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遮眼训练联合艾司氯胺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后抑郁情绪的影响
1
作者 田春林 田刚 +2 位作者 李林 邹学军 涂青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观察术前遮眼训练联合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86例,男42例,女44例,年龄40~7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观察术前遮眼训练联合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术后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患者86例,男42例,女44例,年龄40~7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遮眼训练联合艾司氯胺酮组(E组)和表面麻醉组(S组),每组43例。E组术前1 d进行30 min遮眼训练,S组不进行此项训练。术前10 min两组行表面麻醉。术前5 min E组静注艾司氯胺酮0.25 mg/kg,S组静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前1 d、术后1 d、术后1周抑郁评分。记录手术开始后5、10 min、术毕即刻HR、MAP、RR、SpO_(2)和NRS评分。记录术中使用乌拉地尔和追加表面麻醉情况。记录患者满意度、手术医师满意度。记录围术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 d S组抑郁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S组比较,术后1 d E组抑郁评分明显降低(P<0.05),手术开始后5 min至术毕即刻E组HR、MAP和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术中使用乌拉地尔和追加表面麻醉率明显降低(P<0.05),手术医师满意率明显升高(P<0.05)。手术开始后5 min至术毕即刻两组SpO_(2)、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术前遮眼训练联合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可在短期改善患者术后抑郁情绪,减轻疼痛,提高患者围术期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眼训练 艾司氯胺酮 白内障 抑郁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技术在儿童口腔日间手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翟荣 赵平 +2 位作者 赵翔 曹昕旸 李良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技术在儿童口腔日间手术应用中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82例牙科恐惧患儿,经术前口腔X线检查、全身健康检查后,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实施口腔治疗。结果:282例患儿均在静脉麻醉下顺利完成口腔治疗。结论:静脉麻...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技术在儿童口腔日间手术应用中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82例牙科恐惧患儿,经术前口腔X线检查、全身健康检查后,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实施口腔治疗。结果:282例患儿均在静脉麻醉下顺利完成口腔治疗。结论:静脉麻醉下儿童口腔治疗是一种有效方法,可以使手术平稳实施,对患儿创伤小,降低了医疗成本,术后恢复快,有利于儿童口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气管插管 静脉麻醉 儿童口腔治疗 牙科畏惧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癫痫手术患者皮层脑电图监测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田刚 涂青梅 +4 位作者 郑敏 冉然 余开峰 王群 姚尚龙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G)监测的影响。方法癫痫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其中三组术前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维持剂量分别为0.2μg·kg-1·h-1(D2组)、0.4μg·...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皮层脑电图(electrocorticography,ECoG)监测的影响。方法癫痫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其中三组术前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维持剂量分别为0.2μg·kg-1·h-1(D2组)、0.4μg·kg-1·h-1(D4组)、0.6μg·kg-1·h-1(D6组),C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四组患者术中持续泵注瑞芬太尼及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ECoG定位时间以及术中ECoG棘波的频率、波幅及分级情况。结果 D6组ECoG定位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D2、D4、D6组术中ECoG棘波的频率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组患者术中ECoG棘波波幅无明显变化。结论在癫痫病灶切除术中0.2~0.4μg·kg-1·h-1右美托咪定对ECoG棘波无明显诱发或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癫痫手术 皮层脑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按压双侧颈静脉致颈动脉窦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刚 涂青梅 +2 位作者 王铮 顾俊峰 冉然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20-520,共1页
患者,女性,60岁。因头晕、吐字不清20余天,加重1周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36.3℃,HR64次/分,RR22次/分,BP160/90mHg。配合检查欠佳,答非所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心音有力,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 患者,女性,60岁。因头晕、吐字不清20余天,加重1周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T36.3℃,HR64次/分,RR22次/分,BP160/90mHg。配合检查欠佳,答非所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心音有力,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哕音;ECG及实验室检查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窦综合征 双侧 颈静脉 按压 实验室检查 配合检查 对光反射 肺呼吸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在经鼻清醒气管内插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文辉 潘雪莲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94-496,共3页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在经鼻清醒气管内插管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张口困难的口腔颌面部择期手术患者44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组(表麻+咪达唑仑+瑞芬太尼组)和B组(表麻+右美托咪啶+瑞芬太尼组),A组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在经鼻清醒气管内插管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张口困难的口腔颌面部择期手术患者44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A组(表麻+咪达唑仑+瑞芬太尼组)和B组(表麻+右美托咪啶+瑞芬太尼组),A组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1,同时经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1μg.kg-1负荷量,然后以3μg.kg-1.h-1的速度泵入瑞芬太尼;B组患者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1μg.kg-1,继而以0.2μg.kg-1.h-1维持,右美托咪啶负荷量输注完后即经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1μg.kg-1负荷量,然后以3μg.kg-1.h-1的速度泵入瑞芬太尼。