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总皂苷促进血管新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 被引量:38
1
作者 魏英 余丽梅 +2 位作者 王钰莹 姚观平 潘丽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9-564,共6页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苷(total ginsenosides,TG)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模型血管新生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AMI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TG低剂量和高剂量组(腹腔注射给予TG 20、... 目的探讨人参总皂苷(total ginsenosides,TG)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模型血管新生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AMI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TG低剂量和高剂量组(腹腔注射给予TG 20、40 mg·kg^(-1)·d^(-1)),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HE染色、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心肌病理组织学变化和微血管密度;real-time PCR检测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mRNA水平。结果 TG治疗35 d后,与模型组比较,TG高和低剂量组均能明显缩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左室容积和收缩末期左室容积(P<0.05),明显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P<0.01)。TG组心肌梗死面积和纤维化改变明显减小,心室壁较厚;梗死区及其周边心肌组织CD31阳性细胞组成的微血管密度较模型组增高(P<0.05);缺血区心肌组织中VEGF和bFGF mRNA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 TG可明显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功能恢复和改善心室重构及梗死区心肌血液供应,作用机制与上调心肌组织VEGF和bFGF基因表达、促进血管新生而增加血液供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总皂苷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新生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8通过调控PI3K/AKT与NF-κb信号通路激活肿瘤免疫抑制结肠癌的机制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立 盖金娜 +1 位作者 尹作文 陈琴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5-580,共6页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IL-18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结肠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酶联...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IL-18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本次研究共纳入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结肠癌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科进行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结肠癌患者和健康者的血清IL-18水平进行检测。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癌患者肿瘤及癌旁正常组织中IL-18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IL-18过表达与重组IL-18(rIL-18)对HT29与CT26细胞ERK/MAPK、Wnt/β-catenin、PI3K/AKT与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用稳定表达IL-18与对照质粒的CT26细胞建立结肠癌移植瘤模型。记录肿瘤生长曲线和生存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CD4+T、CD8+T与CD56+CD16+NK细胞的数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肿瘤组织IL-18、p-PI3K、p-AKT与p-NF-κB的表达。结果结肠癌患者血清IL-18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肿瘤组织中的IL-18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IL-18过表达与rIL-18处理均能显著降低HT29与CT26细胞p-PI3K、p-AKT与p-NF-κB水平。IL-18过表达小鼠的肿瘤生长曲线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生存曲线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IL-18过表达小鼠肿瘤组织中CD4+T、CD8+T与CD56+CD16+NK细胞的数量均较对照组小鼠显著增加(P<0.05)。IL-18过表达小鼠肿瘤组织p-PI3K、p-AKT与p-NF-κB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及肿瘤组织中IL-18的水平均显著增高,IL-18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与NF-κB信号通路激活肿瘤免疫从而发挥抑制结肠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PI3K AKT NF-ΚB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睑裂狭小综合征Ⅱ型一家系未检测到FOXL2基因突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温臣婷 唐微 +1 位作者 李国保 张有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3-1046,共4页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睑裂狭小综合征Ⅱ型家系FOXL2基因突变进行研究。方法采集一个中国人睑裂狭小综合征Ⅱ型家系的4例患者及家系中5例健康人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参考FOXL2基因序列,设计5对引物,应用...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睑裂狭小综合征Ⅱ型家系FOXL2基因突变进行研究。方法采集一个中国人睑裂狭小综合征Ⅱ型家系的4例患者及家系中5例健康人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静脉血样,提取基因组DNA,参考FOXL2基因序列,设计5对引物,应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对FOXI2基因的编码区和启动子区进行扩增和突变检查。结果成功提取了该家系中4例患者和5例健康人与3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基因组DNA,分段扩增出了FOXL2基因的编码区及启动子区,但5段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中4例患者和5例健康人与30名正常对照者的FOXL2基因测序结果相同。该家系患者FOXL2基因编码区及启动子区均未发现突变。结论该家系睑裂狭小综合征的致病因素不是由FOXL2基因突变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睑裂狭小综合征 FOXL2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和酮咯酸氨丁三醇对缺氧视网膜Müller细胞上水通道蛋白-4及VEGF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蔡维 程扬 +2 位作者 柯丽娜 张有顺 李国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4-748,共5页
