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茅苍术组培苗继代过程的退化机制研究
1
作者
江宇慧
王萌
+5 位作者
陈雷
陈庆梅
徐建中
姚林英
森林
余坤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法,收集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第3、10和17代的无菌苗,测定其外观形态与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组织培养继代次数的增加,茅苍术组培苗的增殖率下降,...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法,收集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第3、10和17代的无菌苗,测定其外观形态与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组织培养继代次数的增加,茅苍术组培苗的增殖率下降,生物量、株高、叶长宽比逐渐降低,出现表型退化。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活性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F_(o)、F_(m)逐渐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H_(2)O_(2)、MDA含量及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逐渐升高;内源激素IAA、CTK、GA_(3)含量也逐渐上升,进一步提示随着继代次数增加,组培苗退化程度加深。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降解被抑制,乙酰辅酶A合成受阻,影响萜类骨架合成;赤霉素、乙烯通路基因表达下调,脱落酸、生长素通路基因表达上调,激素代谢出现紊乱,进而引起相关生理生化过程失调,造成茅苍术组培苗分子水平的退化。研究结果说明,茅苍术组培苗长期继代培养发生形态退化,代谢紊乱,体内氧化胁迫加重,影响了脂肪酸降解等初生代谢过程、萜类等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及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最终导致退化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无性繁殖
继代培养
生理生化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种苗前除草剂对茅苍术杂草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功豪
王萌
+5 位作者
陈雷
姜美玲
黄晓
徐建中
汪文杰
余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1,共7页
为了筛选出防效好、残留少且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茅苍术苗前除草剂,选取常用的3种苗前除草剂乙草胺、乙氧氟草醚和二甲戊灵,研究其除草效果,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农药残留情况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真菌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草胺的...
为了筛选出防效好、残留少且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茅苍术苗前除草剂,选取常用的3种苗前除草剂乙草胺、乙氧氟草醚和二甲戊灵,研究其除草效果,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农药残留情况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真菌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草胺的除草效果较好,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达到了80%以上,对茅苍术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较小,农残较少,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无显著性影响;乙氧氟草醚和二甲戊灵对叶绿素荧光参数有影响,短时间内有一定的土壤农残。综合防效和安全性,优选乙草胺作为茅苍术的苗前除草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除草剂
叶绿素荧光参数
农药残留
土壤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茯苓不同栽培模式的土壤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徐雷
胡引娣
+2 位作者
刘常丽
徐建中
郭兰萍
《特产研究》
2022年第4期34-38,共5页
为研究茯苓不同栽培模式对栽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法,对林药仿生栽培、粮药立体栽培和农田单作栽培3种模式茯苓栽培前后及休闲1年、休闲2年共4个时期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动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模式栽培...
为研究茯苓不同栽培模式对栽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法,对林药仿生栽培、粮药立体栽培和农田单作栽培3种模式茯苓栽培前后及休闲1年、休闲2年共4个时期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动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模式栽培茯苓后,土壤pH均下降,出现不同程度酸化,土壤2年休闲期间,林药仿生栽培和粮药立体栽培土壤pH变化趋于稳定,农田单作栽培土壤pH仍上下波动。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在栽培茯苓后大幅度增加,此后逐渐下降。土壤酶活性、蔗糖酶与脲酶活性在林药仿生栽培和粮药立体栽培两种模式下均先增强后减弱,农田单作栽培活性持续减弱,3种模式在休闲2年后活性均远低于栽培前水平。纤维素酶活性随时间推移而波动变化,休闲2年后林药仿生栽培和粮药立体栽培高于栽培前水平,农田单作栽培略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先下降后增强,休闲2年后活性均高于栽培前水平。综合各土壤生态因子变化,林药仿生栽培和粮药立体栽培两种模式生态系统结构更为稳定,休闲2年后pH、纤维素酶及多酚氧化酶即恢复至栽培前水平,与生产实践中茯苓重复种植需间隔2~3年的时间相吻合,土壤酸化和土壤酶活性降低或是导致茯苓不耐连作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栽培模式
土壤PH
土壤有机质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茅苍术组培苗继代过程的退化机制研究
1
作者
江宇慧
王萌
陈雷
陈庆梅
徐建中
姚林英
森林
余坤
机构
湖北
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北
省中医院
湖北卫尔康现代中药有限公司
出处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基金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T2022020)
