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农架林区水文特征 被引量:6
1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5-56,63,共3页
分析了神农架林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及降水、蒸发、径流、暴雨和水资源等水文特性。
关键词 水文地理 水文要素 水文特性 神农架林区 降水 径流 水资源 蒸发 暴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堵河流域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忠华 贺德才 卢向飞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96,共5页
对堵河竹山水文站1959~2007年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等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描述了堵河流域降雨、径流和暴雨洪水的主要特征以及河流泥沙受人类活动影响。为堵河流域水资源管理、防汛抗旱提供参考。
关键词 降水 径流 输沙量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实施生态恢复工程后鱼类种类组成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俊 刘梅群 +1 位作者 高健 赵以军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1期159-164,共6页
大九湖湿地是汉江一级支流堵河的源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之一。1986年以来大规模开挖人工沟渠、疏通落水孔、排干沼泽等活动导致大九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和湖泊消失。在2005年开始实施"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及公... 大九湖湿地是汉江一级支流堵河的源头,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之一。1986年以来大规模开挖人工沟渠、疏通落水孔、排干沼泽等活动导致大九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和湖泊消失。在2005年开始实施"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及公园建设工程"至今,为了解湿地恢复工程中引种放养的鱼类现状,2014年11月通过刺网和电捕的方式在大九湖湿地开展了鱼类种类特征的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大九湖湿地共采集到2目2科9种鱼,其中鲤形目鲤科有8种,鲈形目塘鳢科1种;鲫数量过半,生物量占近30%;鲢生物量最大,占46.29%,数量占2.11%;鱼类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结果显示鲫是优势种,其他种类均为稀有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九湖湿地 鱼类种类 鱼类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营养状态评价 被引量:43
4
作者 刘林峰 周先华 +10 位作者 高健 刘梅群 潘晓斌 贺磊 蔡世耀 赵以军 潘超 王卉君 张佳敏 叶有旺 刘伟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7-430,共14页
大九湖湿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之一.为了解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营养状态,于2014年11月-2015年9月进行了3次采样调查,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表明水质处于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化之间,水质富营化水平... 大九湖湿地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之一.为了解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营养状态,于2014年11月-2015年9月进行了3次采样调查,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表明水质处于中营养和轻度富营养化之间,水质富营化水平沿水流方向呈降低趋势;共采集浮游植物8门129种,11月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短缝藻(Eunotia sp.);5月优势种为蓝藻门的纤细席藻(Phormidium tenue)、绿藻门的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和球衣藻(Chlamydomonas globosa Snow)、硅藻门的短线脆杆藻(Fragilaria brevistriata);9月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小形色球藻(Chroococcus minor)和泽丝藻(Limnothrix redekei),优势种主要为中污带指示种.冗余分析表明总磷和总氮浓度对浮游植物丰度变化有显著影响,温度和总磷浓度对浮游植物生物量有显著影响,蓝藻门和绿藻门的丰度和生物量均与总磷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 大九湖湿地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营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离子对绿色合成铁纳米颗粒吸附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胡玉 张楠 +4 位作者 潘晓斌 张东 李莉 李诗莹 张玲帆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70,共8页
以石榴叶提取物(PG)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采用一步法绿色合成得到铁纳米颗粒(FeNPs)。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Zeta电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BET等表征技术,研究了铁盐前驱体中不同阴离子对合成Fe... 以石榴叶提取物(PG)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采用一步法绿色合成得到铁纳米颗粒(FeNPs)。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Zeta电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BET等表征技术,研究了铁盐前驱体中不同阴离子对合成FeNPs的影响,揭示了其对孔雀石绿(MG)去除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阴离子合成的FeNPs对MG的去除率为:R[PG-Fe_(2)(SO_(4))_(3)]>{R[PG-Fe(NO_(3))_(3)],R[PG-FeCl_(3)]}>>R[PG-FePO_(4)];PO_(4)^(3-)与Fe^(3+)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强烈,导致PG中的多酚无法与FePO_(4)络合,从而形成黑色FeNPs,因此PG-FePO_(4)的活性最低;由于PG提取液中酚羟基的配位和还原作用,其他阴离子合成的FeNPs以无定型的(Fe(Ⅱ)/Fe(Ⅲ)-多酚)配合物的形式存在;尺寸均匀、粒径较小的FeNPs对提高MG去除率起到关键作用,而其表面元素组成、Zeta电位高低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合成 铁纳米颗粒 石榴叶 阴离子 孔雀石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堵河流域降水变化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崔英 何意 +1 位作者 计强 郝蓉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4期2657-2660,共4页
利用线性回归法、Man-Kendall检验法、R/S分析法结合Hurst系数等方法,分析了1964-2014年堵河流域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堵河流域年降水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降水量以夏季最多,春、秋两季次之,冬季最少。除夏季降水量表现为增... 利用线性回归法、Man-Kendall检验法、R/S分析法结合Hurst系数等方法,分析了1964-2014年堵河流域降水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堵河流域年降水量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降水量以夏季最多,春、秋两季次之,冬季最少。除夏季降水量表现为增加趋势外,年降水量与其他3个季节的降水量均表现为减少趋势,秋季降水量变化率达到-14.8 mm/10年。堵河流域除秋季降水量外,年及其他季降水量UF曲线均没有超过显著性水平线,认为没有明显的突变点;1985年为秋季降水量的突变年份。堵河流域除秋季降水量序列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变异程度为中变异,降水减少趋势变化的持续性比较明显外,年降水量及其他季节降水量序列变异程度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堵河流域 Man-Kenclall Hurst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