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 被引量:9
1
作者 周章明 熊家庆 +6 位作者 邵义敏 胡胜利 胡钧涛 张涛 王辉 罗杰 涂汉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13-1015,共3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60例,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经岛叶入路行颅内血肿清除和止血,必要时去骨瓣减压。术后随访6~24个月,采...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高血压基底节出血患者60例,采用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经岛叶入路行颅内血肿清除和止血,必要时去骨瓣减压。术后随访6~24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价患者临床预后,以MRS 0~2分为良好,3~4分为一般,5分和死亡为差。结果 60例患者中,死亡5例,病死率8.3%。存活的55例中,MRS 0分0例,1分1例,2分2例,3分19例,4分25例,5分8例,恢复良好占5.5%,一般占80.0%,差14.5%。结论经翼点入路或扩大翼点入路开颅,经外侧裂经岛叶入路,采用显微外科术清除颅内血肿和止血的方法.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底神经节 脑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血肿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胸腔镜切除胸椎椎管“哑铃”形肿瘤 被引量:3
2
作者 段波 郭家龙 +2 位作者 秦军 陈亮 赵洪洋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2期995-999,共5页
研究背景椎管"哑铃"形肿瘤因向椎管内及椎旁生长,压迫脊髓,侵犯椎管、椎间孔和椎旁结构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位于胸椎的"哑铃"形肿瘤可突入胸腔生长,引起胸膜刺激症状如胸痛、气急、咳嗽等,由于侵犯广泛而难以Ⅰ期... 研究背景椎管"哑铃"形肿瘤因向椎管内及椎旁生长,压迫脊髓,侵犯椎管、椎间孔和椎旁结构而引起相应临床症状。位于胸椎的"哑铃"形肿瘤可突入胸腔生长,引起胸膜刺激症状如胸痛、气急、咳嗽等,由于侵犯广泛而难以Ⅰ期手术完整切除,存在分期手术损伤大、并发症多等缺点,随着显微外科手术联合胸腔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使手术损伤及并发症发生率极大地降低。方法与结果 4例胸椎椎管内"哑铃"形肿瘤患者中3例Ⅱ型患者先经胸腔镜切除后纵隔肿瘤,再经脊柱后正中入路行半椎板切除术,显微镜下肿瘤显露良好,完整切除肿瘤;1例Ⅲ型患者先切除椎管内肿瘤,后经胸腔镜完整切除胸腔内病灶。术后2例患者早期症状加重,6个月后好转;1例双下肢无力、胸痛、咳嗽症状明显改善;1例干咳消失。随访期间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或死亡,MRI检查显示肿瘤完整切除、无复发。结论经脊柱后正中入路行半椎板切除联合胸腔镜切除胸椎椎管内肿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佳、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可以作为治疗胸椎椎管"哑铃"形肿瘤的首选外科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肿瘤 椎管 胸椎 椎板切除术 胸腔镜检查 显微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尾区副神经节瘤2例报告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铁延 朱瑞娟 +3 位作者 汤显斌 龚晓虹 李安荣 李红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45-1047,共3页
副神经节瘤发生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副神经节,肿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大约85%~90%的副神经节瘤发生于肾上腺,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较少,且90%的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发生于颈动脉体和颈静脉球部[1]。马尾区副神经节瘤(ca... 副神经节瘤发生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副神经节,肿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大约85%~90%的副神经节瘤发生于肾上腺,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较少,且90%的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瘤发生于颈动脉体和颈静脉球部[1]。马尾区副神经节瘤(cauda equina paraganglioma,CEP)少见,至今国内外文献报道150余例[2]。我院收治2例CEP,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肾上腺外 神经内分泌肿瘤 颈动脉体 颈静脉球 马尾区 室管膜瘤 肿瘤起源 cauda 自主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颅骨缺损早期修补术26例 被引量:5
4
作者 杨玲 张宇强 +5 位作者 侯俊 王辉 胡钧涛 胡胜利 张涛 汪超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41-342,346,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6例颅骨缺损患儿病例资料,总结小儿颅骨缺损早期修补术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对26例颅骨缺损患儿早期施行颅骨修补手术。结果患儿均痊愈出院,术后均元近期并发症,术后均随访1年,无一例发... 目的回顾性分析26例颅骨缺损患儿病例资料,总结小儿颅骨缺损早期修补术的临床经验与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们对26例颅骨缺损患儿早期施行颅骨修补手术。结果患儿均痊愈出院,术后均元近期并发症,术后均随访1年,无一例发生修补材料排斥反应,无外露、移位、变形、塌陷松脱、感染等并发症。其中颅骨修补术前有临床症状的22例患儿,术后症状均获不同程度改善。结论颅骨缺损范围〉3cm的患儿大部分无法自愈,应尽早行颅骨修补术。手术治疗不仅可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也可以避免患儿出现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损伤 修复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脑肿瘤30例诊断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宇强 杨玲 +4 位作者 王辉 胡胜利 张涛 胡钧涛 汪超甲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357-358,362,共3页
