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眼底出血首诊于眼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例
1
作者 王佳琦 林海燕 +2 位作者 张亚琼 孟雪雨 殷晖 《临床眼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66-167,共2页
患者男性,63岁。因饮酒后右眼黑影漂浮4 d,于2022年9月19日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主诉3年来间断性身体乏力,饮食后缓解,余未诉特殊病史。眼科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6,左眼0.8。眼压:右眼16 mmHg(1 mmHg=0.1... 患者男性,63岁。因饮酒后右眼黑影漂浮4 d,于2022年9月19日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主诉3年来间断性身体乏力,饮食后缓解,余未诉特殊病史。眼科检查:裸眼视力:右眼0.6,左眼0.8。眼压:右眼16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2 mmHg。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晶状体黄色核性混浊,散瞳后查眼底可见双眼玻璃体絮状混浊,Weiss环,视盘界清,色淡红,C/D约0.3,视乳头旁可见沿血管分布的线状出血,后极部及中周视网膜散在点片状出血,部分出血呈中央白点状改变(Roth斑),少量硬性渗出,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图1A,1B),黄斑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A):双眼黄斑区未见水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第一人民医院 眼底出血 黄斑中心凹反光 点片状出血 特殊病史 血管分布 裸眼视力 硬性渗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孟雪雨 潘颖喆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2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VG患者64例(66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 目的:分析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VG患者64例(66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30眼)和观察组(34例,36眼)。对照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及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最佳矫正视力和眼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局部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眼压低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术后1周及术后1、3个月,两组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少于术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小梁切除术及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NVG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视力和眼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抗青光眼用药使用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康柏西普 小梁切除术 视网膜激光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路全周缝线小梁切开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4h眼压波动规律的影响
3
作者 蔺涛 王佳琦 +1 位作者 丁雨帆 刘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1324-1327,共4页
目的:评估外路全周缝线小梁切开术(CS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24 h眼压波动规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03/2022-05在我院就诊的药物治疗眼压控制不佳的POAG患者18例18眼,均行CST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1 a进行24 h眼压检... 目的:评估外路全周缝线小梁切开术(CST)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24 h眼压波动规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03/2022-05在我院就诊的药物治疗眼压控制不佳的POAG患者18例18眼,均行CST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1 a进行24 h眼压检查(选择时间点为9∶00 AM、12∶00 AM、3∶00 PM、6∶00 PM、9∶00 PM、12∶00 PM、3∶00 AM、6∶00 AM),比较术前,术后1 a 24 h眼压均值、峰值及峰值时间、谷值及谷值时间、波动范围及昼夜平均眼压差变化。结果:术前,术后1 a 24 h眼压曲线均呈现日间下降、夜间升高的变化趋势,下午降至波谷,夜间升至波峰;与术前相比,术后1 a 24 h眼压谷值、峰值时间较术前提前,术后1 a 24 h眼压均值、峰值、谷值明显下降,波动范围无明显差异,昼夜平均眼压差明显增加。结论:CST可降低POAG患者眼压,但不改变24 h眼压波动范围,反而升高昼夜平均眼压差,提示CST不能改善POAG患者昼夜眼压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全周缝线小梁切开术 24 h眼压 昼夜眼压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道插管联合改良5-Fu泪道冲洗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及护理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芳 冯焕焕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1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泪道插管联合改良5-Fu泪道冲洗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泪道阻塞患者62例(70眼)作为研究对象,予泪道插管,并在术中、术后联合5-fu泪道冲洗,过程中给予精心护理。结果:随访半年,治愈52眼(74.3%),好转12眼(17.1%),... 目的:探讨泪道插管联合改良5-Fu泪道冲洗治疗泪道阻塞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泪道阻塞患者62例(70眼)作为研究对象,予泪道插管,并在术中、术后联合5-fu泪道冲洗,过程中给予精心护理。结果:随访半年,治愈52眼(74.3%),好转12眼(17.1%),6眼无效(8.6%),总有效率91.4%。结论:泪道插管联合改良5-Fu泪道冲洗治疗泪道阻塞是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精心的护理是成功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插管 5-FU 泪道阻塞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0
5
作者 邓玲 潘颖喆 王慧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89-491,共3页
