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
13
1
作者
陈振光
徐达传
+3 位作者
高建明
钟世镇
余国荣
谭金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 :探讨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应用膝降血管大收肌腱、骨、皮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跟腱伴皮肤和跟骨缺损。结果 :施术 3侧 ,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该术式可修复不同类型的跟腱复合组织缺损 ,并具有操作简便、易行...
目的 :探讨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应用膝降血管大收肌腱、骨、皮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跟腱伴皮肤和跟骨缺损。结果 :施术 3侧 ,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该术式可修复不同类型的跟腱复合组织缺损 ,并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和供区损伤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
膝降血管
大收肌腱
复合组织瓣
显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86
2
作者
覃松
余国荣
+2 位作者
陈振光
陈秀清
奚翠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0-131,共2页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汇合而成 ,其汇合点在外踝上 12 .7± 3 .7cm ,腓肠神经沿窝中点至外踝与跟腱中点连线下行 ,外踝上 12 .6± 3 .4cm处穿出深筋膜。其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窝中间皮动脉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 ,上段起始部外径 0 .6± 0 .1mm ,下段距外踝上 6.7± 1.6cm处与腓动脉穿支恒定吻合 ,吻合支外径 0 .6± 0 .1mm ,沿途发出众多筋膜皮支营养小腿后部皮肤。结论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神经
腓肠神经
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28
3
作者
张发惠
陈振光
+1 位作者
郑和平
刘经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为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内侧骨膜瓣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观测胫骨内侧面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胫后动脉发肌间隙支2~7支,...
目的:为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内侧骨膜瓣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观测胫骨内侧面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胫后动脉发肌间隙支2~7支,平均每侧2.2支,外径1.1±0.2mm。肌间隙主分出升支、降支,分布胫骨内侧中、下段骨膜,形成骨膜动脉网。结论:以胫后血管肌间隙支为蒂设计胫骨内侧骨膜瓣,可修复胚骨中、下段骨不连,已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后血管
肌间隙支
胫骨膜瓣
转位术
胫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股动脉直接骨膜支为蒂的股骨下段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8
4
作者
陈振光
余国荣
+3 位作者
喻爱喜
陈秀清
谭金海
王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6-267,共2页
目的:为治疗股骨中段骨不连、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骨膜瓣供区。方法:在41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股动脉直接骨膜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股动脉直接骨膜支在距股骨内收肌结节上方9.41&...
目的:为治疗股骨中段骨不连、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骨膜瓣供区。方法:在41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股动脉直接骨膜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股动脉直接骨膜支在距股骨内收肌结节上方9.41±1.9cm处发自股动脉外侧壁,其起始部外径为1.11±0.35mm。直接骨膜支在股骨下段前面距内收肌结节上方3.1±1.2cm处与膝降动脉关节支的横支构成恒定吻合,并发分支分布于股骨下段前、内侧面与股骨内髁。结论:以股动脉直接骨膜支为蒂的股骨下段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直接骨膜支
股骨
骨不连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旋肱前血管外侧降支为蒂肱骨上段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10
5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3 位作者
郑和平
谭金海
方成
祝少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24,共2页
目的:为带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外侧面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8 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对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的来源、走行、分布进行了解剖学观测,并在4 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
目的:为带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外侧面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8 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对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的来源、走行、分布进行了解剖学观测,并在4 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旋肱前动脉经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深面,绕肱骨外科颈外进至结节间沟外侧缘分别分出升支和降支。升支上行分布于肱骨头和小结节部。降支有2 条分别沿胸大肌止腱内、外侧紧贴骨膜下行,为内侧降支和外侧降支。外侧降支下行分布于肱骨上段外侧面三角肌前部所覆盖区。结论:以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外侧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肱骨近端骨不连或小范围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头坏死
缺血性
旋肱前动脉
动脉外侧降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10
6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3 位作者
谭金海
郑和平
方成
祝少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5-326,共2页
目的 :为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对肱骨中段前内侧面和部分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进行观测 ,并在 4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 ...
