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构免疫学课程体系提升预防医学本科生教学质量的探索
1
作者 杜伯雨 郭阳 +4 位作者 袁佩佩 李平飞 晋兰 曹玲 郗雪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20-1222,共3页
改革创新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我国新医科建设面临的挑战。医学免疫学教学是新医科背景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本研究立足医学免疫学课程建设,围绕预防医学本科生教学改革创新,从理论课、实践课、实验课、课程... 改革创新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是现阶段我国新医科建设面临的挑战。医学免疫学教学是新医科背景下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之一。本研究立足医学免疫学课程建设,围绕预防医学本科生教学改革创新,从理论课、实践课、实验课、课程思政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全面重构医学免疫学课程体系,为提升预防医学本科生的免疫学教学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免疫学 预防医学 课程体系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阳明经穴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6
2
作者 徐萍 陶洪 +2 位作者 袁良俊 李凤霞 叶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90-1292,共3页
目的:探讨电针阳明经穴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门诊病房就诊的活动期RA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电针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阳... 目的:探讨电针阳明经穴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本院门诊病房就诊的活动期RA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电针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阳明经穴电针方法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运用阳明经穴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临床总有效率,并分析治疗前后的关节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关节压痛以及晨僵时间等症状,同时记录治疗前后类风湿因子(RF)、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计数(PLT)。结果:电针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0.4%显著高于对照组74.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均有所改善,电针组患者在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以及量表总积分方面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电针组和对照组治疗后RF、ESR、CRP、RBC、HGB、PLT均明显改善(P<0.05),电针组改善较单纯针刺对照组更可观(P<0.05)。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电针阳明经穴治疗活动期RA取阳明经穴疗法具有安全可靠,简便快捷,能够发挥较好的镇痛、消肿的功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阳明经穴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教学方法打造医学免疫学“金课”的探索 被引量:6
3
作者 郭阳 李刚 +1 位作者 杜伯雨 郗雪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62-1765,共4页
努力培养医学生的高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讲授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探究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打造医学免疫学“金课”,是医学免疫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免疫学教学工作的体会,总结一些教学方法,以期为打造“金课”,培... 努力培养医学生的高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讲授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探究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打造医学免疫学“金课”,是医学免疫学教师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免疫学教学工作的体会,总结一些教学方法,以期为打造“金课”,培育创新型人才为导向的医学免疫学教学提供借鉴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课 免疫学 创新型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甲氨蝶呤对银屑病关节炎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陶洪 郑建国 +3 位作者 叶青 付坤 曹小燕 程晓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6-479,共4页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甲氨蝶呤银屑病对关节炎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影响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银屑病关节炎患者66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33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 目的:探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甲氨蝶呤银屑病对关节炎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影响及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银屑病关节炎患者66例,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患者33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7. 5 mg/周,逐渐加量至15~25 mg/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英夫利昔单抗进行治疗,入组后在0、2、6、14、22、24周时间点输注英夫利昔单抗,每次剂量3 mg/kg。治疗2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第14周、24周时分别有16例(48. 48%)、23例(69. 69%)患者达到Ps ARC、PASI50改善,明显低于观察组24例(72. 72%)、30例(90. 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 062、4. 694,P均<0. 05);对照组治疗第24周时21例(63. 63%)达到PASI70改善,16例(48. 48%)达到PASI90改善,明显低于观察组28例(84. 84%)、29例(87. 87%)(χ2分别为3. 882、11. 803,P均<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昔单抗 甲氨蝶呤 银屑病 关节炎 血清碱性磷酸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