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脓肿置管冲洗负压引流治疗22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1
1
作者 杜正文 王玉明 +3 位作者 高迎飞 李新秋 朱德强 师贞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17-1318,共2页
乳腺脓肿是广大哺乳期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脓肿形成一经确诊,必须外科脓肿切排。传统的切开引流换药法创伤巨大,换药痛苦,治疗时间长.费用高,愈合后遗留较明显的手术瘢痕,常导致乳房变形,很难为现代女性接受。
关键词 乳腺脓肿 疗效分析 引流治疗 置管冲洗 负压 哺乳期妇女 脓肿形成 切开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377抑制甲状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群 袁杰 +3 位作者 黄军 汤继英 汪选斌 梅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3009-3013,共5页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ong chain non coding RNA,LncRNA)LINC00377在甲状腺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及探讨过表达LINC00377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中心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35例外科手...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ong chain non coding RNA,LncRNA)LINC00377在甲状腺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及探讨过表达LINC00377对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中心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35例外科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qRT PCR检测甲状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甲状腺癌细胞株和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LINC00377的表达情况。以表达量最低的SW579细胞为实验对象,分别转染LINC00377质粒(实验组)和阴性对照质粒(对照组)。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LINC00377的下游分子机制。qRT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LINC00377对下游分子表达的影响。CCK 8法、Transwell迁移实验分别检测过表达LINC00377对SW579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在甲状腺癌组织中LINC00377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1)。在甲状腺癌细胞株中LINC00377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P<0.01)。LINC00377的下游分子为miR 29a 3p,miR 29a 3p的下游分子为ADAMTS9。过表达LINC00377可降低SW579细胞中miR 29a 3p的表达(P<0.01),促进ADAMTS9 mRNA和蛋白的表达(P<0.01)。过表达LINC00377可抑制SW579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和迁移能力(P<0.01)。结论在甲状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LINC00377呈低表达,过表达LINC00377可通过降低miR 29a 3p的表达,引起ADAMTS9基因的表达上调,抑制甲状腺癌SW57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0377 甲状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RP3-340N1.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梅虹 高迎飞 +2 位作者 杜正文 潘徐锋 孙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03-1307,共5页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RP3-340N1.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中心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13例行乳腺癌...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RP3-340N1.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肿瘤中心2017年1月至2017年9月13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切除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qRT-PCR检测13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乳腺癌细胞株和正常乳腺上皮细胞中RP3-340N1.2的表达差异。使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试剂分别将RP3-340N1.2质粒(实验组)和阴性对照质粒(对照组)转染至乳腺癌MCF-7细胞,CCK-8法和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RP3-340N1.2过表达对MCF-7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qRT-PCR检测RP3-340N1.2过表达对miR-134-5p和OPCML mRNA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OPCML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RP3-340N1.2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其在乳腺癌细胞株中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P<0.01)。上调RP3-340N1.2的表达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均P<0.05)。过表达RP3-340N1.2后MCF-7细胞中miR-134-5p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OPCML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而周期调控蛋白CDK4、Cyclin D2的表达水平下调,细胞迁移调控蛋白Vimentin和N-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均P<0.01)。结论:RP3-340N1.2在乳腺癌组织和细胞株中低表达,上调RP3-340N1.2的表达可引起miR-134-5p的表达降低、OPCML mRNA表达升高,从而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RP3-340N1.2 乳腺癌 MCF-7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FAK和MMP-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玉宝 李常恩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157-160,共4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FAK和MMP-9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0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FAK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1)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组中FAK和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5%、70....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FAK和MMP-9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60例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FAK和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 1)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组中FAK和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5%、70.0%,而癌旁组织中FAK和MMP-9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26.7%、11.7%,癌组织组中FAK和MMP-9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两组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2)有淋巴结转移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的FAK和MMP-9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FAK和MMP-9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参与了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疫组化 FAK蛋白 MMP-9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00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梅虹 李常恩 +1 位作者 杨梁 高迎飞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00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12例,qRTPCR检测乳腺癌组...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100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筛选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于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行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12例,q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LINC01001的相对表达量;通过重组质粒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中过表达LINC01001,采用流式细胞术和MTT法检测过表达LINC01001后MCF-7细胞周期分布和增殖能力变化。qRT-PCR检测miR-485-5p和CDKN1A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CDKN1A、CDK4、CDK6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LINC0100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LINC01001重组质粒转染MCF-7细胞后可显著抑制细胞周期进展(P<0.05),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过表达LINC01001后,MCF-7细胞的miR-485-5p的表达水平降低(P<0.01),CDKN1A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可促进CDKN1A蛋白的表达和抑制CDK4、CDK6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论:LINC0100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降低,其可能通过下调miR-485-5p的表达上调CDKN1A的表达来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为lncRNA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长链非编码RNA 微小RNA CDKN1A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性胆管狭窄瘢痕中TGF-β_1、COX-2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常恩 姚英民 +2 位作者 韩少山 刘万涛 丁飞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0-222,240,共4页
目的探讨TGF-β1及COX-2在良性胆管狭窄瘢痕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ABC)分别检测胆管良性瘢痕中TGF-β1及COX-2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TGF-β1病例组、对照组阳性细胞率均值分别为(71.82±13.42)%和(17.78±8.93)%... 目的探讨TGF-β1及COX-2在良性胆管狭窄瘢痕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SABC)分别检测胆管良性瘢痕中TGF-β1及COX-2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TGF-β1病例组、对照组阳性细胞率均值分别为(71.82±13.42)%和(17.78±8.93)%,通过成组t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对照组病例阳性率分别为81.82%、0%,通过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2病例组、对照组阳性细胞率均值分别为(77.18±11.18)%和(14.69±5.69)%,通过成组t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对照组病例阳性率分别为90.91%、0%,通过卡方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染色阳性细胞主要表达于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炎性细胞中。结论 TGF-β1及COX-2表达增高与胆管瘢痕形成有关,TGF-β1可能通过调节COX-2表达,共同参与胆管瘢痕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胆管狭窄 转化生长因子Β1 环氧化酶-2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