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8排(256层)CT诊断肺癌患者肿瘤分化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1
作者 曾蕾 熊亮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128排(256层)CT在肺癌患者肿瘤分化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理检查结果为腺鳞癌29例、腺癌29例、鳞癌34例。另取同期检查的健康人群92例作... 目的:探讨128排(256层)CT在肺癌患者肿瘤分化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92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理检查结果为腺鳞癌29例、腺癌29例、鳞癌34例。另取同期检查的健康人群92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128排CT检查。比较患者肺癌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分布情况及诊断准确率。结果:肺癌组织低、中、高分化程度患者质量分布图参数偏度,峰高依次降低(P<0.05)。纵隔淋巴结多存在于肺癌患者中,多见肿大淋巴结;其中以腺鳞癌淋巴结最为显著,多分布于4、7、10组,癌性淋巴结数量少则肿瘤小,肿大淋巴结较少,在较大肿瘤直径患者的纵隔区域多见肿大淋巴结,多分布于4、7、10组结。增强CT扫描对肺癌类型的检出率达100%,诊断准确率达97.83%。ROC曲线分析显示,128排(256层)CT检查可准确诊断患者的肺癌组织低、中、高分化程度,敏感性分别为0.813、0.844、0.869;同时,128排(256层)CT检查可准确诊断大小为<5 mm、5~<10 mm、≥10 mm的淋巴结,敏感性分别为0.862、0.893、0.887,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70)。结论:128排(256层)CT检查可有效判断肺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分布状况,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邹文远 张自力 +4 位作者 刘源源 李胜 石思李 许启仲 钞俊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8期836-839,共4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良性组32例(24例甲状腺肿、8例甲状腺腺瘤),恶性组8例,均采用常规CT平扫和同层动态灌注扫描,计算出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平...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40例甲状腺病变患者,良性组32例(24例甲状腺肿、8例甲状腺腺瘤),恶性组8例,均采用常规CT平扫和同层动态灌注扫描,计算出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比较两组患者各种灌注参数的差异。结果:良性组BF、BV、PS、MTT及TTP值分别为(126.9±11.58)ml/(100g.min)、(35.19±2.73)ml/100g、(35.70±2.35)ml/(100g.min)、(8.41±0.92)s、(16.47±1.66)s;恶性组分别为(66.32±4.68)ml/(100g.min)、(23.23±3.88)ml/100g、(38.12±2.08)ml/(100g.min)、(15.22±0.26)s、(10.89±0.87)s。良性组与恶性组各灌注参数比较,BF和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参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良性组结节之间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对甲状腺结节微血管血流动力学状况进行量化评估,通过分析各种灌注参数的差异,对甲状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诊断肝血管肉瘤1例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源源 邹文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05-2105,共1页
患者男,68岁,5天前出现上腹部胀痛,呈间断性发作,夜间明显,未经治疗,症状无缓解;20年前有“甲型肝炎”病史。查体肝区叩痛(+),实验室检查提示“乙型肝炎”。上腹部CT:肝右叶前段可见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欠清,约5.8cm×... 患者男,68岁,5天前出现上腹部胀痛,呈间断性发作,夜间明显,未经治疗,症状无缓解;20年前有“甲型肝炎”病史。查体肝区叩痛(+),实验室检查提示“乙型肝炎”。上腹部CT:肝右叶前段可见片状低密度影,边界欠清,约5.8cm×4.3cm,增强后低密度影边缘于动脉期及静脉期呈轻度强化,延迟期强化稍减退,中央更低密度区无强化(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与DSA对消化道出血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石磊 何立 张自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3-626,共4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消化道出血13例患者行MSCT检查,采用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并结合MSC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分析诊断,并与DSA对照,部分病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消化道出血13例患者行MSCT检查,采用动脉期、静脉期增强扫描,并结合MSCT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分析诊断,并与DSA对照,部分病例经手术或临床随访证实。结果:13例临床拟诊消化道出血患者,MSCT明确诊断出血部位11例。2例MSCT未发现出血灶及异常。其中MSCT明确出血11例中7例行DSA,5例显示出血灶,2例表现阴性。MSCT未见异常的2例DSA表现阴性。CT显示出血部位:十二指肠出血3例,空回肠出血6例,结肠出血2例,其中溃疡2例,肿瘤4例,炎症3例,血管畸形1例,憩室1例。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提高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胃肠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尺桡骨骨性融合及交叉畸形并桡骨发育不良一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李胜 邹文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7-517,共1页
