.在中国古代典籍中也出现过"民主",如《尚书·多方》说:"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说:"赵盂将死矣,其语偷,不似民主."但这些句式里的"民主"是"民之主"的简称,意指"统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民主主义 西方民主政治 近代新学 君主专制 中国古代典籍 统治者 康有为 梁启超 中国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巨人的文化学分析
11
作者 周积明 张艳国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5,共5页
一如同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创造历史一样,一部中华文化史,也是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共同创造的结果。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既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为依托,又直接引导或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这种活动。... 一如同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创造历史一样,一部中华文化史,也是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共同创造的结果。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影响中华文化的发展,既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和精神活动为依托,又直接引导或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这种活动。这就是说,人民群众和杰出历史人物的文化创造总是互相交叉、互相联系着的。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肯定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主体性作用的同时,也高度肯定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对文化发展的作用,无论这种影响是正面抑或是负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发展 历史人物 中华文化史 人民群众 文化影响力 中国文化 文化创造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历史上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文化系统中的“雅”与文人雅风尚
12
作者 周积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8期44-48,共5页
在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中,早就存在着一种文化见解,这就是“雅”与“俗”的分野:《荀子·儒效》篇有“雅儒”与“俗儒”之辨;王充《论衡》有“俗父——雅子”、“俗材——雅徒”的对举;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有“人物雅俗”之说;... 在中国文化的传统观念中,早就存在着一种文化见解,这就是“雅”与“俗”的分野:《荀子·儒效》篇有“雅儒”与“俗儒”之辨;王充《论衡》有“俗父——雅子”、“俗材——雅徒”的对举;任昉《为萧扬州作荐士表》有“人物雅俗”之说;隋文帝整饬宫庭音采,“分雅俗二部”。“雅”与“俗”无疑是两峰对峙的审美范畴。中国古人一再提到的“雅”,正是古代中国的大传统或精英文化、上位文化、雅文化,这一观念在古典文献中是明白无误的。《诗经》、《周礼》、《论语》等著作中屡屡出现的与“雅”关联的审美命题或概念如“雅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系统 精英文化 大传统 古典文献 通俗文化 生活方式 荀子 论衡 论语 王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研究中的文化利用与评价——以余英时之章学诚与柯林武德比较研究及其所受批评为例
13
作者 何永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60,共6页
比较研究者总是站在一定的文化立场上来选择比较视点、比较范围、比较对象和比较方法,而被选择来进行比较者在某种意义上也都是具有特定价值的文化利用对象。无论比较研究者是选择重基本共性、相似性、亲缘关系的影响研究,还是强调现象... 比较研究者总是站在一定的文化立场上来选择比较视点、比较范围、比较对象和比较方法,而被选择来进行比较者在某种意义上也都是具有特定价值的文化利用对象。无论比较研究者是选择重基本共性、相似性、亲缘关系的影响研究,还是强调现象独特、内容与形式各具特点的平行研究,文化利用都是其共同的要素。如果忽视这一点,就有可能在比较研究的批评中失之过崇或求全的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文化利用 平行研究 章学诚 柯林武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思潮的重奏与交响——论近代中国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晓明 万国崔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是次生型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关于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的不同选择的理论结晶,是文化的民族主义与文化的世界主义相冲突的产物,是分散的世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过程中萌生的人类思想之花。保守主义发生... 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是次生型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关于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式的不同选择的理论结晶,是文化的民族主义与文化的世界主义相冲突的产物,是分散的世界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历史过程中萌生的人类思想之花。保守主义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人物。19、20世纪之交从谭嗣同殉难到孙中山革命方略的成熟,是近代中国激进主义的形成期。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两者间存在相反相成的关系,并非水火不容。保守主义历史必然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即历史合理性,但也应当警惕、摒除其感情趋向上的守旧、复古因素。激进主义则引领了近代中国历史演进的方向和速率,推动了现代化进程,但其中的经验教训也是学术理论界责无旁贷的研究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守主义 激进主义 社会思潮 社会心理与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文化结构论 被引量:7
15
