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拉鲁肽通过调控SLC7A11/GPX4通路抑制高糖高脂诱导的小鼠胰岛素瘤MIN6细胞铁死亡
1
作者 吴雅文 温舒 +1 位作者 胡鹏超 周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7-936,共10页
目的:探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liraglutide,Lira)在调控高糖高脂诱导的小鼠胰岛素瘤MIN6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胰岛素瘤MIN6细胞暴露于30 mmol/L葡萄糖和500μmol/L棕榈酸的方法,建立胰岛β细胞损伤模... 目的:探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liraglutide,Lira)在调控高糖高脂诱导的小鼠胰岛素瘤MIN6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小鼠胰岛素瘤MIN6细胞暴露于30 mmol/L葡萄糖和500μmol/L棕榈酸的方法,建立胰岛β细胞损伤模型,在此基础上给予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Fer-1)和低、高浓度的Lira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采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检测试剂盒测定细胞内MDA含量的变化;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试剂盒检测细胞ROS水平的改变;Fe^(2+)荧光探针FerroOrange及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检测细胞内Fe^(2+)和线粒体功能;小鼠胰岛素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RT-qPCR检测铁死亡关键基因及胰岛素分泌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组中铁死亡关键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7 member 11,SLC7A1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高糖高脂处理的细胞相比,Fer-1与高剂量的Lira处理后,细胞活力、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量及线粒体膜电位均显著增加;ROS、MDA和Fe^(2+)的含量减少(P<0.05);RT-qPCR结果显示,Fer-1和高剂量的Lira能显著上调促进胰岛素分泌基因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Fer-1和高剂量的Lira能显著上调铁死亡抑制蛋白GPX4和SLC7A11的表达(P<0.05)。结论:Lira通过调控SLC7A11/GPX4通路抑制小鼠胰岛素瘤MIN6细胞铁死亡,从而改善高糖高脂诱导的MIN6细胞的损伤及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铁死亡 利拉鲁肽 SLC7A11/GPX4信号通路 胰岛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蒜碱通过YAP1/TRFC通路促进骨肉瘤细胞铁死亡并增强顺铂敏感性
2
作者 王林宽 王新平 +3 位作者 易开君 黎智勇 赵琦 石义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82-894,共13页
目的:探讨石蒜碱(lycorine,Lyc)联合顺铂(cisplatin,Cis)对人骨肉瘤细胞的顺铂治疗的增敏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人骨肉瘤细胞MG63、HOS和顺铂耐药细胞HOS/DDP,通过CCK8实验分别检测Lyc、顺铂单独或联合用药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石蒜碱(lycorine,Lyc)联合顺铂(cisplatin,Cis)对人骨肉瘤细胞的顺铂治疗的增敏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人骨肉瘤细胞MG63、HOS和顺铂耐药细胞HOS/DDP,通过CCK8实验分别检测Lyc、顺铂单独或联合用药对细胞活力的影响;集落形成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药物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试剂盒检测细胞ROS水平的改变;谷胱甘肽(gultathione,GSH)/氧化型谷胱甘肽(oxidized glutathione,GSSG)试剂盒测定细胞内GSH水平的变化;线粒体膜电位探针JC-1检测药物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FerrOrange亚铁离子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亚铁离子含量的改变;采用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试剂盒测定细胞内MDA含量的变化;RT-qPCR检测药物对铁死亡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Yes相关蛋白1(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脂酰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yl-CoA sy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4,ACSL4)、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转铁蛋白受体(transferrin receptor,TFRC)的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Lyc与顺铂均能抑制人骨肉瘤细胞的增殖,与单独顺铂处理相比,Lyc联合顺铂处理后MG63、HOS及HOS/DDP细胞的活力均显著下降,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ROS水平显著升高、GSH含量减少,线粒体损伤明显,亚铁离子水平显著增加,MDA含量显著增加;RT-qPCR结果显示,Lyc联合顺铂较顺铂单独处理能更显著下调铁死亡促进基因的表达,并上调铁死亡抑制基因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yc联合顺铂处理后GPX4的蛋白表达略下降,YAP1、TRFC、ACSL4及HO-1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Lyc通过增加YAP1/TRFC通路介导的铁死亡,提高MG63、HOS及HOS/DD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蒜碱 骨肉瘤 顺铂 耐药性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木香内酯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谢丽霞 许倩倩 +3 位作者 徐红霞 杜凯丽 桑明 孙晓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8-293,共6页
目的观察土木香内酯对Hela细胞BMI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AL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验AL对Hela细胞活性及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与Western ... 目的观察土木香内酯对Hela细胞BMI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AL抑制Hela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和平板克隆实验检验AL对Hela细胞活性及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检测经AL处理过的Hela细胞BMI1基因的表达情况;Real⁃time PCR与western blot检测沉默和过表达BMI1基因的效率;过表达BMI1基因后检测AL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AL能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活性及增殖能力,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Hela细胞经AL处理后,BMI1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过表达BMI1基因后,Hela细胞的活性增强,AL可抑制由BMI1过表达引起的细胞活性增强;shRNA干扰BMI1后,BMI1的表达显著降低,再施予AL,BMI1的表达降低更加明显。结论AL抑制宫颈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BMI1的表达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香内酯 HELA细胞 BMI1基因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肠道普氏菌改变及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帆 方星 +6 位作者 徐美玲 张瑜 高平 赵强 孙晓东 桑明 王普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82-486,共5页