目的 :为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对肱骨中段前内侧面和部分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进行观测 ,并在 4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 :旋肱前动脉主干行经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深面 ,绕肱骨外科颈外进至结节间沟外侧缘处分出升支和降支 ,升支上行分布于肱骨头及小结节部 ,降支有 2条分别沿胸大肌止腱内、外侧紧贴骨膜下行 ,为内侧降支和外侧降支。肱动脉肌间隙支自肱动脉发出后向外上走行至三角肌止端内侧发一升支即直接骨膜支上行连接旋肱前动脉的内侧降支。结论 :以旋肱前动脉内侧降支和肱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肱骨上、中段骨不连、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
骨膜瓣移位术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7
7
作者
谭金海
陈振光
+1 位作者
张发惠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4-125,共2页
目的 :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在 3 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旋肱后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 ,设计了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术。结果 :旋肱后动...
目的 :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在 3 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旋肱后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 ,设计了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术。结果 :旋肱后动脉在出四边孔即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 5 .6± 0 .9cm处发大结节骨膜支和三角肌肌支 ,本干循肱骨外科颈后面向前行并与旋肱前动脉吻合。大结节骨膜支起点管径为 1.2± 0 .2mm ,向大结节顶点走行 ,沿途分 4~ 5条侧支呈扇形分布于大结节后外侧面骨膜 ,供骨面积可达 3 .0cm× 5 .0cm。结论 :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坏死 ,方法简便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
旋肱后动脉
骨膜瓣移位
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吻合血管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22
8
作者
高建明
徐达传
+2 位作者
陈振光
许本柯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为吻合血管的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跟腱缺损新术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 ,对膝降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 ,以及大收肌腱的形态、血供等解剖观察。结果 :膝降动脉 95 %...
目的 :为吻合血管的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跟腱缺损新术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 ,对膝降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 ,以及大收肌腱的形态、血供等解剖观察。结果 :膝降动脉 95 %起于股动脉 ,起始处距收肌结节 7.8± 0 .8cm ,膝降动脉90 %发出隐支、股内侧肌支和关节支 ,膝降动脉和关节支起始外径分别为 :1.9± 0 .4mm和 1.4± 0 .4mm ,关节支伴大收肌腱下行 ,分支供养大收肌腱及股骨内侧髁。结论 :以膝降血管为蒂可形成大收肌腱骨皮复合组织瓣 ,吻合血管移植可修复不同类型的跟腱缺损 ,术式简便易行 ,供区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缺损
复合组织瓣移植
大收肌腱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一穿动脉降支为蒂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2
9
作者
谭金海
张发惠
+3 位作者
陈振光
余国荣
刘经南
喻爱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在4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第一穿动脉降支的起始、走行和分布。结果表明:第一穿动脉降支肌间隔动脉穿径股外侧肌间隔,沿途分出骨膜支,呈网状分布于股骨中上段后外侧3.5cm×8.0cm的骨膜。因此可...
在4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第一穿动脉降支的起始、走行和分布。结果表明:第一穿动脉降支肌间隔动脉穿径股外侧肌间隔,沿途分出骨膜支,呈网状分布于股骨中上段后外侧3.5cm×8.0cm的骨膜。因此可设计以第一穿动脉降支为蒂的股骨中上段骨膜瓣移位术,为修复股骨上段骨不连及骨缺损提供了一个新的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穿动脉降支
骨膜瓣
股骨
骨缺损
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被引量:
13
1
作者
陈振光
徐达传
高建明
钟世镇
余国荣
谭金海
机构
武汉市
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显微骨科
第一军医
大学
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3-114,共2页
文摘
目的 :探讨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 :应用膝降血管大收肌腱、骨、皮复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跟腱伴皮肤和跟骨缺损。结果 :施术 3侧 ,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该术式可修复不同类型的跟腱复合组织缺损 ,并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和供区损伤小等特点。
关键词
跟腱
膝降血管
大收肌腱
复合组织瓣
显微外科
Keywords
Achcilles tendon Calcaneus Descending genicular artery Great adductor muscle tendon Compound flaps
分类号
R686.10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86
2
作者
覃松
余国荣
陈振光
陈秀清
奚翠萍
机构
武汉市
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显微骨科
第二
军医
大学
南京军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0-131,共2页
文摘