两组患者在瑞芬太尼开始泵入即用1%丁卡因对鼻腔深部、舌根部、咽喉部及声门上进行表面麻醉,再行环甲膜穿刺,以2%利多卡因进行气管内表面麻醉。记录患者表麻前、插管前、插管成功即时,插管后1,3,5 min各时间点的心率,、血氧饱和度(SO2)、平均动脉压(MAP)指标,插管前后Ramsay评分;观察患者气管插管舒适程度。结果在清醒气管插管前后,B组循环变化明显小于A组,镇静程度及舒适度B组也明显优于A组。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可使患者较舒适地耐受经鼻清醒气管内插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瑞芬太尼 插管 清醒 舒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背根神经节γ氨基丁酸A受体在慢性神经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冉然 姚尚龙 +3 位作者 余开封 王群 顾俊峰 田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调控大鼠背根神经节(DRG)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的功能对神经痛动物痛阈的影响,探讨DRG GABA-A受体在神经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制作脊神经结扎模型,A组脊神经结扎术后立即于L5DRG... 目的观察调控大鼠背根神经节(DRG)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的功能对神经痛动物痛阈的影响,探讨DRG GABA-A受体在神经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制作脊神经结扎模型,A组脊神经结扎术后立即于L5DRG局部运用蝇蕈醇20μg(50μl);B组予荷包牡丹碱0.15μg(50μl);C组给予蝇蕈醇20μg+荷包牡丹碱0.15μg;D组于脊神经结扎术后5dDRG局部注射蝇蕈醇20μg;E组注射生理盐水50μl。于术前1d至术后10d,每天行行为学检测大鼠术侧后爪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结果 L5脊神经结扎术后动物出现跛足,舔脚等神经痛症状。E组机械痛阈于术后1d开始下降,持续至术后10d,热痛阈于术后3d开始下降,持续至术后10d。与E组比较,A组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P<0.05),B组术后1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即明显下降,并持续至术后10d(P<0.05),且明显低于E组(P<0.05)。D组术后6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开始上升(P<0.05),于术后7d达到高峰,术后8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开始下降。结论 DRG GABA-A受体在神经痛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激动GABA-A受体可以预防神经痛的发生,但对已经发生的神经痛只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背根神经节 γ氨基丁酸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3激活小胶质细胞参与瑞芬太尼诱发疼痛过敏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熙 王光杰 +1 位作者 张娟 薛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2156-2159,2164,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CXCL13在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中的机制。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SPF级)20只,随机分为4组:切口痛组(C组),瑞芬太尼组(R组),NC-si RNA慢病毒组(NC组)和CXCL13-si RNA慢病毒组(CX组)。大鼠行足跖底切口术后,I组:尾静脉泵注生理盐... 目的探讨脊髓CXCL13在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中的机制。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SPF级)20只,随机分为4组:切口痛组(C组),瑞芬太尼组(R组),NC-si RNA慢病毒组(NC组)和CXCL13-si RNA慢病毒组(CX组)。大鼠行足跖底切口术后,I组:尾静脉泵注生理盐水10μg/(kg·min),持续1 h;R组:尾静脉泵注盐酸瑞芬太尼注射液10μg/(kg·min),持续1 h;NC组鞘内注射NC-si RNA慢病毒10μL(108TU/m L)半小时后,尾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0μg/(kg·min),持续1 h;CX组:鞘内注射CXCL13-si RNA慢病毒10μL(108TU/m L)30 min后,尾静脉泵注瑞芬太尼10μg/(kg·min),持续1 h。采用von Frey法检测CXCL13敲除对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Westernblotting,RT-PCR法观察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进程中CXCL13对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结果与I组比较,R组、NC组术后6 h机械痛阈值随时间增加显著降低;而CX组较R组、NC组术后6 h机械痛阈值显著升高;R组、NC组较I组、CX组CXCL13表达增高,且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正相关。结论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机制可能与CXCL13激活小胶质细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L13 瑞芬太尼 痛觉过敏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硫化氢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学习能力及海马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涛 贾佳 +5 位作者 叶飞 秦碧勇 王群 杨建业 黄永章 周少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通过双侧海马内注射Aβ25-35制作大鼠AD模型,再连续7 d脑室内给予硫氢化钠。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认知功能,断头取脑行HE染色、透射电镜... 目的:观察外源性硫化氢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通过双侧海马内注射Aβ25-35制作大鼠AD模型,再连续7 d脑室内给予硫氢化钠。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认知功能,断头取脑行HE染色、透射电镜等方法观察海马神经元的结构变化。结果:海马内注射Aβ25-35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可见海马细胞排列紊乱,核边聚、碎裂。脑室内给予硫氢化钠可显著改善大鼠认知功能,减轻海马神经元病变。结论:外源性硫化氢对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脑组织内海马退行性变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并能改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硫化氢 海马 神经保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酸盐替代乳酸盐腹膜透析液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肝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兴均 冉然 +3 位作者 钟和英 田刚 简道林 许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830-2833,共4页