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BBB151)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CFB576)。
文摘
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法,收集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第3、10和17代的无菌苗,测定其外观形态与生理生化指标,并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显示,随着组织培养继代次数的增加,茅苍术组培苗的增殖率下降,生物量、株高、叶长宽比逐渐降低,出现表型退化。生理指标测定结果显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活性降低,叶绿素荧光参数F_(o)、F_(m)逐渐下降,而可溶性糖含量、H_(2)O_(2)、MDA含量及SOD、POD、CAT等抗氧化酶活性逐渐升高;内源激素IAA、CTK、GA_(3)含量也逐渐上升,进一步提示随着继代次数增加,组培苗退化程度加深。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脂肪酸降解被抑制,乙酰辅酶A合成受阻,影响萜类骨架合成;赤霉素、乙烯通路基因表达下调,脱落酸、生长素通路基因表达上调,激素代谢出现紊乱,进而引起相关生理生化过程失调,造成茅苍术组培苗分子水平的退化。研究结果说明,茅苍术组培苗长期继代培养发生形态退化,代谢紊乱,体内氧化胁迫加重,影响了脂肪酸降解等初生代谢过程、萜类等次生代谢物生物合成及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最终导致退化发生。
关键词
茅苍术
无性繁殖
继代培养
生理生化
转录组测序
Keywords
Atractylodes lancea
Asexual reproduction
Subculture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
分类号
S567.211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种苗前除草剂对茅苍术杂草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
1
2
作者
段功豪
王萌
陈雷
姜美玲
黄晓
徐建中
汪文杰
余坤
机构
湖北
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北卫尔康现代中药有限公司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1,共7页
基金
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2020YFF0413299)
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T2022020)
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2021BBA261)。
文摘
为了筛选出防效好、残留少且对环境影响较小的茅苍术苗前除草剂,选取常用的3种苗前除草剂乙草胺、乙氧氟草醚和二甲戊灵,研究其除草效果,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农药残留情况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真菌和细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乙草胺的除草效果较好,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都达到了80%以上,对茅苍术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较小,农残较少,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无显著性影响;乙氧氟草醚和二甲戊灵对叶绿素荧光参数有影响,短时间内有一定的土壤农残。综合防效和安全性,优选乙草胺作为茅苍术的苗前除草剂。
关键词
茅苍术
除草剂
叶绿素荧光参数
农药残留
土壤微生物
Keywords
Atractylodes lancea
herbicid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
pesticide residue
soil microorganism
分类号
S482.4 [农业科学—农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茯苓不同栽培模式的土壤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徐雷
胡引娣
刘常丽
徐建中
郭兰萍
机构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中药
资源中心
湖北
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湖北卫尔康现代中药有限公司
出处
《特产研究》
2022年第4期34-38,共5页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B2020100)。
文摘
为研究茯苓不同栽培模式对栽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采用土壤农化分析法,对林药仿生栽培、粮药立体栽培和农田单作栽培3种模式茯苓栽培前后及休闲1年、休闲2年共4个时期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动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模式栽培茯苓后,土壤pH均下降,出现不同程度酸化,土壤2年休闲期间,林药仿生栽培和粮药立体栽培土壤pH变化趋于稳定,农田单作栽培土壤pH仍上下波动。土壤有机质(SOM)含量在栽培茯苓后大幅度增加,此后逐渐下降。土壤酶活性、蔗糖酶与脲酶活性在林药仿生栽培和粮药立体栽培两种模式下均先增强后减弱,农田单作栽培活性持续减弱,3种模式在休闲2年后活性均远低于栽培前水平。纤维素酶活性随时间推移而波动变化,休闲2年后林药仿生栽培和粮药立体栽培高于栽培前水平,农田单作栽培略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先下降后增强,休闲2年后活性均高于栽培前水平。综合各土壤生态因子变化,林药仿生栽培和粮药立体栽培两种模式生态系统结构更为稳定,休闲2年后pH、纤维素酶及多酚氧化酶即恢复至栽培前水平,与生产实践中茯苓重复种植需间隔2~3年的时间相吻合,土壤酸化和土壤酶活性降低或是导致茯苓不耐连作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茯苓
栽培模式
土壤PH
土壤有机质
土壤酶
Keywords
Poria cocos
cultivation mode
soil pH
soil organic matter
soil enzyme
分类号
S567.32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茅苍术组培苗继代过程的退化机制研究
江宇慧
王萌
陈雷
陈庆梅
徐建中
姚林英
森林
余坤
《植物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三种苗前除草剂对茅苍术杂草防治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段功豪
王萌
陈雷
姜美玲
黄晓
徐建中
汪文杰
余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茯苓不同栽培模式的土壤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徐雷
胡引娣
刘常丽
徐建中
郭兰萍
《特产研究》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