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M92A1-289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和亚细胞定位 被引量:4
1
作者 赵琪 陈洁 +4 位作者 胡莹 杨程成 宋晓燕 曾德钰 阮绪芝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3-15,共3页
利用PCR方法扩增FAM92A1-289全长,经BamH I和Xho I酶切后连接入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pEGFP-N1-FAM92A1-289重组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FAM92A1-289在细胞中的定位。经双酶切和核酸序列分析证实重组质粒包含有正... 利用PCR方法扩增FAM92A1-289全长,经BamH I和Xho I酶切后连接入pEGFP-N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pEGFP-N1-FAM92A1-289重组表达质粒,转染Hela细胞,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FAM92A1-289在细胞中的定位。经双酶切和核酸序列分析证实重组质粒包含有正确编码的FAM92A1-289读码框。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空质粒pEGFP-N1转染后,整个细胞内弥散绿色荧光,而转染pEGFP-N1-FAM92A1-289重组载体后,可见绿色荧光分布于Hela细胞核中,显示FAM92A1-289定位于细胞核。成功构建人FAM92A1-289真核表达载体,FAM92A1-289定位于哺乳细胞的细胞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M92A1-289 真核表达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T1过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周君阳 于莉 +6 位作者 陈秀英 成健 罗心霞 王珏 黄宽明 朱名安 丁妍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0,45,共5页
目的通过对HeLa细胞过表达TET1基因,探究TET1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TALE-VP64系统构建TET1过表达质粒,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四唑盐(MTT)比色法监测细胞增殖状况,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Transwell试验检... 目的通过对HeLa细胞过表达TET1基因,探究TET1基因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TALE-VP64系统构建TET1过表达质粒,转染宫颈癌HeLa细胞,四唑盐(MTT)比色法监测细胞增殖状况,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Transwell试验检测HeLa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 MTT法检测HeLa细胞增殖状况,TET1过表达的Clone 1和Clone 2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弱于野生型HeLa细胞(P<0.05)。Transwell试验检测TET1过表达Clone 1及Clone 2 HeLa细胞穿过magtrigel胶及小室的数量分别是(21±5)和(22±6)个/视野,而野生型HeLa细胞组为(38±7)个/视野,与野生型HeLa细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试验检测TET1过表达组(Clone 1、Clone 2)细胞和野生型HeLa组细胞24 h及48 h的迁移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1)。TET1过表达能够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等能力。结论 TET1基因过表达对宫颈癌HeLa细胞有抑癌基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1 宫颈癌 侵袭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苈强心通过p-Erk/Nrf2通路对心肌梗死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罗心霞 马石楠 +3 位作者 周君阳 王珏 丁妍 李东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306-2311,共6页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通过p-Erk/Nrf2通路对心肌梗死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心肌梗死+生理盐水组、假手术+芪苈强心组(0.25 g/kg)、心肌梗死+芪苈强心组(0....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通过p-Erk/Nrf2通路对心肌梗死小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生理盐水组、心肌梗死+生理盐水组、假手术+芪苈强心组(0.25 g/kg)、心肌梗死+芪苈强心组(0.25 g/kg)、心肌梗死+芪苈强心组(0.5 g/kg)、心肌梗死+芪苈强心组(0.75 g/kg),灌胃给药28 d。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各组小鼠心功能;体外,通过CoCl2(600μmol/L)处理H9c2细胞12 h建立心肌细胞缺氧损伤模型,芪苈强心(0.25 mg/mL)及Erk抑制剂(PD98059,20μmol/L)预处理H9c2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及H9c2细胞Erk、p-Erk、Nrf2、Bcl-2、Bax的表达。结果芪苈强心(0.25 g/kg)可改善心梗小鼠心功能,上调Bcl-2、p-Erk、Nrf2表达,下调Bax表达。体外实验结果与体内结果一致,同时Erk抑制剂处理能明显逆转芪苈强心的作用。结论芪苈强心可能通过激活p-Erk的表达,促进Nrf2表达,进而启动下游基因表达,从而缓解小鼠心梗后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苈强心 心肌梗死 凋亡 P-ERK NR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楼皂苷G通过CIP2A/PP2A信号通路抑制淋巴瘤细胞生长并促进凋亡及自噬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雪文 向雨晨 +3 位作者 刘洋洋 司渊 刘莹 郭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767-1772,共6页