目的肠道菌群在帕金森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具体改变及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分析肠道普氏菌的改变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 目的肠道菌群在帕金森病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具体改变及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特征,分析肠道普氏菌的改变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46例帕金森病患者为帕金森组,及46例患者的健康配偶为对照组。收集粪便样本并提取DNA,进行宏基因组鸟枪法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分析差异微生物在疾病中的功能和作用。结果帕金森组、对照组分别鉴定出334、369种细菌,其中304种细菌为2组共有。帕金森组、对照组分别包含30、65种特有菌种。帕金森组中普雷沃氏菌科、肠道普氏菌、脆弱类杆菌(9.70%、8.22%、1.00%)较对照组(16.16%、15.73%、3.63%)明显降低(P<0.05),粪便拟杆菌、大肠埃希菌和粪副拟杆菌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肠道普氏菌与患者年龄(r=-0.126)、H-Y分期(r=-0.017)、UPDRS总分(r=-0.377)和UPDRSⅢ评分(r=-0.256)呈明显负相关(P<0.05)。肠道普氏菌、脆弱类杆菌、德克另枝杆菌、穗状丁酸弧菌和斯氏普罗威登斯菌构建随机森林模型用于疾病的预测,结果显示ROC曲线的AUC为0.794(95%CI:0.696~0.872)。功能分析发现,帕金森组肠道中与分支酸/芳香族氨基酸降解相关通路的相对丰度如对羟基苯乙酸乙酯通路[(0.030±0.007)%]和分支酸通路[(0.013±0.003)%]较对照组[(0.009±0.002)%、(0.004±0.001)%]明显升高(P<0.05),而合成相关通路如通路-6163[(1.090±0.043)%]、完整芳香族氨基酸通路[(1.062±0.036)%]和芳香族氨基酸通路[(1.064±0.039)%]较对照组[(1.213±0.035)%、(1.181±0.034)%、(1.179±0.033)%]明显减少(P<0.05)。帕金森组肠道功能的另一个显著改变是γ-氨基丁酸(通路-5022和谷氨酸脱氢酶Ⅰ通路)降解、碳水化合物代谢(葡萄糖通路)和无机营养代谢(通路-1533)相关通路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在维生素代谢方面,2组维生素B1合成增加,但帕金森组的合成通路(二磷酸硫胺通路、通路-6895)主要来自于大肠埃希菌,并且通路-7204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组通路-5686、通路-6151和通路-7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和功能通路明显改变,肠道普氏菌对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疾病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宏基因组 肠道普氏菌 疾病预测 功能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FasL在罗哌卡因致PC12细胞凋亡中的表达 被引量:4
5
作者 罗昭 刘颖 +3 位作者 张杨 孙晓东 桑明 罗辉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2-375,共4页
目的检测Fas、FasL在罗哌卡因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表达的变化,探讨罗哌卡因的神经毒性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0.1、0.5、1、2、4 mmol/L)处理PC12细胞24 h以建立细胞的神经毒性模型,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最终将细胞随机分为三... 目的检测Fas、FasL在罗哌卡因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表达的变化,探讨罗哌卡因的神经毒性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0.1、0.5、1、2、4 mmol/L)处理PC12细胞24 h以建立细胞的神经毒性模型,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最终将细胞随机分为三组:0.5 mmol/L组、2mmol/L组和正常对照组。各组细胞培养24 h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加上1 mmol/L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Fas、FasL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0.5 mmol/L组和2 mmol/L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细胞形态明显异常(包括1 mmol/L组),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Fas、FasL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0.5 mmol/L组比较,2 mmol/L组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罗哌卡因可诱导PC1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Fas/FasL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PC12细胞 细胞凋亡 FAS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p38磷酸化及心脏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铭扬 桑明 +2 位作者 孙晓东 李露 刘福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0-285,共6页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p38磷酸化及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将4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建模后用药组及建模后非用药组。正常组不做处理,用药组和非用药组结扎冠脉前降支,假手术组在前降支下穿线。正常组进...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p38磷酸化及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将4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建模后用药组及建模后非用药组。正常组不做处理,用药组和非用药组结扎冠脉前降支,假手术组在前降支下穿线。正常组进行正常的饲养,用药组大鼠术后每天灌胃阿托伐他汀(10mg/kg),非用药组和假手术组在术后每天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4周后检测各组心功能、心肌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左心室肌TNF-α、p38的表达情况。结果 4周后,非用药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纤维化、心肌细胞坏死较正常组明显增加,而用药组较非用药组明显减轻(均P<0.05)。非用药组心功能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下降,而用药组较非用药组心功能明显提升(均P<0.05)。非用药组左心室TNF-α以及磷酸化p38表达量较正常组增加,而用药组较非用药组表达量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脏重塑,此作用可能与抑制p38磷酸化,降低TNF-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大鼠 阿托伐他汀 P38 心脏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可地尔后处理对缺氧复氧损伤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铭扬 桑明 +2 位作者 孙晓东 李露 刘福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9-673,共5页
