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炎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谭业双 周霞 +2 位作者 许玲 王玲丽 樊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抗炎治疗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比较抗炎药物1g·L-1氟米龙滴眼液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抗炎作用。方法将48例(96眼)在我院门诊诊断为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6例32眼),对照组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抗生... 目的探讨抗炎治疗在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中的作用,比较抗炎药物1g·L-1氟米龙滴眼液和双氯芬酸钠滴眼液的抗炎作用。方法将48例(96眼)在我院门诊诊断为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6例32眼),对照组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抗生素滴眼液+睑板腺局部物理治疗,激素治疗组和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组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1g·L-1氟米龙滴眼液、双氯芬酸钠滴眼液治疗1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进行症状评分、视力、裂隙灯检查(睑缘评分等)、泪膜破裂时间检测、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泪液分泌试验检查以及眼压检测;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1)治疗前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两两比较,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3组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液分泌试验、睑缘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1个月分别行配对t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提示3种治疗均有效;(3)治疗后1周及1个月:抗炎药物组(激素治疗组和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症状评分和睑缘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以上各项指标均值抗炎药物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激素治疗组与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组相比: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和睑缘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以上各项指标均值前者优于后者。结论抗炎治疗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有效,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显著改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抗炎效果优于非甾体抗炎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 抗炎 糖皮质激素 非甾体抗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tacam与A型超声测量正常人中央角膜厚度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成拾明 李岩 +2 位作者 黄锦海 周霞 许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2-176,共5页
背景中央角膜厚度(CCT)是眼前节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在角膜屈光手术、青光眼的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接触式A型超声检查仍是测量CCT的金标准,但其具有接触性、中央定位差等缺点,眼科医师始终致力于寻找更为方便、能够替代A型超声... 背景中央角膜厚度(CCT)是眼前节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在角膜屈光手术、青光眼的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接触式A型超声检查仍是测量CCT的金标准,但其具有接触性、中央定位差等缺点,眼科医师始终致力于寻找更为方便、能够替代A型超声测量CCT的非接触式仪器。目的系统评价Pentacam与A型超声测量正常人CCT的差别。方法采用严密设计的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EMbase、Google学术搜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有关Pentacam与A型超声测量正常人CCT比较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采用RcvMan5.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加权均数差(WMD)、95%可信区间(c,)为分析统计量。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用倒漏斗图法对文献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有26篇文献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其中中文文献12篇,英文文献14篇,总样本量3677眼。纳入文献的结果存在异质性(P=0.0003,I2=56%)。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显示Pentacam与A型超声对正常人CCT测量值的差值为1.74μm,Pentacam与A型超声测得的C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1.74,95%CI:-0.69~4.16,P〉0.05)。敏感性分析使用固定效应模型,Pentacam的测量值大于A型超声2.73μm,结合临床此差异无临床意义;除外样本量大于100眼的研究,Pentacam的测量值大于A型超声2.64μm,差异无临床意义。倒漏斗图未发现明显发表偏倚。结论Pentacam与A型超声测量的正常人CCT值差异较小,可以互相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AM A型超声 中央角膜厚度 循证医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维眼前节分析仪Sirius和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眼前节参数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徐真 黄锦海 +2 位作者 成拾明 冯一帆 王勤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2-577,共6页
背景新型眼前节分析系统Sirius是结合单Scheimpflug成像与Placido盘的原理用于观察眼前节结构的设备,已用于眼科临床,但目前尚缺乏其与Pentacam系统重复性和一致性的对比研究。目的分析新型三维眼前节分析仪Sirius与Pentacam系统测量... 背景新型眼前节分析系统Sirius是结合单Scheimpflug成像与Placido盘的原理用于观察眼前节结构的设备,已用于眼科临床,但目前尚缺乏其与Pentacam系统重复性和一致性的对比研究。目的分析新型三维眼前节分析仪Sirius与Pentacam系统测量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术后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ACD)及前房容积(ACV)的重复性、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为临床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5—7月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LASIK术后的患者35例35眼,分别应用Sirius和Pentacam系统对受试眼的平坦子午线角膜曲率(Kf)值、陡峭子午线角膜曲率(Ks)值,平均SimK(Km)值,角膜最薄点厚度(TCT)及位置,中央ACD及ACV进行测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irius和Pentacam测量LASIK术后患者眼前节参数具有高度的重复性,除角膜最薄点的位置坐标(X,Y)外,其他参数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和克隆巴赫系数(CoA)均大于0.90。