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M1调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ApoE^(-/-)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
1
作者 付萌萌 钟耕瑞 +2 位作者 徐梦琪 王小波 王汉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54-1863,共10页
目的:探讨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整合位点1(PIM1)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ApoE^(-/-)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8周龄ApoE^(-/-)雄性小鼠18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9只。16周... 目的:探讨莫洛尼小鼠白血病病毒前病毒整合位点1(PIM1)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ApoE^(-/-)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表型转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8周龄ApoE^(-/-)雄性小鼠18只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每组9只。16周后取主动脉,HE染色观察内膜变化,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PIM1、VSMC表型相关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平滑肌蛋白22α(SM22α)、骨桥蛋白(OPN)和CD68表达。体外用oxLDL(50 mg/L)诱导原代培养的ApoE^(-/-)小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分别用PIM1特异性抑制剂SMI-4a、PIM1小干扰RNA(siPIM1)、糖酵解小分子抑制剂3-(3-吡啶基)-1-(4-吡啶基)-2-丙烯-1-酮(3PO)进行干预。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PIM1和平滑肌表型相关蛋白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糖酵解酶6-磷酸果糖-2-激酶/果糖-2,6-二磷酸酶3(PFKFB3)和己糖激酶2(HK2)表达,用乳酸测试盒检测VSMC上清乳酸分泌变化。结果:高脂饮食ApoE^(-/-)小鼠主动脉HE染色可见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免疫荧光可见PIM1蛋白和合成表型蛋白OPN高表达在内膜下斑块组织内,收缩表型蛋白α-SMA主要分布在血管壁中膜层。主动脉壁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普通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PIM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同时收缩表型蛋白(α-SMA和SM22a)表达显著减少,合成表型蛋白(OPN和CD68)表达显著增加(P<0.01)。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oxLDL显著减少VSMC中α-SMA和SM22a表达,增加OPN和CD68表达(P<0.05或P<0.01),同时显著上调PIM1蛋白表达(P<0.01),增加糖酵解酶PFKFB3和HK2表达(P<0.05),伴随VSMC乳酸分泌水平升高(P<0.01)。SMI-4a处理和siPIM1转染VSMC,显著减弱了oxLDL以上诱导效果(P<0.05或P<0.01)。3PO显著抑制了oxLDL上调的糖酵解水平,同时抑制VSMC向合成表型的转化(P<0.05或P<0.01)。结论:PIM1高表达在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VSMC表型转化与PIM1表达水平有关。oxLDL增加PIM1表达诱导VSMC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糖酵解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M1蛋白 血管平滑肌细胞 表型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调节切应力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i-1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微娜 孙晓东 +2 位作者 邱紫菡 王汉琴 黄铁柱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中Bmi-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信号机制。方法原代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BMSCs施加不同强度(0.5、1.5、3.0 Pa)和不同加... 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中Bmi-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信号机制。方法原代体外分离培养大鼠BMSCs,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BMSCs施加不同强度(0.5、1.5、3.0 Pa)和不同加载时间(1、2、6、24 h)的层流切应力,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Bmi-1基因的表达水平,用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Akt和ERK1/2的表达水平,利用Wortmannin(PI3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ERK1/2 MAPK特异性抑制剂)信号阻断剂探讨信号转导途径。结果 BMSCs在1.5 Pa切应力作用1 h后Bmi-1基因表达即明显增强,24 h达高峰。不同强度切应力都会刺激Bmi-1基因表达,其中3.0 Pa最强。切应力能显著激活磷酸化Akt和ERK1/2表达。Wortmannin而不是PD98059可以明显抑制Bmi-1基因的表达。结论切应力可诱导BMSCs中Bmi-1基因表达,其表达量与刺激时间和切应力的强度密切相关,这种作用可能通过Akt信号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表达 流体切应力 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应力通过Pim1/eNOS途径调节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O分泌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敏 孙玉 +2 位作者 唐平静 张文君 王汉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层流切应力是否可通过Pim1调节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从而调节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分泌。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运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HUVECs加载层流切应力(15 dyn/cm^2)。采用Western ... 目的:探讨层流切应力是否可通过Pim1调节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从而调节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分泌。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运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HUVECs加载层流切应力(15 dyn/cm^2)。