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功能指标及干细胞再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洋 柯镜 +5 位作者 朱可心 邓浩君 饶慧玲 于娟 国宏莉 李珊 《医学研究生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6-930,共5页
目的肝再生是多种效应细胞高度协调的增殖反应,文章旨在揭示小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中肝功能指标和干细胞增殖进程,为探究肝再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C57BL/6小鼠行肝左前叶切除术,建模成功后分别于术后第2、4、8天收集血清... 目的肝再生是多种效应细胞高度协调的增殖反应,文章旨在揭示小鼠部分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过程中肝功能指标和干细胞增殖进程,为探究肝再生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C57BL/6小鼠行肝左前叶切除术,建模成功后分别于术后第2、4、8天收集血清和肝组织标本。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术后2天、术后4天和术后8天组,每组3只。通过血清生化检测、HE染色评估小鼠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和肝组织变化。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SOX2 and S100B在肝再生不同阶段的表达特征。结果PHx后2、4、8天肝比重均未达到假手术组水平(P<0.05)。手术后2~4 d为肝比重上升的高峰期,术后4~8 d肝比重不再明显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术后2天组ALT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AST水平呈现出类似改变,均为术后第2天急速升高,术后4、8天较术后2天有明显下降(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天组ALT/AST升高、AST/ALT降低(P<0.05);与术后2天组比较,术后4、8天组ALT/AST降低、AST/ALT升高(P<0.05)。IHC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小鼠肝正常增殖细胞(Ki67+)数为38.00±6.24,呈点状分布。PHx后第2天,小鼠肝组织内Ki67+细胞数为143.00±14.18,增殖程度明显强假手术组(P<0.01),增殖的细胞多散在分布于肝实质细胞中。术后第4天,除肝实质细胞外,增生的纤维组织细胞和浸润的炎细胞Ki67+(345.00±50.02),呈现出围绕血管分布的特性,且与术后2天组相比有显著增加(P<0.01)。术后第8天Ki67+细胞数(42.00±3.51)较术后2天组显著下降(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2天组SOX2、S100B表达增加(P<0.05);与术后2天组比较,术后4天组SOX2、S100B表达增加(P<0.05),术后8天组S100B表达减少(P<0.05)。结论AST/ALT可以作为评价肝损伤再生的指标。肝细胞和非实质细胞共同参与并加速肝再生的发生,SOX2和S100B阳性细胞在肝再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部分切除术 肝再生 SOX2 S100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3介导了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Pim-1表达 被引量:5
2
作者 孙晓东 王燕 +1 位作者 王汉琴 黄铁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04-809,共6页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是否可以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达Pim-1及Pim-1对VSMCs增殖的影响,探讨STAT3信号分子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为血管重建性疾病(VRD)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不同浓度PDGF-BB作用不同时... 目的:观察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是否可以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表达Pim-1及Pim-1对VSMCs增殖的影响,探讨STAT3信号分子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为血管重建性疾病(VRD)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不同浓度PDGF-BB作用不同时间刺激体外培养的VSMCs,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增殖;用re-al-time RT-PCR检测Pim-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STAT3的活性变化;用放线菌素D(actinomycinD)、AG490(JAK特异性抑制剂)及siRNA沉默Pim-1和STAT3进行干预。结果:PDGF-BB(20μg/L)作用VSMCs24 h,可以诱导细胞增殖,Pim-1沉默抑制了这一过程;正常未经处理的VSMCs Pim-1 mRNA表达量较低,不同浓度PDGF-BB(10μg/L~50μg/L)作用VSMCs 1 h,Pim-1 mRNA表达明显增加,其中以20μg/L最显著;用PDGF-BB(20μg/L)作用VSMCs不同时间(0.5 h~4 h),可显著上调Pim-1 mRNA表达,以0.5 h最显著。用actinomycin D及AG490预处理后Pim-1 mRNA表达随之降低。PDGF-BB可激活VSMCs中磷酸化STAT3水平,AG490和转染STAT3-siRNA可抑制STAT3的磷酸化以及相应的Pim-1 mRNA表达。