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重要地质遗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孙智杰 黄波 +3 位作者 何杰 曾嘉 廖媛 王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13-1623,共11页
开展重要地质遗迹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对地质遗迹研究与地质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334个重要地质遗迹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不平衡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工具,深入探讨了湖北省重要地... 开展重要地质遗迹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对地质遗迹研究与地质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湖北省334个重要地质遗迹为研究对象,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不平衡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工具,深入探讨了湖北省重要地质遗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重要地质遗迹整体呈显著的聚集型分布特征,空间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分布于鄂西宜昌、恩施、神农架和十堰等地;在全局尺度上,重要地质遗迹呈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但在局部空间上不同类型地质遗迹的空间聚集模式差异显著;地理探测器结果显示,矿产资源、地形条件、地貌条件、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旅游资源、居民经济条件、旅游收入等单因子的解释力高于0.2,是影响重要地质遗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条件与地质构造、居民经济条件与旅游资源在交互后解释力高于0.7,是影响重要地质遗迹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遗迹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地理探测器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栅格-斜坡评价单元耦合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以神农架林区松柏镇为例
2
作者 陈刚 陈佳乐 +6 位作者 华骐 梁川 杨涛 沈铭 宋渊 俎全磊 徐光黎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7-211,268,共16页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主要基于栅格单元或斜坡单元展开,基于栅格单元的方法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而基于斜坡单元的方法不够准确,无法展示斜坡单元内地质灾害的易发性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栅格-斜坡评...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主要基于栅格单元或斜坡单元展开,基于栅格单元的方法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而基于斜坡单元的方法不够准确,无法展示斜坡单元内地质灾害的易发性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栅格-斜坡评价单元耦合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将斜坡单元和栅格单元进行耦合,开展了多评价单元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建模,构建了相对易发指数来评价同一斜坡单元内的相对地质灾害易发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耦合易发指数,对神农架林区松柏镇内的地质灾害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栅格-斜坡评价单元耦合模型的精度优于传统基于信息量法的结果,其ROC曲线下面积值(area under curve,AUC)达到了0.945,表明基于栅格-斜坡评价单元耦合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达到了更好的评价结果。该研究为提高地质灾害风险预测的准确性提供了新方法,可为相关部门科学制定防灾减灾措施、提升区域防灾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 栅格-斜坡评价单元耦合 信息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环境地质 被引量:13
3
作者 谢连平 钟洛加 周衍龙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9-214,共6页
随着武汉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武汉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文章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 随着武汉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成为武汉城市工程环境地质效应的关键问题。文章利用武汉市现有勘察资料,初步分析研究城市地下空间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组合关系,从空间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和赋水条件入手,对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诱发的工程环境地质灾害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进行地下空间利用区划,指出各区在地下工程建设中需要重点防范的工程地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环境地质效应 开发利用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武汉城市圈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钟洛加 周衍龙 任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4-178,共5页