作者 何晓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中华文化结构论何晓明(湖北大学中国文化史研究所)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文化”如同任何进入人们视野的研究对象一样,从其内部逻辑关系方面,是可分的。认识这种可分性,是文化研究者必须具备的剖析眼光和操作意识。换言之,对... 中华文化结构论何晓明(湖北大学中国文化史研究所)一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文化”如同任何进入人们视野的研究对象一样,从其内部逻辑关系方面,是可分的。认识这种可分性,是文化研究者必须具备的剖析眼光和操作意识。换言之,对文化结构的解剖,是宏观文化研究的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结构 宗法制度 社会心理 心态文化层 制度文化 社会意识形态 中国文化史研究 物态文化 行为文化 中华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口中西报》与湖北咨议局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积明 胡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6-110,共5页
《汉口中西报》是晚清至民国中期汉口地区最重要的报刊之一。在晚清立宪风潮中,该报鼓吹立宪,并秉承现代新闻人的新闻理念,对具有初级地方议会形态的湖北咨议局进行监督批评,由此展现了湖北立宪运动的历史轨迹以及湖北近代媒体在立宪风... 《汉口中西报》是晚清至民国中期汉口地区最重要的报刊之一。在晚清立宪风潮中,该报鼓吹立宪,并秉承现代新闻人的新闻理念,对具有初级地方议会形态的湖北咨议局进行监督批评,由此展现了湖北立宪运动的历史轨迹以及湖北近代媒体在立宪风潮中的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口中西报》 立宪 咨议局 报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香客的信仰观研究——以武汉归元禅寺为例 被引量:3
17
作者 郑维维 郭莹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4-140,共7页
香客是佛教信众中数量最多的信仰群体,对寺院生存与宗教信仰的传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较典型寺院香客的个案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阐释现代香客的信仰状况。在现代都市佛教中,香客来寺院进香的愿望既包含传统的祈福还愿、超度亡灵... 香客是佛教信众中数量最多的信仰群体,对寺院生存与宗教信仰的传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较典型寺院香客的个案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阐释现代香客的信仰状况。在现代都市佛教中,香客来寺院进香的愿望既包含传统的祈福还愿、超度亡灵,当下的宗教旅游、寻求心灵的安慰也逐渐成为一种趋向。香客在寺院进行的宗教活动包括进香、礼拜、放生、捐功德钱等。其信仰观表现出浓厚的功利性色彩,世俗性、自发性与随众性等特点突出,同时也带有盲目的狂热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元禅寺 香客 祈求愿望 信仰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困境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积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5-92,160,共9页
作为后发外生型的中国早期现代化,自启动之初,便面临着种种困境。由于中国早期现代化是在世界资本主义的挑战与介入下强行启动,是因为“不想灭亡”而发生。因此,民族主义从一开始就缠绕于现代化过程,在历史深层同时发挥助益现代化与阻... 作为后发外生型的中国早期现代化,自启动之初,便面临着种种困境。由于中国早期现代化是在世界资本主义的挑战与介入下强行启动,是因为“不想灭亡”而发生。因此,民族主义从一开始就缠绕于现代化过程,在历史深层同时发挥助益现代化与阻滞现代化的作用。由于中国早期现代化是因西方冲击和国际环境影响而发生,而不是自身内部现代性成熟的结果。因此,新的、现代性的因素虽然从外部楔入,旧的、传统的因素依然强大、深厚并广泛存在,由此形成一系列二元并存的格局和历史错位。对于古老的中国来说,克服如上困境,无疑是十分艰难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早期现代化 民族主义 早期现代化进程 现代性 孙中山 前现代社会 早发内生型现代化 世界资本主义 郭嵩焘 中央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历史学:大数据时代的历史研究 被引量:19
19
作者 马建强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9-105,共7页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对历史研究的冲击在所难免,历史学也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命运。当前内容庞大、功能多样的数据库与日俱增,历史研究所面对的数据环境越来越健全。面对这样的学术环境,一些学者提出了对历史学发... 随着互联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对历史研究的冲击在所难免,历史学也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命运。当前内容庞大、功能多样的数据库与日俱增,历史研究所面对的数据环境越来越健全。面对这样的学术环境,一些学者提出了对历史学发展的思考,一些学者则凭借大数据时代的独特环境,开展了一些新的史学研究实践。大数据时代中的历史研究是一条正在探索的道路,计算历史学可能会成为历史研究发展的一个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历史学 大数据时代 历史研究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古神话传说与中华文化精神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晓明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16-119,共4页
1 神话传说是人类文化初级阶段的产物,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洪荒岁月,原始人凭借简陋的工具、坚韧的毅力和不断增长的智慧,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在顽强的生存努力中,人类的体力和... 1 神话传说是人类文化初级阶段的产物,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洪荒岁月,原始人凭借简陋的工具、坚韧的毅力和不断增长的智慧,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搏斗。在顽强的生存努力中,人类的体力和脑力日益进步,到了他们“两手教导大脑,随后聪明一些的头脑教导双手,以及聪明的两手再度更有力地促进头脑的发展的时候”,原始人便不再仅仅被动地应付自然的考验,而开始试图对长期困惑他们的自然观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神话传说 中华文化精神 文化史研究 人类文化 希伯莱人 群体意识 恶劣的自然环境 民族文化精神 费尔巴哈 自然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