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m1蛋白表达及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分泌量;利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转染技术沉默Pim1基因后再检测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切应力作用HUVECs 15 min,可以显著上调Pim1蛋白表达(P<0.05),同时显著增强eNOS-Ser1177磷酸化水平(P<0.05),伴随HUVECs NO分泌显著增多(P<0.05)。转染siPim1可以抑制切应力诱导的Pim1表达(P<0.05),同时抑制eNOS-Ser1177磷酸化(P<0.05),NO分泌随之显著降低(P<0.05)。结论:流体切应力可能通过Pim1/eNOS途径调节血管内皮细胞NO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m1/eNOS信号通路 切应力 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对肺癌荷瘤小鼠生长及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玲 刘杨 +3 位作者 夏凡 张秋莹 王小波 谢明水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1867-1871,共5页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建模后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顺铂干预)及吴茱萸碱低、高剂...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对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Lewis肺癌细胞建立荷瘤小鼠模型,建模后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顺铂干预)及吴茱萸碱低、高剂量组,共干预14 d。通过检测各组小鼠造模给药期间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评价吴茱萸碱对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此外,运用定量PCR(qPCR)法检测吴茱萸碱干预14 d后各组小鼠肿瘤组织中HIF-1α及VEGF mRNA表达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肿瘤组织中HIF-1α、VEGF及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表达水平,计算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吴茱萸碱对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阳性对照组及吴茱萸碱低、高剂量抑瘤率分别为53.13%、20.49%、38.54%;吴茱萸碱各给药剂量组可不同程度下调Lewis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组织HIF-1α及VEGF基因及蛋白表达(P<0.01),减少肿瘤组织中MVD(P<0.01)。结论:吴茱萸碱可抑制肺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少肿瘤组织中HIF-1α及VEGF表达,抑制肿瘤中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荷瘤小鼠模型 吴茱萸碱 血管生成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黏附分子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m1调控巨噬细胞M1型极化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在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钟耕瑞 付萌萌 +1 位作者 王小波 王汉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113-2121,共9页
目的:探讨Pim1在巨噬细胞M1型极化中的作用及M1型巨噬细胞对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其在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建立M1型巨噬细胞模型,用Pim1特异性抑制剂SM... 目的:探讨Pim1在巨噬细胞M1型极化中的作用及M1型巨噬细胞对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并观察其在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Raw264.7细胞建立M1型巨噬细胞模型,用Pim1特异性抑制剂SMI-4a和转染Pim1小干扰RNA(siPim1)进行干预,分为对照组、LPS组、LPS+SMI-4a组、LPS+siNC组和LPS+siPim1组。收集以上各组Raw264.7细胞上清作为条件培养液(CM)孵育原代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CM^(M0)、CM^(M1)、CM^(SMI-4a)、CM^(siNC)和CM^(siPim1)组。动物采用颈动脉部分结扎术建立颈动脉AS模型,用6周龄ApoE^(-/-)雄性小鼠18只建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及SMI-4a干预组,每组各9只。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颈动脉脂质蓄积变化。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Pim1、血管内皮标志物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血管壁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显著上调了Raw264.7细胞M1型极化标志物iNOS蛋白表达(P<0.01),同时Pim1蛋白表达也显著增高(P<0.05);SMI-4a干预和siPim1转染Raw264.7细胞,显著抑制LPS诱导的Pim1和iNOS表达(P<0.05或P<0.01)。与CM^(M0)相比,CM^(M1)显著上调HUVEC中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P<0.05或P<0.01);CM^(SMI-4a)和CM^(siPim1)均显著抑制了HUVECs中ICAM1和VCAM1表达(P<0.01)。动物实验水平,建模后结扎侧左颈动脉可见脂质沉积,有AS斑块形成,血管壁iNOS表达显著增多(P<0.01),Pim1、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上调(P<0.05)。SMI-4a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左颈动脉脂质沉积被抑制,Pim1和iNOS表达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管内皮标志物VE-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P<0.05),同时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抑制Pim1可以抑制ApoE^(-/-)小鼠AS斑块形成,其机制可能与减少巨噬细胞M1型极化,降低内皮细胞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m1蛋白 M1型巨噬细胞 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1在切应力调节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敏 孙玉 +3 位作者 杜大鹏 王小波 于建新 王汉琴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3-411,共9页