背景 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内注射可引起高眼压、白内障及眼内炎等并发症.酮咯酸氨丁三醇(Ketorolac)是一种作用机制与TA相似、不良反应较少的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其在治疗视网膜水肿方面可能替代或部分替代TA. 目的 研究TA和Ketoro... 背景 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内注射可引起高眼压、白内障及眼内炎等并发症.酮咯酸氨丁三醇(Ketorolac)是一种作用机制与TA相似、不良反应较少的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其在治疗视网膜水肿方面可能替代或部分替代TA. 目的 研究TA和Ketorolac对CoCl2诱导的缺氧条件下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上水通道蛋白-4(AQP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视网膜水肿的作用机制. 方法 收集健康新西兰白兔20只,采用酶消化法培养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并进行鉴定.取第2代细胞用于实验.分别用含500μmol/L CoCl2的DMEM 2 ml孵育细胞0、6、12、24 h建立视网膜Müller细胞缺氧模型,采用半定量逆转录PCR(RT-PCR)法观察缺氧对Müller细胞中AQP4 mRNA及VEGF mRNA表达的影响,确定造模的最佳时间点.将培养24 h的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对照组,缺氧+50、100、200 mg/L TA组,缺氧+50、100、200 mg/L Ketorolac组,分别在缺氧细胞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药物进行共培养,采用半定量RT-PCR法观察TA和Ketorolac对Müller细胞中AQP4 mRNA及VEGF mRNA表达的影响. 结果 培养的细胞呈不规则形、星形,细胞核呈卵圆形,培养14 ~25 d时细胞达到80%以上融合.95%的培养细胞中间丝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表达,呈绿色荧光.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培养后各时间点间Müller细胞中AQP4 mRNA和VEGF mRNA表达的吸光度(A)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70、53.20,P<0.01),CoCl2作用6、12、24 h值均明显高于正常Mülle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4 h时AQP4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量达峰值.缺氧24 h时8个组Müller细胞中AQP4 mRNA和VEGF mRNA表达(A)值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98、10.03,P<0.01);与缺氧对照组比较,除缺氧+50 mg/L TA组、缺氧+50 mg/L Ketorolac组外,其他各缺氧实验组Müller细胞中AQP4mRNA、VEGF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100 mg/L TA组和缺氧+100 mg/LKetorolac组以及缺氧+200 mg/L TA组和缺氧+200 mg/L Ketorolac组AQP4mRNA、VEGF mRNA的表达,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A和Ketorolac均可下调化学性诱导的缺氧Müller细胞中AQP4和VEGF的表达水平,二者对视网膜水肿的治疗作用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酮咯酸氨丁三醇 MÜLLER细胞 缺氧 水通道蛋白-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多糖对脂多糖致慢性炎症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王靳琎 杨晓梅 +2 位作者 苏丽万 钱航 谢露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1-656,共6页
目的观察海带多糖L0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慢性炎症大鼠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小剂... 目的观察海带多糖L01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慢性炎症大鼠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小剂量LPS(0.4 mg·kg^(-1)),每周1次,持续4周,制备慢性炎症大鼠模型。造模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首次注射LPS后次日,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组腹腔注射DXM(10 mg·kg^(-1)),L01高、中、低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L01(50、30、10 mg·kg^(-1)),LPS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另设对照组,仅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共计4周。于末次给药后,采用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法计数全血WBC数量;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含量;RT-PCR测定eNOS、iNOS、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mRNA的表达。结果 L01给药4周后可明显降低慢性炎症大鼠全血白细胞数和血清hs-CRP水平。上调eNOS表达,下调iNOS和COX-2表达。结论海带多糖L01可能通过调整LPS刺激下的血管内皮源性舒张因子的表达与释放,改善主动脉内皮依赖型舒张功能,从而对血管内皮的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多糖 慢性炎症 脂多糖 血管内皮 ENOS I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外泌体miRNA⁃221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4
6
作者 冉凤英 彭伟东 +8 位作者 陈浩 武伦 罗丹 刘经健 杨光义 梅全喜 冯光军 周文波 陈琴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95,共5页
目的探讨miRNA-221(miR-22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来湖北省十堰市国药东风总医院就诊的72例NSCLC患者为肺癌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2例为对照组。全血离心... 目的探讨miRNA-221(miR-22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浆外泌体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来湖北省十堰市国药东风总医院就诊的72例NSCLC患者为肺癌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52例为对照组。全血离心后采用试剂盒分别提取血浆外泌体及其RNA,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蛋白印迹技术及纳米粒径技术对血浆外泌体进行鉴定。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221在肺癌组和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其与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关系。选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浆外泌体miR-221对NSCLC的诊断价值。结果成功分离了血浆外泌体,并进行了鉴定符合公认的外泌体特征。NSCLC组血浆外泌体miR-22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8(95%CI:0.672~0.844,P<0.001),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66%。结论血浆外泌体miR-221可作为诊断NSCLC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对NSCLC的临床诊断具有辅助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外泌体 miRNA-221 非小细胞肺癌 诊断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FASN基因对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的脂质代谢及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慧敏 魏英 +2 位作者 王靳琎 冉凤英 陈琴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47-753,共7页
