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袋保护套的制作及应用
1
作者 鲍红霞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7期4-4,共1页
临床上,部分患者因各种原因需要长期留置导尿管。通常是将引流袋挂于床旁或直接放于床上,患者外出时挂于腰间,既不美观,也容易在重力作用下或患者活动时滑脱。我科设计制作了尿袋保护套,患者使用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关键词 设计制作 保护套 尿袋 应用 留置导尿管 重力作用 使用效果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谭家乐 杨华强 +2 位作者 李红 覃骏 郑雪娜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2期14-18,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科11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科11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发热,部分血流感染患者合并有其他部位感染。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与缓解组发热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7.8)d vs.(5.2±3.7)d,P=0.015]。粒细胞缺乏组与非粒细胞缺乏组和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组和<7 d组发热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10.2)d vs.(6.1±5.0)d,P=0.001;(6.7±4.9)d vs.(4.9±2.8)d,P=0.030]。1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送检标本390份,共培养到阳性菌株11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1.3%,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0.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8.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多重耐药菌阳性率27.7%,该110例患者血流感染治疗的总体有效率91.8%。结论血流感染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合并的一种严重感染并发症,革兰氏阴性杆菌仍是本病区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原发病未缓解、粒细胞缺乏及其持续时间≥7 d为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流感染的主要预后不良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流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分布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