结论:PDGF-BB可通过Pim-1调节VSMCs增殖;STAT3可能参与了PDGF-BB诱导的VSMCs Pim-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m-1蛋白 STAT3转录因子 血管平滑肌细胞 RNA干扰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剪切应力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T1-MMP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唐杰 孙晓东 +3 位作者 袁雅红 李瑞明 彭兴春 王汉琴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0-682,共3页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应力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bonemarrow-derived mesenchy malstem cells,rMSCs)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 type-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T1-MMP)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应力诱导rMSCs分化的分子机制提... 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应力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bonemarrow-derived mesenchy malstem cells,rMSCs)中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Membrane type-1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T1-MMP)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应力诱导rMSCs分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一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系统,给rMSCs施加不同大小和不同加载时间的层流剪切应力,用real-time PCR检测MT1-MMP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5,15,30 dynes/cm2剪切应力均能刺激rMSCs的MT1-MMP mRNA表达,且其作用呈时间依赖和强度依赖。p38抑制剂(SB202190)可以明显抑制这种作用,而PI3K抑制剂(wortmannin)却增强了这种效果。结论流体剪切应力可诱导rMSCs的MT1-MMP基因表达,其表达量与刺激时间和剪切应力的强度密切相关,这种作用可能通过p38MAPK和PI3K/Akt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1 剪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PDCD4逆转胃癌顺铂耐药的初步机制 被引量:5
4
作者 柳丹 汤志明 +6 位作者 赵红艳 柯镜 白磊 牛成群 金佳晴 武福云 李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57,共7页
目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CD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促凋亡基因,文中主要研究PDCD4逆转胃癌顺铂耐药的分子机制,为胃癌的耐药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基因靶点。方法通过在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DDP中稳定过表达PDCD4基因,实验分为对照组... 目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PDCD4)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促凋亡基因,文中主要研究PDCD4逆转胃癌顺铂耐药的分子机制,为胃癌的耐药机制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基因靶点。方法通过在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DDP中稳定过表达PDCD4基因,实验分为对照组(仅转染p CMV质粒),高表达组(仅转染p CMV-PDCD4质粒),对照加药组(转染p CMV质粒并加入顺铂处理),高表达加药组(转染p CMV-PDCD4质粒并加入顺铂处理),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实验分为空载加药组(转染p CMV质粒并加入顺铂处理)﹑PDCD4加药组(转染p CMV-PDCD4质粒并加入顺铂处理)和PDCD4加激活剂组(转染p CMV-PDCD4质粒,先加入SC79再加入顺铂处理)进行p Akt回补实验。结果高表达组PDCD4蛋白和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高表达加药组PDCD4蛋白和mRNA表达较对照加药组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早期凋亡水平显示,高表达加药组顺铂诱导的细胞早期凋亡率(25.22%)较对照加药组(21.08%)显著增高(P<0.05)。通过Western blot法表明,相较于对照加药组,高表达加药组中p Akt、p GSK3β和BCL-2的表达量均有明显降低(0.73±0.06 vs 0.42±0.04、0.88±0.05 vs 0.53±0.08、1.15±0.13 vs 0.84±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对照加药组,高表达加药组中促凋亡蛋白BAK的表达水平则明显升高(1.28±0.09 vs 1.4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D4加药组p Akt、p GSK3β表达较空载加药组、PDCD4加激活剂组明显降低(P<0.05),PARP(C)表达较空载加药组、PDCD4加激活剂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过表达PDCD4能够通过p Akt/p GSK3β促进顺铂引起的胃癌细胞凋亡,有利于逆转细胞顺铂耐药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 AKT 糖原合酶激酶3Β 顺铂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抑菌素A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汤志明 谷春明 +7 位作者 刘洋 覃韦宁 李佳莉 杨萍 杨方红 蔡云丽 武福云 李珊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曲古抑菌素A(TSA)是氧肟酸盐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文中主要探讨胃癌细胞中TSA通过p-AKT/p-mTOR途径抑制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TSA处理胃癌细胞SGC-7901,通过MTT实验检测TSA对细胞的... 