激光光凝、药物治疗、玻璃体切割术(PPV)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方法。传统激光光凝治疗具有相对安全、疗效作用持久等优势,但激光可损害患者视觉质量;PPV虽能挽救部分患者的视力,但手术风险及创伤较大;药物治疗可在DR... 激光光凝、药物治疗、玻璃体切割术(PPV)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方法。传统激光光凝治疗具有相对安全、疗效作用持久等优势,但激光可损害患者视觉质量;PPV虽能挽救部分患者的视力,但手术风险及创伤较大;药物治疗可在DR早期应用,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明确的副作用,故不能作为主要治疗方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能从发病机制上有效抑制DR的发生发展,但疗效相对较短,反复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目前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本文旨在对DR的临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制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激光光凝治疗 抗VEGF治疗 玻璃体切割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EGF和CCR3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慧 张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1-554,共4页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趋化因子受体3(CCR3)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纳入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的患者18例18眼,术中取翼状胬肉组织;行巩膜扣带环扎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4例14眼,术中取鼻侧... 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趋化因子受体3(CCR3)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纳入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瓣移植术的患者18例18眼,术中取翼状胬肉组织;行巩膜扣带环扎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4例14眼,术中取鼻侧球结膜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的组织学差异,采用免疫化学法分析VEGF和CCR3的表达水平,采用qRT-PCR法检测VEGF和CCR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结膜组织相比,翼状胬肉组织上皮层明显增厚,基质层组织排列紊乱,且VEGF(0.69±0.0875 vs 0.05±0.0024)和CCR3(0.45±0.0248 vs 0.03±0.0074)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 mRNA表达水平约为正常结膜组织的12倍(12.33±2.84 vs 1.00±0.08),CCR3 mRNA的表达水平约为正常结膜组织的160倍(159.60±34.15 vs 1.00±0.09)。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VEGF和CCR3表达明显升高,提示二者可能参与翼状胬肉的发生,促进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趋化因子受体3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药物难控制性PACG发作期的疗效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羽西 潘颖喆 +1 位作者 邓玲 冯焕焕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51-354,共4页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治疗药物难控制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9-05/2020-06收治的药物难控制性PACG急性发作期患者20例22眼,所有受试... 目的:观察Nd∶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PI)治疗药物难控制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纳入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9-05/2020-06收治的药物难控制性PACG急性发作期患者20例22眼,所有受试对象均行LPI治疗,术前和术后检查患者视力、眼压、房角关闭范围、前房角角度(ACA)、前房容积(ACV)、中央前房深度(CACD)、周边前房深度(PACD)以及并发症。结果:受试对象均可实施LPI。术前房角关闭范围均>180°,术后房角关闭范围≤180°有9眼(41%);21眼(95%)术后眼压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术后前房参数除CACD无明显变化(P>0.05),ACA、ACV、PACD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中15眼(68%)发生虹膜小瀑布样或丝样出血,5眼(23%)出现角膜上皮层损伤。结论:LPI在药物难控制性PACG急性发作期可以实施,安全性高,能有效降低眼压,缓解症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发作期 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VEGF和NF-κB p65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项彪 潘颖喆 +2 位作者 谢安琪 程希 邓玲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64-768,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体外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高糖培养基模拟糖尿病环境建立HRCECs体外高糖模型,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姜黄素对体外高糖诱导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RCECs)增殖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核因子-κB(NF-κB)p65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高糖培养基模拟糖尿病环境建立HRCECs体外高糖模型,将培养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对照组、高糖+20、40、80μmol/L姜黄素组,分别用CCK-8法检测姜黄素干预后HRCECs的增殖能力,用Western-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VEGF、NF-κB p65的表达。结果:CCK-8法结果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显著促进HRCECs增殖(P<0.01),各浓度姜黄素作用12、24、48h后与高糖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且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Western-blot结果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对照组中VEGF-A、NF-κB p65表达显著增加(P<0.01),各浓度姜黄素作用12、24、48h后与高糖对照组比较,VEGF-A、NF-κB p65的表达显著减少,且随着浓度增加、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各加药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1)。