文章以武汉城市圈已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发生的地质灾害作为评价对象,应用GIS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武汉城市圈地质环境质量的岩石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三个子系统分别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影响各子系统的主要因子,建立了子系统层次... 文章以武汉城市圈已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发生的地质灾害作为评价对象,应用GIS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武汉城市圈地质环境质量的岩石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三个子系统分别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影响各子系统的主要因子,建立了子系统层次结构模型和质量指数数学模型,得出了各子系统的质量指数,从而评价各个子系统的质量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系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地质环境质量 GIS 层次分析法 功能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地质灾害与地质构造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涂美义 李德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1-3,共3页
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根据湖北省59个县(市、区)地质区划调查资料,选取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研究对象,从地质灾害(隐患)点与地质构造的相关性研究入手,深入探讨湖北省地质灾害的空... 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根据湖北省59个县(市、区)地质区划调查资料,选取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地面塌陷为研究对象,从地质灾害(隐患)点与地质构造的相关性研究入手,深入探讨湖北省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以便为地质环境评价与分区,防灾减灾规划与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地质构造 耦合关系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地质环境优势利用与脆弱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钟洛加 谢连平 +1 位作者 肖尚德 周衍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27-28,34,共3页
根据武汉城市圈建设目标,结合其地质环境特点,以城市圈的基本地质特征为基础,对基础地质与地质资源方面的优势和地质环境的脆弱性作了客观的分析论证。分析认为武汉城市圈具有三大地质优势,七大资源优势。并据此提出了合理利用与保护地... 根据武汉城市圈建设目标,结合其地质环境特点,以城市圈的基本地质特征为基础,对基础地质与地质资源方面的优势和地质环境的脆弱性作了客观的分析论证。分析认为武汉城市圈具有三大地质优势,七大资源优势。并据此提出了合理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并对武汉市城市圈地质环境进行了初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优势利用 脆弱性分析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郴州鲁塘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生态修复方案探讨 被引量:21
7
作者 卿艳彬 卿国屏 +2 位作者 易菲霆 李扬 徐晓亮 《中国矿业》 2021年第S01期80-85,共6页
鲁塘矿区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由于长期大规模的集中开采,造成矿山地质灾害频发、矸石堆漫山遍野、土地植被损毁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开展全面的矿区生态修复工作。本文在对... 鲁塘矿区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由于长期大规模的集中开采,造成矿山地质灾害频发、矸石堆漫山遍野、土地植被损毁严重等一系列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社会经济绿色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亟需开展全面的矿区生态修复工作。本文在对鲁塘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及其生态修复支撑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阐述了鲁塘矿区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类型及分布特征,其中矿山地质灾害、矸石堆占用破坏土地和水资源破坏问题较严重。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结合鲁塘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以往恢复治理成效,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按照"统筹部署、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思路,采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土壤重构技术、植被重建技术等技术方法,提出了"三大片区、四大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矿业集中开采区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塘矿区 矿山地质灾害 矸石堆 矿山地质环境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R方法及GIS平台的麻城市地质灾害建模 被引量:1