为探究一种从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中提取的活性化合物polyphyllin G(PPG)在人淋巴瘤细胞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采用CCK-8和细胞计数测定法检测增殖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印迹检测细胞凋亡、自噬及上游机制。结果显... 为探究一种从延龄草(Trillium tschonoskii Maxim)中提取的活性化合物polyphyllin G(PPG)在人淋巴瘤细胞中的抑制作用及机制,采用CCK-8和细胞计数测定法检测增殖抑制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和蛋白印迹检测细胞凋亡、自噬及上游机制。结果显示,PPG在Raji淋巴瘤细胞系中抑制生长并促进凋亡及自噬。PPG显著下调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的表达。PPG增加了CIP2A下游分子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的活性,并进而降低了Akt的磷酸化。进一步,PP2A抑制剂冈田酸能够拮抗PPG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对凋亡、自噬的诱导作用,表明PP2A是PPG通过下调CIP2A诱导细胞凋亡及自噬的关键环节。总之,以上结果表明,PPG可能通过抑制CIP2A/PP2A/Akt信号通路抑制淋巴瘤细胞生长并促进凋亡及自噬。PPG有望成为治疗淋巴瘤的潜在抗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polyphyllin G CIP2A 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小鼠成肌细胞C2C12增殖、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燕燕 徐魏 +6 位作者 向力 岳静 李兴元 王露 郑飞 唐俊明 郑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74-1380,共7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小鼠成肌细胞C2C12增殖、分化的影响,探究心力衰竭患者骨骼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分析C2C12细胞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特征。将C2C12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5个浓度梯度组(5、10、20、40、80 mmol...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小鼠成肌细胞C2C12增殖、分化的影响,探究心力衰竭患者骨骼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分析C2C12细胞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表达特征。将C2C12细胞分为6组: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5个浓度梯度组(5、10、20、40、80 mmol/L)。CCK-8法检测右美托咪定对C2C12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分化培养基诱导C2C12分化,按单次和连续单次的给药方式给C2C12细胞加药,分化6 d后,用免疫荧光检测不同分组肌球蛋白重链(MYH)、肌细胞增强因子2C(MEF2C)、肌细胞生成蛋白(MyoG)的表达水平,并定量分析C2C12细胞分化、融合为含不同细胞核数的肌管数。将C2C12细胞分为2组: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20 mmol/L)组,按连续单次的给药方式加药,用免疫荧光检测C2C12细胞分化第2、4、6天的MYH、MEF2C、MyoG表达水平。结果C2C12细胞呈现出α2-肾上腺素能受体表达的特征。CCK-8法显示右美托咪定抑制C2C12细胞的增殖(P<0.05),并呈浓度依赖性。单次给药没有连续单次给药抑制C2C12细胞分化的效应明显,且连续单次给药随着浓度的增加,MYH、MEF2C、MyoG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C2C12细胞分化为含多细胞核数的肌管逐渐减少(P<0.05)。C2C12细胞分化第2、4、6天,右美托咪定(20 mmol/L组)的MYH、MEF2C、MyoG的表达水平均比对照组低。结论小鼠成肌细胞C2C12上存在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右美托咪定可能通过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抑制C2C12细胞的增殖、分化,且与MEF2C、MyoG表达水平降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交感神经过度激活 骨骼肌萎缩 C2C12细胞 增殖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BIX01294促进小鼠子宫基质细胞迁移、抑制基质细胞蜕膜化 被引量:1
6
作者 廖晖淇 田鎏 +3 位作者 杨慧 马妮 张昌军 刁红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0-736,共7页
目的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BIX01294(BIX)对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迁移和蜕膜化过程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取妊娠第3.5天小鼠子宫分离培养得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采用细胞划痕运动分析、体外诱导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模型及Real-tim... 目的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BIX01294(BIX)对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迁移和蜕膜化过程的作用和影响。方法取妊娠第3.5天小鼠子宫分离培养得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采用细胞划痕运动分析、体外诱导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模型及Real-time PCR方法分别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观察BIX对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迁移及蜕膜化的影响。