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肾梗死一例
1
作者 简斌 张宏考 +4 位作者 肖俊会 黄郁 张立国 张有明 喻卓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6期434-435,共2页
患者男,65岁。因“突发胸闷、胸痛3h”于2012年03月07日入院,既往于2006、2007年曾先后两次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经右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并于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 患者男,65岁。因“突发胸闷、胸痛3h”于2012年03月07日入院,既往于2006、2007年曾先后两次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经右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并于左前降支(LAD)、右冠状动脉(RCA)近段各植入支架1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肾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管理前后心脏介入手术感染率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袁平 薛仕珍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1期1317-1319,共3页
目的比较心血管内科抗菌药物管理前后心脏介入操作术后感染发生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4月1日—2015年4月1日(未实施抗菌药物管理)和2015年4月2日—2016年4月1日(实施抗菌药物管理)心血管内科介... 目的比较心血管内科抗菌药物管理前后心脏介入操作术后感染发生率,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4月1日—2015年4月1日(未实施抗菌药物管理)和2015年4月2日—2016年4月1日(实施抗菌药物管理)心血管内科介入治疗患者资料,比较实施抗菌药物管理前后心脏介入操作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共调查心脏介入手术患者1 220例,抗菌药物管理组720例,抗菌药物未管理组500例;抗菌药物未管理组256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均为术后给药,占51.2%;抗菌药物管理组所有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均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管理前后术后疑似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2%和2.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菌药物管理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抗菌药物未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内科抗菌药物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使心脏介入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下降,患者住院天数减少,住院费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心血管内科 手术 介入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联合干细胞生长因子治疗严重肢体缺血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钟睿 王家宁 +6 位作者 张蕾 郭凌郧 杨建业 郑飞 晏誉文 余丹丽 谭利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9-645,共7页
目的 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干细胞生长因子(HGF)双基因腺病毒载体在缺血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将8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VEGF组、HGF组、VEGF+HGF组,构建左侧下肢缺血模型,血流仪观察缺血组... 目的 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干细胞生长因子(HGF)双基因腺病毒载体在缺血组织中促血管生成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将84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组、VEGF组、HGF组、VEGF+HGF组,构建左侧下肢缺血模型,血流仪观察缺血组织血运情况,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各组小鼠不同时间点VEGF、HGF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组织的血管生成情况(CD31、SMA),以小鼠治疗期间副作用评估安全性。结果 建模成功后,各组小鼠左侧下肢血流流速均显著下降;术后第7天,各组小鼠左侧下肢血流流量均明显优于术后即刻(P <0.05),且Ad-VEGF-HGF组小鼠左下肢血流量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 <0.05);术后28 d Ad-VEGF-HGF组小鼠左下肢血流量逐步稳定,且术后Ad-VEGF-HGF组小鼠血流明显优于其余各组,且VEGF组、HGF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Western Blot及ELISA检测发现术后7、14、28 d时Ad-HGF组、Ad-VEGF组、Ad-VEGF-HGF组HGF蛋白、VEGF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14 d Ad-VEGF-HGF组的表达水平处于相对峰值(P <0.001),术后第28天时表达水平逐步降低至术前水平。结论 Ad-VEGF-HGF基因注射可显著提高小鼠体内VEGF和HGF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快速达到相对峰值水平,继而进一步促进下肢缺血后的血管生成,增加血流量,改善下肢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干细胞生长因子 下肢缺血 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晚期并存艾森门格尔综合征孕妇剖宫产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4
作者 党玉连 魏蕾蕾 +1 位作者 刘艳飞 李炎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24期59-60,共2页