8
作者 尹浩 程超 +2 位作者 晏鄂川 李凌 刘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766-9778,共13页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频发的山地地质灾害不仅制约了山区集镇的发展,还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对区域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山区集镇地质灾害易发性建模的精度及合理性,...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频发的山地地质灾害不仅制约了山区集镇的发展,还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对区域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山区集镇地质灾害易发性建模的精度及合理性,基于ArcGIS数字高程模型栅格数据,选取地形地貌、岩性、距断层距离、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等11个因子,采用信息量、信息量-逻辑回归耦合模型对麻城市滑坡、崩塌灾害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建模,最终通过栅格最大值提取合成综合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模型。通过对单一模型与耦合模型的结果进行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检验和合理性验证,以期表明信息量-逻辑回归(I+LR)耦合模型较传统信息量(I)模型评价结果更加合理、精度更高,耦合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山区地质灾害易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信息量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耦合模型 易发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2019-2021年岩溶碳汇估算及其驱动因子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懿洁 马传明 +3 位作者 郭静 党慧慧 黄鹏 范威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0-343,共14页
碳酸盐岩在水循环过程中的碳汇效应显著,加之岩溶地貌在我国分布广泛,所以探求岩溶碳汇潜力的研究对制定区域增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位于西南岩溶区的湖北省为重点研究区域,基于水化学径流法及入渗-平衡化学法进行定量化计算和比较... 碳酸盐岩在水循环过程中的碳汇效应显著,加之岩溶地貌在我国分布广泛,所以探求岩溶碳汇潜力的研究对制定区域增汇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选取位于西南岩溶区的湖北省为重点研究区域,基于水化学径流法及入渗-平衡化学法进行定量化计算和比较,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整体评估湖北省2019-2021年岩溶碳汇的空间格局与量级,探索更适宜应用于区域尺度的岩溶作用碳汇估算方法,综合分析岩溶碳汇的驱动因子,发掘更大的增汇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采用入渗-平衡化学法估算3 a碳汇强度大小为2020年>2019年>2021年,丰水年(2020年)岩溶碳汇总量约为枯水年(2019年)的6倍,3 a年均碳汇强度为12.84 t/(km^(2)·a),碳汇总量达163.89×10^(4) t/a;(2)相较于水化学径流法,入渗-平衡化学法计算结果更为准确,获取数据资料较为简单,大小空间尺度都具有一定的普适性;(3)碳汇作用变化是高度动态的,气候变化下变化幅度主要由径流深决定,碳汇强度随径流深增大而变强,土地利用类型调控着岩溶作用碳汇强度;(4)鄂西南地区岩溶作用强烈,可建立岩溶碳汇试验区,定量评估人工干预所带来的增汇效果。研究结果不仅提供了精确易行的岩溶碳汇估算方法,而且确定了湖北省岩溶碳汇的量级与空间格局,摸清了碳汇强度驱动因子的共同耦合作用,体现了岩溶碳汇的人为可调控性以及复杂性,进一步为环境保护政策、人工增汇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碳汇 水化学径流法 入渗-平衡化学法 ArcGIS空间分析 驱动因子 湖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地下水环境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茜 范威 +2 位作者 江越潇 江南 叶腾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58,共7页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为了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运用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对水源区的地下水环境进行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①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共有20个潜在污染源,其中生活... 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为了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运用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对水源区的地下水环境进行调查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①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共有20个潜在污染源,其中生活垃圾场共12个,尾矿库共4个,闭坑矿洞废水4个。②126组地下水样品中,Ⅲ类水占比最高,为30%,其次为Ⅱ类水和Ⅳ类水,均占比24.5%,Ⅴ类水占比19%,Ⅰ类水占比最低,仅为2%;重度污染的Ⅴ类水有24组,主要分布在郧阳区和竹山县,郧阳区主要超标指标为硝酸盐、铝等,竹山县主要超标元素为锌;中度污染的Ⅳ类水有31组,主要分布在房县和丹江口市,房县主要超标元素为铁,丹江口市主要超标指标为硝酸盐。③地下水中超标率较高的指标为铁(18.0%)、硝酸盐(12.5%)、铝(11.7%)和锌(10.9%)。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环境 污染源 调查评价 丹江口水库水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湖北段)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尺度效应