测量角膜曲率Kf、Ks时,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33、-1.750,P〉0.05)。Sirius测量的Km值为(39.14±1.95)D,高于Pentacam测量的(39.05±1.91)D,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2,P=0.001)。Sirius测量的TCT为(457.6±40.9)txm,明显低于Pentacam测量的(465.4±37.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9,P〈0.001),二者的测量值呈明显正相关(r=0.988,P〈0.001),Bland—Ahman分析的TCT95%可信区间(c,)为-21~6μm。两种测量系统测得的角膜最薄点定位X、Y的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2、-5.696,P〈0.001),但二者的相关性均一般(r=0.75l、0.775,P〈0.001),95%CI亦较宽(-0.36~0.17mm,-0.35~0.12mm)。两种测量方法测量ACD和ACV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103、-7.378,P〈0.001),Bland—Ahman一致性分析显示,两种测量方法测量的ACD结果一致性较好,95%CI为-0.02~0.12mm,而测量ACV时二者的结果一致性欠佳,95%CI为-27.70~6.20mm3。结论Sirius和Pentacam测量LASIK术后眼前房参数结果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此外两种方法测量的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和ACD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种测量结果的差异在临床上可以接受,二者可以互相替代使用,但在测量角膜最薄点位置及ACV时两种方法的测量结果差异较大,临床上相互替代使用时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ius PENTACAM 眼前节 重复性 一致性分析 Bland—Altman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戊通与阿托品儿童睫状肌麻痹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成拾明 周霞 +1 位作者 李岩 许玲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35-1138,共4页
背景睫状肌麻痹后医学验光是目前准确测量屈光不正度数的主要方法。常用的睫状肌麻痹药物阿托品和托吡卡胺各有优缺点,环戊通(盐酸环喷托酯)是一种新的选择,但目前尚缺乏对各种药物睫状肌麻痹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的研究结果。目的系... 背景睫状肌麻痹后医学验光是目前准确测量屈光不正度数的主要方法。常用的睫状肌麻痹药物阿托品和托吡卡胺各有优缺点,环戊通(盐酸环喷托酯)是一种新的选择,但目前尚缺乏对各种药物睫状肌麻痹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的研究结果。目的系统评价环戊通与阿托品对儿童睫状肌麻痹效果的差别。方法采用严密设计的检索策略检索MEDLINE、EMbase、Google学术搜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1980年1月至2011年5月公开发表的有关环戊通与阿托品睫状肌麻痹效果比较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Meta分析的最终指标为环戊通与阿托品睫状肌麻痹后的检影结果及残余调节力,用屈光度“D”表示。采用RevMan5.1.0进行统计学分析,连续性变量以加权均数差(WMD)、95%可信区间(c,)为分析统计量。结果共有7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纳入研究,研究设计包括队列研究和随机双盲临床对照研究,共纳入1232眼。分析结果表明,环戊通与阿托品在远视儿童睫状肌麻痹后的检影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1,95%CI:-0.47~0.06,P=0.13);环戊通与阿托品应用后近视儿童的检影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10,95%CI:-0.36~0.15,P=0.43);二者在屈光不正儿童睫状肌麻痹后的残余调节力研究表明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30,95%C1:-0.10~0.71,P=0.15)。结论环戊通与阿托品在儿童睫状肌麻痹方面的效果相同,在儿童睫状肌麻痹验光中可相互替代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戊通 阿托品 睫状肌麻痹 META分析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调节性T细胞数量变化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项勇刚 夏凌云 +2 位作者 曾宪涛 张勇 刘胜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84-1189,共6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的改变。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8月31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及数... 目的采用Meta分析探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的改变。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公开发表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8月31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后,采用Comprehensive-Meta Analysis(CMA)v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个病例-对照研究,其中有12个研究报道了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变化,12个研究报道了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显示,活动期SLE患者较健康者外周血中,调节性Treg数量降低1.23%(WMD=-1.23%,95%CI=-1.87%^-0.59%),以Treg表面标志物的不同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CD4+CD25+Treg数量减少1.56%(WMD=-1.56%,95%CI=-2.18%^-0.94%),CD4+CD25highTreg数量减少0.91%(WMD=-0.91%,95%CI=-1.52%^-0.29%);活动期SLE患者较健康者外周血中,Treg占CD4+T细胞的比例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稳健性好,未有发表偏倚。结论当前证据表明,SLE可能更主要的是Treg的数量减少所致,而不是T细胞中Treg比例异常所致的免疫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CD4+CD25+T细胞 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泪囊炎患者行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6
作者 韩艳玲 吕海燕 +1 位作者 汤咏梅 郑大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7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患者行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方法对太和医院眼科85例(85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术前和术后精心观察及护理,85例(85眼)患者中治愈68例、好转14例、无效... 目的探讨慢性泪囊炎患者行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方法对太和医院眼科85例(85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行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观察6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术前和术后精心观察及护理,85例(85眼)患者中治愈68例、好转14例、无效3例。结论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好、痛苦小,围术期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达到预期手术目标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泪囊炎 人工鼻泪管支架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无视力单眼眼压方法介绍