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对照组VEGF表达显著增加(P<0.01),各浓度姜黄素干预24h后与高糖对照组比较,VEGF表达逐渐下降(P<0.01),各加药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1)。结论:姜黄素可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地抑制高糖诱导的HRCECs增殖以及VEGF、NF-κB p65的表达,这种增殖抑制作用可能与其下调VEGF、NF-κB p65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 增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核因子-κB(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后与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邓玲 潘颖喆 +1 位作者 张亚琼 王慧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探讨球后及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性水肿(DME)的临床疗效及其疗效对比。方法:将40例62眼DME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1眼,一组采用球后注射曲安奈德(RBTA)进行治疗,另一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两组均... 目的:探讨球后及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性水肿(DME)的临床疗效及其疗效对比。方法:将40例62眼DME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31眼,一组采用球后注射曲安奈德(RBTA)进行治疗,另一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两组均在1mo后采用法国光太532nm眼底激光仪对局限性黄斑水肿进行局部视网膜激光治疗,对弥散性黄斑水肿及囊样黄斑水肿进行格栅样视网膜激光治疗,随访1wk,1、3、6mo观察视力、眼压、眼底、黄斑水肿情况及其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1wk,1、3、6mo过程中平均最佳矫正视力提高、黄斑水肿减轻,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BTA组患者中显效12眼,有效16眼,无效3眼;IVTA组患者中显效12眼,有效17眼,无效2眼;RBTA组显效率39%,总有效率90%;IVTA组显效率39%,总有效率94%。随访期间无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眼内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曲安奈德联合激光治疗DME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少,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等特点,是治疗DME的有效方法之一。球后注射与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两种注射方式对治疗DME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球后注射 玻璃体腔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外肌定量分析技术可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炎症活动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霜 杨超 +2 位作者 宋丽娜 杨艳 刘月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858-862,共5页
目的评估^(99m)Tc-DTPA眼眶SPECT/CT显像眼外肌定量分析技术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炎性活动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99m)Tc-DTPA眼眶SPECT/CT显像检查的44例TAO患者,按照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将TAO患者分为活动期组(CAS... 目的评估^(99m)Tc-DTPA眼眶SPECT/CT显像眼外肌定量分析技术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炎性活动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99m)Tc-DTPA眼眶SPECT/CT显像检查的44例TAO患者,按照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将TAO患者分为活动期组(CAS≥3,n=23)和非活动期组(CAS<3,n=21)。在^(99m)Tc-DTPA眼眶SPECT/CT衰减校正图像中,选择眼外肌区域中摄取放射性核素最多的图像层面,分别勾画双侧眼外肌的感兴趣区,测量其放射性计数最大值,选取视神经水平枕叶脑组织的感兴趣区作为本底,计算眼外肌与视神经水平枕叶脑组织显像剂摄取比值(UR),同时将每侧UR值最高的眼外肌作为炎症程度受累最为严重的眼外肌,选取UR_(max)值比较其组间差异,以评价对TAO活动性的诊断效能。结果活动期TAO患者的眼外肌UR_(max)高于非活动期TAO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O患者的眼外肌UR_(max)与其CAS呈正相关关系(r=0.799,P<0.05);在评估TAO临床活动性方面,眼外肌UR_(max)和CAS具有一致性(Kappa值=0.915,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区分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的UR_(max)阈值为5.2,其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100%。结论本研究所使用眼外肌定量分析技术的测量方法能够直接显示每条眼外肌的炎性反应,可准确定位受累的眼外肌,使双侧眼外肌靶区勾画更加精准,还可以测量各眼外肌的放射性核素摄取比值即UR值,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TAO的炎症活动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99m)锝-二乙烯三胺五乙酸 SPECT/CT 眼外肌与视神经水平枕叶脑组织显像剂摄取比值 临床活动性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视网膜病变1例
11
作者 万昊 赵朵 +4 位作者 朱紫潞 殷晖 刘刚 潘颖喆 朱美娟 《临床眼科杂志》 2025年第1期79-80,共2页
患者女性,15岁。因全身皮疹、脱发2个月余,视物模糊半个月,于2023年8月23日至我院风湿免疫科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疹,头面部开始,继而全身散在皮疹,双下肢分布密集,伴瘙痒,有脱发,期间发热4d,最高体温达40℃,伴食欲... 患者女性,15岁。因全身皮疹、脱发2个月余,视物模糊半个月,于2023年8月23日至我院风湿免疫科就诊。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疹,头面部开始,继而全身散在皮疹,双下肢分布密集,伴瘙痒,有脱发,期间发热4d,最高体温达40℃,伴食欲缺乏,伴活动后双下肢肌肉酸痛,曾至当地医院就诊,给予中药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半个月前出现双眼视物模糊,左眼为甚,无口腔溃疡,无关节肿痛、畸形,无头晕、头痛,门诊以“系统性红斑狼疮”收入风湿免疫科。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欠佳,体重减轻6kg,睡眠尚可,大小便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皮疹 视网膜病变 青少年女性 双眼视物模糊 系统性红斑狼疮 关节肿痛 风湿免疫科 散在皮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