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miR-92a、miR-17、miR-19b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双双 张斌强 +5 位作者 钱航 徐先琳 陈孝强 唐俊 翟宇新 陈继舜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7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92a(miR-92a)、miR-17、miR-19b对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因胸闷胸痛不适行冠脉造影检查的92例患者,依据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30例、CAD组62例。用Gensini评分评估CAD组冠...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92a(miR-92a)、miR-17、miR-19b对冠心病(CAD)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因胸闷胸痛不适行冠脉造影检查的92例患者,依据造影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30例、CAD组62例。用Gensini评分评估CAD组冠脉病变情况,并将CAD患者分为低评分组(≤40分)32例、高评分组(>40分)30例。收集各组临床资料;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血清miR-92a、miR-17、miR-19b表达;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D发生的影响因素;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miRNA表达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miRNA对CAD病情的评估价值。结果 CAD组HDL-C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其他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AD组miR-92a、miR-17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miR-19b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P均<0.05)。miR-92a、miR-17表达升高为CAD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miR-19b表达升高为CAD发生的保护因素(P均<0.05)。高评分组血清miR-92a、miR-17相对表达量高于低评分组(P均<0.05),血清miR-19b相对表达量低于低评分组(P<0.05)。CAD患者血清miR-92a、miR-17相对表达量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29、0.519,P均<0.05),血清miR-19b相对表达量与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rs=-0.579,P<0.05)。血清miR-92a、miR-17、miR-19b及三者联合评估CA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6(95%CI:0.695~0.917)、0.800(95%CI:0.689~0.911)、0.834(95%CI:0.737~0.932)、0.967(95%CI:0.930~1.000)。三者联合评估CAD冠脉病变程度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单独评估(P均<0.05)。结论 血清miR-92a、miR-17、miR-19b可作为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评估指标,三者联合检测评估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微小RNA-92a 微小RNA-17 微小RNA-19b 冠脉病变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调控miR-130b-5p/NF-κB信号通路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邓瑞 卢小伟 +1 位作者 马珍珍 王威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4期42-46,共5页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损伤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9C2细胞,分别给予不同处理,构建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别转染miR-NC、miR-130b-5p mimics、anti-miR-NC、antimiR-130b-5p至H9C2细胞后进行β-榄香... 目的 探讨β-榄香烯对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损伤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9C2细胞,分别给予不同处理,构建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别转染miR-NC、miR-130b-5p mimics、anti-miR-NC、antimiR-130b-5p至H9C2细胞后进行β-榄香烯预处理和缺氧复氧处理。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β-榄香烯、miR-130b-5p表达对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活力和凋亡的影响,采用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磷酸化的核因子κB-p65(p-p65)、磷酸化的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κBα)表达。结果 缺氧复氧处理后H9C2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凋亡率、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P均<0.05)。β-榄香烯处理后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P均<0.05)。过表达miR-130b-5p后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活力升高,细胞凋亡率、细胞培养液中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P均<0.05),而抑制miR-130b-5p表达则加剧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损伤(P均<0.05)。缺氧复氧处理后H9C2细胞p-p65和p-IκBα表达升高(P均<0.05)。抑制miR-130b-5p表达加剧缺氧复氧对H9C2细胞p-p65和p-IκBα表达的影响(P均<0.05),并减弱β-榄香烯处理对缺氧复氧诱导的H9C2细胞p-p65和p-IκBα表达的影响(P均<0.05)。结论 β-榄香烯能减轻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其机制与上调miR-130b-5p表达、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 Β-榄香烯 微小RNA-130b-5p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蓄积指数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桐桐 钱航 +5 位作者 李云鹏 邬闻文 闵新文 杨汉东 陈俊 李东锋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3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脂肪蓄积指数(LAP)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体检的2266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在职员工,根据10年内ASCVD发生风险水平将其分为低危组(... 目的探讨脂肪蓄积指数(LAP)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2021年6月至2022年4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国药东风总医院体检的2266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在职员工,根据10年内ASCVD发生风险水平将其分为低危组(1334名)、中危组(434名)及高危组(498名)。收集并比较三组临床资料、实验室生化指标及LAP的差异,分析LAP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其与10年内ASCVD风险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分布及年龄、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体重指数、臀围、肌酐、空腹血糖、LAP、白细胞计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P与性别、年龄、收缩压、舒张压、吸烟、饮酒、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体重指数、臀围、肌酐、空腹血糖及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r_(s)>0,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_(s)<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LAP是10年内ASCVD风险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线性趋势检验显示,LAP分级(L1:≤14.88;L2:>14.88~26.58;L3:>26.58~44.90;L4:LAP>44.90)与10年内ASCVD风险水平具有线性关系(P<0.05),且为正相关(r>0,P<0.05)。结论LAP是10年内ASCVD发生风险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其呈线性关系,临床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脂肪蓄积指数 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 线性趋势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在高血压研究中的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蒋学俊 熊伶俐 杨汉东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3期193-197,共5页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营养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主要的慢性流行病之一[1].高血压可导致心脏、脑...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营养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而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和地区主要的慢性流行病之一[1].高血压可导致心脏、脑、血管、肾脏等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也是致残及死亡的重要诱因[2].研究表明,高血压的发病受基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基本的病理生理和代谢驱动程序尚未充分阐明[1].代谢组学代表多种生理和病理代谢过程的结果,是基因和环境暴露之间相互作用的最终下游表达[3,4].所以,代谢组学可为高血压的发病机制或者病理生理提供高分辨、多因素的表型识别特征[5],也给发展新型疗法和改进诊断方法带来了机遇.代谢组学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评价与高血压有关的代谢紊乱[ 6,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代谢组学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