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神经黑色素成像的纹理分析在帕金森病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1
作者 陈红 柏福运 +2 位作者 安鹏 陈月 高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1,47,共9页
目的评估神经黑色素成像(neuromelan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MRI)联合影像组学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价值,并探索特异性影像标志物。材料与方法纳入57例PD患者与34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 目的评估神经黑色素成像(neuromelan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NM-MRI)联合影像组学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诊断价值,并探索特异性影像标志物。材料与方法纳入57例PD患者与34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基于改良的2D-T1-快速自旋回波序列(fast spin echo,FSE)获取中脑黑质(region of interest,ROI)特征。采用3D-Slicer 4.8.1进行ROI分割,经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筛选特征构建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建立联合诊断模型。将受试者按7∶3比例分为训练组与测试组,比较影像组学模型、临床传统诊断模型及联合模型的诊断效能,并将权重高的特征与部分临床量表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筛选出10个显著性影像组学特征(P<0.05);训练组中联合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传统诊断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3~0.98)、0.89(0.81~0.97)和0.70(0.56~0.83),测试组AUC分别为0.88(0.76~1.00)、0.88(0.81~1.00)和0.78(0.60~0.96);决策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显著提升了临床评估效能;临床传统诊断模型中黑质头部及整体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Head_CNR、Whole_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eastAxisLength、LargeAreaEmphasis、Head_CNR与H-Y分级成负相关,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Ⅲ(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Part III,UPDRS-Ⅲ)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NM-MRI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可显著提高PD诊断准确性,筛选出的SurfaceVolumeRatio和Mean等影像组学特征具有成为PD特异性标志物的潜力,同时,Head_CNR及形态学参数(LeastAxisLength、LargeAreaEmphasis)对疾病严重程度的量化评估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神经黑色素成像 影像组学 纹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影像组学联合机器学习模型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被引量:5
2
作者 郭建峰 宋鑫洋 +3 位作者 沈天赐 杜梦颖 纪旭东 杨峰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2-1157,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超声、CT影像组学联合机器学习模型,探讨其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1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其中CLNM组97例,无CLNM组10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甲状腺超声和增强CT扫描... 目的:构建基于超声、CT影像组学联合机器学习模型,探讨其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颈部淋巴结转移(CLN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1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其中CLNM组97例,无CLNM组101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甲状腺超声和增强CT扫描,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PTC患者发生CLNM的临床独立风险因素,构建临床风险模型。基于超声和CT图像提取并筛选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分别使用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极度随机树(ET)、K邻近算法(KNN)、XGBoost、监督学习集成模型(Light GBM)、前馈神经网络多层感知器(MLP)等8个机器学习模型构建PTC患者CLNM影像组学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效能,筛选出最优影像组学模型联合临床风险模型构建诺模图,应用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比不同模型的临床获益。结果:临床影像特征中年龄、肿瘤最大直径、超声报告淋巴结状态和CT报告淋巴结状态被筛选出来作为临床独立风险因素(P<0.05)。从超声和CT图像中分别筛选出14个和12个影像组学特征。8个机器学习模型中SVM模型表现最优,其预测CLNM状态的AUC在训练集为0.951(95%CI:0.920~0.982),测试集为0.857(95%CI:0.764~0.950)。由临床模型和多模态影像组学模型构建的诺模图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其预测CLNM状态的AUC在训练集为0.960(95%CI:0.933~0.987),测试集为0.890(95%CI:0.812~0.968)。DCA显示诺模图具有较高的临床净收益。结论:基于多模态影像组学联合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更准确地预测PTC患者是否发生CLNM,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双侧输尿管末段肿瘤样IgG4相关疾病1例
3
作者 陈冉 安鹏 +1 位作者 陈红 高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9-300,共2页
