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苦荞提取液绿色制备金纳米粒子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春法 成志敏 +2 位作者 卢媛媛 付锐平 黄磊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1-1039,共9页
采用生物还原法,以氯金酸溶液为前驱体、天然物质苦荞提取液为保护剂和还原剂,绿色制备了纳米金粒子。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粒径分析仪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得到制备纳米金粒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苦荞提取液用... 采用生物还原法,以氯金酸溶液为前驱体、天然物质苦荞提取液为保护剂和还原剂,绿色制备了纳米金粒子。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粒径分析仪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表征,得到制备纳米金粒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苦荞提取液用量和氯金酸溶液用量分别为5mL和2mL。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金粒子进行了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分析,并进行了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所制备的纳米金粒子的结晶性能较好,形貌为球状,平均粒径约为35nm,粒径均匀分布在20~60nm之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提取液 还原法 纳米金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提取液绿色制备纳米金粒子的研究
2
作者 董春法 成志敏 +3 位作者 卢媛媛 肖新华 付锐平 黄磊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8,共7页
由于纳米金的许多性能均取决于其粒径,因此制备粒径可控的纳米金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绿色还原法,以氯金酸溶液为前驱体、辣椒提取液为保护剂和还原剂,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制备了纳米金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 由于纳米金的许多性能均取决于其粒径,因此制备粒径可控的纳米金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采用绿色还原法,以氯金酸溶液为前驱体、辣椒提取液为保护剂和还原剂,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制备了纳米金粒子。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马尔文粒径分析仪、透射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仪等对所制备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此法所制备溶胶中的金粒子均一性较好,为球状的纳米粒子,主要成分为单质金;分散性较好,粒径较小,SEM分析表明其平均粒径约为25 nm。辣椒提取液用量、氯金酸溶液用量等反应条件对溶胶中金粒子的形貌和粒径有着较大影响。在室温下,当辣椒提取液用量为15 m L,氯金酸溶液用量为10 m L时,所得到的纳米金粒子的粒径最小。辣椒提取液中含有多羟基化合物,能将氯金酸还原成金原子,随后金原子在提取物长链高分子位阻效应下组装成纳米金粒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粒子 辣椒提取液 氯金酸溶液 还原 反应机理 多羟基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相还原法制备单分散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 被引量:2
3
作者 董春法 刘元发 +4 位作者 寇勇勇 付锐平 肖新华 熊力 陈峥淏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6-63,共8页
以氯金酸和硝酸银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明胶为分散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分别约为50 nm和45 nm的单分散球状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以氯金酸和硝酸银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明胶为分散剂,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平均粒径分别约为50 nm和45 nm的单分散球状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X射线衍射仪(XRD)、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分析测试设备对所得到的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在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制备过程中工艺参数条件对纳米金与纳米银颗粒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纳米金与纳米银粒度分布均匀;前驱体溶液用量、还原剂用量和明胶溶液用量等对纳米金与纳米银的粒径与形貌影响较大,随着前驱体溶液溶用量、还原剂用量和明胶溶液用量的增加,纳米颗粒的粒径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明胶溶液用量为5 mL、前驱体溶液用量为2 mL、水合肼用量为2 mL时,所制备纳米金与纳米银的平均粒径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纳米银 还原法 明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粉煤灰-硫酸渣共还原制备铁硅合金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雷家柳 李洁 +3 位作者 寇勇勇 裴新平 万凯 付勇军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98,共8页
本文以粉煤灰和硫酸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力学分析及高温试验探索粉煤灰-硫酸渣固废体系协同共还原制备铁硅合金的共还原机理,以及焙烧温度对还原产物微观结构演变特征及物相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硅合金内存在多种物相组成,硫酸... 本文以粉煤灰和硫酸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热力学分析及高温试验探索粉煤灰-硫酸渣固废体系协同共还原制备铁硅合金的共还原机理,以及焙烧温度对还原产物微观结构演变特征及物相转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硅合金内存在多种物相组成,硫酸渣主要物相有助于促进粉煤灰中莫来石相和石英相还原。XRD分析表明,当还原温度为1 150、1 200℃时,焙烧产品中合金相主要为Fe_(3)Si;超过1 250℃后Fe_(3)Si相完全消失;在1 300~1 400℃温度区间,铁硅合金主要以Fe_(5)Si_(3)相存在。SEM-EDS分析表明,铁硅合金颗粒呈球形,当反应温度为1 150℃时,表面有着大小不一致的含铝、硅、氧凸包;当反应温度为1 250℃时,铁硅合金表面的凸包颗粒尺寸变小;当反应温度提高到1 350℃时,铁硅合金表面凸包尺寸更为细小,数量明显减少。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共还原因素对粉煤灰与硫酸渣共还原体系的影响提供指导,继而为实现粉煤灰与硫酸渣固废体系的全资源化利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渣 粉煤灰 焙烧温度 共还原 铁硅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丙烯酸钠为保护剂制备单分散纳米金粒子
5
作者 董春法 熊力 +1 位作者 陈峥淏 付锐平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9-55,共7页
以聚丙烯酸钠(PAAS)为保护剂,氯金酸溶液为前驱体,采用水合肼还原氯金酸的化学还原法成功地制备了单分散的纳米金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 以聚丙烯酸钠(PAAS)为保护剂,氯金酸溶液为前驱体,采用水合肼还原氯金酸的化学还原法成功地制备了单分散的纳米金粒子。利用X射线衍射(XRD),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仪(FT-IR)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设备对样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讨论了反应条件对纳米金粒子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表明:所得到的纳米金粒径较小,分布较为均匀;氯金酸溶液用量、PAAS溶液用量和还原剂用量等对纳米金粒子的粒径影响较大。在本研究中,当PAAS溶液(0.1 g/L)用量为5 mL、氯金酸溶液(2 g/L)用量为1 mL、水合肼(85%)用量为4 mL时,所制备纳米金的粒径最小,平均粒径约为50 nm,均匀地分布在20~60 n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酸钠 纳米金 还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