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作用下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取雄性C57BL/6小鼠主动脉弓和胸主动脉血管壁组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体内不同切应力作用部位血管壁AQP1表达的差异。... 目的:探讨流体切应力作用下水通道蛋白1(AQP1)的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取雄性C57BL/6小鼠主动脉弓和胸主动脉血管壁组织,用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体内不同切应力作用部位血管壁AQP1表达的差异。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采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HUVECs分别加载层流(LF,15 dyn/cm^(2)单向层切应力)和扰流[DF,(0.5±4)dyn/cm^(2)振荡切应力],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转染技术沉默AQP1基因,采用Transwell实验和Matrigel小管形成实验检测HUVECs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用Western blot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Ser1177和Ser633磷酸化水平。结果:在体胸主动脉中AQ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主动脉弓(P<0.05)。HUVECs静态下敲减AQP1可以显著抑制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P<0.01)。与DF组相比,LF显著上调HUVECs中AQP1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促进HUVECs迁移(P<0.01)和血管生成能力(P<0.05),同时显著增加eNOS Ser1177(P<0.01)和Ser633(P<0.05)磷酸化水平。转染siAQP1后,LF诱导的AQP1表达增强被抑制(P<0.01),HUVECs的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也随之降低(P<0.01),同时eNOS Ser1177和Ser633的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或P<0.01)。e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预处理HUVECs后,LF诱导的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能力被抑制(P<0.01)。结论:AQP1在流体切应力调节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血管生成中发挥作用,其机制可能和eNOS信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1 切应力 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应力通过AQP1调节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生成
7
作者 张敏 杜大鹏 王汉琴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242-242,共1页
目的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参与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和血管生成等过程。探讨层流切应力是否通过AQP1调节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生成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 目的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 1,AQP1)参与内皮细胞的迁移、增殖和血管生成等过程。探讨层流切应力是否通过AQP1调节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血管生成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迁移 水通道蛋白1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AQP1 血管生成 切应力 体外原代培养 HUVE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流切应力通过Pim1/PFKFB3调节内皮细胞糖酵解
8
作者 杜大鹏 钟耕瑞 王汉琴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3-43,共1页
目的代谢酶PFKFB3是内皮细胞糖酵解途径的关键调节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m1参与细胞糖酵解过程。探讨层流切应力是否通过Pim1/PFKFB3途径调节内皮细胞糖酵解。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运用平行平板流体腔系统给内皮细胞... 目的代谢酶PFKFB3是内皮细胞糖酵解途径的关键调节基因。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m1参与细胞糖酵解过程。探讨层流切应力是否通过Pim1/PFKFB3途径调节内皮细胞糖酵解。方法体外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运用平行平板流体腔系统给内皮细胞施加层流切应力(1.5 Pa),1 h,以静止培养为对照。用Lip3000转染过表达质粒和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分别建立Pim1和PFKFB3过表达和敲低的内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切应力 糖酵解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 静止培养 平行平板 调节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切应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Pim-1基因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孙玉 王小波 +1 位作者 王汉琴 于建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0-654,共5页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应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Pim-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信号机制。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健康产妇新鲜脐静脉获取原代HUVECs,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HUVECs加载不同时间(1、4、6 h)和不同大小(0.5、1.5、3.0 Pa)...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应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中Pim-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信号机制。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健康产妇新鲜脐静脉获取原代HUVECs,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HUVECs加载不同时间(1、4、6 h)和不同大小(0.5、1.5、3.0 Pa)的层流剪切应力,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Pim-1基因的表达水平,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Akt和p-STAT3的表达水平,利用Wortmannin(PI3K抑制剂)、Deguelin(Akt抑制剂)和AG490(JAK抑制剂)信号阻断剂探讨信号转导途径。结果 HUVECs在1.5 Pa剪切应力作用4 h后Pim-1基因表达明显增加。不同强度的切应力均会刺激Pim-1基因的表达,其中3.0 Pa表达最强。切应力能显著激活p-Akt和p-STAT3的表达。AG490可以明显抑制Pim-1的表达,而Wortmannin和Deguelin增强Pim-1的表达。结论流体剪切应力可诱导HUVECs中Pim-1基因表达,其表达量与刺激时间和剪切应力的强度密切相关,这种作用可能通过JAK/STAT3和PI3K/Akt信号通路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PIM-1 剪切应力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