病例男,55岁,主诉腰痛,门诊以“双肾积水1周”收入院。无尿痛、肉眼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既往有高血压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MRI平扫:双侧输尿管末段周围可见团状软组织肿物影,T1WI呈等信号(图1a)、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图1b),扩散加... 病例男,55岁,主诉腰痛,门诊以“双肾积水1周”收入院。无尿痛、肉眼血尿、尿频尿急等症状。既往有高血压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MRI平扫:双侧输尿管末段周围可见团状软组织肿物影,T1WI呈等信号(图1a)、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图1b),扩散加权成像序列病灶呈亮高信号(图1c),ADC呈明显低信号(图1d),轮廓欠光整、信号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 输尿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脊髓圆锥节细胞胶质瘤1例
4
作者 沈天赐 宋鑫洋 +1 位作者 郭建峰 杨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0-531,共2页
病例女,53岁,因双侧腰部疼痛伴双下肢放射痛2周来我院骨科就诊。双侧腰部压痛,疼痛向双下肢放射,余未见明显异常。腰椎MRI平扫+增强:L1水平段脊髓内见等T1稍长T2类圆形异常信号影,边界较清,信号较均匀,大小14 mm×17 mm×24 mm... 病例女,53岁,因双侧腰部疼痛伴双下肢放射痛2周来我院骨科就诊。双侧腰部压痛,疼痛向双下肢放射,余未见明显异常。腰椎MRI平扫+增强:L1水平段脊髓内见等T1稍长T2类圆形异常信号影,边界较清,信号较均匀,大小14 mm×17 mm×24 mm。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轻度强化,其内可见点条状强化灶,邻近脊膜见线状强化,考虑室管瘤膜可能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节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MRI串环样强化:影像与病理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悦 程流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46-1051,共6页
串环样强化为乳腺MRI非肿块强化病变的内部强化特征之一,被认为是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重要征象。随着高空间分辨率MRI的广泛应用,串环样强化亦可见于肿块或非肿块强化的良、恶性病变中,其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受到争议。本文对串环样强化的MR... 串环样强化为乳腺MRI非肿块强化病变的内部强化特征之一,被认为是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重要征象。随着高空间分辨率MRI的广泛应用,串环样强化亦可见于肿块或非肿块强化的良、恶性病变中,其较高的阳性预测值受到争议。本文对串环样强化的MRI影像特征与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磁共振成像 串环样强化 病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重建技术改善前列腺T2WI图像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可赞 李亮 +5 位作者 宋鑫洋 文之 高宇凡 刘薇音 权光南 查云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47,共7页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based reconstruction, DLR)技术对前列腺T2WI图像质量及诊断置信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行前列腺磁共振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扫描序列包括传统T2WI(conventional T2WI, T2WI_C)...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based reconstruction, DLR)技术对前列腺T2WI图像质量及诊断置信度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行前列腺磁共振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扫描序列包括传统T2WI(conventional T2WI, T2WI_C)及基于DLR技术的T2WI(T2WI_(DL)),二者扫描参数及时间相同。对所有患者的T2WI_C及T2WI_(DL)图像进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及诊断置信度评价。主观评价及诊断置信度评价由两名具有不同影像诊断经验(3年、7年)的医师(阅片者1、阅片者2)依据Likert Scale评分法进行双盲评价(5分:优,1分:极差),并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及Kappa统计法评估两位阅片者间评分的差异性及一致性;T2WI图像质量评价指标包括:前列腺包膜清晰度、病灶对比度及边缘锐利度、解剖细节的显示、盆腔肌肉及骨骼的清晰度及整体图像质量;T2WI诊断置信度评价指标包括:病灶位置及形态识别、病灶良恶性的初步判断。分别记录两位阅片者浏览每一组图像及作出初步诊断的用时,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客观评价包括测量T2WI_C及T2WI_(DL)图像前列腺病灶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 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 CNR),使用配对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研究78例患者年龄(67.1±9.9)岁。基于主观评分标准,两名阅片者T2WI_C图像的总评分分别为(3.4±0.7)、(3.0±0.8)分,T2WI_(DL)图像的总评分分别为(4.6±0.6)、(4.3±0.7)分;两名阅片者对T2WI_(DL)图像评分一致性为0.6~0.8,在解剖细节及整体图像质量方面,两名阅片者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置信度评价方面,两名阅片者总评分和用时分别为T2WI_C图像:(3.8±0.4)分、(3.7±0.5)分和(36.6±12.6)s、(25.0±5.7) s;T2WI_(DL)图像:(4.8±0.3)分、(4.8±0.4)分和(28.6±11.0) s、(20.6±5.4) 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于客观评价,T2WI_(DL)图像的SNR及CNR均高于T2WI_C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良、恶性病灶T2WI_C和T2WI_(DL)的SNR分别为(12.4±2.4)、(10.1±1.8)和(28.7±8.1)、(27.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恶性病灶有无DL的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2WI_(DL)图像主观评分高、病灶对比度明显、SNR及CNR均高于传统T2WI_C图像,且诊断医师对T2WI_(DL)图像诊断信心更足、诊断用时更少。故相同扫描时间内,基于DLR技术有助于提高前列腺T2WI图像质量,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更为精准的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前列腺癌 深度学习 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和MRI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联合模型预测初发前列腺癌骨转移 被引量:9