11
作者 孙智杰 廖媛 +3 位作者 郑晓明 蔡爱民 王艺霖 黄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13642-13651,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尺度或不同来源的土地利用/覆盖(land use/land cover,LULC)数据产品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估算的影响,本研究以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湖北段)为例,通过升尺度算法获取了两种LULC数据产品在30~3000 m... 为探究不同尺度或不同来源的土地利用/覆盖(land use/land cover,LULC)数据产品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估算的影响,本研究以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湖北段)为例,通过升尺度算法获取了两种LULC数据产品在30~3000 m范围内共12个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数据,并使用当量因子法分析不同尺度下的ESV特征,旨在研究LULC数据对ESV估算的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大,LULC数据的空间细节逐渐减弱,但总体空间格局相对稳定,ESV的组成结构也基本保持稳定;两种LULC数据产品估算的ESV平均相差约4.23%,具体差异随空间尺度的变化有所波动;不同尺度的ESV估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在30~500 m尺度保持相对稳定,而在1000 m及以上尺度波动较大,由此推断以500 m及以下尺度为基础进行研究区ESV估算较为适宜。研究结果可为选取合适尺度的LULC数据进行ESV估算提供依据,对提高ESV估算的可靠性、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覆盖 尺度效应 当量因子 丹江口水库水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拱效应的渗流作用下砂漏型岩溶塌陷机理
12
作者 高旭 吴诗 +2 位作者 晏鄂川 熊启华 陈诺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4-172,共9页
渗流作用下砂漏型岩溶塌陷在“上黏下砂”二元结构覆盖层隐伏岩溶区经常发生,此类塌陷宏细观力学机理和漏砂启动力学评价模型的研究还不充分。以武汉市二元结构覆盖层岩溶区由岩溶水位降低诱发的陆家街岩溶塌陷为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P... 渗流作用下砂漏型岩溶塌陷在“上黏下砂”二元结构覆盖层隐伏岩溶区经常发生,此类塌陷宏细观力学机理和漏砂启动力学评价模型的研究还不充分。以武汉市二元结构覆盖层岩溶区由岩溶水位降低诱发的陆家街岩溶塌陷为例,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PFC(particle flow code)-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耦合数值试验探索塌陷破坏的宏细观力学机理,并构建渗流作用下漏砂启动的土拱极限平衡力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型试验得到的陆家街塌陷临界水位差分别为7.2 m和8.0 m,误差约10%,漏砂启动后砂层底部孔隙水压力骤降,地表沉降增加;(2)在到达临界水位差之前,岩溶开口处砂层流速增大而孔隙水压力减小,土拱水平应力、竖向应力以及侧压力系数增大,且水力梯度增大速率明显大于侧压力系数;(3)所构建的渗流作用下土拱极限平衡模型表明,随着水位差增加,土拱中致塌力和抗塌力都在增加,但致塌力增大更明显。研究结果对提高砂漏型岩溶塌陷防灾监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结构覆盖层 砂漏型岩溶塌陷 渗流作用 临界水位差 土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五峰赵家岩崩塌形成机理分析 被引量:20
13
作者 冉涛 文宝萍 +2 位作者 苏昌 陈刚 卞学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4-118,共5页
赵家岩崩塌是发生在鄂西山区的一处典型岩质崩塌。野外调查发现,陡峻地形、裂隙发育岩体、平缓软弱夹层是危岩形成的基础,岩溶作用、采煤活动是危岩变形发展的影响因素,强降雨是崩塌发生的直接诱因。为了弄清崩塌的形成机理和失稳模式,... 赵家岩崩塌是发生在鄂西山区的一处典型岩质崩塌。野外调查发现,陡峻地形、裂隙发育岩体、平缓软弱夹层是危岩形成的基础,岩溶作用、采煤活动是危岩变形发展的影响因素,强降雨是崩塌发生的直接诱因。为了弄清崩塌的形成机理和失稳模式,文章在对崩塌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定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方法,分别计算了可能失稳模式下,危岩失稳所需后缘裂缝内的临界水头高度,进而通过对比分析,对危岩的失稳方式进行了讨论。结果显示,崩塌发生是危岩在后缘裂缝静水压力推动下,沿下伏炭质页岩层发生剪切滑动破坏,进而产生了滑移式崩塌。该崩塌形成机理的分析结果,可以为鄂西山区类似的崩塌分析与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形成机理 失稳模式 极限平衡法 赵家岩崩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知识库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黄海峰 王世梅 +1 位作者 孙仁先 李梅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31-36,共6页
知识库系统是开展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结合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的特点,在分析知识构成的基础上,阐述了知识库系统中知识获取、知识表示、知识库结构以及推理机等核心内容,并给出了相... 知识库系统是开展极端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结合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的特点,在分析知识构成的基础上,阐述了知识库系统中知识获取、知识表示、知识库结构以及推理机等核心内容,并给出了相应示例.为冰雪灾害条件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知识库系统及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 知识库 决策支持系统 地质灾害应急抢险 冰雪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清江流域滑坡分布规律与减灾对策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尚德 李智民 +1 位作者 刘云彪 宁国民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4-521,共8页