目的 :为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腓肠神经及营养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吻合及外径 ,2侧成人新鲜下肢标本墨汁灌注观察营养血管的墨染范围。结果 :腓肠神经由腓肠内侧皮神经与腓神经交通支汇合而成 ,其汇合点在外踝上 12 .7± 3 .7cm ,腓肠神经沿窝中点至外踝与跟腱中点连线下行 ,外踝上 12 .6± 3 .4cm处穿出深筋膜。其营养血管主要来源于窝中间皮动脉和腓动脉肌间隔穿支 ,上段起始部外径 0 .6± 0 .1mm ,下段距外踝上 6.7± 1.6cm处与腓动脉穿支恒定吻合 ,吻合支外径 0 .6± 0 .1mm ,沿途发出众多筋膜皮支营养小腿后部皮肤。结论 :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可设计切取顺行或逆行岛状皮瓣。
关键词
皮神经
腓肠神经
岛状皮瓣
应用解剖
Keywords
Cutaneous nerve Sural nerve Cutaneous neurovascular flap Island flap
分类号
R622 [医药卫生—整形外科]
R60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28
3
作者
张发惠
陈振光
郑和平
刘经南
机构
福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59-261,共3页
文摘
目的:为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内侧骨膜瓣修复胫骨中、下段骨折、骨不连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4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观测胫骨内侧面骨膜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结果:胫后动脉发肌间隙支2~7支,平均每侧2.2支,外径1.1±0.2mm。肌间隙主分出升支、降支,分布胫骨内侧中、下段骨膜,形成骨膜动脉网。结论:以胫后血管肌间隙支为蒂设计胫骨内侧骨膜瓣,可修复胚骨中、下段骨不连,已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胫后血管
肌间隙支
胫骨膜瓣
转位术
胫骨骨折
Keywords
posterior tibial vessels
intermuscular septum branches
tibia periosteal flap
transpo-sition
分类号
R323.7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683.420.5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股动脉直接骨膜支为蒂的股骨下段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8
4
作者
陈振光
余国荣
喻爱喜
陈秀清
谭金海
王斌
机构
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显微骨科
南京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6-267,共2页
文摘
目的:为治疗股骨中段骨不连、骨缺损提供一种新的骨膜瓣供区。方法:在41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股动脉直接骨膜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吻合。结果:股动脉直接骨膜支在距股骨内收肌结节上方9.41±1.9cm处发自股动脉外侧壁,其起始部外径为1.11±0.35mm。直接骨膜支在股骨下段前面距内收肌结节上方3.1±1.2cm处与膝降动脉关节支的横支构成恒定吻合,并发分支分布于股骨下段前、内侧面与股骨内髁。结论:以股动脉直接骨膜支为蒂的股骨下段前。
关键词
股动脉
直接骨膜支
股骨
骨不连
应用解剖
Keywords
femoral artery
the direct periosteal branches
femur
nonunion
bone defect
分类号
R683.42 [医药卫生—骨科学]
R323.72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旋肱前血管外侧降支为蒂肱骨上段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10
5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郑和平
谭金海
方成
祝少博
机构
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显微骨科
解放军福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24,共2页
文摘
目的:为带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外侧面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8 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对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的来源、走行、分布进行了解剖学观测,并在4 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旋肱前动脉经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深面,绕肱骨外科颈外进至结节间沟外侧缘分别分出升支和降支。升支上行分布于肱骨头和小结节部。降支有2 条分别沿胸大肌止腱内、外侧紧贴骨膜下行,为内侧降支和外侧降支。外侧降支下行分布于肱骨上段外侧面三角肌前部所覆盖区。结论:以旋肱前动脉外侧降支为蒂的肱骨上段外侧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肱骨近端骨不连或小范围骨缺损。
关键词
肱骨头坏死
缺血性
旋肱前动脉
动脉外侧降支
Keywords
Lateral 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anterior humeral circumflex artery Nonunion Ischemic necrosis of the humeral head Humerus Periosteal flap
分类号
R681.7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0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10
6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谭金海
郑和平
方成
祝少博
机构
武汉市
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显微骨科
解放军福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25-326,共2页
文摘
目的 :为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3 8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对肱骨中段前内侧面和部分前外侧面骨膜血管的来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进行观测 ,并在 4侧标本上摹拟手术实验。结果 :旋肱前动脉主干行经喙肱肌和肱二头肌短头深面 ,绕肱骨外科颈外进至结节间沟外侧缘处分出升支和降支 ,升支上行分布于肱骨头及小结节部 ,降支有 2条分别沿胸大肌止腱内、外侧紧贴骨膜下行 ,为内侧降支和外侧降支。肱动脉肌间隙支自肱动脉发出后向外上走行至三角肌止端内侧发一升支即直接骨膜支上行连接旋肱前动脉的内侧降支。结论 :以旋肱前动脉内侧降支和肱动脉肌间隙支为蒂的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和肱骨上、中段骨不连、骨缺损。
关键词
肱骨
骨膜瓣移位术
解剖学