目的观察以丙酮酸盐替代乳酸盐腹膜透析液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48只失血性休克家兔随机分为常规静脉复苏组(A)、常规静脉复苏+腹腔注射乳酸盐腹膜透析液组(B)、常规静脉复苏+腹腔注射丙酮酸盐腹膜透析液组(C)... 目的观察以丙酮酸盐替代乳酸盐腹膜透析液腹腔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家兔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48只失血性休克家兔随机分为常规静脉复苏组(A)、常规静脉复苏+腹腔注射乳酸盐腹膜透析液组(B)、常规静脉复苏+腹腔注射丙酮酸盐腹膜透析液组(C)和静脉丙酮酸盐液复苏+腹腔注射丙酮酸盐腹膜透析液组(D)。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测定休克前、休克后60 min及复苏后60和180 min的ALT、AST含量。复苏180 min后取肝组织测定干/湿重比、MDA和SOD,并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复苏后各组MAP都恢复至近基础水平,复苏180 min后A组MAP低于B、C、D三组(P<0.05)。休克后,ALT、AST含量均较休克前明显升高,组间无差异(P>0.05);复苏后,ALT、AST持续性下降,下降的幅度随A、B、C、D组依次加大(P<0.05)。肝组织含水量及MDA含量随A、B、C、D组依次降低,而SOD活力则依次升高(P<0.05),组织形态学损伤随之不断减轻。结论丙酮酸盐替代乳酸盐腹膜透析液腹腔复苏可更有效减轻失血性休克家兔的肝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血性休克 丙酮酸盐 腹腔复苏 肝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付蓓蓓 姜文新 +1 位作者 秦碧勇 李颖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97-901,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共13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5、7、30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疼痛缓...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共13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5、7、30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和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的治疗周期。结果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显效率为95.56%(129/135),总有效率为100%(135/135)。手术前后VAS评分(F=46.891,P=0.000)和PSQI评分(F=55.993,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5、7和30 d VAS评分(t=6.395,P=0.012;t=8.104,P=0.000;t=5.693,P=0.013;t=8.294,P=0.000;t=7.193,P=0.007)和PSQI评分(t=7.142,P=0.006;t=3.959,P=0.034;t=7.142,P=0.006;t=3.959,P=0.034;t=8.104,P=0.000)均低于术前。平均治疗周期(15.97±2.44)d,各年龄组患者治疗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84,P=0.001),≤30岁组治疗周期最短(q=4.593,P=0.019;q=5.693,P=0.018;q=4.583,P=0.021;q=7.204,P=0.008;q=5.593,P=0.013)、> 70岁组治疗周期最长(q=5.593,P=0.013;q=8.104,P=0.000;q=7.142,P=0.006;q=5.693,P=0.011;q=4.298,P=0.033)。结论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在缓解疼痛的同时改善睡眠质量,有望成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神经传导阻滞 电刺激疗法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中GABA转运蛋白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晓芳 让凌 +3 位作者 薛锐 郑飞 唐俊明 冉然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821-826,共6页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GABA转运蛋白1(GABA transporter 1,GAT-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ham)﹑CCI组﹑CCI+NS组和CCI+NO-711组,每组15只。CCI组和Sham...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GABA转运蛋白1(GABA transporter 1,GAT-1)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ham)﹑CCI组﹑CCI+NS组和CCI+NO-711组,每组15只。CCI组和Sham组术后第3、7、14天取DRG,行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GAT-1;CCI+NS组和CCI+NO-711组在CCI手术当天和术后第7天,分别L5 DRG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和等体积的GAT-1抑制剂NO-711,测出给药前后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及DRG内p-ERK、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大鼠术后第7天及14天GAT-1升高;相比CCI+NS组,CCI+NO-711组两个时间点DRG给药后TWL和MWT均升高,背根神经节p-ERK及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降低。结论:神经损伤后DRG中GAT-1表达升高,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背根神经节 GABA转运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联合定量温度觉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胡培 肖彬 +5 位作者 薛锐 孙德姣 董正森 胡天鑫 王家境 郑光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496-501,共6页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联合定量温度觉检查(quantitative thermal perception testing, QTT)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神经损害的特点,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DPN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DPN患者11...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联合定量温度觉检查(quantitative thermal perception testing, QTT)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神经损害的特点,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DPN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DPN患者110例,应用超声及QTT分析DPN神经损害特点。结果:QTT检查结果中,DPN患者下肢冷觉阈值(CDT)、温觉阈值(WDT)、冷痛觉阈值(CPT)和热痛觉阈值(HPT)异常构成比均高于上肢(P<0.05);上肢患者的WDT及HPT在年龄及病程分组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及以上或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WDT和HPT异常比例均达到45%以上,高于其他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较大的患者无论上肢、下肢或上下肢合计观察到的WDT和HPT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较小的患者(P<0.05);超声测量神经横截面积结果显示:高年龄组(≥45岁)和长病程组(>10年)的患者发生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异常增粗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龄组(<45岁)和短病程组(<10年)(P<0.05),MAGE较大的患者发生正中神经异常增粗的比例明显高于MAGE小的患者(P<0.05)。MAGE>4 mmol/L的患者,其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增粗较明显(P<0.05)。结论:(1)DPN患者神经损害以热感觉受损为主,下肢神经比上肢神经更易受到损害。(2)45岁及以上或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发生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损害的比例较高。(3)MAGE较大(>4 mmo/L)的患者发生正中神经损害比例较高。上述神经损伤的特点可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DPN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温度觉 超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横截面积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对α-硫辛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7