病例资料患儿,男,4岁。两年前发现左前臂旋转功能不良,未引起重视,近1年来左前臂旋转障碍加重就诊。患儿系单胎顺产,既往无肘部及前臂外伤史。父母体健,家族史无特殊。查体:营养发育中等,心肺无异常。左前臂外形与对侧无明显差异,固定... 病例资料患儿,男,4岁。两年前发现左前臂旋转功能不良,未引起重视,近1年来左前臂旋转障碍加重就诊。患儿系单胎顺产,既往无肘部及前臂外伤史。父母体健,家族史无特殊。查体:营养发育中等,心肺无异常。左前臂外形与对侧无明显差异,固定于旋前约55°,左肘屈伸自如,未见其他异常。X线片示左尺桡骨上端融合、交叉,桡骨小头未发育(图1);CT扫描示尺桡骨上端骨性融合,髓腔相通(图2),诊断:先天性尺桡骨上端骨性融合、交叉畸形并桡骨小头发育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发育不良 骨性融合 交叉畸形 尺桡骨 先天性 前臂旋转 桡骨小头 CT扫描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CT增强表现腹膜后Castleman病一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石思李 邹文远 +1 位作者 张自力 李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8-908,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56岁。体检发现腹膜后肿块半月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达150/90 mmHg,自服降压药可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余无特殊阳性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关键词 腹膜后CASTLEMAN病 增强表现 CT 腹膜后肿块 高血压病史 实验室检查 病例资料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常见CT增强表现的脾脏海绵状淋巴管瘤一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胜 邹文远 田林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5期580-580,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体检发现脾脏肿瘤1天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发现肿瘤前无任何不适,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CT扫描:脾脏有一大小约6.3cm×5.5cm类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缘尚清,其内密度尚均匀,肿瘤明显向脾... 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体检发现脾脏肿瘤1天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发现肿瘤前无任何不适,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入院CT扫描:脾脏有一大小约6.3cm×5.5cm类椭圆形低密度影,边缘尚清,其内密度尚均匀,肿瘤明显向脾脏外凸出。增强扫描病灶持续轻度强化,至延迟期病灶与脾实质基本呈等密度,其中心有低密度影(图1a~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CT扫描 海绵状淋巴管瘤 增强表现 入院查体 低密度影 实验室检查 病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上皮样肉瘤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邹文远 李胜 侯明伟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0期1244-1245,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46岁。左小腿疼痛、活动受限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疼痛、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检查示左胫骨骨质破坏,性质待定。入院查体 T 36.6℃,P 94次/分,R 19次/分,BP 140/90 mmHg。左小腿... 病例资料患者,女,46岁。左小腿疼痛、活动受限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疼痛、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检查示左胫骨骨质破坏,性质待定。入院查体 T 36.6℃,P 94次/分,R 19次/分,BP 140/90 mmHg。左小腿中段前侧可及骨性隆起,压痛明显,局部未及明显红肿及窦道,局部皮温增高,左下肢末梢血循可,感觉、运动未见明显异常。CT 扫描示左胫骨改变考虑良性骨病;骨纤维异常增殖合并感染可能性大。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检查后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左胫骨骨质破坏病灶刮除术。术中见左胫骨中段两侧可及2块大小约5 cm×3 cm大小疑似炎性瘢痕组织附着于胫骨上,质稍硬,灰白色,其中内侧瘢痕组织中有丰富的血管网,其下的胫骨骨组织也广泛呈反应性新骨改变,左胫骨中段内侧骨质中有约3 cm×2 cm 大小非骨质区,内有疑似上述炎性瘢痕组织生长,直达髓腔。术后病灶送病理学检查。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会诊意见:(左胫前)上皮样肉瘤。免疫组化:CK7(-)、CK19(-)、EMA (-)、CD99(-)、Vinentin (+)、CEA(-)、desmin(-)、S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肉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原发性平滑肌肉瘤CT表现1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胡承雷 刘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2-962,共1页
患者男,25岁,因“左腰疼痛伴血尿约2周”入院。患者近2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腰部持续性胀痛,伴全程肉眼血尿。一般情况:体温37.2℃,脉搏104次/分,呼吸20次/分,
关键词 平滑肌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一例影像学表现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明伟 李胜 邹文远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7期848-849,共2页
病例资料 患者,男,59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梗阻感,伴胸骨后持续性疼痛不适。外院胃镜:据门齿31~35cm处见不规则新生物,质硬。易出血。本院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图1a、b):钡剂通过食管中下段(T7-9)见长约8.0cm食管... 病例资料 患者,男,59岁。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进食后梗阻感,伴胸骨后持续性疼痛不适。外院胃镜:据门齿31~35cm处见不规则新生物,质硬。易出血。本院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图1a、b):钡剂通过食管中下段(T7-9)见长约8.0cm食管段蠕动波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小细胞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壁蔓状血管瘤1例