7
作者 宋鑫洋 张甜 +3 位作者 王洋洋 胡翔宇 沈天赐 杨峰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2-217,共6页
目的基于临床、MRI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DL)构建联合模型,评估其预测初发前列腺癌(PCa)骨转移(B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经病理证实的初发PCa,根据患者来源将其分为训练集(53例BM、121例无BM)和测试集(29例BM、83例无BM)。采用单... 目的基于临床、MRI影像组学及深度学习(DL)构建联合模型,评估其预测初发前列腺癌(PCa)骨转移(B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经病理证实的初发PCa,根据患者来源将其分为训练集(53例BM、121例无BM)和测试集(29例BM、83例无BM)。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初发PCa BM的临床独立风险因素,构建临床模型;基于MR T2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提取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标签评分(Rad-score),以最佳DL特征建立DL标签评分(DL-score),进而构建影像组学-DL模型;最后基于临床独立风险因素、Rad-score及DL-score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模型预测初发PCa BM的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比其临床获益。结果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OR=1.003,P<0.01)及国际泌尿病理学会(ISUP)评分(OR=3.023,P=0.01)为初发PCa BM的临床独立风险因素;以之构建的临床模型预测训练集及测试集初发PCa BM的AUC分别为0.79及0.81。以影像组学-DL模型及联合模型预测训练集和测试集初发PCa BM的AUC分别为0.90、0.93及0.92、0.95,联合模型在训练集(Z=3.12、P<0.01,Z=1.76、P=0.04)和测试集的AUC(Z=2.89、P<0.01,Z=2.23、P=0.03)均高于临床模型及影像组学-DL模型。DCA显示,阈值取0.10~0.78时,联合模型的临床获益高于临床模型及影像组学-DL模型。结论临床和MRI影像组学及DL联合模型可有效预测初发PCa B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肿瘤转移 深度学习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4相关性疾病致冠状动脉病变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表现一例 被引量:5
8
作者 杨峰 赵海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2-403,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胸骨后不适半个月”于2016-10-08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骨后及心前区不适,呈闷胀感,行走及其他体力活动可诱发,经休息后症状可以缓解,不向它处放射,每次持续约半个小时后可自行缓解,无...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8岁,因“胸骨后不适半个月”于2016-10-08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骨后及心前区不适,呈闷胀感,行走及其他体力活动可诱发,经休息后症状可以缓解,不向它处放射,每次持续约半个小时后可自行缓解,无心慌、胸痛、气喘、头痛、头晕、发热、咳嗽、咯血、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4 相关性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 影像学 自身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腹股沟区副乳腺癌1例 被引量:2
9
作者 宋萍 王勇 +1 位作者 刘焦枝 曹江慧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68-669,共2页
1病例简介男,79岁,主诉:左侧腹股沟区包块9个月余,于2017年2月15日入院。患者于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伴下肢水肿,给予活血对症支持处理,症状无好转,并逐渐加重。专科查体:左侧腹股沟区及耻骨联合区局部水肿伴发紫,可... 1病例简介男,79岁,主诉:左侧腹股沟区包块9个月余,于2017年2月15日入院。患者于9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包块伴下肢水肿,给予活血对症支持处理,症状无好转,并逐渐加重。专科查体:左侧腹股沟区及耻骨联合区局部水肿伴发紫,可触及条索状包块,表浅,与皮肤粘连,质稍硬,活动度差,边界不清;左侧腹股沟区可触及一4 cm×3 cm包块,边界清,颜色发紫;左下肢水肿,左足背动脉搏动稍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腹股沟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男(雄)性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合并肝肾多囊病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95-795,共1页
患者男,53岁,上腹痛5天;发现多囊肝及多囊肾20余年,4年前因肾功能衰竭接受透析治疗,高血压病史4年,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用药不详)。查体:肾病面容,上腹部压痛,双肾可触及。冠状动脉CTA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分支于主肺动脉及心脏表面纡... 患者男,53岁,上腹痛5天;发现多囊肝及多囊肾20余年,4年前因肾功能衰竭接受透析治疗,高血压病史4年,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用药不详)。查体:肾病面容,上腹部压痛,双肾可触及。冠状动脉CTA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分支于主肺动脉及心脏表面纡曲、扩张,局部呈囊状,末端与主肺动脉前壁相通(图1A、1B);诊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分支-肺动脉瘘伴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动脉瘘 冠状动脉 肺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囊肾疾病 多囊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α-羟化酶缺乏症影像学特征(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1