目的曲古抑菌素A(TSA)是氧肟酸盐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文中主要探讨胃癌细胞中TSA通过p-AKT/p-mTOR途径抑制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的TSA处理胃癌细胞SGC-7901,通过MTT实验检测TSA对细胞的抑制率。将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TSA处理组(200 ng/mL TSA)、p-AKT回补组(200 ng/mL TSA+8μg/mL SC79)和自噬抑制组(5 mmol/mL 3-甲基腺嘌呤+200 ng/mL TSA)。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对照组和TSA处理组内Lc3的蛋白表达分布。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TSA处理组和p-AKT回补组中p-AKT、p-mTOR以及自噬相关蛋白Lc3、P62的相对表达水平。EdU和细胞计数实验检测对照组、TSA组、p-AKT回补组和自噬抑制组中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处理24 h,TSA处理组Lc3在细胞质内形成大量颗粒状聚集物,荧光分布从初始的弥散状转变为致密状。EdU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SA处理组的绿色荧光显著减少。对照组、TSA处理组、自噬抑制组p-AKT的表达量分别为1.78±0.19、0.92±0.03和1.71±0.19,Lc3分别为0.21±0.01、0.79±0.06和0.55±0.10,与对照组相比,TSA处理组中p-AKT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Lc3表达升高(P<0.05)。3组p-mTOR分别为0.80±0.16、0.45±0.04和0.98±0.16,与对照组相比,TSA处理组中p-mTOR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3组P62分别为1.17±0.15、0.48±0.08和0.77±0.10,与对照组相比,TSA处理组中P62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与TSA处理组比较,p-AKT回补组p-AKT、p-mTOR、P62表达升高(P<0.05),Lc3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TSA处理组的细胞生长曲线抑制效应最明显,而p-AKT回补组和自噬抑制组较TSA处理组细胞生长曲线有部分回升。结论TSA可以通过抑制p-AKT/p-mTOR途径,促进自噬,进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抑菌素 蛋白激酶B 自噬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胺培南对携带bla_(NDM-1)耐药基因的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及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吴兆猛 赵琼 +3 位作者 吴玲玲 王祖华 余春芳 金志雄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48-1056,共9页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IPM)对bla_(NDM-1)阳性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及其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重组质粒pET28a(+)-bla_(NDM-1)转化菌株E.coli DH5α-bla_(NDM-1)和E.coli BL21(DE3)-bla_(NDM-1)为研究对象,在梯度浓... 目的探讨亚胺培南(IPM)对bla_(NDM-1)阳性Escherichia coli耐药性及其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以重组质粒pET28a(+)-bla_(NDM-1)转化菌株E.coli DH5α-bla_(NDM-1)和E.coli BL21(DE3)-bla_(NDM-1)为研究对象,在梯度浓度增加或撤消IPM暴露下传代培养菌株,检测17种抗生素对IPM暴露菌株的MIC值;SDS-PAGE凝胶电泳检测NDM-1表达;蛋白活性实验检测NDM-1活性;qRT-PCR检测bla_(NDM-1)及内膜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结果12μg/mL和0_(20)μg/mL IPM暴露的E.coli DH5α-bla_(NDM-1)菌株CFZ、CXM、FOX、CRO、CAZ、FEP等头孢类药物的MIC值(≥8μg/mL/≥8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64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32μg/mL/=8μg/mL)与0μg/mL IPM暴露MIC值(≤2μg/mL、=16μg/mL、≤8μg/mL、≤1μg/mL、≤4μg/mL、≤2μg/mL)相比均显著增高,而IPM和MEM的MIC值与0μg/mL IPM暴露(≤1μg/mL和≤1μg/mL)相比也显著增高(=8μg/mL/=8μg/mL和=4μg/mL/=4μg/mL)。12μg/mL和0_(20)μg/mL IPM暴露的E.coli BL21(DE3)-bla_(NDM-1)菌株FOX、CRO、FEP等头孢类药物的MIC值(≥32μg/mL/≥32μg/mL、≥64μg/mL/≥64μg/mL、=16μg/mL/=16μg/mL)与0μg/mL IPM暴露(≤8μg/mL、≤1μg/mL、≤2μg/mL)相比也均显著增高,而IPM和MEM的MIC值与0μg/mL IPM暴露(≤1μg/mL和≤1μg/mL)相比也均显著增高(≥16μg/mL/≥16μg/mL和≥16μg/mL/≥16μg/mL)。SDS-PAGE显示,随12μg/mL IPM暴露时间的延长,菌株NDM-1水解IPM活性增加。qRT-PCR显示,12μg/mL IPM暴露的E.coli DH5α-bla_(NDM-1)和E.coli BL21(DE3)-bla_(NDM-1)的bla_(NDM-1)、secY、secE和secG转录水平分别上调2.31/2.5、3.05/1.96、2.83/1.24和2.71/1.45倍。结论IPM可使bla_(NDM-1)阳性E.coli由碳青霉烯类敏感变为耐药且保持稳定,细菌内膜SecYEG跨膜通道蛋白参与菌株耐药性调控,这为认识抗生素压力下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变化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胺培南 暴露 Escherichia coli NDM-1 SECY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