清江流域是湖北省滑坡高易发区,滑坡灾害频发,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危害大。该区地质环境复杂,地貌形态以中山为主,河谷深切,岸坡陡峭,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上升运动;区内共发育滑坡2843处,其中滑坡2275处,崩塌型滑坡... 清江流域是湖北省滑坡高易发区,滑坡灾害频发,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危害大。该区地质环境复杂,地貌形态以中山为主,河谷深切,岸坡陡峭,构造发育,新构造运动表现为大面积间歇性上升运动;区内共发育滑坡2843处,其中滑坡2275处,崩塌型滑坡568处,滑坡以小型为主,主要分布在人类工程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带。通过统计分析,清江流域滑坡的空间分布规律主要受控于地质环境条件和动力因素,动力因素包括自然动力因素和人为动力因素,前者以降雨为主,后者以切坡为主且日趋发展;滑坡变形的时间规律主要表现为同发性、滞后性和不稳定的周期性;滑坡的自身活动规律主要表现为继承性、隐蔽性、突发性和差异性;针对性地提出了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工程治理和地质环境保护等滑坡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江流域 滑坡 分布规律 减灾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昌长江南岸岩溶地下水中水生动物群落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响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伟 段佳文 +6 位作者 赵瑞超 王一安 李寅 陈伟 李秋华 周宏 Anton Brancelj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3-282,共10页
为探究宜昌长江南岸岩溶区地下水中水生动物群落分布特征及环境响应规律,在2018年7月至8月对宜昌长江南岸15处表层岩溶泉及9处岩溶大泉中水生动物进行采集,同时对地下水理化指标进行测试。共采集到809个动物个体,共有13个亚纲,同时包括... 为探究宜昌长江南岸岩溶区地下水中水生动物群落分布特征及环境响应规律,在2018年7月至8月对宜昌长江南岸15处表层岩溶泉及9处岩溶大泉中水生动物进行采集,同时对地下水理化指标进行测试。共采集到809个动物个体,共有13个亚纲,同时包括多个物种的暗层和非暗层种。结果发现:①不同动物在地下水空间分布上各异,在表层岩溶泉,Copepoda的暗层种和Ostracoda的暗层种大量存在(31.3%,23.7%),Trichoptera和Diptera少量存在(0.4%,2.9%);在岩溶大泉,Copepoda(非暗层种)和Amphipoda大量存在(25.0%,8.3%),Ostracoda的暗层种少量存在(2.2%)。②不同地下水的环境也表现出差异,区内岩溶大泉pH,Na^(+),Ca^(2+),Mg^(2+)等指标的极差(分别为0.64,1.25,34.0,22.1 mg/L)小于表层岩溶泉(分别为2.45,5.68,59.6,33.4 mg/L),表现出更稳定的环境特征。③通过对各环境因子以及不同物种的逐步回归分析得出,表层岩溶泉的主控环境因子为pH,Na^(+),Mg^(2+),岩溶大泉的主控环境因子为pH,SO^(2-)_(4),Mg^(2+);表层岩溶泉的主要代表性生物群落为Ostracoda,Diptera,Turbellaria的暗层物种,岩溶大泉的主要代表性生物群落为Mollusca,Diptera,Decapoda。④通过路径分析发现,生物通过种间相互作用,对环境因子具有直接与间接响应。在表层岩溶泉,Diptera主要通过与Ostracoda的种间关系对Na^(+)和Mg^(2+)起间接响应,另外Ostracoda,Diptera,Turbellaria的暗层种对pH有直接响应;在岩溶大泉,Mollusca主要通过Diptera对pH起间接响应,Diptera通过Decapoda对SO_(4)^(2-)起间接响应,另Mollusca,Diptera,Decapoda对Mg^(2+)直接响应。研究发现生物分布规律是对于环境因子的直接作用和生物之间的间接作用共同响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 地下水 水生动物 群落分布特征 环境响应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地质勘查行业的一些看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崔振民 吴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5-7,共3页
本文论述了我国地勘行业的现状,指出了商业性地勘存在的问题:先天不足、发育迟缓,并分析了原因。最后,提出了建精建强公益性地勘,激活、繁荣商业性地勘的四条建议。
关键词 地质勘查 公益性地勘 商业性地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峡库区兴山县地质灾害发育规律的群测群防体系研究
18
作者 易武 邓永煌 +3 位作者 夏俊宝 赵新建 黄海峰 王力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64-67,共4页
群测群防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之一.为研究三峡库区群测群防体系的成果效益,以三峡库区兴山县为例,在掌握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发育分区的基础上,介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现状、组织机构、运行情况等.结论表明,兴山县... 群测群防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之一.为研究三峡库区群测群防体系的成果效益,以三峡库区兴山县为例,在掌握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和发育分区的基础上,介绍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现状、组织机构、运行情况等.结论表明,兴山县群测群防体系效果显著,划分了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圈定了重大隐患点,提出了防灾建议和处理措施,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特别是工作标准和信息化管理不健全,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其群测群防体系,进而推广至三峡库区,为防灾减灾工作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兴山县 地质灾害 发育规律 群测群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川市岩溶区土壤侵蚀与石漠化耦合协调及驱动因素分析
