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纳米硒合成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ZY3的分离、鉴定及其产吲哚乙酸能力
1
作者 李孟军 张思尚 +5 位作者 李娜娜 何嘉丽 龚珏 王璋倩 何毅 程水源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5-222,共8页
从富硒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耐硒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其菌种进行鉴定,并作生长还原动力学分析,对其纳米硒生成率、还原生成纳米硒的表征及其产生长素吲哚乙酸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Y3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 从富硒土壤中筛选出1株高耐硒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其菌种进行鉴定,并作生长还原动力学分析,对其纳米硒生成率、还原生成纳米硒的表征及其产生长素吲哚乙酸的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ZY3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最高可耐受400mmol/L亚硒酸钠。菌株ZY3的纳米硒生成能力较强,能够在16h内将5mmol/L亚硒酸钠95.5%还原为红色纳米硒;纯化后的纳米硒粒径为(158.8±1.82)nm,Zeta电位为-31.79mV,稳定性高。菌株ZY3具有较强的产吲哚乙酸能力,48h内分泌量为47.15mg/L;添加100mg/L色氨酸后,吲哚乙酸分泌量提升1.43倍。高产纳米硒的吲哚乙酸产生菌可用于生产富硒微生物肥料。期待本研究结果可为研发富硒微生物肥料和富硒农产品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耐硒 纳米硒 吲哚乙酸 富硒促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外源硒处理对番茄果实硒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王刀 张少煖 +5 位作者 杨伟 薛岩晟 杜豪 薛佳 许锋 王启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2-168,共7页
探究不同形态与浓度的外源硒对番茄生物量积累、果实硒含量及其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优化番茄富硒栽培技术和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科学依据。以千禧小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硒酸钠(NaSeO_(4))、亚硒酸钠(Na_(2)SeO_(3))及生物纳米硒(Nano... 探究不同形态与浓度的外源硒对番茄生物量积累、果实硒含量及其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以期为优化番茄富硒栽培技术和提高果实品质提供科学依据。以千禧小番茄为研究对象,采用硒酸钠(NaSeO_(4))、亚硒酸钠(Na_(2)SeO_(3))及生物纳米硒(Nano-Se)3种外源硒,分别设置3个浓度梯度:400、600及800μmol/L,以叶面喷施的方式对番茄进行硒处理,并对成熟番茄果实的总硒、总黄酮、可溶性蛋白、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及营养品质(维生素C、可溶性糖、有机酸和糖酸比)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形态及浓度的外源硒喷施均显著提高了番茄果实内的硒含量,其中,600μmol/L Na_(2)SeO_(3)处理效果最为显著。在施用浓度相同的外源硒时,其硒积累效果呈现为:亚硒酸钠>纳米硒>硒酸钠。同时,喷施外源硒不会引起果实表型的变化,不影响其感观并能显著提高了番茄果实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GPX酶活性,其中,喷施亚硒酸钠和纳米硒能显著增加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的含量。此外,喷施外源硒对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并无明显影响,但喷施纳米硒却能降低果实中的有机酸含量,进而提升了糖酸比,使果实口感更佳;喷施硒酸钠则会使番茄果实中的有机酸含量上升,相应降低糖酸比,且喷施400~600μmol/L不同形态的外源硒不会对番茄果实的生长构成胁迫。本研究发现叶面喷施400~800μmol/L外源硒有助于番茄果实中硒含量、可溶性蛋白和GPX活性的提升,选择适当浓度和形态的硒处理可改善番茄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营养品质 抗氧化酶 可溶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中硒含量及存在形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海远 杨伟 +3 位作者 徐波 祝振洲 朱定祥 丛欣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4期109-113,120,共6页
硒是一种微量元素,主要以硒蛋白的形式在人体内发挥重要作用。自然界中的无机硒经过各种生物吸收转化为不同有机形态的硒化合物,从而在生物体内有不同的存在形态;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介绍不同植物包括谷物类、蔬菜类、豆类... 硒是一种微量元素,主要以硒蛋白的形式在人体内发挥重要作用。自然界中的无机硒经过各种生物吸收转化为不同有机形态的硒化合物,从而在生物体内有不同的存在形态;通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介绍不同植物包括谷物类、蔬菜类、豆类、水果类、茶叶及其他植物中硒的含量及其存在形态,同时简要介绍了硒元素及不同植物硒形态的营养安全性,以期为今后有机硒的应用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硒含量 硒形态 无机硒 有机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树青贮发酵技术及其在动物生产中应用研究进展
4
作者 杨伟 陈强文 +2 位作者 程水源 丛欣 许锋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62-165,共4页
随着我国畜禽业的快速发展,蛋白饲料需求激增,需重视新型饲料的开发利用。构树作为一种优质的木本饲料资源,具有产量高、分布广、环境适应性强、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目前已在全国许多省区推广应用。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构树资源... 随着我国畜禽业的快速发展,蛋白饲料需求激增,需重视新型饲料的开发利用。构树作为一种优质的木本饲料资源,具有产量高、分布广、环境适应性强、营养全面、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目前已在全国许多省区推广应用。为了更充分地利用构树资源,对构树进行混合青贮可改善构树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改善了畜禽的生长性能,降低动物死淘率,改善肠道微环境,提高肉品质。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构树营养价值评价及其作为畜禽饲料的各种加工方法的研究进展,并对构树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性论述,为构树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树 饲料 营养价值 青贮发酵方法 动物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