目的:分析儿童脑肿瘤的特点,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脑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56∶1,平均年龄为5.20岁,肿瘤生长部位多见于后颅窝(53.6%),其中星形细胞瘤最常见,临床表现... 目的:分析儿童脑肿瘤的特点,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脑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56∶1,平均年龄为5.20岁,肿瘤生长部位多见于后颅窝(53.6%),其中星形细胞瘤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肢体活动障碍或功能失调,惊厥,病理征阳性和颅神经损害。CT检出率为93.3%,MRI检出率为100%。术前CT定性准确率为65.8%,MRI为77.6%。结论儿童脑肿瘤发病率男多于女,发生部位以后颅窝多见,早期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易漏诊误诊。MRI是儿童脑肿瘤重要的诊断方法,对儿童脑肿瘤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诊断 脑肿瘤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Q群健康指导模式对骨科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左金梅 王娜 +3 位作者 刘敏 马广平 陈璐 黄珊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0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QQ群健康指导模式对骨科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骨科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住院期间按常规进行治疗、护理及肢体功能训练,出院时由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告知出院功能锻炼的方法、注意事项,并... 目的探讨QQ群健康指导模式对骨科出院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骨科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住院期间按常规进行治疗、护理及肢体功能训练,出院时由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告知出院功能锻炼的方法、注意事项,并进行饮食指导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由骨科护士建立QQ群对出院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结果出院后12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QQ群形式对出院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指导,可不断帮助患者强化康复观念,提高遵医行为,降低出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出院患者 QQ群 健康指导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胃管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琴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1期76-76,共1页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操作,传统固定胃管常采用胶布,由于患者活动、出汗和皮肤油脂分泌,固定不牢固,增加意外脱管的风险;胶布刺激皮肤易引起过敏、水疱等皮肤受损情况,影响患者的舒适度。此外,采用传统胃管较易发生食物外溢和胃管...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操作,传统固定胃管常采用胶布,由于患者活动、出汗和皮肤油脂分泌,固定不牢固,增加意外脱管的风险;胶布刺激皮肤易引起过敏、水疱等皮肤受损情况,影响患者的舒适度。此外,采用传统胃管较易发生食物外溢和胃管堵塞。针对上述问题,经过反复探索,我们研制出一种实用的新型胃管,2011年4~7月应用于127例患者,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气囊 胃管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成人松果体区脊索样脑膜瘤1例
8
作者 张涛 杨晓文 +1 位作者 王代忠 王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202-1202,共1页
患者女性,34岁,因头痛、头晕2个月余,加重伴行走不稳于2010年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入院。神经系统体检除闭目难立征闭眼阳性外,无其他阳性体征。颅脑MRI示:松果体区团块状异常信号,T1呈等或混杂信号(图1A),T2 FLAI... 患者女性,34岁,因头痛、头晕2个月余,加重伴行走不稳于2010年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入院。神经系统体检除闭目难立征闭眼阳性外,无其他阳性体征。颅脑MRI示:松果体区团块状异常信号,T1呈等或混杂信号(图1A),T2 FLAIR呈高信号(图1B),大小约2.0 cm×3.5 cm×2.1 cm,中脑导水管受压闭塞,双侧脑室及第三脑室扩大,周围脑组织受压。增强扫描见病变呈明显强化,边界清楚。诊断考虑为松果体肿瘤,生殖细胞瘤首先考虑并幕上梗阻性脑积水。2010年3月手术采用全麻下坐位通过幕下小脑上入路(Krause入路)行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质地较脆,灰白色,局部有钙化,两侧与丘脑粘连紧密,无明显边界及包膜,行次全切。病理示:松果体区脊索样脑膜瘤(WHOⅡ级)(图2)。免疫组织化学示:Vimentin(+),S-100(+),EMA(+), GFAP(-),CD34(-)。术后患者2周后治愈出院,未行放化疗,随访2年肿瘤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果体 脊索样脑膜瘤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超斌 胡钧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628-632,共5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男性人群,是血液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异常聚集。颅脑创伤是CSDH最重要的致病因素,炎症反应、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新生毛细血管异常、包膜形成等是...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好发于老年男性人群,是血液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异常聚集。颅脑创伤是CSDH最重要的致病因素,炎症反应、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新生毛细血管异常、包膜形成等是CSDH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机制[1]。手术治疗是目前临床治疗CSDH的常规策略,能快速有效解除压迫,但术后复发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阿托伐他汀 创伤 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创伤性颅脑损伤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昊东 武泽军 +1 位作者 赵君爽 胡钧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00-704,共5页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疾病,目前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BMSC-EVs)通过减... 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的疾病,目前仍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证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derived extracellular vesicles,BMSC-EVs)通过减轻病灶处的神经炎症反应、促进神经血管再生,发挥其对TBI的治疗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未完全明确。本文旨在探究BMSC-EVs治疗TBI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并初步探讨BMSC-EVs未来的研究方向及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颅脑损伤 神经炎症 神经修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