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海平 余宗涛 +2 位作者 范金波 高波 张吉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525-528,共4页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中甲基转移酶(DNMT)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44例分期及分化程度不同的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35例肝硬化组织中DNMT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不同组间DNMT表达...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中甲基转移酶(DNMT)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44例分期及分化程度不同的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35例肝硬化组织中DNMT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不同组间DNMT表达水平的差异采用ANOVA分析。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4种DNMTs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相应癌旁组织;肝硬化组织及癌组织中DNMT1的平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癌组织P<0.01、肝硬化组织P=0.02);DNMT2水平虽比相应组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癌组织P=0.12、肝硬化组织P=0.35);DNMT3A与DNMT3B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DNMT3A:癌组织P<0.01、肝硬化组织P=0.01;DNMT3B:癌组织P=0.03、肝硬化组织P<0.05)。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和分级肝癌中DNMT1、DNMT2、DNMT3A、DNMT3B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0.45、0.32、0.36)。结论肝癌患者癌组织及硬化组织中DNMT1、DNMT3A和DNMT3B mRNA明显高于癌旁组织;DNMT表达与肝癌发生或发展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修饰甲基酶类 肝肿瘤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海平 高波 +2 位作者 余宗涛 刘久波 张吉才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624-626,共3页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癌组织中p14、p15、p16、RB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况,探讨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44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对应41例肝硬化组织、44例癌旁组织中p14、p15、p16、RB的甲基化状况。对所... 目的检测肝癌患者癌组织中p14、p15、p16、RB基因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状况,探讨其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44例肝癌组织及其相对应41例肝硬化组织、44例癌旁组织中p14、p15、p16、RB的甲基化状况。对所得结果进行卡方检验,Fisher精准概率分析。结果肝硬化组织中p14、p15、p16、RB 4种基因的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17.1%(7/41)、28.9%(11/41)、36.6%(15/41)和7.3%(3/41);肝癌组织中4种基因的甲基化检出率分别为34.1%(15/44),56.8%(25/44),70.5%(31/44)和27.3%(12/44)。癌旁组织中检测出p16甲基化阳性产物4例,p15阳性产物1例。癌组织和肝硬化组织中4种基因的甲基化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的肝癌患者各个基因甲基化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 p14、p15、p16、RB基因甲基化在肝癌中频发;多基因甲基化的联合检测在肝癌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DNA甲基化 肝硬化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南对携带bla_(NDM-1)耐药基因的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及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吴兆猛 赵琼 +3 位作者 吴玲玲 王祖华 余春芳 金志雄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8-1056,共9页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IPM)对bla_(NDM-1)阳性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及其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重组质粒pET28a(+)-bla_(NDM-1)转化菌株E.coli DH5α-bla_(NDM-1)和E.coli BL21(DE3)-bla_(NDM-1)为研究对象,在梯度浓...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IPM)对bla_(NDM-1)阳性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及其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重组质粒pET28a(+)-bla_(NDM-1)转化菌株E.coli DH5α-bla_(NDM-1)和E.coli BL21(DE3)-bla_(NDM-1)为研究对象,在梯度浓度增加或撤消IPM暴露下传代培养菌株,检测17种抗生素对IPM暴露菌株的MIC值;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NDM-1表达;蛋白活性实验检测NDM-1活性;qRT-PCR检测bla_(NDM-1)及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结果12μg/mL和0_(20)μg/mL IPM暴露的E.coli DH5α-bla_(NDM-1)菌株CFZ、CXM、FOX、CRO、CAZ、FEP等头孢类药物的MIC值(≥8μg/mL/≥8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64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8μg/mL)与0μg/mL IPM暴露MIC值(≤2μg/mL、=16μg/mL、≤8μg/mL、≤1μg/mL、≤4μg/mL、≤2μg/mL)相比均显著增高,而IPM和MEM的MIC值与0μg/mL IPM暴露(≤1μg/mL和≤1μg/mL)相比也显著增高(=8μg/mL/=8μg/mL和=4μg/mL/=4μg/mL)。12μg/mL和0_(20)μg/mL IPM暴露的E.coli BL21(DE3)-bla_(NDM-1)菌株FOX、CRO、FEP等头孢类药物的MIC值(≥32μg/mL/≥32μg/mL、≥64μg/mL/≥64μg/mL、=16μg/mL/=16μg/mL)与0μg/mL IPM暴露(≤8μg/mL、≤1μg/mL、≤2μg/mL)相比也均显著增高,而IPM和MEM的MIC值与0μg/mL IPM暴露(≤1μg/mL和≤1μg/mL)相比也均显著增高(≥16μg/mL/≥16μg/mL和≥16μg/mL/≥16μg/mL)。SDS-PAGE显示,随12μg/mL IPM暴露时间的延长,菌株NDM-1水解IPM活性增加。qRT-PCR显示,12μg/mL IPM暴露的E.coli DH5α-bla_(NDM-1)和E.coli BL21(DE3)-bla_(NDM-1)的bla_(NDM-1)、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分别上调2.31/2.5、3.05/1.96、2.83/1.24和2.71/1.45倍。结论IPM可使bla_(NDM-1)阳性E.coli由碳青霉烯类敏感变为耐药且保持稳定,细菌内膜SecYEG跨膜通道蛋白参与菌株耐药性调控,这为认识抗生素压力下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变化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 暴露 Escherichia coli NDM-1 SECY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