13
作者 胡培 郑光美 +4 位作者 董正森 薛锐 丁洪成 孙德姣 肖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421-425,430,共6页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对α-硫辛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评估,为临床用药及评估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10例DPN患者,根据...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对α-硫辛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评估,为临床用药及评估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10例DPN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α-硫辛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对照组行单一α-硫辛酸治疗,并利用高频超声、神经传导速度(never conduction velocity,NCV)以及血清学检查综合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分析,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5),而观察组三种神经SCV及MC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分析,观察组3种神经CSA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的超声表现中:观察组中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异常构成比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治疗后分析,观察组3种神经内部回声减低、模糊的构成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的相关性分析中,3种神经的CSA值与潜伏期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SCV及波幅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中药封包技术对DPN神经损伤的治疗与修复效果好,可推广临床应用;高频超声可直观的反映周围神经的恢复程度,可用于DPN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Α-硫辛酸 中药封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的脑结构磁共振分析和中枢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小娟 熊妍希 郗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757-2763,共7页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在磁共振检查下的脑结构和中枢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TMD患者组成TMD组,选取和TMD患者年龄匹配的12名健康人群组成健康组。两组患者完成自评量表,TMD患者接受视觉模拟评...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在磁共振检查下的脑结构和中枢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TMD患者组成TMD组,选取和TMD患者年龄匹配的12名健康人群组成健康组。两组患者完成自评量表,TMD患者接受视觉模拟评分,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脑部磁共振检查,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脑区局部一致性和功能连接,以此分析TMD疼痛和脑部中枢机制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的局部一致性分析显示,健康组组内比较,开口状态下的ReHo值高于闭口状态下的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开口状态下比较ReHo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功能连接分析显示,TMD组两种功能连接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和疼痛强度具有相关性。结论 TMD相关疼痛和重要脑区异常的局部活动一致性相关,同时也和相关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异常有关,此外造成相关脑区出现异常的主要原因为心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磁共振 中枢机制 局部一致性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内GABA重摄取改变在神经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5
作者 让凌 谢晓芳 +4 位作者 冉然 薛锐 肖昀 郑飞 唐俊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66-1569,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内γ-氨基丁酸转运体3(GAT3)的表达变化及其在神经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模型(CCI),通过测定后爪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L),并对比损伤侧和对侧,以确定造模成功。CCI术后第3天... 目的探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内γ-氨基丁酸转运体3(GAT3)的表达变化及其在神经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模型(CCI),通过测定后爪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L),并对比损伤侧和对侧,以确定造模成功。CCI术后第3天,分别运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测定Sham组和CCI组动物腰4和腰5的背根神经节(L 4-L 5 DRG)中GAT3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术后第3天,通过L 5 DRG局部置管分别向SNAP组动物注射GAT3抑制剂SNAP5114[(S)-1-[2-[三(4-甲氧基苯基)甲氧基]乙基]]-3-哌啶甲酸(200μg,10μl),CCI组动物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 10μl),行为学观察两组动物注射抑制剂后大鼠热痛阈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CCI组大鼠损伤侧PWL明显缩短(P<0.05);与Sham组比较,CCI组动物术后第3天L 4-L 5 DRG中GAT3蛋白明显增加(P<0.05);RT-PCR结果也显示CCI术后L 4-L 5 DRG内GAT3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L 5 DRG局部用药后,与CCI组比较,SNAP组动物损伤侧后爪痛阈明显升高,并持续至注射后24 h(P<0.05)。结论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内GAT3表达明显升高,DRG局部给予GAT3抑制剂可短暂缓解神经痛的症状,L 5DRG内GAT3表达升高并非神经痛发病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背根神经节 GABA重摄取 GABA转运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