结果在一定浓度范围内(BIX≤15μmol/L),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迁移距离随着BIX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BIX 15μmol/L处理组基质细胞的迁移距离增加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当BIX浓度提高到20μmol/L时,细胞迁移距离增加不明显,且此时开始出现细胞的死亡;与对照组相比,BIX处理24 h组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Ehmt2 m RNA表达显著下调(P<0.01);并且15μmol/L BIX能够抑制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反应。结论一定浓度范围的BIX通过抑制Ehmt2m RNA在基质细胞中的表达促进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的迁移,并且对小鼠子宫基质细胞的蜕膜化过程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迁移 蜕膜化 BIX01294 组蛋白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BP7在小鼠胎盘组织及人滋养层细胞HTR-8/Svneo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田鎏 廖晖淇 +3 位作者 杨慧 马妮 张昌军 刁红录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94-599,共6页
目的探讨FABP7在正常妊娠小鼠胎盘组织及HTR-8/Svneo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Realtime-PCR及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Fabp7 mRNA在妊娠小鼠7.5~10.5 d和14.5、18.5 d子宫和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FABP7蛋白的表达。培养H... 目的探讨FABP7在正常妊娠小鼠胎盘组织及HTR-8/Svneo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Realtime-PCR及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Fabp7 mRNA在妊娠小鼠7.5~10.5 d和14.5、18.5 d子宫和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用冰冻切片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FABP7蛋白的表达。培养HTR-8/Svneo细胞系,用细胞免疫荧光方法检测FABP7蛋白表达。17β-雌二醇(E2)、孕酮(P4)和E2+P4分别处理小鼠6 h和24 h后,用Realtime-PCR的方法检测小鼠子宫组织中Fabp7 mRNA的表达。结果 Fabp7 mRNA在妊娠小鼠7.5~10.5 d子宫及胎盘组织中均有表达,FABP7蛋白在妊娠小鼠子宫组织蜕膜化细胞及胎盘部位滋养层巨细胞核中有表达;在HTR-8/Svneo细胞中可以检测到mRNA和细胞核中蛋白的表达。P4和E2+P4联合处理6 h及24 h后,Fabp7mRNA在小鼠子宫组织中的表达上调(P<0.05),而E2处理6 h后Fabp7 mRNA表达变化不明显,但24 h后其表达上调(P<0.05)。结论 FABP7在妊娠小鼠子宫蜕膜化细胞、滋养层巨细胞及HTR-8/Svneo细胞中有表达,说明其参与胎盘发育过程,与妊娠的维持有关,且在子宫中的表达量受E2、P4激素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P7 子宫 HTR-8/Svneo细胞 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YREF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8
作者 刘群翔 韩文雅 +2 位作者 陈美娟 袁雅红 王梅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9-706,共8页
目的探讨ALYREF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ALYREF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验证肺腺癌及其癌旁组织... 目的探讨ALYREF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ALYREF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验证肺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ALYREF的表达水平。构建沉默ALYREF的A549和H1299稳转细胞株;通过RTCA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实验评估细胞迁移,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增殖、迁移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RNA-seq测序沉默ALYREF的A549细胞及对照细胞,进行GO/KEGG通路富集分析,分析ALYREF可能参与的功能通路,并通过功能回复实验进行验证。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ALYREF在肺腺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01);高表达ALYREF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更短(P<0.05)。沉默ALYREF可以抑制A549和H129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EMT进程。RNA-seq测序显示:差异表达基因在TGF-β通路富集最明显;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沉默ALYREF可抑制肺腺癌细胞中TGF-β的表达;功能回复实验显示激活TGF-β可以逆转沉默ALYREF引起的细胞迁移能力下降。结论ALYREF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不良预后相关,可能通过TGF-β通路促进肺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腺癌 ALYREF 增殖 迁移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楼皂苷D激活Hippo通路抑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与侵袭 被引量:3