目的探究尼可地尔后处理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机制。方法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Con)组,缺氧复氧(HR)组,尼可地尔缺氧复氧(Nic+HR)组,尼可地尔加5羟基葵盐酸缺氧复氧(Nic+5-HD+HR)组。经过缺氧复氧处理后用细胞计数盒(CCK-8)检测... 目的探究尼可地尔后处理对H9c2细胞缺氧复氧的保护机制。方法将H9c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Con)组,缺氧复氧(HR)组,尼可地尔缺氧复氧(Nic+HR)组,尼可地尔加5羟基葵盐酸缺氧复氧(Nic+5-HD+HR)组。经过缺氧复氧处理后用细胞计数盒(CCK-8)检测细胞活性,Hoechst 33258检测细胞凋亡、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双氯荧光素染色(DCFH-DA)检测活性氧(ROS),Western blot测cleaved Caspase-3和ATP敏感的钾通道(KAT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缺氧复氧组比较,尼可地尔后处理可以增加H9c2细胞活性,抑制细胞凋亡,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减少ROS的生成,下调cleaved Caspase-3,上调KATP蛋白(均P<0.05);加入KATP阻断剂5-HD后以上作用均被阻断(均P<0.05)。结论尼可地尔后处理能够降低H9c2细胞缺氧复氧引起的细胞凋亡,稳定线粒体膜电位,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其作用机制与开放KATP及增加KATP蛋白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可地尔 后处理 缺氧复氧 KATP蛋白 凋亡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哌卡因诱导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凋亡中Fas/FasL的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釜于 曾炼 +3 位作者 罗昭 桑明 孙晓东 罗辉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35-740,共6页
目的明确Fas/FasL在罗哌卡因诱导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罗哌卡因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罗哌卡因小、中、大剂量组,每组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进行... 目的明确Fas/FasL在罗哌卡因诱导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凋亡中的表达情况,探讨罗哌卡因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罗哌卡因小、中、大剂量组,每组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进行鞘内置管,并在造模3 d后分别鞘内注射0.9%氯化钠溶液或0.5%,1%,2%罗哌卡因(剂量均为0.12 mL·kg^(-1))。分别测量大鼠造模前1 d、给药前(造模后3 d)及鞘内给药后24 h后爪机械缩足反射(MWT)阈值;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形态改变;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脊髓背角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脊髓组织中Fas、FasL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造模前后MWT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后24 h,罗哌卡因中、大剂量组大鼠MWT较给药前明显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罗哌卡因小剂量组较模型对照组脊髓背角组织轻度水肿,罗哌卡因中、大剂量组间质明显水肿伴空泡增加。与模型对照组相比,TUNEL染色显示各罗哌卡因处理组脊髓背角凋亡细胞比例增大(P<0.05),罗哌卡因大剂量组较罗哌卡因小剂量组凋亡细胞比例增大更明显(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罗哌卡因处理组Fas表达均升高(P<0.05);罗哌卡因大剂量组较罗哌卡因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升高更明显(P<0.05);而FasL的表达仅罗哌卡因大剂量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罗哌卡因可能通过上调Fas/FasL的表达诱导大鼠神经损伤和脊髓背角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脊髓背角细胞 凋亡 FAS FAS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数及Th/Tc值预测病情进展研究
9
作者 孙晓东 朱波 +7 位作者 柴森茂 陶艳丽 鲁晶晶 徐红霞 许倩倩 周围 葛京京 桑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9-584,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TLC)、CD4+T(Th)与CD8+T(Tc)比值变化情况,以及TLC和Th/Tc值作为新冠肺炎病情进展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28日—2月10日某院确诊的12例COVID-19患者的...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病情进展与外周血淋巴细胞数(TLC)、CD4+T(Th)与CD8+T(Tc)比值变化情况,以及TLC和Th/Tc值作为新冠肺炎病情进展监测指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28日—2月10日某院确诊的12例COVID-19患者的实验室检测资料,根据临床症状分为重型/危重型组、轻型/普通型组两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TLC,比较不同病情患者TLC、Th/Tc值。结果COVID-19患者TLC占比低于正常值范围,重型/危重型组较轻型/普通型组更低;COVID-19患者Th细胞占比、Th/Tc值高于正常范围,重型/危重型组比轻型/普通型组患者更高。流式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Th细胞、Tc细胞绝对值均降低,轻型/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T淋巴细胞[(913±275)μL VS(526±228)μL]、Th细胞[(530±99)μL VS(351±41)μL]、Tc细胞[(255±84)μL VS(128±70)μL]绝对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TLC、Th/Tc的值判断COVID-19患者免疫状态,预测炎症水平,可为监测COVID-19患者疾病进展和确定抗“炎症因子风暴”治疗时机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外周血淋巴细胞数 Th与Tc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