7
作者 方华 汤咏梅 冯敏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6期94-94,共1页
眼压测量是眼科门诊最常见的一种检查。目前我科采用的是非接触式眼压测量仪,既方便又快捷。在临床中,当双眼均有视力的患者测眼压时,被测量眼直接注视仪器内的指示灯,另一只眼注视正前方即可测出眼压范围,但往往会遇到很多单眼无视力... 眼压测量是眼科门诊最常见的一种检查。目前我科采用的是非接触式眼压测量仪,既方便又快捷。在临床中,当双眼均有视力的患者测眼压时,被测量眼直接注视仪器内的指示灯,另一只眼注视正前方即可测出眼压范围,但往往会遇到很多单眼无视力者要测出此眼眼压时就比较困难。临床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一种测量单眼无视力眼眼压的简单方法,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压测量 视力 非接触式眼压 临床实践 眼科门诊 测量仪 指示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部电极片固定方法改良
8
作者 汤咏梅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2期8-8,共1页
眼科门诊患者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时需用3个电极片固定在患者头部,以往采用2条胶布分别固定负极片和地极片,因夏天天热出汗,胶布无法固定;枕后正极片采用自制的固定带缠绕,若缠绕过紧,患者感觉不适,也影响血液循环,缠绕过松,
关键词 电极片 固定方法 头部 视觉诱发电位检查 改良 门诊患者 血液循环 缠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夜间光照对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孙荣 陈长征 +3 位作者 邢怡桥 许玲 王玲丽 周霞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93-597,共5页
背景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多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病理学基础,预防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缓解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的损害程度。研究表明夜间睡眠时给予光照可能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有利,但其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背景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是多种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病理学基础,预防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可缓解视网膜病变对视网膜的损害程度。研究表明夜间睡眠时给予光照可能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有利,但其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者视网膜新生血管有无影响报道较少。目的观察夜间光照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64只SPF级新生C57BL/6J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夜间光照组、OIR模型组、OIR联合夜间光照组,每组16只小鼠。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小鼠生长于正常空气(氧体积分数21%);OIR模型组和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小鼠于出生后第7天置于高氧环境(75%±2%)生长,出生第12天调整氧体积分数为正常;OIR联合夜间光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于出生后第12~17天给予夜间光照,光照度为100lx。各组小鼠均于出生后第17天摘除眼球,采用ADP酶法制备视网膜铺片,了解视网膜血管的改变情况;视网膜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并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各组视网膜中VEGFmRNA的表达。实验动物的使用和喂养遵循ARVO声明。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均无明显差异。OIR模型组视网膜铺片显示视网膜中央部大片无血管区,大量结构异常的新生血管形成。与OIR模型组相比,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视网膜中央无血管区面积以及新生血管分布密度减少。在实验后第17天时,正常对照组和单纯夜间光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0.97±0.83)个和(1.00±0.72)个,OIR模型组为(38.57±5.01)个,而OIR联合夜问光照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16.92±3.39)个,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767,P=0.000),OIR联合夜间光照组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明显少于OIR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46,P〈O.01)。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少于OIR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单纯夜间光照组、OIR模型组和OIR联合夜间光照组小鼠视网膜VEGF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94±0.07、2.08±0.50和1.43±0.21,各组间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268,P=0.003),OIR模型联合夜间光照组表达较01R模型组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63,P〈0.05)。结论夜间光照可减少OIR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新生血管 光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分子多肽的新型口腔抑菌剂对菌斑生物膜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闵祎凡 项勇刚 +2 位作者 胡梓秋 毛敏 夏凌云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50-1055,共6页
目的:在体外构建的菌斑生物膜模型上,进一步评价基于小分子多肽的新型口腔抑菌剂对菌斑生物膜的作用效果。方法:构建3 d龄菌斑生物膜模型,采用抗菌肽单独处理和联合使用的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结晶紫染色实验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对... 目的:在体外构建的菌斑生物膜模型上,进一步评价基于小分子多肽的新型口腔抑菌剂对菌斑生物膜的作用效果。方法:构建3 d龄菌斑生物膜模型,采用抗菌肽单独处理和联合使用的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结晶紫染色实验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对菌斑生物膜杀菌及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效果。结果:抗菌肽buCaTHL4B对成熟牙菌斑生物膜杀菌作用较强,杀菌率为(42.4±2.7)%。buCaTHL4B与不同浓度溶菌酶溶液及乙二胺四乙酸联合使用时杀菌率分别为[MIX 1:(49.2±1.8)%;MIX 2:(59.5±1.8)%;MIX 3:(59.2±1.7)%],均优于单独使用(P<0.01)。buCaTHL4B与浓度为10 mg/mL的溶菌酶溶液联合使用时具有更持久的杀菌效果,并能更显著地抑制生物膜形成。结论:基于小分子多肽buCaTHL4B复合溶液对菌斑生物膜有较好的杀菌及抑制生物膜形成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溶菌酶 乙二胺四乙酸 buCaTHL4B 口腔细菌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