9
作者 金鑫 申杰 +2 位作者 谭苗 欧虹灵 司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7-314,共8页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D(polyphyllin D,PPD)抑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的细胞模型为DBTRG-05MG(DBTRG)和A172细胞株。将PPD处理后的细胞,通过MTT实验、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D(polyphyllin D,PPD)抑制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的细胞模型为DBTRG-05MG(DBTRG)和A172细胞株。将PPD处理后的细胞,通过MTT实验、实时无标记细胞分析技术(real-time cellular analysis,RTCA)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PPD对细胞存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DAPI染色、Westernblot检测PPD对细胞凋亡的影响;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和RTCA测定PPD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愈合实验和高内涵成像分析系统测定PPD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blot测定PPD所导致的Hippo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质的表达以及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的变化;通过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Z-DEVD)与PPD共处理明确Caspase-3对MST1的激活作用;利用分子对接研究PPD与Caspase-3在三维空间的相互作用;通过靶点稳定性药物亲和反应实验明确PPD与Caspase-3的直接结合。结果PPD对GBM细胞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能力。PPD能够诱导GBM细胞发生凋亡。PPD处理组的GBM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PD能够下调YAP蛋白及其下游靶基因Cyr61、c-Myc的转录,促进YAP上游信号分子LATS1、MST1的磷酸化,表明PPD能够激活GBM细胞中的Hippo信号通路。Z-DEVD能够拮抗PPD对MST1的磷酸化,表明PPD通过激活Caspase-3进而激活Hippo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模拟发现PPD能够在C-末端区域与Caspase-3结合;基于靶点稳定性的药物亲和反应实验表明PPD阻碍了蛋白酶pronase对Caspase-3的水解作用,表明PPD与Caspase-3具有直接结合作用。结论PPD通过靶向Caspase-3激活Hippo信号通路抑制GBM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并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皂苷D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CASPASE-3 Hippo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丙型肝炎病毒E2糖蛋白抑制人活化CD4^+T细胞的促炎细胞因子分泌
10
作者 杨敬宁 向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索可溶性丙型肝炎病毒(HCV)E2糖蛋白对人活化CD4^+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CV sE2转染HEK293T细胞,细胞培养上清经Ni-NTA树酯亲和层析纯化可溶性HCV E2蛋白。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健康捐献者外周血CD4^+T细... 目的探索可溶性丙型肝炎病毒(HCV)E2糖蛋白对人活化CD4^+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HCV sE2转染HEK293T细胞,细胞培养上清经Ni-NTA树酯亲和层析纯化可溶性HCV E2蛋白。应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健康捐献者外周血CD4^+T细胞,经1.0μg/mL小鼠抗人CD3单克隆抗体、1.0μg/mL小鼠抗人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培养48 h。刺激后的CD4^+T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2、5、10)μg/mL HCV E2蛋白组,后者经HCV E2糖蛋白处理。培养36 h后,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CV E2蛋白组CD4^+T细胞PD-1表达轻微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可溶性E2蛋白组CD4+T细胞分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并呈剂量依赖性;可溶性E2蛋白组CD4^+T细胞分泌IFN-γ水平明显降低,但高低剂量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可溶性HCV E2蛋白抑制人活化CD4^+T细胞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HCV) E2糖蛋白 CD4^+T细胞 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γ干扰素(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七叶一枝花活性成分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分子对接预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司渊 王纠 +2 位作者 张亮 刘雪文 刘莹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99-1103,共5页