11
作者 李胜 邹文远 +2 位作者 石思李 张自力 侯明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29-830,共2页
病例女,54岁。"呕血、黑便6天"入院。患者诉6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呕血,为鲜红色,共2次,伴有恶心感、头晕、心慌,随后反复出现黑便,呈柏油样,冲洗后见暗红色,具体量不详,偶有腹胀、嗳气,在当地县医院给予抑酸(奥美拉唑)、降低血... 病例女,54岁。"呕血、黑便6天"入院。患者诉6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呕血,为鲜红色,共2次,伴有恶心感、头晕、心慌,随后反复出现黑便,呈柏油样,冲洗后见暗红色,具体量不详,偶有腹胀、嗳气,在当地县医院给予抑酸(奥美拉唑)、降低血管压力(善宁),并输浓缩红细胞8个单位等治疗后止血欠佳,立即转入我院治疗,以"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病后患者精神、睡眠、食欲差,尿明显减少,体力明显下降。既往史无特殊。入院查体:T 36.5℃,P 78次/分,R 20次/分,BP 120/70mmHg。神志清楚,重度贫血貌,余未及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胃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苗勒管源性包涵囊肿一例
12
作者 刘玥 邹文远 +1 位作者 李胜 张自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4-904,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44岁。体检B超发现左腹膜后囊性肿物1个月,后渐感左腰部隐痛不适。既往史:1997年因垂体瘤行γ刀治疗,1998年病情反复后一直服用溴隐亭治疗;
关键词 腹膜后囊性肿物 包涵囊肿 苗勒管 源性 Γ刀治疗 病例资料 腰部隐痛 病情反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甲状腺内淋巴管瘤并破裂一例
13
作者 邹文远 李胜 +1 位作者 张自力 石思李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期109-109,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81岁。左颈部肿块10余年,破裂渗血3个月,大量出血1h入院。患者10年前发现左颈部肿块,起初如核桃大小,10年来逐渐增大,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肿块破裂渗血,量小、鲜红,1h前左颈部肿块突发大出血,约1500ml,呈喷射状。
关键词 破裂 淋巴管瘤 甲状腺内 老年人 颈部肿块 病例资料 大量出血 大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urner综合征并骨折一例
14
作者 余永桂 李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59-559,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外伤后左肩关节疼痛半小时就诊。入院临床查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无异常,身高143 cm,体重32 kg,呆滞面容、理解能力差、沟通困难。专科查体:左肱骨外科颈区域肿胀、压痛。双肘关节均不能弯曲,活动障碍... 病例资料患者,女,40岁。外伤后左肩关节疼痛半小时就诊。入院临床查体: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听诊无异常,身高143 cm,体重32 kg,呆滞面容、理解能力差、沟通困难。专科查体:左肱骨外科颈区域肿胀、压痛。双肘关节均不能弯曲,活动障碍,呈对称性外翻畸形,余关节活动自如。患者丈夫诉患者自幼双肘关节活动障碍,家族中无类似病例出现,自结婚20年无月经出现、无孕育史,乳房平坦、无阴毛,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核型分析为45,X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NER综合征 关节活动障碍 骨折 病例资料 临床查体 肩关节疼痛 生命体征 心肺听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软骨间叶瘤一例
15
作者 熊亮 李胜 邹文远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1期1258-1258,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患者1年半前无意间发现右小腿内侧包块,1年来包块未见明显增大。既往体健,病史无特殊。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图1):右胫骨上段见一背离关节面生长的骨性突起,其内密度欠均匀,边缘光整,无软组织肿块、骨质... 病例资料患者,女,45岁。患者1年半前无意间发现右小腿内侧包块,1年来包块未见明显增大。既往体健,病史无特殊。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图1):右胫骨上段见一背离关节面生长的骨性突起,其内密度欠均匀,边缘光整,无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及骨膜反应,诊断为右胫骨近端内侧骨软骨瘤。专科检查:右膝下内侧可及大小约3.0 cm×2.0 cm 大小骨性包块,质硬,活动度差,无压痛及叩击痛,局部无红肿,皮温不高,余未及异常。入院后完善术前检查在腰硬联合麻醉后行胫骨病灶切除术。术中见胫骨近段软组织内包块,大小约4.5 cm×3.0 cm,完整切除骨性突起后送病理学检查。病理巨检示包块质硬,表面光滑,中央区呈灰黄色。病理诊断:纤维软骨间叶瘤(良性)(图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软骨瘤 间叶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多指畸形X线表现与临床分型对照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亚军 李胜 余永桂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多指畸形的X线表现及临床分型意义,总结经验并尝试性对分类方法进行完善。方法:以Wassel分类法和Stelling-Twrek分类法为依据,回顾性分析85例先天性多指畸形(91只病手)的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主要观察先天性多指畸形的发... 目的:探讨先天性多指畸形的X线表现及临床分型意义,总结经验并尝试性对分类方法进行完善。方法:以Wassel分类法和Stelling-Twrek分类法为依据,回顾性分析85例先天性多指畸形(91只病手)的X线表现及临床资料,主要观察先天性多指畸形的发病性别、类型、部位、特点及X线表现,依据本组病例X线表现尝试性对分类方法进行完善。