Keywords
Medial descending branch Intermuscular septum branch Humeral artery Periosteal flap
分类号
R683.410.5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0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7
7
作者
谭金海
陈振光
张发惠
郑和平
机构
武汉市
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显微骨科
解放军福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解剖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4-125,共2页
文摘
目的 :为肱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的显微外科修复方法。方法 :在 3 2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上肢标本上 ,解剖观测了旋肱后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情况 ,设计了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术。结果 :旋肱后动脉在出四边孔即距肱骨大结节顶点下 5 .6± 0 .9cm处发大结节骨膜支和三角肌肌支 ,本干循肱骨外科颈后面向前行并与旋肱前动脉吻合。大结节骨膜支起点管径为 1.2± 0 .2mm ,向大结节顶点走行 ,沿途分 4~ 5条侧支呈扇形分布于大结节后外侧面骨膜 ,供骨面积可达 3 .0cm× 5 .0cm。结论 :以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可用于修复肱骨头缺血坏死 ,方法简便实用。
关键词
解剖
旋肱后动脉
骨膜瓣移位
肱骨头缺血性坏死
Keywords
Posterior humeral circumflex artery Greater tubercle Periosteal flap Transposition Ischemic necrosis of humeral head
分类号
R681.7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0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吻合血管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22
8
作者
高建明
徐达传
陈振光
许本柯
钟世镇
机构
浙江省湖州市解放军第
广州市第一军医
大学
解剖学教研室
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显微骨科
湖北
省沙市卫生职工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04,共3页
文摘
目的 :为吻合血管的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跟腱缺损新术式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 40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尸体下肢标本上 ,对膝降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和分布 ,以及大收肌腱的形态、血供等解剖观察。结果 :膝降动脉 95 %起于股动脉 ,起始处距收肌结节 7.8± 0 .8cm ,膝降动脉90 %发出隐支、股内侧肌支和关节支 ,膝降动脉和关节支起始外径分别为 :1.9± 0 .4mm和 1.4± 0 .4mm ,关节支伴大收肌腱下行 ,分支供养大收肌腱及股骨内侧髁。结论 :以膝降血管为蒂可形成大收肌腱骨皮复合组织瓣 ,吻合血管移植可修复不同类型的跟腱缺损 ,术式简便易行 ,供区损伤小。
关键词
跟腱缺损
复合组织瓣移植
大收肌腱
解剖
Keywords
Achilles tendon
Descending genicular artery
Adductor magnus tendon
Combined tissue flap
分类号
R686.1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02 [医药卫生—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一穿动脉降支为蒂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
2
9
作者
谭金海
张发惠
陈振光
余国荣
刘经南
喻爱喜
机构
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显微骨科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文摘
在4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第一穿动脉降支的起始、走行和分布。结果表明:第一穿动脉降支肌间隔动脉穿径股外侧肌间隔,沿途分出骨膜支,呈网状分布于股骨中上段后外侧3.5cm×8.0cm的骨膜。因此可设计以第一穿动脉降支为蒂的股骨中上段骨膜瓣移位术,为修复股骨上段骨不连及骨缺损提供了一个新的供区。
关键词
第一穿动脉降支
骨膜瓣
股骨
骨缺损
解剖
Keywords
descending branch of the first perforating artery
periosteal flap
femur
分类号
R322.12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跟腱复合组织缺损的显微外科修复
陈振光
徐达传
高建明
钟世镇
余国荣
谭金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的应用解剖
覃松
余国荣
陈振光
陈秀清
奚翠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
8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胫后血管肌间隙支胫骨内侧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张发惠
陈振光
郑和平
刘经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
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股动脉直接骨膜支为蒂的股骨下段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陈振光
余国荣
喻爱喜
陈秀清
谭金海
王斌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旋肱前血管外侧降支为蒂肱骨上段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陈振光
张发惠
郑和平
谭金海
方成
祝少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带血管蒂肱骨中段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陈振光
张发惠
谭金海
郑和平
方成
祝少博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旋肱后血管为蒂肱骨骨膜瓣移位的应用解剖
谭金海
陈振光
张发惠
郑和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吻合血管大收肌腱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跟腱缺损的应用解剖
高建明
徐达传
陈振光
许本柯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第一穿动脉降支为蒂骨膜瓣的应用解剖
谭金海
张发惠
陈振光
余国荣
刘经南
喻爱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