以分子对接法探索中草药七叶一枝花治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活性化合物。SARS-CoV-2主要通过其S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体结合。本研究通过分子对接模拟预测了七叶一枝花中富含的3种重楼皂苷... 以分子对接法探索中草药七叶一枝花治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活性化合物。SARS-CoV-2主要通过其S蛋白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体结合。本研究通过分子对接模拟预测了七叶一枝花中富含的3种重楼皂苷(Ⅰ、Ⅵ、Ⅶ)与ACE2的结合亲和力。结果表明:三种重楼皂苷均能够与ACE2结合,结合自由能均低于-8 kcal/mol。三种化合物共同结合的氨基酸残基包括:Pro-346、Thr-347、Ala-348、Asp-350、Asn-394、His-401、Glu-402。三种药物结合以上位点的结构主要是共同的母核结构起着关键作用。另外,重楼皂苷Ⅰ与ACE2结合所需能量最低,而重楼皂苷Ⅵ与靶蛋白作用的关键氨基酸数量最多及形成的氢键数量最多。因此,基于这三种有效成分进行结构设计有望获得高效的SARS-CoV-2抑制剂,以期为COVID-19治疗药物发现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COVID-19 重楼皂苷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自噬水平的动态演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益 熊哲 +4 位作者 陈操 丁妍 任吉 昝雨欣 王治校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研究小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自噬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8~10周龄SPF级C57BL/6J野生型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AMI组(永久结扎左前降支),每组20只,分别于术后7、14、28 d时,用心脏超声检测心脏功... 目的研究小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自噬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8~10周龄SPF级C57BL/6J野生型小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AMI组(永久结扎左前降支),每组20只,分别于术后7、14、28 d时,用心脏超声检测心脏功能及结构变化,Masson染色观察小鼠梗死周边心肌组织纤维化,Western blot检测自噬蛋白、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小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凋亡蛋白表达。结果 Masson染色显示,AMI组梗死周边组织间质纤维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加重;AMI组7、14和28 d时Bax蛋白较Sham组明显上调(0.71±0.08、0.77±0.05和0.86±0.06 vs 0.53±0.08,P<0.05),Bcl-2和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蛋白降低(P<0.05),P62蛋白表达增强(P<0.05);透射电镜示,AMI组梗死周边心肌组织内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小鼠AMI后梗死周边心肌组织自噬水平进行性降低,心室重构进一步恶化,自噬可能在AMI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自噬 心室重构 肌细胞 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饮食联合血管紧张素-Ⅱ和β-氨基丙腈构建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
13
作者 耿平美惠 钟萍 +3 位作者 何志凯 胡长清 黄龙 张璟璇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57-1661,共5页
目的探索应用高脂饮食联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β-氨基丙腈(BAPN)构建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的方法。方法24只C57BL/6J小鼠(4周龄,雄性)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d)]、Ang-Ⅱ4 mg/(kg·d)组和Ang-Ⅱ4 mg... 目的探索应用高脂饮食联合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β-氨基丙腈(BAPN)构建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的方法。方法24只C57BL/6J小鼠(4周龄,雄性)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kg·d)]、Ang-Ⅱ4 mg/(kg·d)组和Ang-Ⅱ4 mg/(kg·d)+BAPN 0.33 g/(kg·d)组,每组8只;每只小鼠均给予高脂饮食,同一时间点测量小鼠体质量并按体质量标准给药,实验过程中死亡小鼠立即解剖,取出主动脉行病理切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给药期间采用小动物超声观察主动脉形态,对有明显夹层形成的小鼠直接处死并解剖。结果给药后,高脂饮食联合Ang-Ⅱ+BAPN组小鼠活动量、食欲下降最为明显,且比高脂饮食联合Ang-Ⅱ组小鼠主动脉夹层破裂病死率和建模成功率高,对照组小鼠未见明显变化。在小动物超声下,高脂饮食联合Ang-Ⅱ+BAPN组对比其他两组小鼠可见腹主动脉血管假腔形成,血管膨大。将实验组小鼠给药过程中死亡的小鼠立即解剖,可见腹腔及血管周围大量的血凝块;小动物超声下见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形成的小鼠,解剖可见血管壁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而对照组小鼠血管未见明显异常。HE染色结果显示,高脂饮食联合Ang-Ⅱ+BAPN组小鼠有血管壁假腔形成,弹力蛋白和胶原蛋白排列紊乱。统计每组血管壁厚度,分析发现两个实验组均比对照组的血管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ng-Ⅱ+BAPN联合高脂饮食组小鼠的血管壁出现了严重的弹性蛋白分解。结论通过高脂饮食联合Ang-Ⅱ4 mg/(kg·d)+BAPN 0.33 g/(kg·d)可以建立高效的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血管紧张素Ⅱ β-氨基丙腈 小鼠主动脉夹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