对5例妊娠晚期并存艾森门格尔综合征患者行剖宫产术,做好术前访视及意疗,完善术前各项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加强手术体位护理与新生儿护理。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mL,母婴安全。提出做好术前准备及... 对5例妊娠晚期并存艾森门格尔综合征患者行剖宫产术,做好术前访视及意疗,完善术前各项准备,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加强手术体位护理与新生儿护理。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时间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0mL,母婴安全。提出做好术前准备及密切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尤其术中胎儿取出后巡回护士应立即经静脉给予呋塞米利尿,减少血容量,保护心功能;器械护士整个手术配合轻柔、快速、准确、熟练;胎儿取出后,迅速将准备好的无菌沙袋放置患者腹部,防止腹压骤降加重心脏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艾森门格尔综合征 剖宫产 手术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DUS、CE-MRA诊断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的效能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思 刘玥 +2 位作者 兰姗 曾蕾 谭利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2-387,共6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DUS)、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3种诊断方法在评估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方面的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并发下...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超声(DUS)、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3种诊断方法在评估糖尿病并下肢动脉重度狭窄方面的效能。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十堰市人民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狭窄的106例患者,患者均通过CTA、DUS、CE-MRA任意一种诊断方法确诊,且均行数字成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DSA诊断结果显示,1~3级动脉分支为重度狭窄的动脉条数分别为17、38、11。DUS诊断动脉1级分支、动脉2级分支、动脉3级分支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75.00%、96.39%、88.78%、0.875;81.82%、90.91%、88.89%、0.909;55.56%、97.75%、93.88%、0.778。CE-MRA诊断动脉分支1级、动脉分支2级、动脉分支3级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90.91%、94.23%、93.65%、0.955;80.00%、94.74%、88.89%、0.880;55.00%、96.23%、88.89%、0.750。CTA诊断动脉分支1级、动脉分支2级、动脉分支3级重度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分别为90.91%、97.30%、97.65%、0.964;94.12%、97.66%、96.47%、0.972;85.71%、89.72%、97.65%、0.988。结论CTA、DUS、CE-MRA3种方法对糖尿病下肢动脉重度狭窄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CTA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下肢动脉重度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三维动态增强核磁共振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对氯化钙诱导的小鼠腹主动脉瘤形成的影响及机制
6
作者 陈娇 张蕾 +6 位作者 郑飞 王露 晏誉文 郭凌郧 杨建业 沈俊 王家宁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73-1780,共8页
目的:初步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SOD2)在小鼠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C57BL小鼠(共12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AAA组和Ad-SOD2组。除对照组... 目的:初步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MnSOD/SOD2)在小鼠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1)C57BL小鼠(共12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AAA组和Ad-SOD2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均通过氯化钙(calcium chloride,CaCl_(2))诱导建成AAA模型,Ad-SOD2组小鼠在建模后腹腔注射Ad-SOD2,并于注射后1、2、4、6周取材,行Western blot检测、HE和弹力纤维染色及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等。(2)有/无腺病毒介导的SOD2处理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rat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RASMCs)后予以H_(2)O_(2)处理,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SOD2等蛋白的表达,采用相应的试剂盒检测ROS水平、超氧阴离子水平及SOD2和总SOD活性,采用JC-10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1)建模成功后,AAA组SOD2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下降(P<0.05),但在第6周又有所升高(P<0.05),但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在2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AAA组与对照组相比腹主动脉局部炎症反应加重,弹力纤维破坏明显(P<0.01);与AAA组相比,Ad-SOD2组SOD2和α-SMA的表达升高(P<0.01),腹主动脉炎症反应减轻,弹力纤维断裂减少(P<0.01)。各组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10、IL-1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总SOD活性在建模4周后开始下降,SOD2活性在建模1周最高随后下降(P<0.05)。第6周时,Ad-SOD2组SOD2和SOD活性较AAA组升高(P<0.01)。(2)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及超氧阴离子水平检测结果均显示Ad-SOD2组较模型组水平降低(P<0.01),同时JC-10染色提示Ad-SOD2可延缓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1)。结论:SOD2可通过清除ROS、延缓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而明显抑制氧化应激条件下H_(2)O_(2)诱导的RASMCs凋亡。同时Ad-SOD2转染可减轻主动脉周围炎症反应、减少弹力纤维破坏,从而抑制小鼠AA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发病机制 平滑肌细胞 超氧化物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