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受体NR6A1通过上调RIPK3基因表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2
1
作者 张亚辉 汪雄 +6 位作者 吴胜英 彭吉霞 武福云 柯镜 张鹏 张秋芳 吕艳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81-1586,共6页
目的:探讨核受体亚家族6A1(NR6A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腺病毒Ad-NR6A1感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在感染后0 h、24 h和48 h时进行MTT实验,以时间为横坐标,A570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NR6A1对... 目的:探讨核受体亚家族6A1(NR6A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腺病毒Ad-NR6A1感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分别在感染后0 h、24 h和48 h时进行MTT实验,以时间为横坐标,A570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NR6A1对细胞生长的影响;进行DAPI染色、TUNEL染色及caspase活性检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进一步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寻找NR6A1的靶基因;采用siRNA介导的基因沉默技术,观察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RIPK3)基因沉默对NR6A1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腺病毒Ad-NR6A1感染细胞48 h时,NR6A1过表达组细胞数量较对照组(重组腺病毒载体Ad-Lac Z)明显减少;DAPI染色显示NR6A1过表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出现核浓缩和核碎裂的凋亡表型,TUNEL染色显示NR6A1过表达引起细胞凋亡,caspase活性检测结果显示NR6A1过表达细胞内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均较对照组高;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发现,NR6A1过表达上调血管平滑肌细胞中RIPK3基因表达;RIPK3基因沉默可以显著抑制NR6A1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凋亡。结论:NR6A1通过上调RIPK3基因表达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受体亚家族6A1 受体相互作用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3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m-3在大鼠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脂肪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闵新文 汪引芳 +5 位作者 钱航 任永生 赵黎丙 张鹏 马业新 陈华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09-1614,共6页
目的:检测Pim-3在脂肪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脂肪的胰岛素抵抗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RT-PCR法检测脂肪组织中Pim-3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Pim-3蛋白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检测胰岛素抵抗大鼠的附睾及肾周脂肪组织中Pim-3 mRNA表达变... 目的:检测Pim-3在脂肪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脂肪的胰岛素抵抗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RT-PCR法检测脂肪组织中Pim-3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化学法检测Pim-3蛋白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检测胰岛素抵抗大鼠的附睾及肾周脂肪组织中Pim-3 mRNA表达变化;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油红O染色判断分化程度,并观察分化前后Pim-3表达变化。RT-PCR法检测高胰岛素(100 nmol/L)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脂肪细胞中Pim-3表达变化的影响。结果:(1)脂肪组织中具有较高水平的Pim-3 mRNA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其蛋白主要分布于胞浆;(2)胰岛素抵抗大鼠附睾及肾周脂肪组织中Pim-3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功分化为脂肪细胞,分化后Pim-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4)高胰岛素处理后,脂肪细胞中Pim-3 mRNA表达显著降低。结论:Pim-3表达于脂肪组织中,并可能参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脂肪细胞分化过程及脂肪组织胰岛素抵抗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M-3 脂肪组织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胆碱抑制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凋亡 被引量:2
3
作者 罗斌 郑茜 +3 位作者 王林琪 邰烨 唐俊明 陈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3-399,共7页
目的:探讨乙酰胆碱(ACh)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心肌H9c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5、10和20μmol/L)NE诱导心肌H9c2细胞凋亡,用ACh预处理细胞观察其作用,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出最适NE和ACh剂量。其次,分别加入... 目的:探讨乙酰胆碱(ACh)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心肌H9c2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0、5、10和20μmol/L)NE诱导心肌H9c2细胞凋亡,用ACh预处理细胞观察其作用,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选出最适NE和ACh剂量。其次,分别加入与凋亡密切相关的4种信号分子阻断剂与ACh共同干预,用激光共聚焦成像JC-1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水平,DCFH-DA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活性氧簇的水平,Annexin V-FITC/PI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0μmol/L NE可明显诱导H9c2细胞凋亡(P<0.05);经10μmol/L ACh预处理后,可减弱NE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P<0.05);在ACh预处理前分别预先加入4种分子阻断剂,发现加入PDTC后可减弱ACh的抑制作用。结论:ACh具有抑制NE诱导的心肌H9c2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F-κB信号分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去甲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 细胞凋亡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俊 谢珊珊 +10 位作者 韩晓霞 任金涛 吕富冉 唐俊明 郑飞 郭凌郧 杨建业 孔霞 张蕾 黄永章 王家宁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697-1700,1713,共5页
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全骨髓贴壁法培养MSC,通过成骨、成脂肪等多向诱导分化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标记(CD45、CD34、CD90、CD29)等鉴定MSC特征;以P3MSC为实验... 目的探索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的影响及其信号机制。方法采用经典的全骨髓贴壁法培养MSC,通过成骨、成脂肪等多向诱导分化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标记(CD45、CD34、CD90、CD29)等鉴定MSC特征;以P3MSC为实验材料,采用MTT法分析VEGF对MSC增殖的影响。随后以50 nmol/L Wortmannin、50μmol/LPD98059、30μmol/L SB203580、10μmol/L H89、20μmol/L Y27632、1μmol/L Rapamycin、10μmol/L Straurosporine、6nmol/L Gǒ6976、50μmol/L Pseudo Z等分别处理P3MSC,观察VEGF影响MSC增殖的信号机制。结果培养的P3MSC呈现出CD90、CD29强阳性,具有成骨、成脂肪等多向分化能力;VEGF促进MSC增殖,Y27632、PD98059、SB203580、Gǒ6976、Straurosporine可抑制VEGF促进MSC增殖的效应。结论 VEGF引起的MSC增殖效应与AKT-mTOR-PKC途径密切相关,且PKCα处于中间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