作者 宋萍 王勇 +2 位作者 刘焦枝 杨峰 李杨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757-759,共3页
病例社会性别女性,27岁,因四肢无力1天入院。患者1天前起床后发现全身无力,表现为抬头困难,四肢无力,不能自行起床,伴有恶心,余无其他不适。既往史:多次晕厥病史,持续约1min缓解,无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现象。无月经来潮,其父母非近亲结婚... 病例社会性别女性,27岁,因四肢无力1天入院。患者1天前起床后发现全身无力,表现为抬头困难,四肢无力,不能自行起床,伴有恶心,余无其他不适。既往史:多次晕厥病史,持续约1min缓解,无口吐白沫、牙关紧闭现象。无月经来潮,其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病史及其他遗传性疾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5℃,呼吸23次/分,脉搏114次/分,血压184/127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吐词清楚,颈软,无胡须及喉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口角不歪。双上肢近端肌力2级,远端肌力4级,双手握力差,双下肢肌力2级,四肢肌张力可,四肢浅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未引出。专科查体:双乳房未发育,幼女型外生殖器,阴道为盲端,长约4cm,无阴毛及腋毛,盆腔内空虚未及子宫附件。双侧腹股沟区均可触及光滑活动结节,直径约1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17-α-羟化酶 肾上腺皮质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上外生性间变性室管膜瘤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曹江慧 刘焦枝 +2 位作者 刘广志 王勇 宋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00-1600,共1页
患儿男,12岁,因“突发抽搐1次”急诊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欠佳,颈软,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右侧颞顶部脑表面斑片状低密度影,其内夹杂点状钙化,邻近颅骨受压变薄(图1A)。MRI平扫示右侧颞顶部脑表面囊实... 患儿男,12岁,因“突发抽搐1次”急诊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欠佳,颈软,神经系统检查(-)。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CT平扫示右侧颞顶部脑表面斑片状低密度影,其内夹杂点状钙化,邻近颅骨受压变薄(图1A)。MRI平扫示右侧颞顶部脑表面囊实性异常信号影,以囊性成分为主,约4.28 cm×3.43 cm×2.42 cm,周围脑组织内轻度水肿,部分层面与脑皮层分界不清(图1B);DWI示病灶实性成分呈高信号。MRI诊断:考虑右侧颞顶部肿瘤性病变。1个月后行头部MR增强检查,发现病变明显增大至6.52 cm×4.76 cm×3.12 cm,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周围水肿带较前广泛,中线结构轻度左移,邻近脑膜增厚并明显强化(图1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管膜瘤 外生性生长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干燥综合征干眼病与普通干眼病泪腺超声表现 被引量:1
13
作者 冯丹 刘月君 +2 位作者 安鹏 张文乐 周素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6-679,共4页
目的对比干燥综合征(SS)干眼病与普通干眼病泪腺超声表现。方法对33例SS干眼病(66眼,SS干眼组)、30例普通干眼病患者(60眼,普通干眼组)及35名健康人(70眼,对照组)行泪腺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比较3组泪腺长径、短径和基... 目的对比干燥综合征(SS)干眼病与普通干眼病泪腺超声表现。方法对33例SS干眼病(66眼,SS干眼组)、30例普通干眼病患者(60眼,普通干眼组)及35名健康人(70眼,对照组)行泪腺二维超声、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比较3组泪腺长径、短径和基于泪腺回声的风湿病临床试验结果指标(OMERACT)评分,以及泪腺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血流评分和应变比(SR)及杨氏模量平均值(E_(mean))的差异。结果SS干眼组泪腺长径和短径均长于、OMERACT评分均高于普通干眼组及对照组(P均<0.05);普通干眼组泪腺长径和短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MERACT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SS干眼组泪腺动脉PSV、RI及血流评分均高于普通干眼组及对照组,其EDV高于普通干眼组而低于对照组(P均<0.05);普通干眼组泪腺动脉PSV及EDV均低于对照组而RI高于对照组(P均<0.05)。SS干眼组泪腺SR及E_(mean)均高于普通干眼组及对照组,普通干眼组泪腺SR及E_(mean)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SS干眼病与普通干眼病泪腺超声表现有所差异,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病 干燥综合征 泪器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上皮样血管肉瘤1例
14
作者 陈红 王勇 高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746-748,共3页
病例男,78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5月余”就诊。既往高血压20年,血压最高200/100 mmHg(1 mmHg≈0.133 kPa)。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量122.0 g/L,白细胞介素-627.0 pg/mL,C-反应蛋白6.77 mg/L,神经元特异烯醇化... 病例男,78岁。因“咳嗽,咳痰,痰中带血5月余”就诊。既往高血压20年,血压最高200/100 mmHg(1 mmHg≈0.133 kPa)。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量122.0 g/L,白细胞介素-627.0 pg/mL,C-反应蛋白6.77 mg/L,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24.57 ng/mL,结核杆菌抗体IgG阴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2.20 ng/mL。本院首次胸部CT检查:右肺上叶大片状磨玻璃阴影,考虑为感染,左肺下叶小结节,考虑为炎性结节;行抗感染并止血治疗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瘤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