结果:术前X线全部诊断正确,先天性多指畸形多为单手发病(92.94%,79/85)且好发于右手(左、右手比例约为0.65∶1),男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3.7∶1;轴前型较轴后型多见(轴前、轴后发病比例约为9.1∶1),Wassel和Stelling-Twrek分类法中以Ⅳ型最为常见,约占轴前型发病率的51.22%(42/82),但约4.88%(4/82)的多指畸形无法分类。结论:先天性多指畸形较为常见,术前X线检查不仅可以进行分类而且有助于临床制定手术方式,但临床分类方法亦有待改进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指畸形 手畸形 先天性 分类法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牙假丝酵母菌感染致化脓性膝关节炎CT表现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寇文超 邹文远 刘玥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11期1279-1279,共1页
病例资料 患者,男,64岁。因右膝关节疼痛3年余,疼痛加重伴活动受限10天入院。
关键词 化脓性膝关节炎 假丝酵母菌感染 CT表现 葡萄牙 膝关节疼痛 病例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类癌MSCT增强表现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雪雁 李胜 邹文远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0期1239-1240,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上腹部胀痛4个月余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起上腹部疼痛,为持续性发作胀痛,阵发性加剧,不向他处放射,肛门排气后胀痛有所减轻,伴恶心,偶有呕吐,呕吐胃内容物;伴腹泻,解黄色稀水样大便,一天... 病例资料患者,男,63岁。上腹部胀痛4个月余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起上腹部疼痛,为持续性发作胀痛,阵发性加剧,不向他处放射,肛门排气后胀痛有所减轻,伴恶心,偶有呕吐,呕吐胃内容物;伴腹泻,解黄色稀水样大便,一天数次;伴乏力、纳差;无血便、黑便。起病后曾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腹痛待查收入院。病后体重明显减轻。既往有多年的饮酒、吸烟史。体格检查:T 36.8℃,P 78次/分,R 20次/分,Bp 90/60 mmHg。急性痛苦面容,腹饱满,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腹软,未触及包块,上腹部深压痛,无反跳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类癌瘤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 DCE-MRI定量参数联合外周血micro RNA21t和金属硫蛋白-1E对乳腺癌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琳琳 刘源源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63-1268,共6页
目的:研究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外周血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156例乳腺病变患者均行3.0T DCE-MRI检测,检测患者外周血microRNA21、金属硫蛋... 目的:研究3.0T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联合外周血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156例乳腺病变患者均行3.0T DCE-MRI检测,检测患者外周血microRNA21、金属硫蛋白-1E水平。根据组织病理学以及影像学检测结果分为良性组、恶性组,比较两组患者3.0T DCE-MRI定量参数以及外周血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水平差异;用Pearson相关分析定量参数与外周血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水平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3.0T DCE-MRI、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单项或联合检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结果:组织病理学结果示良性组患者60例,恶性组96例。恶性组患者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水平以及Ktrans、Kep、Ve均显著高于良性组患者(P<0.05)。Ktrans、Kep、Ve分别与外周血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水平具有正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cro RNA21诊断恶性病变截断值3.535,AUC(95%CI)0.872(0.816~0.928),金属硫蛋白-1E诊断恶性病变截断值1.955 ng/mL,AUC(95%CI)0.838(0.773~0.902)。联合检测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3.0T DCE-MRI联合诊断敏感度(92.5%)、阴性预测率(88.1%)以及准确率(90.4%)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micro RNA21、金属硫蛋白-1E高表达与3.0T DCE-MRI定量参数具有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查对于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金属硫蛋白 乳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足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一例
20
作者 凌小冬 李胜 侯明伟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4期460-460,共1页
病例资料患者,男,33岁。因左足部渐增大包块4年入院。患者4年前无意间发现左足外侧一黄豆大小包块,伴酸胀不适,行走后明显。局部无疼痛,压痛阴性。4年来包块逐渐增大。我院门诊X线检查示左足跟骰骨外侧及距舟骨前方等密度软组织肿... 病例资料患者,男,33岁。因左足部渐增大包块4年入院。患者4年前无意间发现左足外侧一黄豆大小包块,伴酸胀不适,行走后明显。局部无疼痛,压痛阴性。4年来包块逐渐增大。我院门诊X线检查示左足跟骰骨外侧及距舟骨前方等密度软组织肿块,邻近骨质受压破坏,可见多发囊状低密度影,边缘骨质硬化(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腱鞘肿瘤 巨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