目的研究FASN基因沉默对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脂质代谢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包裹siRNA的方法沉默FASN基因,实验分为Control组、NC-siRNA组和FASN-siRNA组,FASN-siRNA组转染75 nmol/L的FASN-siRNA片段,NC-siRNA组转染等剂量的... 目的研究FASN基因沉默对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脂质代谢及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包裹siRNA的方法沉默FASN基因,实验分为Control组、NC-siRNA组和FASN-siRNA组,FASN-siRNA组转染75 nmol/L的FASN-siRNA片段,NC-siRNA组转染等剂量的NC-siRNA片段,Control组只加入等体积的转染试剂。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法检测FASN基因和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epG2细胞甘油三酯水平;通过油红O染色法检测细胞内脂滴数目;利用CCK-8实验检测HepG2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通过annexinV-FITC/PI双染色法检测HepG2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FASN-siRNA组的FASN基因表达、蛋白表达低于NCsiRNA组(P<0.001)。油红O染色显示,FASN-siRNA组细胞内脂滴较NC-siRNA组减少(P<0.001)、甘油三酯水平降低(P<0.01);CCK-8实验、annexinV-FITC/PI双染实验及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转染48、72、96 h后,FASN-siRNA组HepG2细胞增殖被显著抑制,FASN-siRNA组细胞总凋亡率与NC-siRNA组相比增加、FASN-siRNA组发生迁移的HepG2细胞数量低于NCsiRNA组(P<0.001)。结论沉默FASN基因可抑制肝母细胞瘤HepG2细胞的增殖及迁移,并诱导HepG2细胞凋亡,该作用可能与FASN基因抑制后HepG2细胞内脂质合成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合成酶 肝母细胞瘤 HEPG2细胞 RNA干扰 脂质代谢 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沉默SCD1基因对MCF-7细胞增殖、凋亡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黄慧敏 杨勇 +2 位作者 魏英 王靳琎 陈琴华(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13-518,共6页
目的:通过小干扰RNA(siRNA)干扰技术研究SCD1基因沉默对MCF-7细胞增殖、凋亡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包裹siRNA的方法沉默SCD1基因,RT-PCR检测SCD1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CD1蛋白表达量;MTT法检... 目的:通过小干扰RNA(siRNA)干扰技术研究SCD1基因沉默对MCF-7细胞增殖、凋亡和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以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包裹siRNA的方法沉默SCD1基因,RT-PCR检测SCD1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SCD1蛋白表达量;MTT法检测转染MCF-7细胞增殖活性改变;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MCF-7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MCF-7细胞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生成水平。结果:SCD1-siRNA转染MCF-7细胞后,可显著抑制SCD1 mRNA和蛋白表达;MTT实验显示,转染SCD1-siRNA后MCF-7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减弱;Annexin V-FITC/PI染色显示,沉默SCD1基因能显著增加MCF-7细胞凋亡;SCD1-siRNA转染后MCF-7细胞内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均明显降低,与NC-siRN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siRNA干扰技术沉默SCD1基因可明显降低MCF-7细胞脂质代谢水平,抑制其增殖并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 MCF-7细胞 脂质代谢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x、nm23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魏广民 周文波 +3 位作者 武伦 魏英 张睿 罗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3272-3275,共4页
目的探讨Bax、nm23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HR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7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70例甲状腺腺瘤、62例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Bax、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 目的探讨Bax、nm23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Maxvision^(TM)/HR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70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70例甲状腺腺瘤、62例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Bax、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Bax蛋白阳性率依次为65.71%、52.86%、0;Bax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甲状腺腺瘤、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其与局部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1)。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nm23蛋白阳性率依次为72.86%、34.29%、24.19%;nm23蛋白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甲状腺腺瘤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在甲状腺腺瘤、癌旁甲状腺正常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其与局部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05),Bax和nm23蛋白表达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Bax、nm23蛋白表达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辅助诊断及局部淋巴结转移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BAX NM2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