19
作者 孙智杰 胡爔平 +4 位作者 何博轩 张贤亮 邵远爻 廖媛 孙林山 《林草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探究土壤侵蚀与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关联作用及其驱动因素,对岩溶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决策具有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以湖北省利川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模型、石漠化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土壤侵蚀... 探究土壤侵蚀与石漠化的空间分布特征、关联作用及其驱动因素,对岩溶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决策具有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以湖北省利川市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模型、石漠化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土壤侵蚀与石漠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耦合协调关系,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探测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利川市岩溶区土壤侵蚀程度以中度及以下等级为主,土壤侵蚀热点区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及南部的部分地区;2)石漠化程度以中度石漠化为主,热点区广泛分布;强烈土壤侵蚀区域的石漠化程度最为严重,重度石漠化区域的土壤侵蚀程度最为严重;3)土壤侵蚀与石漠化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且二者之间存在较弱的双变量空间正相关关系;4)土壤侵蚀与石漠化总体处于高耦合、低协调的状态,表现为低水平上的相互制约关系;5)土壤侵蚀的主导因子为植被盖度,石漠化的主导因子为岩石裸露率,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具有一定的空间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土壤侵蚀 石漠化 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模型 空间自相关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0年陆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20
作者 孙智杰 廖媛 +2 位作者 余波 何杰 王辛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07-113,共7页
为了分析陆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利用1990—2020年陆水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识别了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采用当量因子法对陆水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归并,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 为了分析陆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利用1990—2020年陆水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识别了土地利用变化趋势,采用当量因子法对陆水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归并,划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六类,并选取气候调节、气体调节、水文调节、土壤保持、食物生产、淡水供应、文化娱乐、景观美学、自然遗产和生物多样性9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作为ESV评估指标。通过土地利用变化分析、ESV系数计算、ESV贡献率评估、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工具,探讨了ESV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这31年间,陆水流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林地为主,但建设用地面积逐步扩大,对原有耕地和林地形成侵占;ESV总体呈轻度下降趋势,从51.08亿元降至50.59亿元,调节服务是其核心功能,其中土壤保持贡献度最大;各单项功能的ESV结构分布相对稳定,按大小排序依次为土壤保持、水文调节、气候调节、气体调节、景观美学、自然遗产和自然多样性、食物生产、文化娱乐、淡水供应,按一级类型则为调节服务>文化服务>供给服务,流域内水资源较为丰富,植被覆盖度较高,对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有较大贡献;ESV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总体以高-高聚类和低-低聚类为主,且聚集程度逐渐增强。ESV空间分异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高程、坡度、GDP、人口密度等因子的影响较为显著,各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其空间分异格局具有明显的空间叠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地理探测器 陆水流域 驱动因素 1990—202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